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0 毫秒
1.
对我国网络德育研究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对网络德育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未。其研究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主要研究了网络德育的概念、网络德育面临的机遇、挑战和控制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的对策等内容。存在的问题是:研究内容低水平重复;网络德育的概念含糊不清;对网络德育的实效性关注不够;没有形成网络德育理论体系;研究的视野窄化等。通过建构、创新网络德育理论体系,关注现实,注重成效,把握网络德育发展趋势,加强国际合作等途径来完善网络德育课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德育实效性不高,一直是困扰教育工作者的一个老大难问题。我校从80年代开始,就一直致力于提高德育实效性的研究。现初步探索出小学“自主——选择”德育模式,并在实践中进行了检验,获得了好评。我认为运用这个德育模式应从下面两个方面切实提高德育的实效性。一、贯穿主体发展的思想,把学生看作道德生活的主体小学德育要变重结论灌输说教为重视启发学生主动分析、判断和选择,让学生能动参与品德形成全过程;变授之以鱼为授之以渔,培养敢于质疑,敢于创新的道德  相似文献   

3.
德育隐性课程通过引导道德认识,熏陶道德情感,磨砺道德意志,规范道德行为发挥其德育功能。优化存在于高校学校课程和校园文化的德育隐性课程有助于发挥德育隐性课程的德育功能,解决高校德育面临的问题,提高高校德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4.
生活世界是道德根植于其中的深沃土壤,道德教育要以生活为出发点和归宿点。生活中进行德育能实现个体道德的提升,能促进幸福人生。目前,高职院校德育与生活分离,造成德育实效性的低下。因此,高职德育应回归生活。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高校德育普遍存在着实效性低下的问题,这主要是由于长期以来我们恪守着一种“知识德育”的路径,用道德知识的传授代替真正意义上的道德教育,把德育过程等同于道德知识的认识过程。体验式学习强调学生在体验中,通过反思和实践去学习,是“做中学”与“思中学”的结合。在德育中引入体验式学习,有利于学校德育回归本真、培育学生的道德情感、提升道德反思力、升华道德境界。营造体验型的学校德育文化氛围、创设体验型道德情境、组织开展体验型道德实践、开发体验式德育教材等是体验式德育实施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6.
道德的形上价值是道德的本性,是道德可能的根本前提。由于种种原因,当前的中国德育缺失了道德的形上价值这一核心性的、根本性的环节,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其主要表现就是:德育中的功利主义倾向过度凸显,德育中的终极关怀消解,道德哲学层面的研究欠缺,因此,道德形上价值的重建是德育实践和德育研究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7.
高校实施网络德育之缺失与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互联网迅猛发展,高校网络德育面临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大学生网络信息素养、网络道德规范和网络道德人格均存在一定的缺失,要解决这些问题应有良好的德育环境,转变观念,把社会实践与网络素养相融,技术与立法并行,自律与引导相伴,途径和方式相扩,拓展高校德育路径。  相似文献   

8.
高校德育实效性是指通过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后,学生的实际道德水平改善的程度。然而,高校道德教育低迷、失效已成不争的事实,高校道德教育实效性缺失也就成为当代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在对高校道德教育缺失原因分析的前提下,提出点滴赋予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德育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较年轻的分支。本文对德育心理学进行了阐释。着重探讨了德育学与心理学的相关性以及德育心理学的功能,对于增强德育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为顺应网络时代的发展要求,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和网络德育应运而生。当前的教育实践中,存在着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与网络德育的错位与混淆,因此,搞清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与网络德育之间的关系,是当前顺利实施和推广网络教育工作、发挥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与网络德育实效性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1.
人教版义务教育德育教科书《道德与法治》是国家有目的、有计划地系统实施德育教育课程的重要载体,也是师生开展德育教学的主要依据。在课程教学中,学生在享受《道德与法治》德育大餐的同时,又受到《道德与法治》所隐含的观点偏失、概念混沌、内容疏漏、事例繁琐等问题信息的干扰。为提高德育教学实效性,给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扫清问题信息的障碍,教师要先期发现并纠正教材问题信息,弥补或删除其内容的缺憾,探求并形成自身克服教科书问题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2.
人与自然关系伴随着人类社会的演进而经历了一个发展、深化的过程,如今,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和生态危机迫使人们开始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也使得将伦理关怀扩展到自然界,对人与自然关系进行道德思考成为必要。所以人们应转变传统的思维方式,肯定自然的内在价值,确立和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道德理念,加强生态、环境道德教育,注重道德实践,推行生态伦理,从而走向深层环保,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激励理论是关于管理者如何通过各种手段满足被管理者的需求,开发其潜能,调动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管理理论。如何将行为激励理论灵活地应用到学校德育管理中去,激发学生的道德动机,培养学生的道德主动性和积极性,开发学生的道德潜力,从而提高德育管理的实效性即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经济全球化打破了原有的道德观念,在给人类带来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导致人们精神的失落,从而也给高校的德育工作带来冲击。高校德育应拓展现代德育内涵,改进德育工作方式,增强德育实效性,整治和优化大学生道德养成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5.
德育实效性的研究基于对德育地域文化性的理解。西部农村地区有着自身的文化背景,这在根本层面上影响着学校德育的实效性。这种影响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新课程改革的开展;德育课的教学;学校隐性课程的开发;“美德在我心”课程的开展。文化在制约德育发展的同时也为其提供了丰富的土壤,所以提高德育实效性必须从文化入手。此外,要发展教师的道德专业素养,并在教师教育中创新德育教师培养途径;德育课程要从平凡的生活资源中获得更多滋养;学校更深刻地践行新课程德育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职业高中学生德育现状及其原因,提出了学校要为学生道德教育创造良好的精神文化环境,启发学生开展道德体验活动,加大道德教育中的情感投入,提高班主任道德教育的积极性等提高德育实效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为了增强德育的实效性 ,日本中小学非常重视道德实践教育。日本中小学的道德实践教育内容丰富 ,可操作性强 ,具有鲜明的特色 ,对我国中小学的道德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新时代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需要德育的统筹布局和整体规划.学校是开展德育工作的主阵地,促进大中小学德育同向同行,解决有效贯通的问题,能够使各学段形成协同育人的合力,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加快实现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总目标.基于此,深入分析和了解当前大中小学德育同向同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同向同行的优化路径,以期培养造就一大批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9.
网络在高校的应用,正使高校德育体系和模式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同时,网络也在挑战高校德育.本文主要探讨网络影响下高校德育模式构建问题,在分析高校德育模式构建的基本理念、方法论及构成要素的基础上,提出"人化-审美"模式构建的理论设想:构建网络影响下高校德育模式以达成高校德育目的和目标,应从"人化-审美"的视角来思考并构建这一高校德育模式.网络影响下高校德育要以"学生为本",紧紧围绕"道德审美"而展开活动."人化-审美"模式构建的合理性从网络影响下高校德育观的合理性、模式构建方法论的合理性、内容选择及过程组织的合理性这三个方面得以确认.  相似文献   

20.
价值多元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重要标志。多元社会既要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又倡导价值接受的多元选择。德育工作者要反思传统一元化的教育观念,不断改进德育方式方法,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