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们常用“烂醉如泥”来形容人饮酒过量,醉得扶都扶不住,瘫成一团的样子。如《水浒传》第一百零一回:“王庆一日吃得烂醉如泥。”又如《聊斋志异·黄英》云:“曾(姓曾的书生)烂醉如泥,沉醉座间。”那么,何以用“烂醉如泥”来形容醉得瘫成一团的样子呢?“泥”又是什么呢?明代陈继儒回答了这个问题。他在《眉公群碎录》中说:“醉如泥。南海有虫无骨,名曰泥,在水中则活,失则如一堆泥。”又《中华大字典》引《五色线》一书云:“南海有虫,无骨,名曰泥,在水中则活,失水则醉,如一堆泥然。”二书所言相同。原来“泥”是一种虫,…  相似文献   

2.
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用“活”教材,力求引入要“活”、例题要“活”、习题要“活”,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3.
习题是学生学习、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具有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深入理解知识、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各种技能、提髙学生应试能力、帮助教师收集教学信息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等功能。“开放型、实践型习题”除了具有上述功能外,又被赋予更多的功能。下面以人教版化学必修1和必修2中课后的“开放型、实践型习题”为例谈谈其教学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4.
自主学习是《数学课程标准》中大力提倡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它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精神。那么,教师应该怎样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呢?笔通过组织学生对课本例习题的探索,感悟到数学教学与解题应遵从“理在书中,主干题也在书中”的原则,应认真地加以研究,挖掘其内涵与外延。  相似文献   

5.
接手五年级这个班才短短一周,小强的名字却已印记在了我的脑海中。缘于他的“鼎鼎大名”,所以我一直对他也格外关注。 “老师,小强的补充习题和语文书都没有带!”我一听,心想莫不是他想给我这个新老师来一个下马威。“老师,他一直就这样,无可救药……”  相似文献   

6.
段英山 《新疆教育》2012,(17):71-71
“学生说题教学法”概括地说就是让学生用“说话”的方式发表自己(或相互讨论)对习题的审题与分析、解题的方法与思路、解题的过程与体会以及对习题的评价为主要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的一种教学方法。课改的重点之一就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将学生从被动的应付,机械训练、死记硬背、简单重复之中解放出来,使他们逐渐地不惟书、不惟上,能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分析,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逐渐地树立起创新学习的意识和思维品质,“学生说题教学法”真正体现了上述宗旨。  相似文献   

7.
创新理论认为:“真正的学习离不开创新,学习必须与创新相结合。换句话说,只有进行创新,才能真正地学习。”初中生创新性学习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充分利用“递进式习题串”是落实创新性学习十分有效的途径。所谓“递进式习题串”  相似文献   

8.
何宝群 《辽宁教育》2009,(11):46-47
教师在平时教学中普遍关注的是课堂教学的改革.而对课堂教学中的习题编拟改革的关注度则低了许多.不少习题还是老面孔,学生解答起来毫无兴趣。另外教师对教材中提供的习题的处理也显得浅显、机械,未能充分挖掘其内涵和发挥它们应有的教学价值。低效的练习,重复的习题在课堂教学中还经常出现。如何通过编拟“高价值”的习题有效地理顺“减负”与“增效”的关系呢?笔者认为,新理念下的数学习题编拟,至少要做到以下“四个凸显”。  相似文献   

9.
冯建跃 《物理教师》2005,26(12):5-66,F0003
中学物理在讲授到动量和机械能时,必然要讲到有关“平板”的一类习题,这种习题因为涉及到两个(甚至三个或,n个)物体及其运动的多个阶段,使得习题情景变得扑朔迷离,物体的运动过程错综复杂,如果教师的讲解似蜻蜓点水,没有一个完整的系统性,最终很有可能导致学生对此类习题的学习不得要领,见到它就无从下手,产生畏惧心理.如何让学生能够顺畅地学会这种习题的解答,突破这个教学的难点,这也应算是我们中学物理教师的一个非常具体的、非常实在的研究课题.本文是笔者对此题教学的一些思考和研究,供大家欣赏,并请同行指教.  相似文献   

10.
教师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创造者,有目的、有意识地开发习题资源,采取“增补”“替换”“改编”“开展活动”等多种方式,把握习题的效度、信度、广度、新鲜度和灵活度,科学合理地改造、包装习题,能够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有利于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相似文献   

11.
“课题”型习题是一种能让学生自主性、创造性地去解决问题的练习。它主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地进行学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诱发创造性思维。习题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教师必须用新课程理念审视新教材中课后习题设计的思想形式,灵活恰当地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分解课后习题的量和难度,适当的布置课后的练习。教师还应该根据课程需要自己设计、编制一些“课题”型习题,从而使课堂教学这棵大树更加繁茂,枝叶葱茏。“课题”型习题主要有以下几种分类:  相似文献   

12.
解答物理题大都是根据题目所给的已知条件,利用所学的物理规律,求出要求的未知量,因此习题中的条件是解题的根据和前提,但一般习题中已知条件并不是明确地指出,这就需要对条件进行挖掘.那么如何挖掘物理习题中的条件呢?一、理解物理概念、规律掘出多余的“条件”有些物理习题中  相似文献   

13.
笔者从1996年开始进行数学“指导—自主学习”实验课题研究,至今已坚持十个年头了。2002年我所在学校作为省第一批进入课改学校,本人所教的班级也成为首批进入课改的年级,在实践“指导—自主学习”课题中,受益匪浅,现谈谈自己的感悟。一、关于“指导—自主学习”所谓“指导—自主学习”。简单地说,就是学生提前独立阅读教科书,并尝试完成课后练习、习题。它的特征是“先学后教”,学生的练习本、做习题的作业纸就是上课的入场券。老师在课堂上,首先让学生提出自学中的问题,然后由同学们一起解决,一般不重复课本上现有的内容,但重要的知识点,如定理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课改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已不再满足于课本原有的主题图、例题及习题的呈现,而是重新搜集信息,充分利用现代媒体功能,整理并加工,以比较新颖独特的素材重现。进一步丰富了教学资源,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分解了知识的重难点,拓宽了学生的思路,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从多个角度优化了课堂教学。但是凡事均以“妙”用为宜,“滥”用为忌,恰到好处地使用是锦上添花,不合时宜地使用是画蛇添足,适得其反。应科学重组教学素材,“妙”取“慎”用,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为课堂服务。  相似文献   

15.
《语文学习》2009年第10期刊发了刘学伟老师的《披文人情是关键》,该文写道:待老师抛出“大胆将‘醉翁’之‘醉’字进行一番改动”这一问题后.同学们随之各抒己见,结果“‘乐翁’、‘仙翁’得票率最高”。应该说.问题确实是一个好问题.但可惜的是,由于没有吃透文本。只看到表层的众多“乐”字.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作业训练方式,多是教师机械地指定一些课后习题,或是设计一些课外知识习题。让学生统一练习。其实质是以一把尺子评价一切,以一个标准衡量一切。这样做,显然不能满足全体学生的学习要求,容易使“尖子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教师吃力不讨好”;容易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造成负面影响。而且,教师设计的习题大多局限于课堂讲授的知识和课后单一的习题。  相似文献   

17.
项华阳 《物理教师》2005,26(10):23-24
在“热传递”教学中,对练习册中一道习题:怎样证明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我以前的教法是教师说学生记,缺少实验验证.为了体现“科学学习要以探究性学习为核心”的教学理念,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我对这一内容作了调整,设计了一个学生探究实验.1提出问题在“热传递”教学中,学习了传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作业训练方式,多是教师机械地指定一些课后习题,或是设计一些课外知识习题,让学生统一练习。其实质是以一把尺子评价一切,以一个标准衡量一切。这样做,显然不能满足全体学生的学习要求,容易使“尖子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教师吃力不讨好”;容易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造成负面影响。而且,教师设计的习题大多局限于课堂讲授的知识和课后单一的习题。这种单调、重复、乏味的习题,容易使学生的知识“窄化”、思维“僵化”、情绪“淡化”,容易泯灭学生的创造性。为此,我在两年的教学实践中,探索出一种“语文作业超市”,具体做法是:…  相似文献   

19.
在小学数学学习体系之中,习题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虽然教材提供了一些习题,但我们不能简单地按部就班,而是要结合教学内容对它们进行二度开发,要在教材原习题的基础上进行拓展与延伸,从而让数学习题在"拓展与延伸"中增值.  相似文献   

20.
[例文一]醉在书卷飘香里深圳一考生我为书而醉,醉在那书花的馨香;书如酒般让人沉醉,而我愿意长醉不醒。——题记当我第一次接触到书,我就注定与它有缘,愿意为它终生守候。当别的孩子在嬉闹玩耍的时候,我却在书中倾听安徒生的童话。我为书中故事的波澜曲折心惊胆颤,我为书中人儿的喜怒哀乐挂肚牵肠。读到高潮时,不禁拍手叫好;读到伤心处,又不由潸然泪下。书中的一字一句在我心中轻叩,书中的一人一物在我眼前飞扬。我爱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般的豪迈洒脱,读他的诗词,仿佛饮一壶白干,让你激情飞跃;我爱李清照“寻寻觅觅凄凄惨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