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知识社会学的视角,陶行知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史观学派的、史料学派的、融和贯通的陶行知研究。潘开沛的《陶行知思想的批判》是史观学派陶行知研究的典型,它表现了陶行知研究的存在强烈的意图伦理色彩和政治建构特征;以胡晓风为代表的《陶行知全集》整理工作是史料学派陶行知研究的典范,它为20世纪90年代多元化的陶行知研究提供了统一的文献基础,大大推进了陶行知研究的深度。以章开沅、唐文权、胡晓风、金成林等人的《平凡的神圣》、《陶行知与中国现代化》是融和贯通的陶行知研究的代表性著作,它们尝试在中西文化教育史观和现代化模式之下,重新解读陶行知思想与实践,还历史的本真面目。陶行知研究范型的嬗变是学术发展的内在继承与突破、政治社会的现实制约、研究共同体的学识情感复杂互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从知识社会学的视角,陶行知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史观学派的、史料学派的、融和贯通的陶行知研究。潘开沛的《陶行知思想的批判》是史观学派陶行知研究的典型,它表现了陶行知研究中存在强烈的意图伦理色彩和政治建构特征;以胡晓风为代表的《陶行知全集》整理工作是史料学派陶行知研究的典范,它为20世纪90年代多元化的陶行知研究提供了统一的文献基础,大大推进了陶行知研究的深度。章开沅、唐文权的《平凡的神圣》,胡晓风、金成林的《陶行知与中国现代化》是融和贯通的陶行知研究的代表性著作。它们尝试在中西文化教育史观和现代化模式之下,重新解读陶行知思想与实践,还历史的本真面目。陶行知研究范型的嬗变是学术发展的内在继承与突破、政治社会的现实制约、研究共同体的学识、情感复杂互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第一期【陶行知研究】史料学取向与宗教体验渗透的张力———评《陶行知:一位基督徒教育家的再发现》李刚(2)陶行知“基督徒教育家”定位的逻辑追问刘长贵(5)【六朝研究】主持人语:整体把握下的个案探析胡阿祥(9)“江苏省六朝史研究会成立二十周年纪念暨六朝社会经济学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4.
饮食散文在周作人的散文创作中占有一定比例,但与同时期或稍后的其他饮食散文作家相比,周作人的饮食散文创作有明显的特殊性。这既与其丰厚的学养有关,也与其复杂的思想背景有关。周作人饮食散文创作的主要特点可以归结为两点:一是充满知性,二是富有人情味。事实上,这两个特点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周作人散文的整体风貌。  相似文献   

5.
《历史研究》一九八三年第二期发表了我的《陶行知生年考》一文,认为陶行知的生年应是一八九三年,而不是一八九一年或一八九二年。文章发表后,学术界关心这个问题的同志,希望笔者继续就此问题,充分发表意见,以求得问题之解决。因此,我又对有关材料作了进一步的研究,遂撰成此文,再求教于学术界。陶行知是近代中国历史上作出过卓越贡献的重要人物,弄清其生年问题是完全必要  相似文献   

6.
陶行知研究的历史长卷——评《二十世纪陶行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行知是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中外各界人士对陶行知的研究已有80多年历史。据统计,在20世纪发表的有关陶行知研究的各类文章有4630余篇,著作有270多种,作者有2570余人。在我国,能受到如此关注的知识分子是不多的。陶行知无愧为20世纪我国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学陶师陶研陶,已超越了教育界,也超越了国界。陶行知教育思  相似文献   

7.
李宗堂 《成人教育》2011,31(3):98-99
文章在对史料进行详细分析整理的基础上,对陶行知的成人体育理论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归纳总结。使人们在对陶行知成人教育理论有了全面和清晰的认识的同时,可以借此为成人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陶行知教育思想中的非智力因素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认为,陶行知先生虽未直接提及非智力因素这一概念,然而在他有关教育的论述中多次谈到兴趣、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并强调这些心理因素在学生学习、成才过程中的作用。文章还认为学习陶行知先生的有关非智力因素的思想和实践,不仅有助于进一步研究陶行知的教育思想,而且对今天的教育工作也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9.
金线巧穿珠     
金线穿珠是谋篇布局的重要方法。它是指用一条或几条自然而巧妙的线索,贯穿全文各个部分,或将有关场面贯穿起来构成情节的整体,从而构成文章整体的谋篇技巧。主题是贯穿作品首尾的线。秦牧在《散文创作谈》中说过:“用一根思想的红线穿起生活的珍珠,珍珠才不会遍地乱滚,这才成为整齐的珠串。”  相似文献   

10.
台湾的陶行知研究经历了两个阶段.在1987年解除党禁之前,对于陶行知的研究除去回忆性文章外,只会在有关乡村教育的文章中偶有涉及.解除党禁之后,台湾的陶行知研究开始逐步深入,涉及到陶行知的师范教育思想、平民教育思想、幼儿教育思想、社会教育思想等多个方面,并呈现出研究起点高、专题性研究强、与实践联系紧的特点.借助学术史的视角对台湾陶行知研究进行梳理,冀望能够起到分源别派、承上启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研究余光中散文的文章很多,但专论他写绘画或画家的论文,在笔者的阅读范围内没有发现,这是个遗憾。余光中论画或画家的文章,无论是量还是质,都相当可观,不应被忽视。论文以余光中在1990年3月至10月间所写的,有关梵谷的四篇散文作为研究对象,指出余光中对梵谷的情有独钟,对百年前那个受苦受难的伟大心灵的感动和感恩。  相似文献   

12.
刘祥 《新高考》2009,(2):10-12
八、史料呈现式案例:乌江边上一蓬血雨,你无声离去,没有马革裹尸,没有战死沙场,你用自己的剑,结束了辉煌的一生。这是近些年高考满分作文中的写作文化散文类考生常用的开头方式。这类以再现某些史料为切入点的文章,其开篇处大多直截了当呈现史料,借助精心挑选的历史画面,结合打破  相似文献   

13.
陈中平 《文教资料》2005,(36):113-114
本文围绕电视散文及其创作进行研究与探讨:文章在概述了电视散文的基础上,对电视散文的美学特征进行了阐述,并从整体构思、题材选择、运用联想、注重文采、利用现代影像技术以及追求意境等方面就电视散文片的创作进行了交流。  相似文献   

14.
最近几年,以散文为阅读材料检测现代文阅读能力的题目,成为高考主观阅读的必考题,且在分值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因此,研究散文阅读的规律、技巧,对于提高学生现代文阅读能力是十分重要的。解答这类试题,首先应注意以下几点:1.整体感知文章的主旨。散文的最大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神",指文章的主旨,即贯穿文章始终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散文的材料虽  相似文献   

15.
陶行知先生是我省歙县人,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今年十月 是陶行知诞生九十周年。本刊从本期 起将陆续刊登有关陶行知的生平事跡和教育思想等方面的纪念文章。 陶行知生活的时代,是解放前的旧中国,我们在阅读这类文章时,要从那个时代去理解他的教育思想和实践,主要学习他的精神。  相似文献   

16.
<正>《福建陶研》开设的常规栏目:【实验学校】有关行知实验学校的建设的调研、采访、总结类、研究类文章。【行知论坛】关于陶行知教育思想理论当代实践的探讨类论文。2017年的选题有生活教育当代化、生活力、新生活教育、生活教育理论研究等【教师成长】一是教师学陶师陶的心得文章;二是学习陶行知的师德的心得文章;三是教师学习陶行知的成长文章;四是优秀学陶教师的采访文章。【学生培养】是有关学生培养的陶研论文。  相似文献   

17.
李瑞龙 《文教资料》2007,(35):28-30
余秋雨的大文化散文(学者散文),独步文坛,影响深远,在现当代散文的多元化格局中,他的学者散文创作是尤其吸引人们眼球的。在他的文章里面,有着独特的魅力和美感,真正做到了语言运用的灵动、历史功夫的敏锐、思想内蕴的深厚,使得他在巍巍大观的散文界中更胜一筹,不可小觑。此外,有读者发现在余秋雨的散文中有历史史料的偏差和误用,笔者个人认为,这的确是一种缺憾,但终究不会减弱余秋雨散文的浓厚魅力以及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重在检讨当今陶行知与基督教关系研究中难以规避的基本前提,即:陶行知认信史料的再发现,以期引起人们对此一问题的价值、意义以及跨文化视角的重新认知.  相似文献   

19.
The University of Nanking Magazine是南京金陵大学(University of Nanking)学生主办的一份杂志,在陶行知等人倡议下从第4卷第1期起增设中文部分<金陵光>,从该期起陶行知担任中文编辑,从第5卷第5期起他担任中文主笔直到第6卷第2期.陶行知以中英文先后发表了近20篇文章,但是由于年代久远,"杂志"已经残缺不全,有些文献尚未被学界发现.本文利用"杂志"原本,发现了<赠同学李晓宇入都序>等珍贵史料,并运用这些史料考证了陶行知、<金陵光>与The University of Nanking Magazine的关系,揭示了这批史料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正>陶行知是20世纪我国影响最大的知识分子之一。据对《20世纪陶行知研究资料索引》一书的统计,从1917到2000年的80余年间,发表有关陶行知研究的各类文章4630余篇,著作270余种,作者2570余人。研究成果如此丰富,作者队伍这样广泛,这在20世纪的中国知识分子中并不多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