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游泳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的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法等研究方法,结合运动训练的实践经验对游泳的专项力量训练理论与方法进行深入的探讨与分析,认为游泳运动员力量训练中游泳技术动作结构与完成动作的主要工作肌肉群用力相似才能获得最佳的效果,发展身体各个部位的力量应该采用的不同训练手段和方法,应该注重陆上和水上力量练习的转化关系。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游泳运动陆—水力量训练的意义,应注意的问题及训练手段和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伴随游泳竞技比赛的不断开展,全世界各个国家均开始注重运动员的力量训练,以此提升游泳运动员的能力,避免受到水域不稳定等因素影响,影响到比赛的成绩。基于此,本文选择就核心力量训练在游泳运动员训练中的应用这一论点进行分析和研究,为了确保分析和研究的全面性,设计如下研究框架。首先,阐述相关理论内涵,包括核心力量的理论内涵以及核心力量训练的理论内涵,为后续内容的阐述奠定理论基础。其次,分析游泳运动员在核心力量训练中依据原则。最后在依据游泳运动员在核心力量训练各个原则基础上,分析核心力量训练的不同方法,以及训练全过程,利于运动员更好的掌握各种训练方法,强化自身的身体素质以及稳定性,提高竞技能力,获得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核心力量的提出 核心区力量训练在欧美也叫做功能训练或核心稳定性训练。这种训练方式可以很好地提高核心区域肌肉的力量及稳定性。最初这种训练只用于少数项目,如游泳、水上项目等。近年来随着运动链理论和神经肌肉系统训练以及本体感受性训练理论的提出,很多人开始发现核心力量训练几乎对所有运动项目都特别重要。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广州市第二中学45名初中学生游泳运动员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综合力量训练,结果表明,这些初中学生的游泳运动成绩有了显著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力量训练在大学业余游泳训练中的实验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实验法,在高校业余游泳运动员的课余训练中,加强陆上身体力量练习。结果表明,力量训练可以弥补高校游泳队课余水上训练时间的不足,提高游泳的速度耐力。  相似文献   

7.
高速训练法发展力量在当今的各国游泳教练员中引起了极大兴趣.本文论述了游泳牵引训练的各种方法和作用.  相似文献   

8.
力量是游泳运动员的一项非常重要的素质;游泳运动员的力量训练应该遵循个体化原则、合理增重原则、水陆力量训练相结合原则;在力量训练中要注意方法、手段、量和强度的合理安排;还要特别注意力量训练的转化为水中推进力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于洋  李芳 《游泳季刊》2002,(3):26-27
现代竞技体育中,游泳运动员成绩的表现最终是由与游泳项目相关的力量素质表现的,力量素质的提高是通过平时在专项训练中采用的力量训练来完成的,所以力量训练十分重要。青少年游泳运动员成绩的表现与成年运动员一样,力量素质是主要方面,力量训练同样处在重要的位置上。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长期经验与理论的结合,提出提高肌肉力量与注重用力技巧二者综合的游泳力量训练方法。以科学的思维方式来引导游泳训练,以进一步提高游泳水平。  相似文献   

11.
短道与短距离滑冰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短道与短距离速度滑冰是我国参加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优势项目,加强体能训练是保障运动员在比赛中发挥技战术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研究影响短道与短距离滑冰运动员体能训练效果的相关因素,对提高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实效价值具有重要作用。运用调查、文献研究和比较分析等方法,分析影响短道与短距离滑冰运动员体能训练的相关因素,认为竞赛规则的变化、技战术的创新、周期性比赛任务、教练员的训练理念是影响体能训练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influence of dry-land inertial training (IT) on muscle force, muscle power, and swimming performance. Fourteen young, national-level, competitive swimmer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IT and control (C) groups. The experiment lasted four weeks, during which time both groups underwent their regular swimming training. In addition, the IT group underwent IT using the Inertial Training Measurement System (ITMS) three times per week. The muscle groups involved during the upsweep phase of the arm stroke in front crawl and butterfly stroke were trained. Before and after training, muscle force and power were measured under IT conditions. Simultaneously with the biomechanical measurements on the ITMS, the electrical activity of the triceps brachii was registered. After four weeks of training, a 12.8% increase in the muscle force and 14.2% increase in the muscle power (p?<?.05) were noted in the IT group. Moreover, electromyography amplitude of triceps brachii recorded during strength measurements increased by 22.7% in the IT group. Moreover, swimming velocity in the 100?m butterfly and 50?m freestyle improved significantly following the four weeks of dry-land IT (?1.86% and ?0.76%, respectively). Changes in the C group were trivial. Moreover, values of force and power registered during the ITMS test correlated negatively with the 100?m butterfly and 50?m freestyle swimming times (r value ranged from ?.80 to ?.91).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IT can be useful in swimming practice.  相似文献   

13.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验对比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山西省大同市游泳学校队员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队员进行下肢力量练习的实验,分析下肢力量练习对少年蛙泳运动员成绩的影响,为游泳教学、训练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旨在通过对高水平游泳运动员间歇性低氧训练(IHT)中血液指标变化的研究,进一步探求IHT的有关机制,为游泳运动项目建立相应的IHT模型,使IHT成为一种具有实用价值的有效辅助训练方法,促进运动成绩提高发挥作用。方法以陕西省游泳队男运动员为受试对象,在实验室条件下实施为期3 w氧浓度逐周递减的间歇性低氧训练,测试血液学指标、血乳酸、力竭时间、心率。结果(1)RBC、HB、HCT均在正常生理范围内,但有个体差异;WBC、Lymph%均在正常生理含量;(2)在逐级递增负荷中,间歇性低氧训练后运动员力竭时间延长,由1 606.57 s提高至1 689 s,力竭负荷由低氧训练前267.7 w提高到281.5 w;(3)乳酸阈功率在七位受试者中有一人下降,两人不变,四人提高,总体平均值提高12.25%。结论(1)血液指标检查结果IHT前后均在正常生理含量,说明IHT对于游泳运动员机能影响机制有别于高原训练;(2)经过IHT后,运动时间延长,表明IHT可以提高机体的耐力素质;(3)IHT后安静心率比训练前降低,且同级负荷时训练后心率始终低于训练前,表明心脏的输出功率增大;(4)乳酸阈强度提高充分显示IHT使运动员有氧代谢能力提高,运动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15.
液压智能型游泳等动力量测试训练器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文根据游泳的肌肉力量特点和国内等动力量练习器存在的主要问题,采用液压方式,研制了一套“液压式智能型游泳等动力量测试训练器”。它是一个测试、诊断、力量训练智能化系统。  相似文献   

16.
以我国一线花样游泳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实地调研等方法,收集2004、2008、2012至今3个阶段的花样游泳体能训练方法资料数据,将中国传统的花样游泳专项体能训练方法与世界一流水平国家的训练方法进行对比。发现中国花样游泳专项体能训练方法与世界一流水平国家的训练方法在核心力量训练和在专项能力训练上还存在很大差距,为国家花样游泳体能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采用文献资料研究、问卷调查、跟踪观察等方法,对我国长距离游泳项目青少年运动员整体训练负荷现状、各运动素质训练负荷结构进行研究,揭示该项目训练负荷结构特点并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认为,我国长距离游泳项目青少年运动员总体训练负荷没有超出该项目青少年阶段训练负荷的范畴,全年训练负荷结构安排重点突出并兼顾其他素质,应重视有氧能力对发展运动员能力的积极作用.结合实证研究发现,教练员安排青少年训练负荷结构时重视技术及功能性力量训练,耐力素质训练能够结合训练阶段安排,各单项素质负荷结构思路趋向理性化,建议速度训练应结合运动员个性化特点水平来设定负荷.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游泳运动方式对大鼠海马蛋白激酶C(PKC)表达的影响;方法:5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5只)、持续和间歇游泳训练组(各25只)。建立大鼠运动模型,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大鼠海马PKC在对照组、持续游泳训练组和间歇游泳训练组的表达规律;结果:间歇、持续游泳训练组PKC在训练后各时间点的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持续组PKC在运动后即刻表达达到最高峰;间歇组PKC则在运动后60 min表达达到最高峰。持续组PKC在运动后即刻、30 min、60 min时段内表达均明显高于间歇组(P<0.01),而运动后240 min时表达则明显低于间歇组(P<0.01);结论:游泳运动作为一种应激可以促进海马PKC的表达;运动后大鼠海马PKC的表达随运动刺激的强度、时间的变化而不同。  相似文献   

19.
不同运动专项男大学生身体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法、测试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哈尔滨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7个不同专项的男大学生运动员身体成分进行测试,比较分析不同专项大学生运动员的身体成分特点及差异。结果显示:体液成分中体液指数中长跑专项最高,游泳最低,细胞内液指数健美操最高,中长跑最低,细胞外液指数则正好相反;非体液成分中脂肪含量以游泳专项最高,中长跑最低,而瘦体重、肌肉、蛋白质、无机物含量以中长跑专项最高,游泳最低。得出不同专项大学生运动员身体成分存在差异,这种差异主要与专项技术特征、训练内容以及运动员身体机能代谢对长期系统专项训练的适应性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