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芘为探针、二苯甲酮为猝灭剂,采用稳态荧光探针法分别测定了3类典型表面活性剂增溶芘后的荧光光谱,确定了芘的适宜浓度为1.0×10~(-4) mmol/L,二苯甲酮的适宜浓度为0.4~0.5mmol/L,以373nm与384nm的荧光强度之比(I_1/I_3)随表面活性剂浓度变化曲线的突变等结果为基础,建立了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临界胶束浓度(CMC)和胶束聚集数(N_(agg))测试的荧光光谱法。  相似文献   

2.
用典型的几种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曲拉通X-100、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CTMAB)与β-环状糊精作为介质,在pH=1的酸碱条件下,研究了β-萘酚在上述体系的荧光增敏/猝灭作用。对β-萘酚的增敏效果顺序依次为:曲拉通X-100>β-CD>CTMAB>SDS>水。上述有序介质对β-萘酚分析特性的影响是不仅线性范围变宽,灵敏度亦有所提高,为实际样品测定提供了一种有效途径。在临界胶束浓度(CMC)附近,猝灭常数由大到小排序为:CTMAB>曲拉通X-100>SDS,β-CD对亚硝酸钠的猝灭作用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5-氟脲嘧啶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光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了5-氟尿嘧啶(5-Fu)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之间的相互作用.发现在pH为7.4三羟甲基胺基甲烷-盐酸缓冲溶液(Tris-HCl)中,随着5-Fu浓度的增加,BSA的特征紫外吸收峰逐渐增强,特征荧光峰的荧光强度逐渐减弱,说明它们之间存在相互作用.计算得到25℃时5-Fu与BSA的表观结合常数KA为7.1×104L·mol-1,结合位点数为1.18.5-Fu与BSA的相互结合作用为荧光静态猝灭过程.  相似文献   

4.
采用凝胶燃烧法制备了粒径为100 nm~300 nm 的 Zn1-xNixO (x=0,0.01,0.02,0.03,0.04)纳米粉末.使用 SEM、 XRD、荧光分光光度计对产物的结构、形貌及光学性能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氧化锌中镍的最大掺杂量为 x=0.03,超出以后会析出氧化镍晶体.随着镍掺杂量的增加,镍掺杂氧化锌的紫外吸收限发生红移,能带宽度逐渐降低,紫外光区的吸收减弱而可见光区的吸收增强;镍掺杂氧化锌发射光谱发射峰强度减弱、宽化,并出现一些新的发射峰  相似文献   

5.
荧光猝灭法对中药水提取液与BSA相互作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血清白蛋白(BSA)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与其荧光强度以及位于280 nm处的吸光度呈线性相关;中药白头翁和半枝莲的水提取液自身在BSA荧光发射峰位置的荧光强度比较弱,但在BSA的紫外吸收区域吸收峰范围广泛且吸收值很强;两种中药中含有某些可使BSA荧光猝灭的物质,且当中药与BSA共存时,体系的紫外吸收光谱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表明两种中药与BSA发生了相互作用,且这种作用是在分子水平上的.  相似文献   

6.
在以C12E9为表面活性剂形成的反相胶束体系中,成功地合成出形状较规则、分布较均匀、平均粒径为42nm的半导体Ag2S纳米粒子.X射线衍射测定表明,产物纯度很高,具单斜结构.紫外-可见和荧光光谱发现,纳米材料与体相相比发生了显著地"蓝移".  相似文献   

7.
在pH为9.0的NH4Cl-NH3.H2O缓冲介质中,研究了Cu(Ⅱ)-苯基荧光酮(PF)-Triton X-100析相体系的最佳显色条件及其吸收光谱的分析特性.结果表明,Cu(Ⅱ)-PF-Triton X-100胶束溶液在95℃下加热1 h,配合物即被Triton X-100相完全富集,其最大吸收峰为546 nm,铜含量在0.5~8μg/5ml,符合比耳定律,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为4.7×104L.mol-1.cm-1;并尝试以氟化钾、酒石酸钾钠、柠檬酸钠为掩蔽剂,应用于食品中铜含量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8.
应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苯基苄基酮缩氨基硫脲类希夫碱与DNA相互作用.结果显示随着化合物浓度的增大,体系的荧光强度逐渐减弱,说明苯基苄基酮缩氨基硫脲类希夫碱与DNA具有比较明显的相互作用,具有潜在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9.
以肥皂分子为代表的两亲分子的团聚程度和浓度有关,当两亲分子浓度达到某一临界值时,就会形成胶束.若在温度影响下,再增加浓度,就会形成不同结构的液晶.本文分析了两亲分子自组装过程,给出了胶束形成的临界浓度公式;进而研究了两亲分子形成的液晶相,得到了两亲分子液晶形成不同相时要具备浓度和温度两个条件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以芘为荧光探针、二苯酮为猝灭剂,用稳态荧光探针法测定了合成的4种带干扰基(磺酸基邻位的短链烷基)的支链烷基苯磺酸钠的临界胶团浓度、合适猝灭剂浓度下的胶团聚集数以及在不同浓度氯化钠水溶液中的胶团聚集数.结果表明,支链烷基苯磺酸钠分子中长链烷基碳数增加,临界胶团浓度大幅度降低,胶团聚集数减小;分子中短链烷基碳数增加,临界胶团浓度降低幅度小,胶团聚集数增大;胶团聚集数随氯化钠浓度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11.
研究酞菁铁Ⅱ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测定了二者相互作用的荧光光谱和紫外可见光谱.荧光光谱分析表明,随着酞菁铁Ⅱ浓度的增加,后者在345 nm处荧光有规律的发生猝灭现象.根据Stern-Vo Lmer方程可以计算得到两者相互作用的猝灭常数为1.25×104,结合位点数为1.由紫外可见光谱可知,随着酞菁铁Ⅱ浓度的增加,牛血清白蛋白在210 nm处吸光度有所上升,峰位发生红移.  相似文献   

12.
1,8-萘酰胺衍生物的合成及光谱学性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成了四种具有推拉电子结构的1,8-萘酰胺衍生物.测定了它们在氯仿溶液中的吸收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发现改变1,8-萘酰胺衍生物中酰亚胺基团上的取代基,其吸收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的峰位变化不大,但其荧光强度随着取代基推拉电子能力的不同而表现出很大的差别.  相似文献   

13.
利用荧光光谱研究了牛血清白蛋白(BSA)与苯甲酸钠(SB)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随着苯甲酸钠浓度的增加,BSA荧光强度逐渐减弱。二者以1:1的结合比结合,考察了不同pH、离子强度、不同金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条件下,苯甲酸钠与BSA的结合情况。  相似文献   

14.
孟君  田会娟 《唐山学院学报》2023,36(6):53-56,91
采用TX-500型旋转滴界面张力仪和CHI900电化学工作站进行测试,研究了乙醇对烷基苯磺酸盐Gemini表面活性剂Ia水溶液性质的影响。结果发现:乙醇的加入可以使溶液体系中Ia的临界胶束浓度增大,溶液的界面张力值和Ia的胶束扩散系数降低。原因可能是因为乙醇的两亲结构可以使其通过疏水效应插入到表面活性剂之间,减小Ia分子间的距离,使Ia分子更好地分散在溶液中,更加紧密、有规律地排列在界面上,最终降低溶液体系的界面张力;但乙醇的存在对于Ia分子的聚合是不利的,不利于Ia胶束的形成,所以乙醇的加入使Ia分子的临界胶束浓度增大,Ia分子胶束尺寸变大,从而表现出较小的胶束扩散系数。  相似文献   

15.
以L-半胱氨酸为稳定剂,在水相中合成了水溶性CuS纳米晶,通过XRD、TME对该纳米粒径进行分析,并研究了CuS纳米晶与牛白蛋白相互作用时荧光吸收光谱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合成的CuS纳米晶近似呈球形,有轻微的团聚现象,粒径集中分布的范围较宽,约60~90 nm;CuS纳米晶与生物大分子作用后荧光发射强度减弱,并且随着蛋白质用量的增加而出现相应的减色效应.  相似文献   

16.
合成了3种含不饱和双键的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丙烯酸乙酯二甲基(辛基、十二烷基、十六烷基)溴化铵,并对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以此种表面活性剂为疏水单体,丙烯酰胺为亲水单体,在过硫酸铵/亚硫酸氢钠复合引发剂作用下,聚合得到疏水缔合的两亲高分子。采用表面张力仪分别测量了单体表面活性剂和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的表面活性。实验结果表明了3种阳离子单体展现了与普通表面活性剂类似的表面性质,而两亲高分子产物具有典型疏水缔合共聚物的聚集行为。对单体阳离子表面活性剂而言,其降低表面张力的效率随疏水碳链的增加而增大,导致临界胶束浓度(cmc)数值下降;而其降低表面张力的效能随链长增加而减弱,这是由于链长增加后发生弯曲,在气液界面上排列更疏松造成的。聚合后的两亲高分子,在低浓度下单链两亲高分子形成分子内胶束,浓度升高疏水长链之间相互缔合形成分子间胶束,因而在表面张力曲线上出现了明显的两个转折点。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1-苯基-3-甲基-4-苯甲酰基-吡唑酮-5皂化盐Ag(PMBP)在不同有机溶剂中形成反向胶束的过程,获得了HPMBP在有机相中的临界胶束浓度、聚集数,胶束生成常数和热力学函数.所得热力学函数△rGmθ为负值,并且随着溶剂碳原子数的增加而减少.△rHmθ为正值,并且随溶剂碳链的增长而增大,说明形成反向胶束的过程为吸热过程,△rSmθ值表明,形成胶束的过程为熵增加过程,且溶剂碳原子数越多熵增加的越大,由此可以断定,形成胶束的这一过程主要为熵控制过程.  相似文献   

18.
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298K时Tris-HC l缓冲溶液(pH=7.1)中季铵盐类表面活性剂N-十六烷基-羟乙基-二甲溴化铵(CHDAB)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结合作用.考察了BSA浓度对结合作用的影响,用Stern-Volmer方程探讨了CHDAB在浓度较低区域与BSA的作用机制,用位点结合模型计算了CHDAB与BSA结合反应的结合常数KA和结合位点数n,用同步荧光技术考察了CHDAB对BSA构象的影响.结果表明:CHDAB对BSA的内源荧光有猝灭作用,并导致其最大发射波长蓝移;相同温度下,BSA浓度越小,其Stern-Volmer猝灭常数Ksv越大,CHDAB对BSA的猝灭作用越强,同时其结合常数也越大,结合越强;同步荧光光谱表明CHDAB对BSA构象产生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9.
利用简化的速率方程研究不同激发波长条件下Er~(3+):PLZT陶瓷的1 550 nm荧光特性。分析荧光强度随激发光强度和Er~(3+)掺杂浓度的变化情况以及ETU和ESA对1 550 nm荧光发射的影响。结果表明,掺Er~(3+)浓度增加需伴随较大的激发光强度才能得到较强的荧光强度,且上转换对1 550 nm荧光有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1-苯基-3-甲基-4-苯甲酰基-吡唑酮-5皂化盐Y(PMBP)3.HA在不同有机溶剂中形成反向胶束过程,获得了Y(PMBP)3.HA在有机相中的临界胶束浓度、聚集数,胶束生成常数和热力学函数。所得热力学函数为ΔrGmθ负值,并且随着溶剂碳原子数的增加而减少。ΔrHmθ为正值,并且随溶剂碳链的增长而增大,说明形成反向胶束的过程为吸热过程,ΔrSmθ值表明,形成胶束的过程为熵增加过程,且溶剂碳原子数越多熵增大的越大,由此可以断定,形成胶束的这一过程主要为熵控制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