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生命教育:生命教育在学校中的落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的教育究竟是为了什么?我想我们的教育的真正目的应该是深切地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这是一个教育方向问题。我们的教育的真正目的应该是使每一个学生成为幸福人生的创造者,并进而成为自由社会的建设者。因为一个能够创造幸福生活的人,他一定会更懂得珍惜生活,善待自我,友爱他人,奉献社会。当我们的社会上有更多的能够创造幸福生活的人时,我们的社会将会变得更安全、更和谐、更有前途和更有活力。  相似文献   

2.
1922年,爱因斯坦获得诺贝尔物理奖,他的获奖感言谈的是"我的世界观"。他说:"在人生丰富多彩的表演中,真正可贵的不是政治上的国家,而是具有创造性的、有感情的个人,是人格。"如果把这段话借用到教育上来说,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就是为了成全那些具有创造性的、有感情的个人和他们的人格。不仅是成全讲台下面具有创造  相似文献   

3.
面向信息社会的创造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信息社会里,每个公民是否适应社会变迁和科技、经济竞争以及个人精神世界的健康发展,取决于公民个体的创造性品质。公民的创造性品质形成的过程中,创造性教育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为创造教育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学习的实际产品,又能使学生精神境界升华,提高精神素养。  一、创造教育在信息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1.创造教育是实现科教兴国战略的基础  科教兴国对我们的教育提出了更高、更新、更广的要求,国要“兴”,教应“新”。教的“新”从何而来?只能从创造教育中来。创造教育体现了现代社会对人的主体性的呼唤,是对人…  相似文献   

4.
在英国小学教育中,很少使用“ pupil” (小学生 )这个词,而频繁使用“ children” (儿童 )这个词,这不是一个词语使用习惯的问题,而是贯注了一种教育理念。   儿童,是人生的初始阶段,是生命过程中一个自然的阶段,人生的“儿童”定位是自然的定位,是人本的定位;学生则是一个社会角色的定位,带有某种强制性的社会功能性定位。教育之于“学生”是要最大限度地使其在将来发挥社会功能;而教育之于“儿童”是要最大限度地使其幸福、愉快地度过人生的初始阶段,教育的人本意义就在于此。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过去我们的一些做法过分…  相似文献   

5.
生存是人基本的社会需求,发展是人基本的社会理想。作为为社会培养人才的教育,生存与发展是其本意和最终目的。尽管从狭义上讲,生存对现在的学生根本不成什么问题——他们的父辈创造的物质条件,比  相似文献   

6.
杜威从什么是人的本性以及人生意义入手,在批判幸福论、功利主义基础上提出,人的本性在变,人生的意义在于不断地自创造。而个人主义的自我创造既不是旧个人主义尤其是存在主义所理解的在与社会相对立中的纯主体精神领域的自由选择,而是个人在与外在环境以及社会组织之间紧密相联中相互需要、相互改造和促进。  相似文献   

7.
我国教育信息化的迅速发展迫切需要理论界回答时代的问题 :教育信息化的目的是什么 ?我们如何认识教育技术 ?下一步学校教育信息化怎么搞 ?本文介绍了以人为本的教育信息化发展观——“生命环境观”,认为教育信息化是为了创造学生和教师精神生命活动的信息化环境 ,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和教师的生命质量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探讨"教育与特定社会的关系",首先需明确"教育是什么"及"特定社会是什么"。作者主要从教育目的的角度分析教育与特定社会的关系。教育目的是一定社会培养人的总要求,反映了一种关于教育过程预期结果的价值取向。教育是为特定社会服务,特定社会制约着教育的发展。教育是随着社会的变迁而发展的,社会是随着教育的改革而进步的。  相似文献   

9.
靳波 《教书育人》2015,(2):71-72
我们究竟应该培养什么样的学生?教育的本质是什么?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做出反思。理想的教育应该是有灵魂的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提高教师育人意识,充满高尚人生追求和丰富精神生活的过程。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应该面对现实,坚持理想,努力追求有灵魂的教育,培养有文化、有教养、有底气的现代人。一、"人"的教育是落脚点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是有生命有思想有感情的"人";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能够在未来社会生存和发展的、  相似文献   

10.
论教育与人生幸福的关系——教育目的论视角的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生幸福不是教育的目的,因为教育的目的是生产人的素质,生产人的素质是教育活动所刻意追求的;人生幸福也不应是教育的目的,因为以人生幸福作为教育的目的,会弱化教育的目的性动力,会使教育活动缺乏应有的秩序,甚至会使教育活动无法进行,会潜在地排斥社会的要求,导致价值强加的后果。但教育目的的实现与人生幸福又是相互影响、互为条件的,这体现为教育目的的实现是幸福这一人生目的的核心性目标,教育目的的实现是人生幸福的条件,人生幸福是"检验教育是否获得平衡和调和的一种有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学校是培养人的场所。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对于学校教育目的的讨论,古今中外、业内业外都格外关注,其焦点往往放在学校应该教"学生做什么"上。学校教"学生做什么"呢?我们的回答很简单,三"做"而已,即做人、做事、做学问。学校一要教学生做人。如何做人?做人标准千百条,真、善、美三条最紧要。  相似文献   

12.
中国教育目的观的转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教育目的演进遵循了"终极者"的演进路径,虽然各个时期对教育目的的外在表述不同,但实质未变。"终极者"教育目的观将人抽象化、工具化,进而盲目拔高教育的功能,形成并维持着社会分化。社会发展使教育目的观的转型渐成必然。"普通人"的教育目的观将实现人和社会关系的全面改组,人由个人主体走向类主体,社会成为有机整体,社会融合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3.
一、素质教育的现代性背景及其本质探讨之现状 近十年来,中国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主要鉴于三方面的现实问题:第一,一个时期以来,以一千多年封建科举考试制度为内在积淀背景,围绕高考,以片面追求升学率为目的的所谓"应试教育"之风愈演愈烈,致使基础教育不堪重负,而且严重偏离了正确的办学方向,以至陷入触目惊心、受人口诛笔伐的境地;第二,已参与经济全球化的中国现代化建设离不开"教育的车轮"作为其基础推动力,而现实中所谓人文沦丧、道德滑坡,金钱至上等观念盛行的现状更需要把教育作为救弊的良方;第三,人们对个性化、人性化、主体性、创造性的自觉渴望与追求,使僵化陈旧、整齐划一的教育观念、模式、方法与手段均面临着人性的挑战.教育自身的误区,社会进步的要求,个性发展的呼唤,其共同心声是对教育本体意义上的追问:教育究竟是什么?它能为人做什么?它应当为人做什么?因此,素质教育从一开始就是现代性的:它反映了处于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与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人,对个人与社会、现实与理想、传统与现代、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等诸多矛盾在教育问题上的痛切体验、迷惘、思考与期冀.它要求我们必须对上述问题作出回答.  相似文献   

14.
谈环境对创造教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1世纪是创造的世纪 ,现在的青少年是新世纪的一代。要想使他们在新世纪中成功地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 ,肩负起振兴民族的重担 ,教育必须把开发学生的创造力作为核心目标来抓。创新教育理论认为 :创造是人的潜力。人人都有创造的潜力 ,人人都有创造力 ,创造面前人人平等。对大多数人来说 ,创造力都没有得到充分发展 ,极少有人达到极限。创造力是否得到充分发展 ,与环境的影响有极大关系。这种环境影响有政治的、社会的、学校的、家庭的等。良好的环境可促使学生创造力积极发展 ,而不良的环境则会抑制学生创造力的发展。一、政治环境影响时代呼…  相似文献   

15.
职业院校的公共英语教学目的是以职业为导向,厚基础,强能力。但在实践过程中教学目的往往会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境而变化,这也使老师和学生不同程度地陷入了教与学的困惑。从我们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三个逻辑问题出发,引发了对公共英语的"公共性"和"教育质量"的思考,从而得出公共英语并非只为培养"职业人",更重在培养"社会人"这一结论。由此初步提出了几点公共英语改革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正素质教育是什么?《汉语词典》里将"素质"解释为"素养",又将"素养"解释为"平日的修养",所以素质教育应是"教育学生使其提高平日的修养"。而这"平日的修养"更多的就应该是指对历史、人类、未来、社会现实的理解、感悟和关心程度,并能够从前人的功过得失、经验教训中汲取到智慧和力量,从中学会交往,学会创造,学会生存,进而学会做人。历史教育有两个显著特点,其一,历史是人类社会过去的  相似文献   

17.
基础教育的任务是什么?是为人的终身发展打好人生底色.北京市第五十中学在办学实践中,把人生底色浓缩为"诚于做人,恒于求知,笃于实践,益于社会"这16个字,这也是我校所倡导的校园精神.教育的核心任务是培养人,培养全面发展、学有特长的"四有"新人.  相似文献   

18.
人生的最大需求是什么?是幸福.幸福是一种心灵的体验,要用心去感受,用情去触摸.幸福是人生活的永恒目标,而教育作为培养"人"的事业,其直接目标是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其终极目的则应为了人幸福地生活.这其中的"人",不仅包括学生,也应包括教师.教育丰富的主客体内容使得教师这一职业拥有其他职业无法比拟的情感体验.当代社会呼唤"以人为本",将"人的幸福"作为价值追求的时候,我们教师的幸福在哪里?物质所带来的幸福感受,是暂时的,物质需求也是无止境的.当  相似文献   

19.
刘子科河南省郑州市二七区教育体育局局长中国德育:刘局长,您好!非常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据了解,"多彩教育"是二七区区域教育发展的新亮点。请问"多彩教育"的內涵是什么?具体是怎样实施的呢?刘子科:简单地说,"多彩教育"是二七教育人在长期学习实践后的思想结晶和理论生成,其核心理念是"为每位受教育者提供适合的教育,使每位教育参与  相似文献   

20.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教育公平就是坚持所有人受教育与培训机会的平等,使每个人在获得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艺的机会不受家庭出身、家庭境况、个人所处的阶层、地位的影响,消除社会偶然因素对人所受教育的影响。教育公平作为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育公平是每个人获得平等的自由全面发展机会的基础,是人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化保障机制,教育公平的主旨是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二是,教育公平是收入和财富分配正义的基础。教育公平与分配正义存在着内在的因果关系,教育公平是个人形成资质才能才干方面机会公平的基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收入和财富的分配主要是由资质才能决定的,因此,教育公平是收入和财富分配正义的基础。没有教育公平就不存在收入和财富的分配公平。教育公平是实现社会分配正义的一种程序正义原则与设计。人们通过享受平等的受教育与培训的机会,消除社会的偶然因素对人生的任意影响,让自然的偶然因素即个人通过遗传获得的自然资质与潜能在个人勤奋的条件下来决定人生前景,实现职务地位向资质才能开放,保证实现社会价值分配的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