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儒家文化中蕴涵着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儒家提倡“天人合一”的整体和谐,从这里出发,儒家普遍怀有一种热爱大自然的伦理情怀,即“仁民爱物”,这是儒家生态伦理思想的重要内容。更为可贵的是,儒家一再主张在实践中对自然万物既要合理利用,又要有效地进行保护,如“取之有时”、“取予有度”、“用之有节”等等。这些思想资源对今天建设生态文明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儒家生态伦理思想的基本价值和道德取向,是进行生态道德教育、环境保护教育的重要内容;儒家的生态伦理实践观,对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儒家文化对培养现代爱国主义情感有六方面的积极作用:儒家“仁爱”思想和群体意识利于爱国主义价值观的培养;儒家“孝悌”观念和以“和为贵”思想,利于安定团结局面的形成;儒家“自强”意识和求实主张,利于民族精神的养成;儒家重道德思想,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儒家“革新”观念,利于改革开放的扩大;儒家“大一统”主张,利于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  相似文献   

3.
从人与自然关系的视域下考察先秦儒家与马克思思想体系,比较分析两者的特点,对我国当代生态文明建设意义重大。先秦儒家与马克思均主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但前者基于我国农耕文明的生产方式及“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侧重于人对自然的顺应,道德色彩浓厚;后者立足于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批判,侧重于人自身价值的实现,有鲜明的实践性品格。先秦儒家“天人合一”“中和”“尚俭节用”等思想与马克思视“人与自然之关系”为“人与人之关系”的思想,均被当代生态文明建设所继承。此外,这两种生态思想还蕴含丰富的美学、伦理学内容,这或可为我们进一步沟通生态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儒家文化对培养现代爱国主义情感有六个方面的积极作用:儒家“仁家”思想和群体意识利于爱国主义价值观的培养;儒家“孝悌”观念和“以和为贵”思想,利于安定团结局面的形成;儒家“自强”意识和求实主张,利于民族精神的养成;儒家重道德思想,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儒家“革新”观念,利于改革开放的扩大;儒家“大一统”主张,利于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  相似文献   

5.
白族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民族,有着悠久的农耕历史和内涵丰富的农耕文化。儒家“行夏时”、“使民以时”、“节用而爱人”的重农思想,对白族农耕文化产生了积极影响,儒家反对“竭泽而渔”的主张对白族农耕中的生态环境保护观念的形成起到了积极作用。白族特有的农耕方式、儒家思想和社会组织结构等因素共同作用,使得白族农耕文化得以形成和巩固。透过白族农耕文化与儒家重农思想的关系,我们可以看到儒家重农思想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生态美学观作为论域,以先秦儒家生态美学思想为对象,阐述了先秦儒家以“和”为核心范畴的生态审美观,并试图通过对“天人合一”、“知命畏天”、“仁民爱物”、“乐山乐水”、“吾与点也”等理论点的析明以及对先秦儒家生态美学观特征的分析来探明其构成态势。  相似文献   

7.
先秦儒家的“顺天”自然观,包括“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共生并存;崇拜上天,敬畏自然;顺天守时,善待自然;敬天佑地,持久利用自然资源等几个方面。先秦儒家“顺天”自然观体现了其环境伦理观念和生态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8.
构建生态城市应该着眼“大生态”观念,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资源环境生态是生态社会的基础,以循环经济为核心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产业经济是生态社会的支撑,政府管理的行政生态是构建生态社会的主体,挖掘传统、维护民俗,发展生态科技、创新生态文化的综合生态观是未来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仁爱观念与生态伦理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儒家古老的“仁爱”观念中,蕴涵着与现代生态伦理相契合的合理因素。儒家提出“仁民而爱物”和“万物一体”的思想,是将人类所特有的道德情感贯注于自然万物,要求人们把万物当成自己的同类甚至血肉相连的一部分来爱护,强调人对自然万物负有 不可推卸的道德责任,这是一种极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的生态哲学资源。作者认为,科学的态度辅之以儒家式的道德意识和生命情怀,应该是现代人类对待自然万物的最合理态度。  相似文献   

10.
可持续发展是当代国际社会的最新发展观念之一。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提交的&;lt;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指出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随之,可持续发展观念被广泛引用。从最初的环境和经济领域发展到涉及生态、文化、教育等社会的诸多领域。  相似文献   

11.
作为乾嘉时期著名汉学家,钱大昕对宋明理学的很多范畴都进行了分析,在“性即理”的问题上,钱大昕同意宋儒把理看成纯粹至善的道德标准,但不同意“天即理”之说。他反对把“理”玄学化,反对宋儒在形而上的层面上探求“孝悌”。他把宋儒宇宙本体的“道”解释成孟子的道德伦理,并试图把宋儒所有的哲理思辨的思想都落实成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他对《宋史.道学传》枉自尊崇道学的现象进行了批判,从史书体例的角度揭示学术发展的脉络,主张在正史中以“儒学传”统领一切,反对在编纂学术史时有意轩轾,强分门户,掩盖学术发展的真实面目。尽管钱大昕对宋明理学的很多范畴提出质疑,但他对朱熹、王阳明正心诚意、主敬立诚的思想又十分推崇。  相似文献   

12.
仁与礼是孔子学说的中心,孟子认为人天然有仁、义、礼、智四种善性,荀子要求控制人的自然之欲而得到礼,董仲舒认为三纲五常是人生的大网,善与恶就是要处理仁与贪、与情的关系,朱熹则要通过对人欲的克制来复明天理。禅宗要求通过觉和悟走出人生的虚幻,善恶只在一念之差。老子认为无知无欲、复归于婴儿的混沌状态是道德的至善,庄子则要求超脱俗物之累,达到意志自由。魏晋玄学形成了名教本于自然、越名教而任自然、名教即自然三种道德观。中庸至上的道德方法论、重义轻利的道义论、天人合一的道德境界论是中国传统道德观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3.
儒家社会生态美学思想与道家自然生态美学思想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儒家美学与道家美学作为贯穿中国美学史的两条主线,从不同的角度共同强调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以及人自身的平衡发展.儒家美学侧重强调社会生态的平衡和稳定;道家美学侧重强调自然生态的平衡和健康,它们对于今天建设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主义小康社会在很多方面都有着积极可行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Ancient Chinese ideas of moral education could be said to have five main dimensions – philosophical foundations, content, principles, methods and evaluation – which are described in this paper. An analysis of the fundamental features of Confucian thinking on moral education shows that it took the idea that human beings have a good and kind nature as its logical starting point. It built a system of ethical norms, based on the idea that an individual's feelings come from the inner mind, combined with external rites. Its methods of moral education are diverse, with an emphasis on learning from exemplars,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and practice, as well as the cultivation of moral responsibility and social commitment. Its quintessential ideas were ‘virtue lies in practice’ and ‘life is moral education’. The paper concludes by arguing that Confucian thinking on moral education has ongoing value for research and practice in contemporary moral education.  相似文献   

15.
儒学的生命观主要包括人我观、天人观和自我观,其核心观念在于“和谐”。就全球化时代的价值冲突来说,儒学生命观能够起到启示作用;而在中国当前和谐社会的建设过程中,儒学生命观具有积极的伦理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文庙延续至今,显示了其顽强的生命力。它如同自然界的生物一般,因受多种自然、人文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形成了自身特殊的生态。从生态的角度认识、考察、解读文庙,是当前进行“文庙”及“文庙学”研究的一个新尝试。通过对湖南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宁远文庙发展历程的考察可知,自然生态是文庙生成的土壤;人文生态是文庙存在的灵魂;社会生态是文庙延续的动力。文庙与各种因素不断地交织和交融后,所形成的既具国家意志又具地方特色的“庙学合一”的生态教化空间,是文庙生命力的根基和保障。同时发现,文庙生态的存在对当代文化教育发展及学校建设也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儒学人与自然关系论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人之际与人物之辨构成了儒学人与自然关系论的主要问题域,形上之天与形下的天、地、人、物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一个差异一体的开放的自然。在价值关系上,人对天地持敬畏之心,对万物则爱之有序、用之有度。在道德实践关系上,强调成己成物、参赞天地化育,在实现自然和谐的同时也使人自身的价值得以实现。在认识论上,重伦理、形上天理而轻物理,对自然物理的认识始终受制于对形上天理的体悟而未能得到充分发展,导致儒学所主张的自然和谐论处于一个比较原始的状态中。  相似文献   

18.
在儒家关系主义背景下,正确的行为在本质上是指如何处理与他人的关系。"关系"、"面子"与"人情"是海内外华人在应对社会关系中最常碰到的问题,也是华人文化区别于其他文化的一面镜子。中小学教育领导在面对"关系"、"面子"与"人情"时遇到诸多伦理问题。适应法制社会的发展,我们的道德领导要尽可能具备以下伦理信念:一视同仁的"亲疏"关系理念、公私分明的人情观、为学校和儿童发展的面子观。  相似文献   

19.
先秦儒家对“自我”的认识是建立在道德主体及其道德体系和规范的符我人格的实现;其次还要求将仁爱之心外推,强调在社会集体的土壤中获得自我完善。因此,儒家合之上的,认为“自我”的本质是仁,首先是对己之德的要求,即修身,通过自我修养去追求理想自的“自我”是作为一种过程而存在的,表现为道德自我的造就过程以及自我与他人、自我与社会的关系性过程。  相似文献   

20.
儒家消费思想的生态内蕴及其现代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家消费思想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涵了丰富的生态智慧和生态主张,对当今生态危机的拯救和生态实践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启迪价值。但是儒家消费思想本身还存在一些理论的缺陷与不足,因此,我们在传承其积极生态价值的同时,必须消除这种思想的局限性,使之实现由传统模式走向生态消费的现代转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