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3月16日《人民日报》发表的《当前语文教学中两个迫切问题》一文中,指出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严重现象。时过30多年,语文教学除了孕育出一小批特级与一大批钦定的“名师”外,整体情况依然严重,可谓陷入了一种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2.
早在1978年3月,吕叔湘先生在《人民日报》上发表《语文教学中两个迫切问题》一文,针对当时语文教学的现状,指出:“10年的时间,2700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  相似文献   

3.
最近读了《中国语文》上发表的叶圣陶先生的《大力研究语文教学尽快改进语文教学》一文,接着又看到《光明日报》一九七八年七月二十二日发表的吕叔湘先生的《关于语文教学》的文章,感到深受启发和鼓舞。吕叶两位先生在文章中不仅指出了语文教学中长期存在的问题,并且对某些问题提出了解决办法。有些话是广大语文教师长期以来想说而又不敢说的。比如作文批改,两位先生都提到了“无效劳动”的问题。吕先生说:“如果学生只看一下总批和分数,就扔过一边,那你的批改也就是无效劳动。能不能定一条:凡是无效劳动一律不做,因为这是一种浪费。”还说:“因此要鼓励教师们搞革新,搞试验,允许失败,失败了再来。”这些话很能促使我们讲求实效,解放思想。  相似文献   

4.
一、语文“瓶颈”哪里最窄?早在1978年吕叔湘先生就曾尖锐指出:“应该研究研究如何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用较少的时间取得较好的成绩”(《当前语文教学中的两个迫切问题》)。80年代周有光先生又大声疾呼:“我国今天的四个现代化的流水线遇到了教育的狭窄“瓶颈”,教育的流水线遇到了‘语文’的狭窄‘瓶颈’”(《汉语教育中的三个问题》)。近20年过去了,语文教学有了不少进步,但效  相似文献   

5.
加强语言教学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教学效率浙江教育学院张传宗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将于今年下半年召开年会,中心议题定为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吕叔湘先生早于1978年就在《人民日报》上发表文章指出“语文教学效果很差”,“对少慢差费的严重程度认识不足”。但迄今尚未...  相似文献   

6.
1978年3月吕叔湘先生在《人民日报》上发表《当前语文教学中两个迫切问题》,指出语文教学存在"少、慢、差、费"现象。而几十年过去了,这种现象在许多教师的语文教学中依然如故。那么,如何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从“负效”“无效”“低效”到“有效”“高效”呢?  相似文献   

7.
1978年,吕担湘先生在《当前语文教学中两个迫切问题》一文中指出:“10年的时间,2700多个课时,用来学本国语言、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吕老是针对22年前的语文教学状况而言的。22年过去了,这样的问题并未完全解决,尤其是作文教学,少、慢、差、费的情况似乎仍很严重。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如何充分发挥朗读对于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朱自清先生早在《论朗读》中就强调指出:“读的用处最广大,语文教学中应该重视它。”在语文教学中,  相似文献   

9.
读了吕叔湘先生的《文风问题之一》(《语文学习》七八年第二期)后,有这样一个感觉,就是目前语文教学中存在一个“叫人担心”的文风问题:过分讲究辞藻和套用现成话语。吕叔湘先生在该文中指出:“多用套语不是写文章的正经路子;相反,很容易把写作的人引到邪路上去。”吕先生在文章结尾时还提出了克服这一毛病的办法,指出“白描”是写文章的正经路子,“古往今来的好文字没有不是靠白描取胜的”。初读,觉得吕先生的意见很好;但仔细一想,却觉得同目前语文教学的现状相去甚远,对不上号。  相似文献   

10.
《语文学习》2014年第1期刊登文章《“有趣”能“总领全文”吗?——关于〈金岳霖先生〉教学中的一个问题》,作者张正耀老师旁征博引,通过引用大量资料,对苏教版教学参考用书提供的结论予以否定:“有趣”不能总领全文,也不是文章的“文眼”。  相似文献   

11.
叶圣陶先生在《写作漫谈》一文中指出:“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吕叔湘先生也同样指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可见,语感的培养在整个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对学生加强语感培养,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阅读鉴赏文章的能力,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主要从以下3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2.
什么是“语文倡简”?语文为什么“倡简”?先前我们曾就这些问题作过专门的探讨,陆续撰写了一些关于这方面思考的文章“。语文倡简”工作室总顾问张庆先生还就当前“语文倡简”的必要性发表《语文教学必须“倡简”》一文。(见《小学语文教师》2006年第02期)文章指出,语文教学因追寻新课程的本质而“简”,因削枝强干、集中目标而“简”,因三维目标的整合而“简”,因突出基本教学手段而“简”。那么,语文该怎么简,简去什么?本文试就关于“语文倡简”的热点问题谈些个人体会。一“、语文倡简”不是“简单语文”近来,语文教学百花齐放——北有京…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学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语文教学犯了什么“病”?如何确诊并对症下药?这的确是值得深人探讨的一个世纪性问题。近期,《湖南教育》发表了李维鼎先生的一组文章(以下简称“李文”),就语文教学的一些问题阐明厂看法,读后颇有收益。但文章认为,语文教学长期发生重大偏离,原困在于“工具论”的误导,我则不敢苟同。工具性是语文学科的基本属性。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是人生日用不可缺少的工具”,“是交际和交流思想的工具”。张志公先生说:“语文是个工具,进行思维和交流思想的工具,是进行各项工作的工具。”朱作仁先生认为…  相似文献   

14.
王妍雯 《课外阅读》2011,(11):329-330
语感能力是语文能力的核心,语感训练是语文研究中一个历久而弥新的课题。吕叔湘先生指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可见,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对学生语感的培养。就语感的认识和培养问题,本人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5.
一效率第一吴老师几乎每次讲话中都谈到效率问题。他十分赞同1978年吕叔湘先生关于“语文教学费时多而效率低”的观点,他在1980年前后发表的文章中就曾指出:改进语文教学应该多在如何提高语文教学效率上作文章。他赞扬老黄牛的奉献精神,但不赞成“老牛拉破车”的效率。他曾多次引用听课中发现的实例阐述效率问题,例如讲《在烈日和暴雨下》,一位教师用一课时上,其效率  相似文献   

16.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大部分教师觉得“语感”是一个新名词.是伴随着新课改出现的新生事物。其实.夏丐尊先生早在上个世纪初就提出了语感问题。王尚文先生也指出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语感.要把培养语感作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7.
强化学法指导培养合作精神吴益早在1978年,吕叔湘先生就指出:“十年时间,2700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当前语文教学的两个迫切问题》)二十年过去了,“大多数不过关”的状况并没有得到明显改变,“咄咄怪事”依旧“怪...  相似文献   

18.
陈金华 《湖南教育》2007,(11):33-34
语感是对语言直接感受、领悟的能力。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语言文字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吕叔湘先生也曾说过:“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由此可见,语感是语文素质的核心,语感教学是语文教学的轴心。  相似文献   

19.
“对话式教学”既是最近十年教育者研究最多的教学方式,也是一种被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论述最多的语文教学方式。作为一种普遍的教学方式,肖正德先生的《我国对话教学研究十年:回顾与反思》和栾新蕾、潘洪建两位先生的《对话教学研究20年:回顾与展望》两篇文章对其进行了纵向性研究。但是作为一种语文教学理念和语文教学方式,国内还没有对其进行历史性梳理和综述性研究。本文试从“对话式教学”产生的语境、契机、理论建构、理性反思、未来走向等方面,纵向论述“对话式教学”的“前世今生”。  相似文献   

20.
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3月16日的《人民日报》就发文责难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现象严重,遗憾的是时至今日,新的课程改革已经如火如荼地开展了好多年,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依然问题严重,效率不高.文章总结出了语文课堂教学现存的十大共性问题,要切实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必须明确和正视并努力克服和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