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姚雁 《教学与管理》2005,(12):11-13
公有民办中小学是近几年来,在我国基础教育体制改革中出现的新型办学模式,“是一种集公办与民办为一体,既体现政府办学的规范性,又有较大的办学自主权,同时吸引社会对教育的投资,使学校的办学规模及办学质量有一个较快发展,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办学体制”。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依靠的主要力量,针对公有民办中小学新的特点,有必要探讨其教师管理。  相似文献   

2.
公有民办中小学是近几年来,在我国基础教育体制改革中出现的新型办学模式,“是一种集公办与民办为一体,既体现政府办学的规范性,又有较大的办学自主权,同时吸引社会对教育的投资,使学校的办学规模及办学质量有一个较快发展,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办学体制”。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依靠的主要力量,针对公有民办中小学新的特点,有必要探讨其教师管理。一、公有民办中小学教师管理存在的问题我国公有民办中小学发展至今,数量还不是很多,每个地方拥有具有代表性的一两所学校。“国有、自筹、承办、自主”是学者们公认的此类学校的显著特点,这些特点构成…  相似文献   

3.
刊首要闻     
★  不得随意更改中小学校性质 ;高中招收“择校生”严格“三限”;坚决纠正公办中小学擅自举办实验班、特长班作法——教育部要求加强基础教育办学管理针对一些地方出现的不规范办学行为 ,教育部日前发出通知 ,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以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从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 ,依法加强办学管理 ,保障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健康进行。《通知》指出 ,各地不得将公办中、小学校和幼儿园以出售、拍卖等方式进行转让 ,已经转让并造成公有资产流失、减损的 ,应当及时予以纠正。对于中小学布局调整后的公办学校…  相似文献   

4.
办学体制改革是教育体制改革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教育改革的核心环节。公办学校在我国由来已久,且长期处于绝对优势地位。伴随社会主义经济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和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如何更好地实现学校公办,提高公办学校整体的办学效益,成为人们关注的教育问题之一。近年来,我校在积极深化教育改革的过程中。采取以“经费自筹”为主的学校“公办”新的实现形式,并取得一定的成就。  相似文献   

5.
东西南北中     
2月底,教育部发出通知,要求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加强基础教育办学管理,保障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健康进行。通知中涉及幼儿园教育的有关精神如下。发展基础教育是各级政府应尽的职责,各地不得将公办中、小学校和幼儿园以出售、拍卖等方式进行转让,已经转让并造成公有资产流失、减损的,应当及时予以纠正。对于中小学布局调整后的公办学校闲置校产,由教育行政部门进行统筹,继续用于举办基础教育或社区教育机构;  相似文献   

6.
广西民办中小学教育近10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办学模式多样化的格局已初步形成。主要的办学模式有私人或企业投资兴办的“私立学校”模式,公办学校转制的“国有民办”模式,“民办公助”、“公有民办”模式,社会团体与个人合资创办的“民有民办”模式,连锁经营的“教育集团”模式,投资主体多元化的股份合作制模式,以及正在萌芽的“中外合作办学”的模式等。综观广西现有的民办中小学办学模式,其特征突出表现为五个方面的“多样性”,即办学主体的多样性、投资来源的多样性、产权归属的多样性、运作模式的多样性和管理方式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7.
高校联办二级学院资产管理和财务管理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高校办学自主权的扩大,高校办学层次和办学形式日益灵活、多样化。公办民助、民办公助、公办联合等联合办学模式也应运而生,对联办二级学院如何规范管理的问题迫在眉睫。联合办学的核心问题之一是产权归属和收益分配问题。资产管理和财务管理对于联合办学的各方,其现实性、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对于代表全民所有制性质的公立高校,在联合办学的过程中如何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及保值增值又首当其冲。应从资产和财务规范管理问题入手,对公立高校联办二级学院管理问题作一番认真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改制学校影响了各类学校的公平竞争,妨害了教育公平,成为被清理的对象。继续进行基础教育办学体制改革;必须明确政府责任,保证教育公平;不能改变公办学校性质,明确义务教育公办学校办学体制改革的界限;推进非义务教育公办学校办学体制改革,强化对改革学校的绩效监管,处理好"收费"与公平问题;以办学体制改革促进各类民办学校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公办学校转制作为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一种新的探索模式,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转制的出发点是通过转变投资体制、管理体制和学校运行机制,以扭转我国传统公办学校日益暴露出的投资渠道单一、经费不足、管理机械、特色暗淡等弊端,达到增强公办学校活力、改善基础教育阶段办学环境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办学体制改革的试验和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改革中的矛盾与问题仍然相当突出,特别是国有教育资产的管理问题受到一定程度的挑战。在改革过程中如何切实加强对国有教育资产的管理、有效规范国有教育资产的使用和处置,对于办学体制改革的顺利推进和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小学综合素质多元评价方法体系的建构可以推进科学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丰富教师评价方法观念,合理评价学生;完善教育评价理论体系,促进教育实践发展;变革考试评价制度,深化教育改革。建构中小学综合素质多元评价方法体系,以实证主义和解释学为理论基础。中小学综合素质多元评价方法体系以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为核心,两种评价方法之间相互补充、交融和整合,共同构成中小学综合素质多元评价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12.
当前:中国教育领域的中小学择校已经成为比较突出的问题,社会广泛关注,学者也多有探讨,通过对中小学择校问题的产生、分析维度、利弊等方面的梳理和思考,以“教育基本权利平等与非基本权利比例平等”的原则为理论支撑,认为问题的解决应以薄弱中小学的发展和改革为重点,辅以国家教育经费的支持和教育立法的完备,使学校之间能够相对均衡地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学校之间的多元特色,同时加强对不良择校现象的监管力度,从而促进国家教育事业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3.
"混合制学校"在办学体制上兼具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的双重资源和特点,在管理体制、运作机制和资源品牌等方面拥有比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更多的优势,但其发展中所存在的产权关系不明、政策界限不清等问题对教育公平和民办学校发展有负面影响。应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法规,推进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促进各类体制学校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4.
深刻反省我国的教育“重点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游永恒 《教育学报》2006,2(2):36-42
我国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基础教育中形成的教育“重点制”促进了部分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力地推动了升学教育,但实践也证明这种“重点制”在发展的过程中带来了严重的问题。具体表现为,这种模式下的教育行为无法真正实现我们的教育目的;这种模式远离教育公平的目标;这种模式引发学生各种心理问题;这种模式造成道德教育的失落;这种模式还导致学校之间的恶性竞争。可以说我们现在的很多教育问题都与我们的教育“重点制”这种制度设计密切相关。为了推动我国的教育改革,必须重新认识和深刻反省我们的教育“重点制”。  相似文献   

15.
中小学是青少年性教育的重要阶段,中小学性教育是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在全球基础教育改革方兴未艾的背景下,部分国家顺应新世纪中小学性教育实践需求,积极推进中小学性教育改革,改革呈现目标体系更加多元均衡、起始年限更加提前、支撑体系更加完善的崭新动向及特征,从中折射出全球中小学性教育发展趋势。这为推进我国中小学性教育改革提供了深刻启示。  相似文献   

16.
刘复兴 《教育研究》2005,26(4):17-21
社会转型引发公共教育权力的转移,政府职能转变和市场机制的发展成为影响我国中小学学校制度变迁的关键性因素。在教育领域,政府职能转变和市场机制的发展也促使中小学类型的多样化。当前,应该把学校分类管理作为学校制度安排的基本选择,通过建立以完善的学校法人制度为核心的现代学校制度,实施对各种类型学校的有效的分类管理。  相似文献   

17.
教育分权:公共教育体制范式的转变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传统”的公共教育体制的组织原则是官僚科层制,它的典型特征是政府对公共教育的集权和垄断。在当今巨大的社会变迁过程中,官僚科层制已暴露出诸多的弊端。教育分权是各国对公共教育体制的官僚科层组织进行重构和再造所“不约而同”达成的共识,已成为改革公立学校,提高公共教育的质量、效益和效能的核心理念。教育分权使“传统”的公共教育体制的范式发生了转变,带来了现代学校制度的创新。  相似文献   

18.
李秉中 《教育研究》2005,26(5):83-86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不仅存在区域差别和城乡差别,还存在同一区域内校际之间硬件条件和生源状况的差距以及教师待遇差距。义务教育学校之间办学水平的差距,直接导致学生所接受教育质量的差距和学生发展机会上的不平等。实现西部义务教育校际均衡发展,关键在于制度建设。贵阳市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主要措施包括:改造初中薄弱校;推进中小学标准化制度建设;推进小学升初中、初中升高中的招生方式改革;加强农村中小学和农民工子女学校建设;完善校长职级制度和教师聘用制度。  相似文献   

19.
探索和研究中小学美育课程评价,是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重要举措。中小学美育课程评价具有确证美育课程定位、推进美育课程内容完善、助力美育功能实现三个方面逐级递进的价值。构建中小学美育课程评价标准应遵循循证实践逻辑、实践范式逻辑、人的“未完成性”逻辑。通过协同多方评价主体,增强中小学美育课程评价的科学性与专业性;整合多元评价内容,探索中小学美育课程评价的全面性与系统性;制定多维评价标准,追求中小学美育课程评价的合理性与有效性;优化多种评价方法,探寻中小学美育课程评价的适切性与创造性,建构中小学美育课程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们的教育研究难以为教育发展方式的转变提供有效的智力支持与技术保证。本文从研究主体、研究目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评价等维度,分析理论人的研究、实践人的研究、大学中小学合作研究的缺陷与不足,提出从教育研究的价值取向、组织管理、技术方法等多方面入手,全系统、多角度地进行教育研究改进,以提高教育发展的理性化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