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问题的提出 现行高二化学教材设计的"加热铜丝插入"实验,铜丝的红→黑→红颜色变化鲜明,装置简单,操作简约,铜丝可以多次重复实验,但难于检验乙醇氧化产物而降低了实验的价值.事实上,学生闻试管中液体产生的气味既不明显,并有相当多学生将乙醇的气味与乙醛的气味混淆而难于分辨,如做银镜反应等.则因乙醛含量太少而现象不佳.  相似文献   

2.
乙醇与氧化铜反应生成乙醛的实验操作在教材中是这样安排的:“在试管里加l mL乙醇。把一端弯成螺旋状的铜丝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使铜丝表面生成一薄层黑色的氧化铜,立即把它插入盛有乙醇的试管里,这样反复操作几次,注意闻生成的乙醛的气味,并注意观察铜丝表面的变化”。由于生成的乙醛  相似文献   

3.
朱心奇 《化学教学》2003,(6):11-11,10
乙醇在铜催化下与氧气反应生成乙醛的实验,是学习乙醇重要性质的传统实验.中学、幼师等化学教材安排实验操作是:"在试管里加1mL乙醇.把一端弯成螺旋状的铜丝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使铜丝表面生成一薄层黑色的氧化铜,立即把它插入盛有乙醇的试管里,这样反复操作几次,注意闻生成的乙醛的气味,并注意观察铜丝表面的变化".该实验存在着一个明显的缺点,即证明乙醇生成乙醛的现象不具有可观察性.观察是思维的触角.由于学生生理的个体差异以及乙醇气味的干扰和乙醛浓度较低,仅靠闻乙醛的气味来判断乙醛的生成,影响结果的可信度.为了增加该实验的可观察性,笔者对该实验进行了如下改进,通过制备Na2[Cu(OH)4]试纸,使乙醇氧化和乙醛与新制Cu(OH)2溶液反应合二为一,克服了上述缺点,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乙醇氧化生成乙醛”是化学教材(人教版)第二册(必修加选修)中的一个演示实验。实验时,用一端弯成螺旋状的铜丝放在酒精灯上加热,使铜丝表面生成一层黑色氧化铜,趁热把它插入盛有乙醇的试管中,反复操作几次后,闻到有刺激性气味的物质生成,观察到铜丝表面又变为红色。此实验操作非常简单,现象也比较明显,但就此断定是乙醇被氧化生成了乙醛,是很难令人信服的,刺激性气味的物质未必就是乙醛。对此,我们进行了如下改进:  相似文献   

5.
"乙醇氧化生成乙醛"是化学教材(人教版)第二册(必修加选修)中的一个演示实验.实验时,用一端弯成螺旋状的铜丝放在酒精灯上加热,使铜丝表面生成一层黑色氧化铜,趁热把它插入盛有乙醇的试管中,反复操作几次后,闻到有刺激性气味的物质生成,观察到铜丝表面又变为红色.此实验操作非常简单,现象也比较明显,但就此断定是乙醇被氧化生成了乙醛,是很难令人信服的,刺激性气味的物质未必就是乙醛.对此,我们进行了如下改进:  相似文献   

6.
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实验修订本.必修)<化学>第二册第170页设计了学生实验"实验六乙醇、乙醛的性质".该实验是"在试管里加入2mL乙醇.  相似文献   

7.
乙醇氧化成乙醛的实验,是中学化学的一个重要实验. 在新课标人教版教材中,该内容作为演示实验是这样叙述的:.向一支试管中加入3~5 mL乙醇.取一根10~15 cm长的铜丝.下端绕成螺旋状,在酒精灯上灼烧至红热.插入乙醇中.反复几次.注意观察反应现象.  相似文献   

8.
化学离不开实验,教师在实验中,不时会遇到出乎意料的情况,甚至会出现反复实验都难以成功的窘况。如何进行实验改进?一反常规的逆向思维有时会有奇效。如,做乙醇在铜作用下发生催化氧化反应时,常规的做法是把下部绕成螺旋状的红色铜丝先在酒精灯的外焰上烧黑,然后趁热迅速伸入装有适量乙醇的试管中,铜丝又变为红色。反复多次,闻试管中乙醛的刺激性气味。这种做法中有较多乙醇气化,这既使体系温度降低、很难反应,又掩盖了微量乙醛的刺激性气味。那  相似文献   

9.
实验与制作     
铜与浓、稀硝酸反应的演示实验是中师化学教材中用以说明浓、稀硝酸强氧化性的经典实验。我在教学中设计了一套实验装置,在近几年的教学中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该实验装置结构简单,操作简便,现象明显,无污染,现将该方法介绍如下。 1.实验装置(如图)。 2.实验步骤及现象: (1)铜与稀硝酸反应 ①在大试管中加1/3药匙碳酸钙粉末,然后慢慢加入10mL左右的稀硝酸,同时盖上插有玻璃管,玻璃管内插有铜丝的胶塞,但这时铜丝不和稀硝酸接触,试管内有大量二氧化碳气体生成,用来除去大试管内的 空气,待大试管内无气泡生成时,抽动铜丝与  相似文献   

10.
乙醇氧化生成乙醛的实验江苏海门包场中学(226151)姜逸忠,杨志昌1.胶头满管中吸入乙醇1ml;具支试管中加水1ml;将铜丝团置于200×20mm硬质玻璃管中,加热至铜丝表面氧化后,如图装置。2.不断快速捏、放乳胶头,向玻璃管中鼓入乙醇蒸汽。片刻后...  相似文献   

11.
在进行关于乙醇的催化氧化实验时,按照教材的操作:“在一支试管中加入3~5ml乙醇,取一根10-15cm长的铜丝绕成螺旋状,在酒精灯上灼烧到火热,插入乙醇中,反复几次。注意观察反应现象,小心闻试管中液体产生的气味”,进行演示,笔者发现该操作存在如下问题有待改进。①实验演示效果差,不能使每位学生感受到生成乙醛的气味。②通过闻气味的方式来证明有乙醛生成,  相似文献   

12.
正1问题的提出在中学化学教材中,乙醇催化氧化的实验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将弯成螺旋状的铜丝放在酒精灯上加热,使铜丝生成一薄层黑色的氧化铜后,趁热插入盛有乙醇的试管中。这样反复操作几次后,通过让学生感知铜丝表面颜色"受热变黑,插入变红"的交替变化以及闻生成物的气味,说明有了新物质的生成。但是,实际实验中由于生成的氧化铜很少,导致乙醛的生成量也是很少的,又与大量的乙  相似文献   

13.
<正>一、问题的提出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中乙醇的催化氧化实验是先将螺旋状的铜丝加热,然后伸入盛有无水乙醇的试管中,受所学知识所限,仅通过观察铜丝颜色的变化、闻气味得出产物为乙醛,实验设计操作比较简单但不够严谨。实验在一个开放体系中完成,乙醛有毒,造成空气污染的同时也不符合绿色化学的实验理念。为了让学生形成更严谨、更科学的实验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对该实验进行了再设计。针对以上问题,我与学生通过不断尝试与改进,采用球泡直形管、电烙铁、  相似文献   

14.
木炭对二氧化氮气体的吸附和对溶液中红色素的吸附.一.实验装置A.具支试管,B.可上下移动的铜丝,C.悬挂在铜丝上的铜箔,D.1mL浓硝酸,E.本炭块,F.1滴红墨水溶于50mL蒸馏水中形成的溶液,G.小汽球,K1、K2、K3是橡胶管上的止水夹.二.实验操作1.连接装置如图,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方法是:开启K1、K3,关闭K2,微热试管若U型管水面左降右升,再开启K2,气球胀大,U型管水面左升右降,说明气密.2.拆开装置,在试管底部加1mL浓硝酸,在试管的胶塞上插铜丝,铜丝上挂少量铜箔,将胶塞塞紧试管,锥形瓶中放入预先灼烧过的…  相似文献   

15.
一.敞开体系中的实验在盛有稀硝酸的试管中,加入一小块碳酸钙固体,生成的CO2将试管中的空气排出.将细铜丝插入稀硝酸中,产生无色气体,直到气体上升到试管上部才能看到有红棕色气体出现.二.密闭体系中的实验如图所示将装置安装好.试管中盛稀硝酸,液面距管口1cm至1.5cm.在靠近胶塞的玻璃管上缠绕铜丝,长度视实验需要而定.然后塞紧橡胶塞.铜丝即与稀硝酸反应,产生无色气体,片刻后就有溶液从A端流出(可以用来说明有气体产生);在A端下面放置一小烧杯,以承接流出来的流体.待铜丝和稀硝酸液面脱离,从A端用洗耳球向试管中…  相似文献   

16.
<正> 中等师范学校化学课本第二册学生实验均安排了《乙醇氧化生成乙醛》这个实验。按课本上所讲方法做,效果不明显,难闻到乙醛辛辣刺激性的气味。“如此反复操作几次”后滴加吐伦试剂子试管内壁并无银镜反应发生。本人根据不断实验,摸索出一个实验效果明显,易于学生掌握的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17.
乙醇催化氧化实验是探究乙醇性质不可或缺的一个实验。通过该实验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乙醇的性质,加深对"脱氢型"氧化反应的理解。传统的实验方法是将铜丝在酒精灯上灼烧,铜丝红热变黑后插入无水乙醇中,观察铜丝的颜色变化并闻气味。该实验通过闻气味的方法验证产物乙醛,但乙醇的气味对其会产生干扰。  相似文献   

18.
一、实验装置:(见图) 二、实验操作 (1)在导气管的下端缠好多股细铜 丝,使铜丝之间有一定孔隙。为了使铜丝 不致滑落,导气管开口处应烧成喇叭口形, (2)如图将仪器安装好,在支管试管 里注入5毫升乙醇,在另一支试管中注入 新制备的Cu(OH)_2悬浊液,并放在烧杯的 冷水中。  相似文献   

19.
一、实验仪器与药品铁架台(带铁夹)、酒精灯、具支试管、硬质玻璃管、烧杯、导管、单孔橡胶塞。粗铜丝(长约20cm)、细铜丝(5cm)、氢氧化钠溶液、品红试纸、蓝色石蕊试纸、火柴。二、实验装置图(图1)三、实验操作步骤:1.按图1所示安装仪器,先用一端较尖的粗铜丝穿透胶塞(粗铜丝在胶塞中能够上下活动即可),然后把伸入试管内的铜丝一端绑一束细铜丝,再在硬质玻璃管的两端各放入一片湿润的品红试纸和蓝色石蕊试纸。图1实验装置湿润蓝色石蕊试纸湿润品红试纸浓硫酸氢氧化钠溶液2.向试管中加入约5mL浓硫酸,加热(在加热浓硫酸时,细铜丝先不要伸入…  相似文献   

20.
2 操作过程 1.取用氯酸钾18g;二氧化锰1g;细铜丝15g;无水乙醇10mL;加入附图中相应的装置中。 2.用酒精灯Ⅰ预热催化管,然后在催化剂部位加热约2~3min。 3.用酒精灯Ⅱ预热大试管后置于底部加热。一分钟后,生成的乙醛蒸气和水蒸气在导气管管口形成大量白雾,充满收集小试管,这时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