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我国互联网的发展速度逐渐加快,在互联网技术发展的同时,网络社交软件应运而生,无论是微博社交媒体,还是微信社交媒体,用户数量均快速增加.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谣言成本,而且还为谣言传播提供了速度和范围支持,谣言的传播机制也发生了变化.本文对社交媒体谣言进行了分析,探究了对社交媒体谣言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2.
张馨 《青年记者》2012,(23):57-58
微博凭借其信息发布的即时性、传播速度快、无需审核、低门槛等优势,成为最受欢迎的社交媒体之一.这个虚拟的广阔空间也给各种谣言的滋生和广泛传播提供了便利.不论是在重大突发事件中,还是在日常生活当中,微博上总是充斥着各种谣言,真假难辨,混淆公众视听,干扰了社会的稳定.微博谣言的出现及广泛传播,存在着一系列社会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3.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微博已成为传播信息、报道新闻的重要平台。活跃在微博上的除了拥有众多粉丝的"大V"和象征权威的政务微博之外,具有权威性、公信力的媒体作为一支拥有强大话语权的力量也在社交平台上积极地传播信息,然而,微博在为我们提供充足信息的同时也成为滋生谣言的温床。本文研究微博谣言的传播特点和模式,分析微博谣言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治理微博谣言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李长月 《传媒》2015,(1):51-52
谣言自古有之,而现代媒介的发展、尤其是自媒体的发展则使谣言增添了滋生的土壤和传播的捷径.如何对其甄别和消解,是我们必须重视的问题.相比于传统谣言,微博谣言具有如下典型特征. 微博谣言的特征 第一,裂变式的传播速度,这也是微博谣言有别于传统谣言的主要传播特征.微博是一种高效的自媒体媒介工具,任何人都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电脑和手机发布微博信息,这在加快信息传播速度的同时,也助长了谣言的传播能力.尤其是一个“大V”微博主,通常会拥有成百上千的受众“粉丝”,其发布的微博信息可以在短时间内被大量和连续转发,百而千,千而万,进而产生类似核裂变的巨大效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意义]通过搜集和分析国内外社交媒体网络谣言的相关文献,以期了解社交媒体环境下网络谣言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及未来的研究趋势,为网络谣言治理和学术研究提供一定的指导。[方法/过程]本文运用文献分析和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方法,对国内外网络谣言研究的起源和发展、国内外研究热点及未来研究趋势进行对比和可视化分析。[结果/结论]从研究发展趋势看,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数量呈递增态势,国外研究主要围绕网络谣言的传播、社交媒体网络谣言的监测、社交媒体网络谣言的传播原因进行研究;国内研究主要围绕社交媒体网络谣言的传播模型、社交媒体突发事件网络谣言、不同类型社交媒体平台的网络谣言三个方面;从研究趋势看,未来研究会主要围绕区块链技术在社交媒体网络谣言中的治理、机器学习技术在社交媒体网络谣言中应用、老年群体社交媒体网络谣言治理等。  相似文献   

6.
付淑娥 《传媒》2015,(16):45-46
近年来,一些群众聚集事件的现场图片、视频被民众上传至网络,抢占舆论头条,部分事件也被外媒援引报道.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在群体聚集事件的组织与传播中,显示巨大能量.监测显示,2015年上半年,众多聚集事件均发酵于微博、微信,且这些社交媒体存在发泄、谣言、煽动等非理性情绪及言论,不但干扰事件发展,同时也增加了社会风险.  相似文献   

7.
朱贺 《新闻世界》2023,(1):20-23
网络谣言的传播在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的同时,还严重威胁着社会和谐以及民生安定,成为了一项必须给予足够重视的社会问题。5G、光宽带等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自媒体网络分享形式的兴起。在自媒体用户爆炸式增长的背景下,网络谣言的传播形式和危害方式体现出新的特征,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本研究基于社交平台自媒体用户发布的谣言信息,运用数据分析法、文献研究法,从信息呈现方式、信息内容类别以及谣言发布源头的角度分析自媒体网络谣言传播的新特征,揭示其对政治秩序、社会运行成本、群体矛盾等各方面造成的深层次的危害,提出了自媒体背景下的政府、个人、媒体以及社交平台相互联动的网络谣言协同治理的新方案,以期对谣言传播的遏制以及治理提供可供参考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12·31上海外滩踩踏事件是一起严重的公共安全事件,在这起事件中,官方消息尚未发布之时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传出谣言并广泛传播,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因此,如何防治网络谣言的传播,使网络谣言得到及时的消解是当前网络谣言研究的重要目的和主要方向。本文以12·31上海外滩踩踏事件为例,从媒体、受众、政府三个角度出发,分析在突发性公共安全事件中如何防治网络谣言。  相似文献   

9.
任文勋 《传媒》2012,(7):44-45
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交媒体,微博的出现改变了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和传播内容,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蜜月期"后,微博的弊端也逐渐显现出来。正如《人民日报》刊发的《网络谣言极易影响社会稳定》一文所言:"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手机短信、即时通讯工具和微博等新兴媒体的崛起,网络谣言也呈激增之势。"这也给传统媒体的报道带来了极大的干扰。如何在新形势下有效运用微博服务民生新闻报道,成为业界关注的话题。  相似文献   

10.
杜黎 《青年记者》2013,(26):19-20
根据国家行政学院法学部讲师、法学博士张效羽整理的"震后三小时微博上各方反应时间表",2013年4月20日芦山地震发生6分钟后震区第一条个人微博发出,比最早报道地震的媒体——新华社还早两分钟。在一些突发公共事件中,微博的影响有时超过了训练有素的传统媒体。但也因为微博传播迅速、易于转发等特点,它同时成了滋生谣言的温床。其即时性、碎片化、裂变传播、低门槛进入的特征更为谣言的快速、大范围传播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11.
项仲平  唐朱勇 《当代传播》2012,(3):87-88,105
微博的发展给公共生活带来新局面,在信息传播领域创造了微博热,特别是通过实名认证的微博用户参与到微博交流中,给信息传播、观点评价、议题设置等带来强大影响。然而在热潮背后,应冷静认识到实名微博尤其是名人微博经过信息的二次和多次转发后会产生信息聚焦和信息裂变,这种信息的裂变传播已远远超越了社交媒介和自媒体的属性,演变成大众传播媒介的属性和功能。本文以此为基础分析了实名微博存在的属性之惑、功能之惑、权责之惑等问题,并从政府、网络运营商、微博用户等层面提出相应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2.
陈少波 《新闻界》2012,(15):50-53
自媒体环境下谣言借助微博传播,用谣言倒逼真相的说法甚嚣尘上,微博对谣言是自净还是泛滥,莫衷一是。本文从传播学专业视角分析微博谣言的传播机制,理性看待微博的工具性作用,即能传谣也能辟谣。同时对谣言产生后微博如何进行消解谣言、舆论引导、净化传播环境提出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一、数字品牌运营:社交媒体引发数字出版裂变 数字出版媒体的发展融入了许多社会媒体元素,尤其是社交媒体的崛起,促使出版行业生态发生变化.以新浪微博为例,就融合了互动精准广告、社交游戏、实时搜索、无线增值服务、电子商务平台和数字内容收费等模式.  相似文献   

14.
当今社会,以“三微一端”为代表的移动社交媒体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并以其传播速度快、受众范围广、传播成本低等特点而被政府机构广泛用于电子政务工程建设.社交媒体平台作为即时通讯与综合服务平台,是联结政府机构与人民群众的“民心桥”,并日益成为开展政务信息公开和打造“阳光政府”的重要阵地.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政务微信总量已逾十万,阅读量突破“十万”已成常态,政务微信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1]不仅是政务微信,政务微博更是如此.政务社交媒体平台作为政府机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拓展和延伸,其所生成的文件理应作为档案予以归档并进行长期保存.  相似文献   

15.
从2007年以"饭否"为代表的老牌微博网诞生,到2009年新浪微博等亮相,微博已从单一的自媒体发布演变为具有交互性的重要媒体渠道,并对传统媒体传播的模式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微博区别于传统媒体的传播特点创新性交互方式。相对于博客、人人网、腾讯等社交网络媒体来说,微博信息传播模式重要的一点是交互模式上的创新,它是一种节点共享的即时信息  相似文献   

16.
《新闻界》2014,(15):56-59
微博谣言与传统谣言传播有着不同的个人建构。传统谣言是一种"知而信"的个人建构,是从"知道"到"相信"的建构过程,由血缘关系缔结的人际信任网络在谣言从扩散到采纳的整个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微博谣言呈现"信而知"的特点,是从"相信"到"知道"的建构过程,信息的选择性注意和微博节点间"弱连带"的特征在微博谣言扩散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目前,微博谣言治理路径有三种,即让网民"不知道"、让网民"不相信"以及让网民"知而明"。同时,更需要认识到改善社会政治环境,提升政府公信力是遏制微博谣言传播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7.
赵前卫 《今传媒》2014,(12):16-17
移动互联时代,微信与微博成为最常用的两大社交应用和信息获取平台,但在微信和微博中谣言传播泛滥,污染传播生态,影响正常信息获取与社会交往。本文从平台属性、用户关系、信息内容、平台开放度、信息甄别机制五个方面,比较了微信与微博的信息传播差异,在此基础上,从谣言的内容、谣言传播效果、辟谣机制三个方面比较微信和微博中的谣言传播。  相似文献   

18.
互联网的出现,传播方式呈现了前所未有的改变,打破原有传播模式,催生新型传播交流平台,进步与转型过程中,必然会伴随各种风险和危机。作为新型传播平台的自媒体代表——微博,其即时性使大众快速获得资讯并得到反馈,注册用户量产生井喷式的增长,传受双方形成良好的信息互动,形成巨大社交网络。但其即时性、辐射范围广等特点为谣言的恶性发展提供了温床,是信息传播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9.
杨婷婷 《青年记者》2017,(32):113-114
移动互联网时代,传统的营销模式显然已经不适用于竞争呈白热化阶段的各大品牌.要维持品牌的活力,就必须把营销战从传统的硬广告转移到对消费者心智产生巨大影响力的社交平台上,运用创意十足的内容,通过合适的媒介将品牌的价值传递给用户.国产手机品牌OPPO就积极运用社交媒体微博进行营销,下面试作分析. 微博创意传播,打造战略高地 微博是高流量、高开放性、高包容度兼具的社会化媒体,各大品牌利用微博的社交属性塑造企业的品牌形象已是大势所趋.原因有三:首先,其用户呈多维度交叉和非中心化的节点状分布.每个节点都能成为信息的初始点,在瞬间就能使得品牌的相关信息发散式触达,形成实时的病毒式传播的对话流,在各大网络社区中掀起狂潮,并转化成不容小觑的购买力.  相似文献   

20.
“自媒体”时代微博谣言传播及应对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汪青云  刘晨 《东南传播》2012,(10):35-36
"自媒体"时代下,微博一方面成为普通大众表达个性和自我的途径;另一方面也极易成为谣言滋生和蔓延的土壤。如何应对微博谣言是网络信息管理者和媒体研究者需要认真思考的课题。本文深入分析"自媒体"时代微博谣言的传播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微博谣言的应对机制,以加强政府对微博谣言的治理与防范,推动网络生态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