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开展历史生活化教学可以加强教材与生活的衔接,促进学生联系生活感知教材,有效开拓历史教学空间。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贯彻生活化原则,可通过选择类似参照、引导今昔比较、查找历史痕迹、用心聆听经历、展开实践调查等行之有效的方法实现。  相似文献   

2.
苏翩翩 《考试周刊》2010,(34):26-27
高中历史教材在对男女性别价值取向和价值认同方面的影响是深远的,关注高中历史教材中的"草根女性"和"群体女性",关注女性在社会各个领域的角色,以及重视女性权力的艰难进步等对学生实施正确的女性教育,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男女平等。  相似文献   

3.
当前高职高专院校的专业课教材普遍为本科院校教材的"压缩版或删减版",由于缺少适合于高职高专院校教学要求的"重实践、强动手"特色的教材编写,致使高职高专院校被"压缩删减"成了"小本科"。若要高职高专院校出特色,必须依托工作实际编教材。因此以岗位业务为基础的教材编写无疑是实现高职高专院校"重实践、强动手"特色的必然出路。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改革十几年来,高中历史教学界一直在探索实现有效教学的路径。从有效教学的发展方向上看,有效设计是有效教学的佳径,即是要做到课标引领、教材依托、问题导向、以史证论、精于反思。  相似文献   

5.
现行高中历史新教材(以人教版为例)在内容的编写方面存在几个值得商榷的问题:内容偏多;重复累赘;偏繁偏难。应该精选与社会发展和学生生活联系紧密的内容,重新整合新教材,特别是选修教材的内容,真正地落实新课改和"以人为本"的思想。  相似文献   

6.
"启蒙运动"一节是普通高中历史必修(Ⅲ)"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专题的重点章节。按照新课标编写的四种教科书,总体说来都较完整地彰显了课标的宗旨和内涵,在教材编写上是巨大创新和突破。但四种教科书在对启蒙运动的背景和内容、人文主义与理性思想的关系等方面阐述的角度上都有差异。通过比较分析,提出对教材内容和设置上的一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材观发生了重要的转向:从知识本位走向人的本位、从封闭体系走向开放生活、从知识掌握走向活动建构。就其实践路径而言,语文教师应该以学生发展为价值追求,对教材进行"生本化"处理;以学生活动为重要手段,对教材进行"活动化"处理;以语文素养为重要载体,实现教材的"心灵化"建构。  相似文献   

8.
郑燕 《考试周刊》2011,(26):226-227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应该如何实现社会课堂的有效教学呢?本文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论述:"有效教学"是以教师能够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为开端的;"有效教学"是以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来实现的;"有效教学"的实现更离不开教师对学生的调动和对教材把握。  相似文献   

9.
韩大勇 《天津教育》2014,(10):40-43
写在前面的话:近日,"教材与教法的对话"暨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十二五"重点课题推动会在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第九小学召开。大港第九小学校长高相发和大港第六小学校长宋金江汇报了"‘双向导学’教学模式与有效利用教材资源的实践研究"和"‘一体双翼’任务驱动式团队学习的探索与实践"两个课题的研究进展情况。随后,进入本次活动的核心环节"教材与教法的对话",笔者作为主持人组织了这场对话。  相似文献   

10.
实现课堂思想性是历史教学的主要问题。以课标为基准,整合教材,找出内在线索,确立主题,是实现课堂思想性的前提;依托材料,层层设问,让学生在思维激荡中认知,是实现课堂思想性的中心环节;用心设计点睛之笔,促使学生情感升华,触及灵魂深处,是实现课堂思想性的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11.
北京市门头沟区大峪第一小学在三级课程建设中坚持以校为本,通过有效实施国家课程、创造性实施地方课程、特色化实施校本课程,使三级课程成为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相互支撑的整体,实现了人与文化、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和谐。有效实施国家课程实现教与学的和谐我校在国家课程实施过程中,围绕"教什么、怎么教"和"学什么、怎么学",通过教材研究、高效课堂研究、综合实践课程研究,实现了教与学的和谐。  相似文献   

12.
学习历史是要通过历史教学的活动,促使学生学会学习、掌握智慧,进而学会生存、学会生活、学会发展。历史教学应该在立足于教材的基础上,将一些社会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热点"与教材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能够加强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  相似文献   

13.
胡国华 《文教资料》2010,(35):74-75
"尊重教材、关注学生、回归教材"的有效统一,是"超越教材、用好教材"的基石。只有"超越教材、用好教材",语文课堂才能扎扎实实地为学生的发展服务。作者在分析自己设计的《月光启蒙》教学案例的基础上,对比其他教师的教学设计,对"尊重教材、关注学生、回归教材"的有效统一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洪氏"三一"语文教材始终把教师教学生学会和会学放在首位,力求激发学生内驱力,让他们在系列、有序的实践进程中自我构建,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进而培育他们的思维能力、介入意识、自主人格、创造品格、独立精神和人文素养等,最终实现"铸魂立人"的教育理想。  相似文献   

15.
现行高中历史教材的专题模块体例导致教学内容跳跃性强、时序性差,给学生的记忆和学习带来一定难度。而思维导图的应用,能够有效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提高历史教学质量。文章立足于高中历史教学实践,对思维导图在课前、课中、课后的具体应用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历史教科书是历史课程资源的核心,在历史教学中处于最基础地位。新的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突出特征之一,就是教材内容的变化,如跨度大、跳跃大、难度高,内容多、课时少等。所以,我认为:历史教师所持的教材观、处理教材的能力、处理教材的方式等,都将直接影响新课程改革的效果。本文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对高中历史新教材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教材(教科书)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载体,是教师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新课程倡导"用教材教","用教材教"还是"教教材"是区分新旧教学的分水岭。作为化学新课程实践者的教师,如何落实"用教材教",实现教材价值的最大化呢?笔者现将自己的实践和思考进行简单的总结,希望能给教学一线的化学教师一些启迪。  相似文献   

18.
高职教育要以提高实践技能为培养目标。教材是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的基础和保证,实训教材质量高低直接影响学生专业实践技能的培养。为此,应加强数控实训教材建设,制定正确合理的教材建设计划;教材必须定位准确,实训教材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构建突出"工学结合"特点的新的课程体系;注重改革教学内容和教材的创新性;注重提高教材编写队伍的综合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9.
季晓燕 《成才之路》2014,(28):82-83
现行的高中历史教材采取了"模块+专题"的形式架构知识体系,导致一些历史知识的跳跃、缺失,历史完整性、系统性受到挑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重视纵向衔接,加强对学情的分析,深入了解学生,加强教师之间智慧火花的碰撞以及各方力量的协调,才能充分提高课堂效能,满足学生成才需求。  相似文献   

20.
高中历史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存在着较多低效和无效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还是由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没有实施科学合理的备课,导致课堂教学效果较差,这不仅严重影响了课堂有效教学的实现,也严重制约了历史人文教育功能的发挥,更不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有效教学的理念也深入到高中历史教学中,因此,探讨和反思高中历史有效备课,使其能在教师进行有效教学中发挥桥头堡的作用,这对促进高中历史有效教学,追求历史学科教育价值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