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走向平民——中国近代图书馆的平民化历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平民化是近代图书馆的基本特征.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民智"思潮背景下的中国近代图书馆,随着社会各界对其社会教育功能的深刻认识,最终被民国教育部定位为社会教育机构,从而为图书馆的平民化提供了制度保障.20世纪20、30年代"新图书馆运动"兴起,它所传播的西方图书馆理念和美国式图书馆管理方式,促使中国近代图书馆在服务形式、借阅对象、收费方式等管理方式上逐渐走向了平民化.  相似文献   

2.
我国近代档案学是在20世纪30年代民国政府开展的以文书档案改革为主要内容的"行政效率运动"推动下产生的.  相似文献   

3.
吴稌年 《图书馆》2012,(5):28-32
20世纪20、30年代是中国近代图书馆史上的学术研究高潮期,图书馆界对急需解决的一些理论、实践问题进行了摸索、争鸣,主要是分类、编目、检字等方面的争鸣,这些争鸣,加快了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的建设步伐,显示出了"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乐于实践、勇于争鸣"的学术特征。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没有现代意义上的杂志,但是有原始的报纸(邸报)。到了清末,开始有了期刊(杂志)。随着中国近代出版业的发展和繁荣,报纸和杂志也分了家。经过戊戌维新、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的推动,中国的出版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到了20世纪30年代, 中国的出版业出现了一个短期的繁荣阶段。尤其是各类杂志,更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 有人曾把1932年称为中国的“杂志年”。于是,《中国出版月刊》也应运而生了。  相似文献   

5.
20世纪30年代《东方杂志》策划了被后人称为"一场集体的‘中国梦’"的"新年的梦想"征文活动,文章对其中的95篇回函进行了话语分析,梳理了当时中国社会尤其是知识分子"中国梦"的建构特点,并讨论了对当今"中国梦"建构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行政效率运动"是20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为改变国家机器运转缓慢、办事效率低下而发起的一场运动.其主要内容和突破口是文书档案改革.尽管行政效率运动的预期目标是实现国家机器良好运转,但客观上却对中国近代的档案工作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对当时中国的档案宣传工作做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新闻学是研究新闻传播规律和新闻事业发展规律的一门科学。新闻学研究始于17世纪中叶的德国,19世纪30年代后随着欧美近代大众化报业的兴盛而渐次发达。在社会科学领域,新闻学是一门比较年轻的学科。我国近代新闻事业落后于西方,新闻学研究也起步较晚。19世纪70年代,一批先觉的知识分子在创办近代民族报业的同时,开始对报刊的性质、作用等进行初步的学理探讨。进入20世纪,我国新闻传播事业日益发达,新闻学研究也相应展开,新闻学从鲜为人知逐渐发展为一门可以和其他门类的社会科学分庭而立的显学。考察20世纪百年间我国新闻学研究的历…  相似文献   

8.
非法的"麦克马洪线"是20世纪初英国为了侵占中国西藏,使用一系列阴谋伎俩,在中印边界东段强加的一条"边界线".为使该线成为事实,英国在20世纪20-30年代极秘密地篡改<艾奇逊条约>版本,本文披露这一史实.  相似文献   

9.
正晚清以来的西学东渐之风,开启了中国传统社会的近代化转型之路。在这一重大社会结构调整过程中,出版业自身除了应势而变外,更被国人视之为文化思想传播的利器,影响及于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正如陈万雄在《商务印书馆与近代知识文化的传播》序言中所说的那样:"自近代印刷图书的出现,以至20世纪,图书杂志一直是社会文化传播最主要和最重要的媒体。19、20世纪勃兴的中国  相似文献   

10.
孙强 《兰台世界》2012,(1):32-33
中国的民间商会兴起于20世纪初,它的产生和发展不仅是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变动的产物,而且在很大意义上也映射着近代中国变动的历史足迹。自20世纪80年代始,近代商会研究——尤其是近代地域性商会研究,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然而截至目前,这一研究主要以苏州、上  相似文献   

11.
近代科学产生以来,科学的巨大威力日益影响着人类的生活,科学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一门新的学科--科学社会学在20世纪30-40年代应运而生.对于中国学术界来说,社会学的重建是与改革开放的历程相伴随的,而科学社会学也是如此.大约在20世纪80年代,国内相对集中地引进了一批以默顿学派为代表的国外科学社会学名著,并随之出现了相应的研究之作.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初西方现代植物学传入,中国开始建立起一批现代意义的植物园。植物园类型多种多样,有外国人创办、有中国人自建,有大学和研究机构创办的以学术研究为主的植物园,有服务公众的公立植物园,还有在皇家园林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植物园等。1905-1949年,近代中国的植物园大约有30余座。正规化科研性质的植物园,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不同类型的植物园,为中国植物学研究的开展和发展以及为社会大众提供科学教育起到良好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创刊于20世纪30年代的燕京大学《史学消息》,是中国近代惟一一份旨在向国内外学人传递史学消息的学术期刊,尽管由于抗战的原因,发行整一年即停刊,后也没有复刊,但还是在中国期刊史及学术消息交流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  相似文献   

14.
《东方杂志》的办刊宗旨随时代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五个阶段,包括创刊初期的"启导国民、联络东亚",到20世纪20年代前期的"为舆论的顾问者"和20年代后期的"成为中国人公有的读物",再到30年代"求中国智识者的新生",最后到抗战期间"发扬文化传播学术"。在这一长达45年的演变过程中,《东方杂志》紧扣时代的脉搏并结合编者作者同人的思想旨趣,致力于记录时代发展,促进中国现代化进程,无论在文化建设上还是在媒体发展过程中,其意义都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15.
《新闻界》2021,(11):76-86
"有闻必录"并非是近代报人为新闻失实所设计的托词和借口,而是报人争取的自由采录信息的"职业权利"。报人将"有闻必录"定位为太史采风、史官记事,又将史家"疑以传疑"的原则融入到"有闻必录"的宣传及应用中。在文化认同和实践实用的合力推动下,"有闻必录"从19世纪80年代开始逐渐被业内外所承认,并在20世纪初被奉为"报馆天职"。"有闻必录"的兴起标志着中国近代报人开始主动地建构新闻职业的知识体系,迈出了初步探索中国新闻职业化的一步。  相似文献   

16.
罗紫初 《出版科学》2011,19(3):109-111
"出版学"这一概念在20世纪30年代即已出现,中国成规模的出版学研究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末。虽然中国的出版学研究已走过数十年历程,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出版学研究都停留在学科基本范畴的界定和争论上。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随着一大批高等学校设立出版专业、系科,以高校学者、师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发起了一场旨在通过各项行政业务改革来提高国家机关行政办事效能的"行政效率运动"。这场运动的主要内容和突破口是文书档案改革,由此催生了中国近代档案学。本文拟从环境、制度、实践等多方面分析"行政效率运动"对中国近代档案学发展发挥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取社会史和观念史框架书写20世纪80年代中国公关史。中国现代公关事业诞生于以思想解放、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为主题的20世纪80年代,经历了"由外而内、西学东渐"的发展路径。在20世纪80年代中前期"新启蒙"和经济改革的推动下,中国公关于引进和发展之初即形成了"全民热潮";而随着20世纪80年代末期理想主义的贬抑和功利主义的泛滥,公关行业的发展出现脱轨和异化。本文基于对学界和业界30位奠基者、引领者的口述史访谈,清理了这个时期中国公共关系学术和实践发展的轮廓、主线和一些关键性细节,并试图在宏观时代语境和社会思潮中寻找其动因、结构和秩序。  相似文献   

19.
近代上海的体育事业发展十分迅速。20世纪20年代后,中国体育界越发感受到发展中国体育的重要性,在中华体育协进会的组织下,先后举办了六界颇具规模的"万国运动会",对于促进上海的体育事业产生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20年代初,罗素来华讲演9个月,这是中国近代学术思想史上的一件大事。研究罗素的思想与方法对中国图书馆的影响还是一个空白。中国图书馆界以刘国钧为代表,在罗素来华之前就已开始介绍和研究罗素的学术思想,他翻译罗素的专著,译介罗素思想,对其学术思想的形成起到了很大作用。从这一角度出发,可以说罗素的思想对中国近代图书馆学体系的形成亦产生了较大影响。参考文献4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