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2004—2013年我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动态广义据模型,分析环境规制、技术进步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并采用面板门限模型,检验在环境规制约束下的技术进步对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区间。研究发现,自主研发行为有助于地区产业结构调整,滞后一期的技术引进和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调整具有显著正向作用;在环境规制约束下,技术进步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具有显著的门槛特征。当环境规制强度低于门槛值时,技术进步会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当环境规制强度高于门槛值时,技术进步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不存在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2.
技术进步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健  徐海成 《软科学》2011,25(4):8-13,18
基于1978~2006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运用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协整分析、G ranger因果分析,并用脉冲响应函数对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动态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调整不相协调;技术效率是第一、第二产业比重变化的主要原因;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对第二产业的调整影响比较大,但对第三产业的影响力度比较小;技术进步是深化和优化产业结构根本途径,合理的产业结构促进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3.
技术进步的社会化保障是指能够加快技术能力不断增长,有利于技术进步经济效益不断实现的所有社会条件的总和,如社会经济状况、文化技术传统等。技术进步的社会化保障程度如何,直接制约着技术进步的方向、规模、速度和水平。因此,要想创造技术进步的优良环境,协调技术进步的多层次关系,重塑技术进步的宏观和微观动力机  相似文献   

4.
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的定量分析傅道臣关于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的定性描述有不少,人们业已认识到产业结构调整与变革对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有作用。要使这种认识发挥良好的作用,还需要一种度量方法,以测定与反映结构调整的效果,这恰好是理论上所欠缺的。本文以...  相似文献   

5.
我国国民经济正处在转型阶段,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以资源消耗和资本投入为主要推动力转向以创新为主要推动的发展阶段。要提高效益,提高竞争力,最终要靠创新,靠科技。不管是产业结构的调整、经济效益的提高、产品竞争力的增强、生活质量的改善,还是科技本身的进步,都需要创新。因此,在国家层次上来强化技术创新,是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是国家经济转型的需要。我们提出建设国家创新体系,主要是营造有利于各个层次创新政策环境,使创新变成经济、社会各组成部分的自觉行动,变成经济社会进步的自觉动力。技术…  相似文献   

6.
从分析技术进步的实现途径入手,论述了要实现科技投入一技术进步-经济增长的良性循环,重要的是为经济主体提供有利于技术进步的激励机制,创建有利于技术进步的一系列制度环境,如产权制度、市场机制、科技政策等。  相似文献   

7.
晏艳阳  宋美喆 《软科学》2011,25(6):28-31
以指数分解分析法对能源利用效率进行分解,从中找出影响能源利用效率的主要因素:一为产业结构因素、二为技术进步因素。根据变量关系在时间上的非稳定性特征,建立了能源利用效率影响因素的时变参数模型。分析结论表明,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对我国能源利用效率的影响力是持续稳定上升的,而产业结构调整对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黄犚 《科技管理研究》2012,32(23):80-84,88
利用2003—2010年省际面板数据,研究不同类型的技术进步对我国就业人力资本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总就业与就业结构的调整是矛盾的统一体;自主创新的技术进步对总就业的创造作用大于摧毁作用;外商直接投资和进出口贸易产生的引进技术进步有利于促进我国对外经济体转型升级,增加高人力资本需求;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作为贸易的补充有利于增加我国总就业,但由于技术获取动力不足,吸收技术溢出的效果不明显,不具有高人力资本偏态效应。同时,该影响也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9.
完善自主创新技术转移机制,对促进技术进步、调整产业结构、推动经济协调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对如何把握创新的资源优势和技术市场优势,建立完善有利于武汉市自主创新的技术转移机制作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0.
<正> 加入WTO有利于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有利于发展高技术及其产业,不断增强经济、科技的国际竞争力;加入参与激烈的国际竞争,会迫使我国加快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的发展步伐,进一步推动国内各类企业更多更快地走向国际市场,开展国际经营;加入WTO,融入世界贸易的大市场,会促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