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曹兴  马慧 《科学学研究》2019,37(1):165-174
通过分析新兴技术“多核心”创新网络形成机理,研究了新兴技术创新网络知识增长机制,构建了新兴技术“多核心”创新网络双重双向形成模型。运用仿真方法动态模拟新兴技术“多核心”创新网络形成过程,分析新兴技术创新网络结构及其节点动态演进的规律。研究表明新兴技术创新网络形成依赖于企业间知识转移行为,具有生命周期特性;在网络形成发展期知识状态增速最大并趋于饱和;在网络形成稳定期具有无标度特性,呈现“多核心”网络结构;新兴技术企业扩大知识转移的频率和范围,加速提升企业知识状态,是成为网络核心企业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基于专利的技术跃迁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鲁成  蔡爽 《科研管理》2009,30(2):64-69
文章首先用技术S曲线方法对技术轨道的形成机制进行了简单说明,重点解释了技术突破和技术跃迁。然后说明了S曲线方法的局限性,接着介绍专利引用指标“技术循环时间”,并提出假设:“技术循环时间”曲线斜率的显著变化可以说明技术的更新换代及技术进步,并运用回归模型对假设进行了验证。文章最后探讨了技术循环时间与授权专利数量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P不确定环境下企业创新网络演化研究/P P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程跃  银路  李天柱 《科研管理》2011,32(1):29-34
  摘要:本文基于环境不确定性影响创新网络演化的视角,从技术和市场两大环境不确定因素入手,描述了萎缩、稳定、加强、动态平衡、紧缩和动荡六种创新网络类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创新网络演化模型。最后以新兴技术为例,对其创新网络演化过程进行介绍,由此归纳出“完全突破型”、“市场突破型”和“技术突破型”三条新兴技术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4.
肖丁丁  王保隆  田文华 《科学学研究》2020,38(11):2048-2057
基于开放式创新理论,以沪深上市公司为样本,探讨了海外技术并购战略下组织双元能力的成长趋势与特征,检验了外部技术资源属性与内部吸收能力对其成长过程的影响效果。研究发现:海外技术并购后,企业双元能力存在三种不同的成长轨迹,开发能力成长存在“增长模式”和“下降模式”两个潜在亚类,探索能力成长存在“增长模式”和“倒U型模式”两个潜在亚类,并且企业双元能力中“增长模式”的初始能力水平高于“下降模式”和“倒U型模式”;技术资源互补性对企业探索、开发能力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技术资源相似性仅对开发能力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吸收能力及其与技术资源互补性、相似性的交互项分别对企业探索、开发能力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5.
基于新兴技术企业信号学习的中止决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顾婧  周宗放 《科研管理》2009,30(2):157-165
中止决策能力是影响风险投资公司长期绩效的一个重要指标,然而现有中止决策方法忽视了所投资新兴技术企业发展过程中释放信息的影响。针对该问题,本文首先结合新兴技术企业特点,归纳分析了新兴技术企业发展过程中释放的信息;其次以风险投资家观察到的好(坏)信号作为二元学习信号,就好(坏)信号随新兴技术企业发展存在的三种状态,从贝叶斯后验估计的角度提出了信号学习模型;继而依据蕴含了风险投资家风险态度的“心理阀值”确定外生的中止决策点;最后进行了算例分析。本文提出的信号学习模型是基于贝叶斯后验估计的动态模型,反映了信息的动态发展对后续投资决策的影响。该模型为风险投资家及时、准确做出中止决策提供理论参考,也为创业者常见的“窗饰效应”作了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6.
借鉴态势理论,通过技术生态位“态”的分析,从量上衡量节点的技术创新能力,通过技术生态位“势”的分析,从增长率上衡量节点技术创新能力对网络环境的潜在影响力。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以2003-2015年间移动通讯终端联合申请发明专利数据为样本,分析不同时期移动通讯终端创新网络的演化规律,研究发现移动通讯终端创新网络结构由原来松散型、简单型逐渐向紧凑型和复杂型演化。在此基础上,计算了网络演化的结构特征值,对网络结构与技术生态位“态”和技术生态位“势”的关系进行了回归分析,实证结果发现:度数中心度与技术生态位“态”呈倒U型关系;度数中心度、结构洞和关系强度与技术生态位“势”均呈倒U型关系。  相似文献   

7.
徐雨森  徐娜娜 《科研管理》2016,37(10):35-42
摘要:近年来,在新兴市场国家,回溯创新的案例不断被发现和总结,日益要求对回溯创新的类型进行理论提炼。首先,基于企业在“创意/概念”环节与“研究开发”环节的主导深度,归纳了“弱创意、弱研发”、“强创意、弱研发”、“弱创意、强研发”、“强创意、强研发”四种典型类型。接下来,总结了同以上类型相对应的创新策略(分别谓之为“市场竞速”策略、“利基市场”策略、“开发领先”策略和“全面领先”策略),并且指出采用这些策略企业所需要具有的能力支撑。最后,通过对相关企业不同阶段回溯创新的分析,归纳出本研究中回溯创新可以遵循的演化路径。  相似文献   

8.
核心技术“空心化”一直是制约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与自主创新的“软肋”和“瓶颈”,破解这一窘境亟需针对核心技术内在结构(What)与突破模式(How)问题的理论解答。本文通过对“清华-绿控”2000~2016年AMT技术突破过程的纵向案例的深度分析,发现核心技术经历了从功能性核心技术到性能性核心技术再到可靠性核心技术的演化路径,而与之相对应的组织学习顺序经历了先播种型、再播种型、最后由咨询型过渡为独奏型的演进历程。研究结论解构了核心技术“黑箱”的内在结构,基于学习顺序视角解析了核心技术的突破模式,并将技术追赶研究从产业或企业路径的宏观动因分析推向技术结构与学习顺序交互的微观层次解析,对我国制造业从大到强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9.
哲学上对事物成败的因果论断多有探讨,认为内因与外因是决定事物成败的决定要素,而其中内因起主导作用。但关于内外因关系决定论在经济学的应用少有研究,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可见,创新的重要性,为此,本文拟分析在中国的创新技术进步中,究竟是技术进步的“内求”方式还是“外求”方式带来了中国的技术进步。本文认为,“内求”式技术进步指通过自我技术创新与自我创新环境的培育带来本国技术进步,而“外求”式技术进步指通过对他国技术的模仿、借鉴与引进,带来本国技术进步。在对文献进行综述并定义技术进步的内外求方式的基础上,本文发现,现有文献虽然研究了技术进步的“内求”或“外求”的其中一种方式,但少有研究把内外求技术进步的方式纳入一个模型展开分析的。虽然强调了资源配置在技术进步中的作用,但缺乏把“内外求”要素纳入一个模型并同时考虑资源配置对技术进步的影响,即缺乏把市场机制与政府调控方式纳入一个模型,并细化其内涵与影响的研究。本文拟进行阐释,首先把技术进步的内求方式和外求方式予以细化并量化定义,分别用研发资本存量、人力资本存量衡量内求方式,并用IFDI研发资本存量、OFDI研发资本存量、国际贸易研发资本存量衡量外求方式。把市场机制的供给侧结构性调整、需求侧结构性调整,政府调控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作为主要的资源配置方式纳入模型进行研究。利用2008年-2015年中国各省份的静态面板数据模型,并采用逐渐加入变量的回归方法,首先探讨全样本的情况,为分析市场机制与政府调控的影响,适时的加入了市场需求、市场供给、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与“内外求”技术进步要素的交乘项,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情况。研究发现,无论是依托中国自主创新的“内求”方式还是依托对外国先进技术学习模仿的“外求”方式,都能够有效的带来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进步,但“内求”方式起主导作用。供给侧结构性调整、需求侧结构性调整等市场机制要素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政府调控要素能够扭曲“内求”与“外求”技术进步要素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且这种扭曲效果在中国的东中西部地区的影响具有地区差异,受时间效应及省份地区效应的影响。在新时代为推进技术创新,一方面要发挥市场机制与政府调控的作用,另一方面要提高自我技术研究能力与加强自我创新环境的培养,在“内外求”要素中,重视二者的前提下,重点强调“内求”式技术进步能力的培养,同时不松懈地向他国学习已有的创新经验。  相似文献   

10.
梁任敏  蒙昱竹  赵庆 《科研管理》2020,41(12):70-81
哲学上对事物成败的因果论断多有探讨,认为内因与外因是决定事物成败的决定要素,而其中内因起主导作用。但关于内外因关系决定论在经济学的应用少有研究,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可见,创新的重要性,为此,本文拟分析在中国的创新技术进步中,究竟是技术进步的“内求”方式还是“外求”方式带来了中国的技术进步。本文认为,“内求”式技术进步指通过自我技术创新与自我创新环境的培育带来本国技术进步,而“外求”式技术进步指通过对他国技术的模仿、借鉴与引进,带来本国技术进步。在对文献进行综述并定义技术进步的内外求方式的基础上,本文发现,现有文献虽然研究了技术进步的“内求”或“外求”的其中一种方式,但少有研究把内外求技术进步的方式纳入一个模型展开分析的。虽然强调了资源配置在技术进步中的作用,但缺乏把“内外求”要素纳入一个模型并同时考虑资源配置对技术进步的影响,即缺乏把市场机制与政府调控方式纳入一个模型,并细化其内涵与影响的研究。本文拟进行阐释,首先把技术进步的内求方式和外求方式予以细化并量化定义,分别用研发资本存量、人力资本存量衡量内求方式,并用IFDI研发资本存量、OFDI研发资本存量、国际贸易研发资本存量衡量外求方式。把市场机制的供给侧结构性调整、需求侧结构性调整,政府调控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作为主要的资源配置方式纳入模型进行研究。利用2008年-2015年中国各省份的静态面板数据模型,并采用逐渐加入变量的回归方法,首先探讨全样本的情况,为分析市场机制与政府调控的影响,适时的加入了市场需求、市场供给、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与“内外求”技术进步要素的交乘项,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情况。研究发现,无论是依托中国自主创新的“内求”方式还是依托对外国先进技术学习模仿的“外求”方式,都能够有效的带来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进步,但“内求”方式起主导作用。供给侧结构性调整、需求侧结构性调整等市场机制要素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政府调控要素能够扭曲“内求”与“外求”技术进步要素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且这种扭曲效果在中国的东中西部地区的影响具有地区差异,受时间效应及省份地区效应的影响。在新时代为推进技术创新,一方面要发挥市场机制与政府调控的作用,另一方面要提高自我技术研究能力与加强自我创新环境的培养,在“内外求”要素中,重视二者的前提下,重点强调“内求”式技术进步能力的培养,同时不松懈地向他国学习已有的创新经验。  相似文献   

11.
通过回顾新兴技术的概念界定,梳理新兴技术的主要特征,挖掘创新理论间关联性,对新兴技术的本质及内涵进行阐释。采用创新理论与案例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归纳影响新兴技术发展的两类技术创新模式,总结不同创新情境下的四种创新发展路径,并进一步探究突破型路径、适应型路径、开拓型路径、开创型路径下的内部发展动力和外部影响环境。以期为国家创新战略的高效实施提供理论支撑,为企业商业化实践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12.
摘要: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催生了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社会公众在享受新科技带来的便利同时,会对新兴技术所引发的未知风险产生一定的恐慌与抗拒心理,并经由特定的渠道进行扩散,产生风险感知的耦合效应。因此,掌握社会系统中新兴技术风险感知的扩散规律,对于新兴技术风险的治理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本文界定了风险感知扩散的耦合概念,分析了新兴技术风险感知在社会系统中的“耦合—演化”扩散机理,构建了风险感知的社会扩散量化模型,并通过数值仿真,探讨了内、外部不同要素对新兴技术风险感知扩散的耦合影响及风险感知社会扩散效率。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个体对新兴技术风险的心理距离与公众参与新兴技术风险治理程度的增加,风险感知在社会系统中扩散的叠加效应逐渐减弱,独立效应逐渐增强,风险感知的扩散效率逐渐降低;而随着个体对传播者信任程度的提高,风险感知在社会系统中扩散的吸引效应作用逐渐凸显。  相似文献   

13.
随着5G的不断更新迭代、进步发展,新的技术浪潮持续翻涌,推陈出新了"后5G技术"概念.为探索广东后5G技术高质量发展的科学路径,在分析国内外5G和后5G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广东5G技术和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经调研、咨询专家和查阅资料后发现:广东5G发展存在产业"卡脖子"问题严重、行业应用未形成规模化效应、对新技术的关...  相似文献   

14.
  新形势下,面对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的挑战,系统提升我国科技研究的整体水平迫在眉睫。然而,我国现有知识创新生态研究的基本思路仍是以“大学、企业、政府”构成的“三螺旋”框架,无法体现新时代多元化主体、多样化路径、多种创新模式的平行共存与协同演化特征,致使研究者破题“卡脖子”难题时缺乏整合性视角与适用性框架的支撑。本研究基于知识创新范式转型背景下影响我国以系统工具解决“卡脖子”问题的核心挑战,深入探究新时代“模式3”知识创新“多重螺旋”(N-tuple helices)生态系统的主体特征与拓扑结构。以之为基础,讨论系统性提升我国科研创新能力,应对“卡脖子”挑战的可行路径与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5.
新兴技术不确定性、组织模式网络化、市场的服务导向和价值共创等趋势下,传统创新生态系统所嵌入的技术情境、组织情境和市场情境发生转变。现有创新生态系统文献缺乏对研究情境全面的、系统的关注。研究以系统性评述为基础,整合应用文献计量分析与内容分析,识别出创新生态系统研究的焦点主题、理论发展、应用方法,以及由文献簇涌现的研究情境(包含技术情境、组织情境、市场情境)。研究从情境视角为创新生态系统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6.
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是当前国内经济转型的核心内容,也是推动科技与经济社会互动的关键力量。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涉及到多领域技术的协同创新和多种产业的联动配合,有效推动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在特定区域内构建一个能支持持续创新活动的创新生态系统。安徽省合肥市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案例研究表明,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路径主要在于:一是以产业内的核心企业为主,构建创新技术链和产业链进行创新要素的有效整合;二是通过企业边界开放,创造开放式创新机制以实现多主体协同创新。二者的最终目的在于构建支持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创新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7.
当前面向老龄社会的新兴技术预测相关研究十分匮乏,且存在分析节点聚焦于新兴技术已知的事后分析,分析对象局限于单一技术领域的局限性,导致新兴技术预测结果即时性、可靠性不高。鉴于此,本文基于2019美国发布的《Emerging Technologies to Support an Aging Population》报告,对面向老龄社会的新兴技术领域进行全局的系统梳理与归纳,利用语义挖掘和空间向量模型深入探析专利主题与技术内涵,引入数据降维方法与可视化分析识别技术空位,并嵌入更具前瞻性的实时专家网络评论文本进行社会感知分析,有效识别并评估了养老科技潜在新兴技术。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技术空位与社会感知双重验证,有效降低了新兴技术预测结果的风险性。面向老龄社会的新兴技术趋势为:老年大数据与信息采集与处理技术、老年人出行辅助与防护技术、老年人医疗保健技术、老年智能家居技术、老年远程护理辅助系统与技术、老年人认知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18.
针对我国这样的后发国家引进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充分考虑产业的全球化分工和国际竞争,讨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概念及其发展模式。从国际竞争的视角研究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的新分类,将其分为互补性技术创新、扩展性技术创新、替代性技术创新和超越性技术创新等类型,重点剖析开展替代性技术创新攻克产业核心技术面临的技术创新能力、用户接受、先发国家竞争、先发国家的先动优势等诸多挑战及其特点。最后讨论研究结果带来的启示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plays a critical role in economic growth. The most advanced and new technologies are created by leading firms in developed countries. Global expansion, strategic outsourcing or off-shoring in leading companies has been growing to enrich their competitive advantage, while technology transfer of leading firms has been of more interest to emerging or developing countries for catching up and following the trajectory of economic growth proved in developed countries. Among various channels to acquire new technologies from leading firms,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s (FDI) is one of the most effective channels through which technology can be transferred to subsidiaries in emerging markets. However, empirical study on the roles of technology transfer and the feedback loop from FDI remains still scarce. Thus,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analyze the effects of FDI on businesses in partial or complete foreign ownership, with a special emphasis on technology transfer, and to assess the impact of foreign companies on domestic firm performance through technology transfer from foreign companies. This paper aims at investigating the investment climate for foreign investments and intensifying technology transfers and innovations in the Croatian economy. 145 firms responded to the survey we conducted for foreign investment enterprises in Croatia.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is employed to examine the hypotheses with respect to effects of FDI on innovation activities of domestic Croatian firms. This study identified critical factors affecting technology innovation to Croatian firms. The results provide empirical evidence that the innovation activities in subsidiaries have a positive influence toward technology transfer from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相似文献   

20.
周海炜  吴成凤 《情报杂志》2022,41(2):86-94,48
[研究目的]对新兴技术进行识别,有助于跟踪行业的最新发展动态,为企业提供最新的情报。[研究方法]通过分析以往相关文献,针对目前新兴技术识别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构建了基于专利SAO结构和多指标评价的新兴技术识别模型。首先,将基于语言层级的SAO结构和基于关键词语义的TF-IDF算法相结合,划分出各项子技术领域;其次,根据新兴技术特征建立多指标评价体系,结合专利数量年度变化,判别出新兴技术;最后,根据术语的语法规则,利用语言过滤器抽取出特定专利文献中的技术术语,识别新兴技术主题。[研究结论]将新兴技术识别模型应用于手机芯片行业,成功识别出了5G基带芯片和新型存储芯片两项新兴技术,与业界动态基本一致,从而验证了该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