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伦理主要是指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道德准则与规范。社会活动的伦理性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强调如何调整人们之间的伦理关系。  相似文献   

2.
理学道德本体论将伦理道德视为宇宙之最高本体,这个最高本体就是"理"."理"本身就体现着理学经济伦理的价值取向和价值标准,这个价值取向就是遵循封建等级伦理规范"五伦",亦即实现封建社会人伦关系的高度和谐,价值标准就是"四德",即封建道德原则.  相似文献   

3.
伦理主要是指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道德准则与规范。社会活动的伦理性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强调如何调整人们之间的伦理关系。教学是一种社会活动,教学活动中最基本、最  相似文献   

4.
儒家认为人是一种"群"的存在,主张人与人之间要和谐相处,和、仁、礼、中是处理人际关系最基本的道德准则,并提出了一整套规范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伦理体系。  相似文献   

5.
建构和谐校园需要以伦理学的视角审视学校本身的正当性和校园关系的道德性,寻求和谐校园的伦理精神和伦理特质。和谐校园的价值追求应以伦理的视角建设校园,提升学校的伦理品性以及师生之间、教师之间、学生之间关系的人文性;以共享价值观为核心,形成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以关怀为切入点,营造师生的精神家园。和谐校园的伦理特质应该从公正、团结和尊重三个方面来把握,公正和团结反映了学校作为教育共同体的文化特质,尊重则反映了和谐校园人际关系的文化特质。理想的和谐校园应该是充满个人活力和创新能力的、尊重个人自由和价值的空间。  相似文献   

6.
翻译标准是翻译理论的核心问题之一,传统研究聚焦其规范性,但这并非其全部属性,翻译标准也有描述性的一面。从伦理视角考查翻译标准,正是规范与描写相结合的一种尝试。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中,"善"既有对本体的规范属性,也含主体的描述属性,正与翻译标准的伦理属性对应。本文借马建忠之"善译"说,以"善"之伦理思想观为中心,探讨翻译标准问题,从"本体"、"主体"、和"客体"三个维度探讨了"善译"翻译标准之伦理关系。  相似文献   

7.
面向未来人工智能时代的工程教育,建立一种人工智能伦理谱系是必要的,以此阐明人工智能伦理与工程伦理、传统伦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为开展人工智能伦理教育提供支持.人工智能伦理谱系围绕着"人与机"关系展开,机器"质变"是划分人工智能伦理谱系层级的根本因素.当前人工智能处于"弱人工智能"阶段,不同的参与人群催生了不同类型的人工智能伦理问题.人工智能伦理谱系对未来工程教育和工程人才培养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发展"面向科技本身的人工智能伦理教育体系",探索"专业课+必修课"的新人工智能伦理课程体系,推动人工智能科技专家参与或主导编撰人工智能伦理教材,培育新型人工智能伦理教育观.  相似文献   

8.
大学课堂是大学教育抱负实现的最主要场域,其本体意义上是学术使命与伦理使命双重负载。伦理使命是"我们"之"普遍物"对"我"之"单一物"的人文接纳与文化洗礼并实现"我"的"入世"和"在人间",从而由"自然物"转化为"精神实体"。大学课堂的伦理使命具体表现为:唤醒与挺拔人的精神意识与道德意志、教化与坚定人的规范意识与责任伦理、培育与沉淀人的他者意识与关怀伦理,既安抚人之"肉身"又安顿其灵魂。然而,检视当下大学课堂,多因素交织投射致使其存在着令人忧虑的伦理风险。文章从高校教师自身教育与教学优化、课堂伦理要素内嵌、规范与制度的完善与落实、大学生的伦理觉悟与实践等维度入手,探究其伦理风险规避策略。  相似文献   

9.
伦理关系是以社会交往为基础,在一定伦理规则调整下形成的人际关系。网络伦理关系,是以计算机、网络和数字符号为中介,在超文本和多媒体链接中人与人的互动关系及其理法。信息革命使得“时间与空间边缘化”,借助于数字化的信息符号,人与人之间形成了现代社会中新的互动模式。网络伦理关系的矛盾和当前存在的问题,迫切要求运用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与方法,结合网络特质,科学建构适应网络发展规律的网络伦理关系。  相似文献   

10.
教育管理的伦理性是指教育管理作为一种伦理演化现象在运作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或本身所蕴涵的伦理性质和伦理特征.教育管理的伦理性主要体现为教育管理目标具有伦理意蕴、教育管理关系是一种伦理关系以及教育管理离不开伦理的牵引与规范等方面,它们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教育管理内在的伦理意蕴,充分说明教育管理是一项充满道德指向和伦理关怀的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1.
<情人>是法国女作家玛格丽特·杜拉斯最重要的作品之一.本文从兄妹关系,母女关系和两性关系三个方面出发,阐释了<情人>中人物的基本伦理关系,并以此为切入点探讨了玛格丽特·杜拉斯在<情人>中体现的对传统伦理格局的反叛,追求以"爱"为中心的新型家庭伦理观念和崇尚人的生命本体欲望和两性平等的情爱观.  相似文献   

12.
黄昭委 《中国教师》2008,(23):55-57
<正>伦理一词,在中国最早见于《礼记?乐记》:"乐者,通伦理者也。"一般认为,伦即人伦,指人们之间的关系,理即道理、事理;伦理合称则指人与人之间相处应遵循的规范及相应的道德原则。在学校管理中,为了规范教师的行为,激发他们工作的热情,促进学校发展目标的实现,学校通常需要制定多种激励措施。由于其中涉及  相似文献   

13.
在伦理学中,伦指人伦,即人的血缘辈分关系,伦理指调整人伦关系的条理、道理或原则。而我们通常在生活中所说的伦理,就是指处理人们之间相互关系所应遵循的道理和规则。有时也与道德并称或连用,如伦理道德。人作为社会性的动物,他的一切社会活动都必须遵循一定的社会秩序与规则,都必须遵循一定的伦理规范。而教学活动作为人类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就具有了明显的伦理性质。教学的伦理性是指“不管是教学的意向,还是师生双边互动的形式或教学的具体内容,都必须符合一定文化体系中伦理规范的要求,采取一种学生在道德上能够接受的方式来…  相似文献   

14.
伦理一词,在中国最早见于<礼记·乐记>:"乐者,通伦理者也."一般认为,伦即人伦,指人们之间的关系,理即道理、事理;伦理合称则指人与人之间相处应遵循的规范及相应的道德原则.在学校管理中,为了规范教师的行为,激发他们工作的热情,促进学校发展目标的实现,学校通常需要制定多种激励措施.  相似文献   

15.
科技伦理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近年来的科技伦理之争,学界的观点大体可分为三类:一是主张将科学与技术分界,是技术而非科学才应受到伦理的规范。这种观点把实践理解为改造世界的物质活动,从而将科学性质的认识活动排除于实践的有机图景之外,它无视科学与技术的有机联系,必然导致"客观自然主义"或"自然功利主义"。二是认为科学和技术都应该关注伦理问题。这种观点混淆了科技工作者个体主体与社会主体甚至类主体之间的区别,把只能由社会主体甚至类主体所承担的社会伦理责任强加在科技工作者个体主体身上,实质是变相的"科技决定论"或"科技万能论"。三是科学技术都不应关注伦理问题。这种观点把科学和技术当作与实践无关的纯粹的认识活动,忽视了"主体际性"或"交往"对于科技主体的引导和制约作用,实质是割裂了"人—自然"(科学技术)与"人—社会"(主体际关系)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道德理想化为现实,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社会伦理关系,另一方面是有道德品德的人,即人的品德。 一、社会伦理关系 道德理想化为现实,规范体现在人际关系之间,就成为伦理关系。用中国传统哲学的范畴讲,主要是仁和义的关系,也就是人与人之间公正的、正义的关系以及人与人之间爱和信任的关系。这种关系得到增进,得到发展,对社会组织就起了极大的巩固的作用,就具有道德凝聚力。  相似文献   

17.
生态伦理及其实践格局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生态伦理是一种全新的伦理理念。是由于生态伦理把人与自然之间的价值关系有效地纳入人与人的利益关系中,从而深刻地揭示以自然生态环境中介了的人伦之理,亦即在现实的实践格局中曲折地协调和规范人类多极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人们对此问题的认识上的差异。归根到底反映了不同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1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建立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以及它们之间的和谐关系,它体现出的伦理是一种人本的定位和一种人性化的关怀,其实质是依靠人,更要规范人。为此,需要一种新的伦理观来引导,“八荣八耻”的新时期荣辱观就是最适合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新伦理观。新时期荣辱观能培养出构建和谐社会主体的人,能规范人的理念和行为,其本身也融入到和谐社会的构建之中。  相似文献   

19.
国家"附魅"与"祛魅"的辨证转换揭示了现代政治与法律伦理关系重构的历史形上根据.由于市场经济本身的趋利本性,部分官员作为政治和法律伦理关系的主体利用其所掌控的权力资源而处于一种"道德迷惘"的"去德性化状态".官员的"公仆性"与"服务性"人伦角色定位被"倒置"了.只有坚持人民在政治与法律评价中的主体地位,以人民利益为善恶评价标准,才能创造出良好的政治与法律规范结构.现代政治与法律伦理关系重构的可能性路径只能是伦理主体间应遵循对话原则.在操作过程中,我们必须将伦理对话原则彻底地贯彻到权力运作的每个层面.  相似文献   

20.
规范伦理的外显性和易操作性深刻影响了道德教育实践,其道德教育模式带有明显的“知性特点”,显得抽象枯燥和苍白。德性伦理以挑战规范伦理的面目兴起,反映了当代道德理论研究的最新进展。德性伦理重新找回了道德的根基,即人本身,有着现实的合理性,它与规范伦理有着密切的契合性,两者互为补充。德性伦理运动的出现对我国当前的成人道德教育也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必须重视成人教育的德育功能,并且要在规范伦理和德性伦理之间找寻合适的道德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