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进步,我国素质教育工作一直在不断地深入推进.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小学阶段重要的课程之一,也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开展,是我国素质教育工作中最重要的环节.小学《道德与法治》旨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习观.如何更好地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工作,是我们重点研究的话题和对象.道德叙事法基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而展开和应用,教师借助道德叙事法能够更好地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工作.本文就道德叙事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应用策略进行分析研究,并探讨良好的应用路径,以期更好地推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工作的开展,促进学生健康学习成长.  相似文献   

2.
道德与法治学科是一门以德育为核心的课程,具备较强的生活性特征与综合性特征。道德与法治课堂是小学阶段开展德育的主要途径,是教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三观”,培养学生道德情操,带领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的主阵地。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应重新调整课程建设,构建高效课堂,充分发挥出道德与法治课堂的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3.
信息技术课程对德育提出了高要求,根据《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精神,综述了德育目标及内容;根据道德发展的影响因素,阐释了几种典型的德育教学方法,并结合信息技术的学科特点及各模块的教学内容要求,分析了各教学模块的德育教学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4.
德育教学上“道德可教性”这一德育逻辑起点问题的疏忽 ,德育课程上德育“噪音”的存在 ,德育目标上程度目标的匮乏 ,是德育失效问题的三大内因。为确保德育实效 ,预防失效 ,学校德育要由知“道”走向践“道” ,知行合一 ;应确保德育信息的高“保真” ;应导入德育程度目标并与内容目标相匹配  相似文献   

5.
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要将课程内容与学生真实生活相融合,运用多种方式方法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从中提升道德与法治课程核心素养.学习卡片对学生的学习具有方向指引、方法指导、资源提供等作用,可以激发每一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参与性,全方位影响着课堂内的师生活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需要在课堂上设计、应用...  相似文献   

6.
李菊萍  刘元海 《阅读》2024,(7):58-60
思政微课堂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校本化转身,以课程站位进行设计统筹。其内容主要是从各年级的《道德与法治》教材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读本》中精选而来,同时也对接社会时事,分享新闻动态,播报其他思政类书籍信息。思政微课堂以校园广播的形式进行,以“微”为精,紧密围绕主题,通过灵活多样的语言表达、思想引领、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并引发其思考。  相似文献   

7.
2022年4月,新的《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发布。道德与法治作为铸魂育人的关键课程,此次新课标的修订对广大一线教师起着重要的教学指导作用,新课标鼓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议题式、项目式等新颖的教学方法。本文立足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议题式教学策略进行探究,以供教师参考。  相似文献   

8.
指向核心素养培养的议题式教学已然成为当前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方式。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进行议题式教学,也是新课标的要求。本文在阐述议题式教学的基础上,以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中国有了共产党——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为例,探讨通过议题式教学增强学生政治认同、提高学生道德修养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加拿大安大略省健康与体育课程标准中的德育内容分析和研究发现,安大略省的德育深深地渗透在健康与体育课程内,其特点主要包括:其一,安大略省的健康与体育课程中德育内容要求是发展性的,即不同年级阶段,德育内容的要求重点不一样。其二,安大略省健康与体育课程的德育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结合紧密,且紧紧融入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其三,安大略省健康和体育课程中的德育内容要求主要是通过学生“doing”的方式,让学生学习道德品质。其四,安大略省健康与体育课程中的德育内容要求从学校拓展到家庭、社区乃至整个社会,而不只是禁锢在班级内。其五,安大略省健康与体育课程强调培养学生的思考力和判断力。安大略省的健康与体育课程标准中的德育渗透对我国体育与健康课程教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酸碱中和滴定"是高中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三种版本《化学反应原理》教科书"酸碱中和滴定"内容的编写思路各有特点。通过对三种版本《化学反应原理》教科书"酸碱中和滴定"内容编写思路与特色的分析,以期为中学化学教师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科学的考核评价有利于形成正确的教学评价标准和评价机制,能增强教学过程的实效性,是最终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硬指标。基于“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实践性特征,将劳动实践融入课程考核评价体系,以激励学生在劳动过程中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养成勤劳朴实的品质,当学生在面临成长中的困惑时,能对人生、价值、道德和法治有正向的认知,针对现实问题能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  相似文献   

12.
近20年来,小学德育课程经历了初步探索、稳步发展、多元融合的历史轨迹.利用知识图谱分析与文献研究的方式方法,梳理20年来知网数据库CNKI中的小学德育、小学思想品德、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载文情况、发文单位和主题分布,总结提炼20年以来不同发展阶段德育课程的研究重点,并经过CiteSpace软件对小学德育课程的历史演进、内容聚类进行可视化剖析,从整体掌握小学德育课程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这将对小学德育课程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阐述当代中职学生的德育教学问题。德育教学作为素质教学的重点内容,必须将其放在教学任务的关键位置上,通过有效的教学技术来提高德育课堂效果,充实德育教学内容。重视学生与家庭、社会之间的关系,强调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机结合,从多个方面来促进德育教学工作,实现学生道德水平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14.
在高校法学专业课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是培养“德法兼修”的卓越法治人才的必然要求。虽然课程思政教学工作已经在各法学院系广泛推进,但仍存在着育人意识不强、教学内容和思政内容不能很好契合、评价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为落实卓越法治人才培养中的“德育”要求,高校应当加强法学教师队伍的建设,健全法学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完善课程思政评价机制,从而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相互融合。  相似文献   

15.
范玉珍 《职大学报》2007,(4):127-128
将研究性教学引入德育课程,开创了德育课程的新境界。德育课研究性教学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在开放动态的教学环境中提高学生对德育课的兴趣;在社会活动的自主参与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在学校、家庭和社会密切合作的教育合力下保证德育的力量。研究性教学的内容主要是针对教材,发现问题和针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研究性教学。具体包括发现问题、确定课题及方式、调研与搜集资料、讨论与报告、总结评价等五个步骤。研究性教学中要注意的问题主要是选题上把教材内容与社会问题、学生兴趣相结、突出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6.
《网络生态危机与德育实效性》一书综合运用教育学、生态学、心理学、哲学、伦理学和传播学知识,通过文献分析法、比较研究法,以网络道德为文章主线,把网络生态危机和德育实效性问题联系起来进行了系统分析,对网络空间中的道德问题进行了全新角度的审视。在信息化时代,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学术价值。全书内容共分为五章。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教育政策不断改革的背景下,我国小学义务教育也逐渐提升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视程度,旨在能锻炼学生灵活思维,发展学生的思辨能力。而道德与法治作为小学教育中的重要课程,对学生的人格建设以及法治理念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教师要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引导学生独立分析知识点以及社会生活事例,以此逐渐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基于此,本文将探究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途径,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活动型综合课程,此课程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倡导改变学科本位思想,注重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追求积极健康、负责任的生活,力求让好的生活习惯、生存技能存在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榜样示范的方法既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又符合道德与法治课注重学生主动参与、亲身体验的理念.本研究依据榜样示范的方法,对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中"让我来整理"主题活动进行了分析、设计、实践、反思,帮助学生学会动手动脑,尝试自主整理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物品,既体现了道德与法治课程教育的实效性,又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9.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新时期的学科教学不再以丰富学生知识储备作为主要目标,而是要结合新课标的要求,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对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而言,责任意识是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教师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对融合道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提高道德与法治的整体教学质量均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从创设情境、结合热点、社会实践、主题合作、综合评价等方面入手,探究责任意识培养视域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教学仪器与实验》2007,23(8):F0003-F0003
根据教育部新课程《标准》和新教科书的教学理念,教学探究实验是现代素质教育的重要教学方式,又是学生的重要学习目标。新的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中部有给定的选题和科学探究实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