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分析全球竞争力指数体系,结合全球竞争力指数的判断标准,首次提出广东处于全球创新驱动的"2.5"阶段;同时,对日本、德国、韩国等典型创新驱动国家的竞争力和创新要素进行深入分析,对中国的全球竞争力排名及创新优势进行分析判断,并结合广东特点,从全球竞争力角度提出加快推动广东创新驱动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王成  潘晶晶 《科协论坛》2007,(3):142-143
本文就近来美国对我国两种出口商品分别采取的不同贸易态度出发,分析了我国出口商品竞争力所蕴含的一些潜在问题,指出了具备出口优势的产品并不一定具有国际竞争力,并提出了技术进步是提升我国出口商品竞争力的核心要素,结合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探讨了如何提升我国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的一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数字技术和数字经济日益成为衡量各经济体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为争夺数字竞争优势,在国际数字生态发展中抢占有利生态位,中国、美国、欧盟(以下简称“中美欧”)等主要经济体之间展开了广泛竞争。基于此背景,文章首先介绍了国际数字治理格局的定义与特征,指出数字贸易关系与数字实力对比是塑造国际数字治理格局的关键因素,并聚焦中美欧展开详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美欧在国际数字治理领域中的彼此互动及其对“数字利益共同体”的积极构建,正在多维场景中塑造全球数字治理格局。  相似文献   

4.
数字创业企业利用数字技术实现跨行业和领域边界经营,产品多元化战略是驱动数字创业企业迅速成长形成商业生态的重要举措。已有产品多元化影响因素研究从内部资源视角或外部需求视角考虑单一要素的驱动作用,尚未深入探讨各前因要素之间的互动和因果复杂性机制。因此,本文采用fsQCA方法,探究资源侧和需求侧的5个前因条件对数字创业企业产品多元化战略的协同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数字创业企业的产品多元化驱动机制可分为3种模式:团队—用户质量驱动型、团队—用户数量驱动型、财务—用户驱动型。研究发现,单一的需求因素或单一的资源因素并不能直接驱动数字创业企业进行产品多元化,内部资源与外部需求的结合是数字创业企业进行产品多元化的真正驱动力。本文基于组态视角,探究了数字创业企业的产品多元化发展路径,对于把握数字经济背景下创业活动的全新内涵,推动我国数字经济持续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发达国家重振制造业的战略性举措给中国产业发展带来严峻的外部挑战。因此,在全球经济深度调整期积极推进我国产业转型升级时,有必要深入分析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现状和演变态势。文章通过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un Comtrade Database),综合运用国际市场占有率、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贸易竞争指数和价格指数指标,对2000—2015年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演变态势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在国际分工格局中劳动与资源密集型产业竞争力较强,但部分劳动与资源密集型产业比较优势不断降低;部分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业竞争力不断上升,但其仍处于全球价值链中附加值较低环节。文章提出了4条政策建议:(1)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新竞争优势;(2)坚持创新驱动,提升产业创新能力;(3)积极参与全球治理,营造良好外部环境;(4)健全产业创新生态体系。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中国和美国增材制造领域的期刊论文和专利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揭示两国增材制造领域发展的异同。选用SCI期刊收录的论文,对比两国论文发表数量、年代分布、合作国家、机构以及高被引论文等指标,选用DII专利数据库,对比两国专利申请数量、年代分布、全球技术布局、技术类别、专利权人等指标。研究认为中国在金属构件增材制造、高分子材料等细分领域已具备一定的优势,然而尚未建立广泛的国际合作关系,缺乏具有全球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企业。下一步需要全面落实国家宏观指导,在生物医用增材制造等新兴领域构建先发优势,通过产学研紧密合作、加强军民融合等促进中国增材制造领域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为了深层次全方位探究数字平台专利技术分布及其演进特征,本文以2004—2021年中国、美国、日本、韩国、欧洲等国家和地区的数字平台专利检索数据为基础,从专利授权量、专利价值及专利权人分布的视角切入,借助社会网络分析法及Gephi软件的可视化分析,对全球数字平台专利技术的主题演进、国别独立技术演进、联合技术演进等进行全景式分析。结果表明:(1)华为展现了最强的研发活力,但中国数字平台在专利授权量、专利价值水平及聚焦领域上均与美国存在差距,创建数字集群还需吸纳更多研发力量;(2)全球数字平台经历了“基础技术研发—零部件生产—传统行业转型—智能化建设”的阶段式主题演化进程,中美欧技术演进较为专一、日韩相对较为分散,中美聚焦领域存在转变期,而美国早于中国“修正”了这一偏差,继续深入探究通信领域技术,中国应保持在通信领域的研发势头以增强数字平台的基础技术根基;(3)中国数字平台专利技术的联合布局网络特征初现,但尚未形成大规模联合趋势,应增强技术的兼容性与联合性,驱动核心主体与边缘主体创新成果的交互融合,在新一轮的数字平台创新中打造具有独特竞争优势的战略版图。  相似文献   

8.
在数字技术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传统经济正逐渐向数字经济转型。目前,全球数字贸易治理法律框架虽然尚未形成,但欧美等数字贸易大国正积极推进数字贸易的全球治理,力求实现本国利益的最大化。《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是全球首个针对数字经济而制定的专项协定,在深度借鉴《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电子商务章节的基础上增加了前沿性内容,并采用灵活的模块式框架,有选择地引用了部分“美式数字规则”。申请加入DEPA对中国数字科技发展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体现了中国在全球数字贸易治理中的路径选择。这既是提升数字经济、数字贸易治理水平的需要,也是扩大中国在全球数字贸易治理中话语权的重要渠道,倒逼中国加快数字经济领域建章立制的步伐,加强与他国的数字经济领域合作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通过中国标准服务网、知网及国家科学图书馆的标准数据库,收集各国激光标准信息,采用文献计量、聚类分析等方法,对激光产业发展良好的德国、法国、美国、中国的激光标准进行数量对比、类别分布、技术和产品分布等分析。发现美国在新兴激光领域的标准技术和产品较多,我国在传统激光领域有优势而且标准的数量最多,反映出我国激光产业持续发展的态势。分析认为我国需进一步对激光行业合理规划和科学应用,保证激光产业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10.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美国实施再工业化战略以重振实体经济,德国出台"工业4.0"计划进一步加强工业竞争力,我国工业发展方式也亟需从投资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通过对美国再工业化战略、德国"工业4.0"计划进行系统分析与解构,发现其理论基础在于熊彼特创新。通过对熊彼特创新理论的重新阐释,研究熊彼特创新对再工业化的作用机理,认为其关键在于产品、技术、组织、市场、原料五维创新改变技术-经济范式,对工业进行"创造性毁灭",实现工业的转型升级,进而构建一个包涵五维创新、动态传导机制、"三位一体"支撑体系的再工业化理论框架。鉴于此,中国应从技术研发、开发清洁能源、培育企业家精神、完善金融市场、建立包容性制度等方面再造工业,向创新驱动发展模式转型。  相似文献   

11.
强化制造业竞争优势,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关键。文章综合运用国际市场占有率、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贸易竞争指数和价格指数等指标,深入分析 2005—2020年主要国家制造业竞争优势演变态势及其主要来源。研究发现,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始终保持强大的国际竞争优势,部分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业国际竞争优势不断强化;德国、日本、美国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始终保持较强的国际竞争优势,但部分产业竞争优势出现下降趋势;中国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等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业国际竞争优势主要来源于产品价格优势,德国、日本、美国主要来源于产品技术优势。文章提出 4点政策建议,包括:推动以提高产业基础能力为核心的技术创新;提升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现代化水平;加快推进制造业数字化、绿色化、服务化转型;着力提升制造业国际合作和跨国经营水平。  相似文献   

12.
基于OECD的分类标准,利用显示性竞争力指数和贸易专业化指数两个指标对1999—2008年中国高新技术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与美国、德国、日本和新加坡相比,中国高新技术产品的整体国际竞争力较弱,但不同产品存在显著的差异。10年来中国高新技术产品整体国际竞争力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但不同产品同样存在显著的差异。据此结果,中国应该调整高新技术产品贸易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3.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浪潮下,数字技术及其产品或服务已成为产业效率和效益改善的有效手段。基于数字化投入供求关系梳理数字产业融合的驱动机制,利用中美最新的多部门投入产出表分析两国数字产业融合的路径和效果。研究发现:中国数字产业(尤其是数字产品制造业)处于“微笑曲线”的低端、行业附加值率低。基于融合程度的路径分析发现,中国数字产业主要以数字化硬件及其交付推动工业、农业的数字化转型,知识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是其融合的重点;而美国数字产业主要以数字服务推动服务业的数字化转型,生产性服务业是其融合的重点。通过融合效果分析发现,带动或诱导中美数字产业增加值的核心部门分别是知识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建筑业和社会性、生产性、流通性服务业,均来自两国数字产业融合的重点领域。数字产业对能源与资源型等传统产业的渗透强度不高,其增加值受后者的带动或诱导效应也不强,是两国数字产业未来融合发展应该重点突破的领域。此外,中国数字产业融合还应强化数字服务投入,发掘数字要素与传统要素组合应用新模式、拓展数据价值化空间。  相似文献   

14.
杨文龙  杜德斌  盛垒 《资源科学》2022,44(3):508-522
经济全球化时代,国家间商品流动频繁,商品贸易网络化特征突出,亟需从关系网络的生长逻辑探究全球商品贸易的互动场景与演进机理。本文基于1996—2016年全球商品贸易流量数据,借助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和ArcGIS可视化工具揭示了全球商品贸易网络的生长过程,运用指数随机图模型分析了全球商品贸易网络生长的动力机制。结果表明:①全球商品贸易网络呈扩张式生长,逐步形成“三核”互联主导的“大三角”空间结构,网络骨架的三大集群凸显。中国主导的集群大幅拓展,美国和德国主导的集群日益收缩。各国家(地区)在网络中的分工明确,网络功能差异显著并表现出不同变化特征。②全球商品贸易网络生长受自组织性、国家(地区)匹配性、国家(地区)集散性等内生动力和外生网络嵌入性等外在推力的共同驱动。其中,互惠关系是自组织性的主要结构,国家(地区)收入水平、市场开放趋同性和制度环境异质性是匹配性的关键因素,经济优势和产业竞争力是集散性的重要基础,殖民历史网络、留学生交流网络、语言同构网络、论文合作网络是重要的外生网络。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仍然适用于全球商品贸易网络生长机理的解释,尤其对国家(地区)匹配性和集散性的解释力更强。  相似文献   

15.
在整理印度反倾销申诉案件的基础上,通过收集相关数据,发现印度反倾销主要目标国是中国、韩国、中国台湾和泰国等新兴工业化国家和美国、欧盟和日本等发达国家,打击的恰恰是具有强大比较优势的产品。中国成为印度头号反倾销国家,被诉产品都是出口增长快、市场份额高的产品。其后建立动态面板数据模型,从被诉国家和显示性比较指数角度重点实证分析了印度反倾销的贸易破坏效应和贸易转移效应。经过使用系统GMM估计方法进行分析后,发现反倾销措施的贸易破坏效应和贸易转移效应随时间延递而逐渐减弱,反倾销措施对被诉国的贸易破坏效应一直比关税的贸易破坏效应要大。从反倾销政策对产业竞争力影响来看,印度反倾销措施对其产业竞争力提升具有较显著的促进作用,当印度产业处于比较劣势时,印度反倾销措施对产业竞争力的提升效果更强。  相似文献   

16.
赵晞泉  陈伟 《资源科学》2024,(1):100-113
【目的】研究全球钴资源贸易网络演化,对于理解全球钴市场和钴供应态势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从产品链视角出发,本文构建了钴矿石、钴化合物和钴及其制品的全球贸易网络,综合运用多种网络分析方法,刻画全球钴贸易规模时序变化,揭示不同产品类型钴贸易网络的空间格局与拓扑结构,以期为保障中国钴供应安全提供参考。【结果】(1)全球钴贸易规模在波动中上升,不同钴产品的贸易发展态势具有明显差异,钴及其制品成为全球钴资源贸易的主要形式。(2)全球钴贸易网络呈现出空间分异特征,钴贸易向少数国家(地区)集聚趋势明显,不同产品类型钴贸易网络的空间组织形态具有较大差异。(3)钴矿石和钴化合物贸易网络日渐松散,钴及其制品贸易网络稠密化程度显著提升,3类钴产品贸易网络的传输效率均随时间增强。(4)全球钴贸易网络均具有显著的核心—边缘结构特征,核心结构和边缘结构层级界限清晰,各国(地区)在网络中的角色仍处于动态调整中。(5)中国、英国、美国、德国和荷兰等国家(地区)长期处于贸易网络的中心位置,韩国、法国和芬兰等国是其中两类钴产品贸易网络的关键国家(地区),奥地利和斯洛伐克、西班牙和意大利、加拿大和日本等国分别在3类钴产品贸...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运用国际市场占有率指数、贸易竞争力指数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对中日两国1996-2010年间的创意产品贸易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创意产品有着很强的国际竞争力,且远大于日本。通过进一步的行业分工分析发现,我国的竞争优势主要集中在工艺品、设计等创意和技术含量较低的劳动力密集型行业中,视听、音乐等创意元素较多的行业的竞争力并不高,且多个行业的竞争力正在下降;而日本除了少数几个创意产品外,各行业的竞争力均较弱。最后,从加快集聚区建设、引进和培养人才、加大科技投入、树立创意品牌等方面提出了提高中国创意产品贸易竞争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为深入研究优势矿产资源产业链各环节产品国际贸易的格局和特征,识别中国在产业链各阶段的贸易竞争优势和潜在问题,本文以钨为例,选取了2009—2018年Uncomtrade商品名称中含钨关键词的钨矿和钨精矿、钨酸盐、钨铁合金和钨制品四大类产品的国际贸易数据,构建了国家(地区)间贸易网络,从贸易额、产业集中度类型等角度分析了不同类别钨产品国际贸易的整体格局和演化趋势,并根据C8寡占成员的演化情况选取了稳居寡占名单的国家作为典型研究对象,对其寡占优势、中介控制优势、出口结构等方面的竞争力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钨产业链各环节均存在少数国家掌握着极大的贸易量的现象;中国具有贸易中介控制力竞争优势的是钨矿,而具有寡占竞争优势的主要是中下游产品,且总体上呈现出“中间高两头低”倒U型特征,同时中国具有出口分散渠道方面较好的优势以及中介控制能力的劣势。中国想要实现与自身资源禀赋和加工生产能力相匹配的话语权,仍需要基于现有寡占竞争力,在精细化产品加工、中介控制能力等方面提升竞争力。此外,本文基于中国各环节竞争优势横纵向对比提出了相关建议,为量化分析钨产业链不同环节存在问题和潜在风险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当前,信息通信技术推动国际贸易变革,形成以数字贸易为核心的第四次全球化浪潮.衡量数字贸易规模,对于我国把握宏观经济形势,制订相关政策法规,参与全球规则制定和全球市场竞争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基于《中国商务年鉴》利用中国两化融合平台数据测算出各类数字贸易服务子项融合比,进而计算得出我国数字贸易总体规模,借以分析我国数字贸易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四条启示与建议:制定数字贸易发展战略规划,强化数字贸易管理机制;优化数字贸易产业结构,加快发展数字贸易核心产业;加快服务贸易数字化转型,促进服务外包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营造良好的数字治理环境,强化组织与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20.
在建立集成电路制造领域国际合作专利数据库的基础上,采用专利关联度分析、社会网络分析等方法对世界各国进行国际技术合作的发展潜力、发展现状和合作效果进行分析,以把握该领域国际合作特征,揭示我国的优势和差距。结果发现:(1)美国在该领域拥有最强的技术创新及国际合作技术创新能力,德国与中国台湾则拥有较大的发展潜力;(2)亚、欧两洲因集群创新成为国际技术合作较成功区域,但集群内合作研究领域的趋同性阻碍了其进一步发展。最后,提出进一步提升我国国际合作水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