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项目是北京市唯一一个从“九五”到“十一五”跨三个五年的全员教育技术能力培训项目,培训的目标和形式渐趋成熟。2007年11月19日,启动了中小学教师“十一五”继续教育暨教育技术能力培训项目,以中级培训为切入点,并与教师的继续教育挂钩,  相似文献   

2.
北京市中小学教师“十一五”继续教育“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中级)”项目与“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项目”接轨,预计在总结和继承“十五”继续教育成果的基础上,为研究和探索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中级)”的模式打开思路,通过培训使教师掌握从教内容到教方法,从学知识到长智慧,  相似文献   

3.
为继续推动江西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的实施,提高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教育技术应用能力,近日,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省级培训在南昌开班,200名骨干教师辅导员接受了培训。此次培训班的举办标志着该省2010年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省级培训正式启动。  相似文献   

4.
董少校 《教师》2010,(24):9-9
为继续推动江西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的实施,提高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教育技术应用能力,近日,2010年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省级培训在南昌开班,200名骨干教师、辅导员接受了培训。此次培训班的举办标志着该省2010年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省级培训正式启动。  相似文献   

5.
在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引导下,北京市教育改革与发展对教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提高11万在职教师的师德水平、学科素养与教育教学能力,已成为全市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任务和推进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与核心工作。经过几年的努力,北京教育学院逐步形成了以“专业”、“服务”、“开放”为标志的新型培训体制,这是我院培训内容和形式创新的集中体现,更是校长教师培训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6.
随着教育信息化进程的推进,为了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进而提高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实现教学的最优化,教育部于2004年12月颁布了《中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并于2005年4月启动了“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项目”。从2005年开始,中小学教师教学能力培训在全国范围内展开,笔者作为任课教师参与了内蒙古自治区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工作,在培训过程发现传统的“讲座+练习”的教学模式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我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发展,2004年12月25日,国家教育部正式颁布了《中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它的颁布与实施是我国教师教育领域一件里程碑性的大事,将对我国教师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2005年4月教育部为贯彻落实这一标准,又专门启动了“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项目”。这一项目包括培训、考试、认证等三个部分。关于这次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国家教育部于2004年12月颁布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随后启动了“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以下称“计划”)项目,开始实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考试、认证工作。目前,培训工作已经取得显著成果。到2008年10月,全国总计通过培训的中小学教师为267万名,超过全国教师总数的20%。  相似文献   

9.
苑永波 《成人教育》2009,29(12):59-60
为配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计划”,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和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项目是由教育部统一部署、于2005年4月启动面向中小学教师的全员培训。该文就黑龙江省在近两年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0.
从1989年北京市颁布《北京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暂行规定》以来的20年时间里,北京教育学院承担了在职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不断探索继续教育的新模式:挂牌上课,送教上门;组织专家讲座;市级骨干教师培训等。进入21世纪以来,学院作为中小学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第一批试点单位,承担国家级研修任务,同时明确教师继续教育的定位,培训人及经费都有了大幅度提高,培训项目已形成了品牌:“绿色耕耘”、“春风化雨”、“市级骨干”、“师德培训”等已深入人心,得到了北京市委领导的好评;同时学院支持西部地区的教师培训工作,并与兄弟院校交流合作,促进学院的教育研究工作。在教师继续教育的进程中,因教育制度的不断完善,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制度化、专业化都得到了加强和保障;培训者队伍学历、职称等都得到极大优化;学院自编专业教材,大力推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素质的提升;以教师为本,不断优化培训内容,创新培训形式,提升培训质量,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学院今后要继续坚定办学方向,以科研引领培训专业化,通过人才培养及引进等方式进一步打造精良的培训队伍,参与中小学教学实践,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广大中小学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与效率,充分体现教育信息化的优势,配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育部于2005年4月下发了“教育部关于启动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的通知”。从2006年开始,江门市正式启动“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项目,笔者参加了市级主讲教师培训班和两次研讨班,又作为主讲教师承担了五期培训任务,对这次培训进行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2.
北京市“十一五”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中级)工作自2007年11月启动以来,经过项目组和各区县负责人及主讲教师的共同努力,各区县的培训工作从最初的迷茫逐渐变得清晰。从3月底开始,各区县陆续开始着手准备培训工作,有的区县甚至已经开始了培训。为保证各区县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项目组在4~5月之间,深入到各区县进行追踪调研,了解各区县的具体准备情况,  相似文献   

13.
“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课程是北京市“十一五”继续教育公共必修课,海淀区在2007年12月进行了首期基层培训实践,培训中有收获,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4.
2004年《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颁布,随后教育部启动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并明确提出,在3年内组织全国中小学教师完成不低于50学时的培训,使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显著提高,到2007年让全国大多数教师参加国家统一组织的能力水平考试。为保证完成这一艰巨的任务,全国自上而下已经普遍展开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随着培训工作的展开,制约培训效果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发展,教育部启动了“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并组织了“《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考试》教学人员考试(初级)”。微软office软件包(以下简称Office,包括Word、PowerPoint和Excel等)作为一套基础的信息技术工具,将其规范和高效地应用于教育教学中的能力,已经和必将成为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初级、中,高级能力培训与测试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面向混合学习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模式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混合学习通过整合面授教学和远程教学两种教学模式支持教师的继续教育,扩大了教师的学习机会,在时间上提供了便利。本文论述了面向混合学习教师培训模式的基本要素、学习特征及其教学设计模式,然后以深圳市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项目为例,系统探讨了面向混合学习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课程的内容开发、教学活动设计与培训实施,并对课程的教学效果与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北京教育学院成立近50年来,根据不同时期北京市基础教育发展和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需求,开展了教师教材教法培训、学历补偿与提高培训、岗位培训与继续教育,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为教师师德修养与业务素质提高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2005年,教育部启动了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此次培训在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方式、评价过程等方面均表现出多元化、综合化的特点,较以往的培训评价更复杂。下面笔者重点介绍依托《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教程(教学人员·初级)》(下面简称“高教版教材”)进行培训的评价方式,希望对参与此次教育技术培训的管理者和主讲教师掌握培训的实施方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9.
一、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遭遇“瓶颈”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普及,面向信息化的教师专业发展成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基于此,教育部于2005年4月正式启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计划用3—5年培训全国所有中小学教师。也就是说,全国现有的1千万中小学教师都将参与此次培训,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20.
张海峰 《云南教育》2001,(22):10-11
骨干教师培训是《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中的培训类别之一,是指对有培训前途的中青年教师按教育教学骨干的要求和对现有骨干教师按更高标准进行的培训。教育部制定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方案(1999—2002年)》确定的工程目标之一就是“全国选培100万名中小学和职业学校骨干教师,省级从中选培10万名,其中教育部组织培训1万名,使骨干教师梯队基本形成。”方案还对骨干教师的培训目的做了概括性的规定:“通过培训,使骨干教师在思想政治与职业道德、专业知识与学术水平、教育教学能力与教育科研能力等方面有较大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