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只关注“言语内容”而完全忽视“言语形式”的教学倾向,会导致语文学科特点的丧失,也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感.先把握“言语内容”后感受“言语形式”的教学理念,会导致教学环节重叠,且违背文艺美学的基本原理.正确对待“言语内容”和“言语形式”的主张是从“言语形式”走向“言语内容”,即通过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言语形式”,从而理解这些“言语形式”生成、塑造的“言语内容”.教学中教师界说课文(言语作品)“言语内容”与“言语形式”的途径是借助题材,划清它们之间的边界线.  相似文献   

2.
2010年部分语文高考试题关注了语文学科的本体,注重了语言的考查,"形式"重于"内容",即言语形式的考查重于言语内容的考查,与目前回归语文本体的语文教学理念相得益彰,对语文教学有积极的导向意义.  相似文献   

3.
言语内容和言语形式是同时成就的,言语内容生成于言语形式,言语形式实现言语内容。言语形式是语文学科的基本教学内容,通过课文的言语形式去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是语文教学的特征和优势所在,语文教学必须以言语形式为纲来开展课堂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4.
把语文内容分为语言、文章、文学,构建"一语双文"的语文内容结构观。在这个架构中,言语形态、言语作品、语文学科、言语文化、语文素养、语文知识、语文能力、语文课程、语文教材、语文教学法、语文教育、语文教育史、语文美学、语文学家等概念有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5.
正读了滕世群先生的文章(《从言语作品形式与内容的关系谈起——兼谈杨先武对郑逸农的质疑》,《语文学习》2013,7-8,下简称"兼文"),多年思考却一直没有弄清楚的问题,仍然没有弄明白,但又觉得不能索性绕过。一、言语作品的内容与形式及其关系"兼文"先指出"言语作品内容和形式是不可分离的统一体,这在哲学界、语言学界早已形成共识";接着质疑和否定了"形式由内容决定并为内  相似文献   

6.
"语文学科需要解决的是如何运用一定的语言形式去表达一定的语言内容,透过语言形式理解语言内容,进而凭借对言语内容的把握,品味言语形式的妙处,获得言语形式运用规律、技巧及言语本身。"语文教材中文本的语言因素,对学生进行语言表达训练提供了丰富的内容  相似文献   

7.
语文知识是语文学科的存在基础。从教学论角度考察,它面临着学科的科学性与人文性的对立又统一的矛盾存在。语文知识的双重特性决定其内容的多重结构,而其逻辑起点应该是言语与教学。这一切又决定于教学论百年的哲学更替,语文知识的价值最终回归到学习者身上。  相似文献   

8.
语文知识是语文学科的存在基础。从教学论角度考察,它面临着学科的科学性与人文性的对立又统一的矛盾存在。语文知识的双重特性决定其内容的多重结构,而其逻辑起点应该是言语与教学。这一切又决定于教学论百年的哲学更替,语文知识的价值最终回归到学习者身上。  相似文献   

9.
深化对"语文教学内容"的本体论研究,是突破语文课程改革的关键所在.要正确把握"语文教学内容"这一概念的内涵,认识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在本质上的区别,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语文教学内容的重构与生成.立足于言语形式,以言语形式为出发点,把学"文"与悟"道"有机结合,是语文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本质特征,也是语文教学内容的实质内涵.语文知识与语文活动,二者共同构成了语文教学的内容要素,缺一不可、密不可分.只有把握好"知"和"用"两个标尺,重构语文知识体系,创新语文实践活动,融合教师理解与学生经验,才能将课程和教材中的内容,最终转化和生成为教学层面的内容,以及学生所现实掌握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
在"言语内容先于言语形式而存在,言语形式仅仅是表达言语内容的"这一以言语内容为中心的传统观念影响下,我们现在的语文教学常将焦点聚集在文本的言语内容上,给学生的思考的空间不够,教师常常将语文课本中的言语作品从句意、段落大意到中心思想进行条分缕析式的剖析,不厌其烦的重复着,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也不见提高,使语文教学陷入"高投入、低产出"的困境.要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需正本清源.  相似文献   

11.
文本是指“言语作品”,其中包括言语形式与言语内容两个方面,两者构成统一体。阅读文本,可以把握言语内容语表之义,但通过言语形式则可理解文本的言下之意,因此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关注言语形式,以此解读情感密码,体会作品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12.
任何言语作品都是言语内容和言语形式的统一。有言云:道非文不著,文非道不生。道者,思想、情感之言语内容也;文者,语言、结构之言语形式也。没有无内容的言语形式,也没有无形式的言语内容,两者相互交织,有机融统。然而语文教学的实践与认识,却总是将两者人为地生硬分隔。  相似文献   

13.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这是教学过程的客观规律之一.但是,"主导作用"的精神实质是什么,人们的理解并不一致.凯洛夫认为:"教师本身是决定教学的培养效果的最重要的、有决定作用的因素"(凯洛夫《教育学》).建国初期,我国教育界深受"教师起决定作用"这一思想的影响,有些同志认为"教与学"是教学过程的主要  相似文献   

14.
吉春亚之人,文静随和,谈吐儒雅;吉春亚之课,形态大气,驾驭自然;吉春亚之思想,观点鲜明,辩证统一。她对小学语文教学的理性思考及对语文教学的实践探索,都初显其较深刻的意蕴和个性特色。一.语文学科的特性是言语关于语文本质内涵的理解,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关键所在。在目前众人见智的情况下,吉春亚对此进行了较全面而深入的探讨,发表了一系列文章,提出了一个重要命题:“言语是语文学科的特殊性质”,其基本观点是:1.“言语作品”是教学内容的主体。2.“言语活动”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形式。3.“言语形式”是语文教学的立足点。4.“言语能力”是语…  相似文献   

15.
刘莉 《教育教学论坛》2013,(47):232-233
语文教学就是要使学生通过言语形式理解言语内容,再凭借对言语内容的理解,品味、推敲言语形式的妙处,从而提高运用言语形式表达言语内容的能力。在课堂中要回归言语本身,着眼于言语实践,搭建丰富的言语实践平台,求得人文与工具性的和谐统一,而这才是真正的言语智慧!本文是旨在结合教学实际谈谈言语实践在内容、方法及评价等方面的运用。  相似文献   

16.
<正>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它需要关注言语内容和言语形式。《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学习语文,首先要突出它的学科性,既要得"意",也要得"言",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文本时,既要关注言语内容——课文写了什么、说了什么,也要关注言语形式——课文是怎么写、怎么说的。"意"是手段、是途径,"言"是主体,是根本。语文教学是凭借文本的语言,着重培养学生感受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情感。可以说,让学生"言意兼得"应是每一个语文教师在实施阅读教学时目标追求。因此,语文课文词语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王尚文教授说:"离开言语形式这一中心,语文教学内容越‘丰富多彩’,语文教学就越难轻装前进,质量就越成问题。言语形式是语文学科教学内容的‘纲’,其他都是‘目’,纲举目张……"阅读教学中,从文本的言语形式出发,引导学生围绕文本言语形式  相似文献   

18.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语文学科属于工具性学科,语言文字是工具性的具体体现.学生只有在扎实的训练过程中才能获得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我认为要把语文文字的训练真正落到实处,必须正确处理好以下几个辩证关系.A教师的训练程序为:一、“言语内容”与“言语形式”的关系在教学一篇课文或一个语段时,既要让学生掌握“言语内容”(课文所负载的思想内容),又要让学生掌握“言语形式”(语言运用的方法和技巧).在处理“言语内容”与“言语形式”之间的关系时,教学的着力点应该放在什么地方呢?请看A、B两位教师在教学《再见了,亲人》第一段时各自设计的训练程序:  相似文献   

19.
正长期以来,我们对语文学科的定性是"语文学科是一门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学科",这一定性是建立在语文学科的"言语性"基础之上的。语文学科,尤其是小学语文学科,首先应当培育学生的言语智能。"言语智能"不是简单而机械地引导学生"说话""书写",而是要让学生进行积极、主动、深度的表达。通过这样的一种言语表达,开掘学生的言语经验,提升学生的言语情感、思想,进而发展学生的言语智慧。可以这样说,小学语文学科教学的使命与责任就是促进学生言语智能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从"学习目标与内容""学习情境与任务"和"学习资源"三个维度设计说明文单元的教学过程是基于文体关照的整合学习。与此同时,在"教学反思"方面提出"教学根基是言语内容""教学生命是言语形式""教学终极是言语表达"和"教学价值是‘形式即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