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公民社会理念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特征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内在统一性。公民社会的现代性价值蕴涵,使之成为和谐社会进程中应然的价值目标被确立起来,从而实现了公民社会发展与和谐社会构建的历史耦合,实现了公民社会发展的实然性与应然性的统一。在现代民主政治的条件下,一个健康的公民社会是和谐社会的必要基础。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公民权、人权与司法权等相关概念进行了较深入的辨析和探讨,旨在探究这些和谐社会建设理论中具有元理论意义的基本概念的真实意蕴,以期丰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并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伟大实践。  相似文献   

3.
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正如火如荼建设中.和谐社会的建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共同参与进行的,和谐社会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长远目标之一.采用文献资料法、跟踪调查法、问卷调查法将经常参加体育集体活动与不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群作为比较对象,进行对比分析发现: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的社会和谐度较强,体育事业的发展良性影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同时经常参加体育运动还能够有效增强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间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有序的政治参与作为公民行使政治权利的基本途径,是衡量一个国家民主政治发展状况的重要尺度,是政治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和推动力。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总体水平仍然比较低,政治参与的机制仍有诸多不完善的地方,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应努力扩大我国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5.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要不断提升公民素质,而这离不开公民教育。在新的社会背景下,较高的公民素质对实现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平稳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对公民素质与公民教育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希冀对公民素质的提升和公民教育的有效开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和谐社会"是价值命题,而非事实命题;是非理性思潮与理性思潮的再激荡;是中国传统与现代超越的经典组合,定位表述更准确;实现"和谐社会"的前提是公平和正义,途径是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服务型政府构建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国家政府以人民性、公共性为核心,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将公共服务职能作为政府的主要职能,培养现代的公民文化,使公民具有一定的公共美德、公共能力与公共意识.文章以公共理性为视角,在阐述公共理性概念起源与特征的基础上,以公共理性与服务型政府的价值相关性为依托,探索构建服务型政府的合理化路径.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和谐社会的概念,但其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中包含着丰富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和理论。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成为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转折点;制定共同富裕的战略方针,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取向高度一致;提出解决发展与代价问题的基本思路,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开辟了道路;强调改革、发展、稳定,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造了平台;以和谐人为基础的管理理论与实践,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和谐社会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党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必然要求。提高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的基本途径是:正确处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以人为本全面发展之间的关系,建立一个充满活力的社会;正确处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间的关系,建立一个诚信友爱的社会;正确处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改革、发展和稳定之间的关系,建立一个安定团结的社会;正确处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依法治国和民主政治之间的关系,建立一个民主法治的社会;正确处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公平和效率之间的关系,建立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  相似文献   

1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十一五规划的重要内容。探求和谐社会哲学思想的演化以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的哲学基础,使我们从更深的层次上,加深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的理性认识;探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正确处理的几个关系,使我们可以脚踏实地,树立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信心。  相似文献   

11.
和谐文化是和谐精神与和谐社会的基础;和谐精神是和谐文化与和谐社会的集中体现;和谐社会是和谐精神与和谐文化的载体。因此,和谐文化、和谐精神、和谐社会具有存在意义上的互动性和发展意义上的统一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遵照三者之间的关系,从中国社会所处的具体时空规定性出发。为此,要充分利用全球化契机,增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动力;大力挖掘传统文化,增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底蕴;加强和谐文化和和谐精神建设,增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两大战略思想,是我们党在领导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又一次理论创新.科学发展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本质上是和谐社会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由之路;二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之中.  相似文献   

13.
培养大学生公民意识与构建和谐社会是高度一致的,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对大学生公民意识培养有深刻的启示作用。在构建公民意识培养的课程体系中必须发挥法律课程的功能与优势,必须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和营造良好的公民教育氛围。  相似文献   

14.
生态公民作为建设美丽中国的主体,其美丽心灵亦是建设美丽中国的保障。生态公民的美丽心灵有着丰富内涵,是生态实践的积淀内化、内心世界的完美呈现与自然世界的美丽之源。美丽心灵的存在又有着现实性的要求,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应有之义、和谐社会构建的迫切要求与生态正义维护的情感祈求。生态公民美丽心灵的意义在于其是对中国传统生态美德的继承和发扬,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基石,是美丽中国的道德内核。  相似文献   

15.
高职院校学生是大学生中一个重要的基础群体,他们的岗位目标是要在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中国,担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技能型、绩效型重任。如何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公民意识教育,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完成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胡锦涛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讲话,是新时期重要的马列主义文献。其中八荣八耻的提出,是我国传统道德在新时代的弘扬,是我国每个公民的座右铭,是师德建设的指南,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内容,又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新措施。  相似文献   

17.
“和谐”作为一种理想的价值观念,历来被古今中外的哲学家、思想家所追求。在社会主义社会,和谐哲学作为当今时代真正的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哲学基础的核心,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践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基本的哲学依据;历史唯物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最一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8.
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是培育“四有”公民的基础工程 ,加强道德建设是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保证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贯彻以德治国的中心环节 ;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 ,务求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 ,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 ,务求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教育 ,努力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思想道德体系。  相似文献   

19.
诚信是我们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做人的一项基本准则。大学生作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当前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下,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这些影响因素既有社会的、学校的、家庭的,也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本文主要从对大学生诚信道德缺失现状及原因进行理性反思,同时对此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0.
简析和谐社会中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道德建设不但是和谐社会的必要内容和重要标志,而且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有力保障。公民道德建设必须重点立足于弘扬公民以明荣知辱为基础的道德自律精神,激发公民以诚信为核心的道德责任意识,启发公民以仁爱互助为灵魂的公益觉悟。只有着眼于人的内心塑造,公民道德建设才能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