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翻译研究和后殖民主义理论的核心交点就是权力关系问题,基于这种权力关系的差异,文化之间的交流在翻译这种行为中是不平等的,弱势文化与强势文化的交锋,胜负关系显而易见。为此,我们需要采取一些适当的文化翻译策略,解构翻译中的"文化霸权"行为,搭建后殖民语境下合理化翻译的平台,以便使"失语"的异质文化在与强势文化交往中发声。本文在论述归化翻译策略的局限性的基础上,研究后殖民主义语境下如何合理进行翻译策略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文化产业、文化消费与现代性问题有直接关联。变动不居的现代性是由商品生产和市场经济导致的。在现代性语境下。生产内涵从物质生产转移到文化生产,经济环节的中心也从生产转变为消费,是与经济格局从生产中心转移为消费中心相一致的。由现代性主宰的现代社会树立了文化消费的核心地位,文化消费成为审美活动的重要形态。文化消费的实质是符号消费。在现代性语境下,人们的生产逐渐由消费所引导,人们的消费也从物质商品的消费演变到文化消费,文化消费也从审美的消费转移到符号的消费。  相似文献   

3.
"生产、消费、开发"是经济学领域的关键词,而随着当下社会发展"市场化"的趋向,这几个关键词亦成为文化、文艺界的热门词汇。《文艺与文化:生产、消费、开发》一书以一种整体性的视野考察了消费社会语境中的文化态势,较好地处理了理论溯源与个案研究的相互交融与互释;更为重要的是,把"市场化"社会语境中的"新媒体、新文化、新艺术"现象、地域文化资源的开发以及传统的文化形态放在文化生产消费视野中加以考察,既显现了此书的撰写者们独特的理论视域及中国现实语境中的问题意识,又为文化、文艺研究开启了不同于传统理论逻辑演绎形态而是具有现实关怀性的理论言说方式。  相似文献   

4.
试析网络对文化建设的影响及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培养了人们文化信息平等共享的价值现,使文化消费与文化生产共时进行成为了可能,使现实文化与虚拟文化实现了兼客:加速了文化信息全球一体化与文化本体个性化统一的进程,促进了地区间、国际间的文化交流,推动了世界文化的发展:但网络也给文化建设带采了诸多负面效应。因此,必须采取多方面的措施来加强我国在网络条件下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5.
科技进步推动文艺传媒的发展。文艺传媒大致经过了口传媒介、印刷媒介、电子媒介三个阶段,在异质的文艺媒介中,文艺传媒不但影响文艺生产与消费的方式,而且也使艺术生产与消费的权力发生了变化。所以文艺媒介在建构一个时代文化权力的同时也建构了一个时代的文艺格局。在探讨异质传媒语境中文化权力与文艺格局的建构与演化的同时可回答电子媒介语境中大家极为关注的问题:文学是否会消失?  相似文献   

6.
在全球化语境中区域文化间不断的碰撞、融合、消亡。武术作为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在西方的强势文明冲击下,其生存与发展面临着巨大压力。武术作为一种文化产品,扩大受众群体,提高世人对它认同与消费需求至关重要。本文从生产与消费的视角,探索武术文化在全球化语境中的转型与再生产之路和武术文化消费的新增长点。  相似文献   

7.
在文化全球化语境下,异质文化与本土文化的可调试性要求译者正确运用归化、异化策略。多元系统论和翻译目的论均阐释了这两种翻译策略的选择受制于一定的社会历史文化语境。而促使“中国英语”概念化,采取异化翻译策略是全球文化冲突中保持本土文化,吸收先进异质文化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8.
后殖民语境下,翻译研究因意识形态的介入走向社会、文化层面,赋予翻译深刻的现实意义。以杨宪益和霍克斯的《红楼梦》英译本为研究范本,分析两译本在习语典故、宗教文化以及诗词意象方面的不同处理策略,探究在权力差异环境中不平等的文化交流现象,进一步说明译者所处的意识形态和文化背景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他们采取的翻译策略,以及在后殖民主义语境下,强势文化运用归化翻译策略来达到文化同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基于对消费社会的逻辑、对消费社会中大众作为媒介景观的被动观看者地位的认知,所展开的对消费文化自身的价值取向的批判,使作为消费文化产物的日常生活审美化也备受质疑。然而消费与日常生活的密不可分,审美与日常生活的相互融合,又的确是当下的一个重要的文化样态。在消费文化语境日益扩展的今天,回溯2003年中国文艺学界的那场关于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论争.并以当下的日常生活情境作为证明,为日常生活审美化的意义敞开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图像时代的德育根据不同功能体现出三种不同价值倾向的话语修辞观念,即"劝服性"观念、"认同性"观念和"生存性"观念。"劝服性"观念聚焦劝服性话语的生产,旨在通过劝服性策略的探索,实现图像化德育对学生主流价值观的灌输,表现为时间策略、空间策略和交互策略;"认同性"观念聚焦教师与学生之间公共性话语的生产,旨在通过释义规则的运用,保证教学双方的平等对话,有效发挥引导学生舆论、达成价值共识的功能,表现为故事建构策略、互文语境策略、情景释义策略;"生存性"观念是以人文关怀为价值取向,聚焦文化性话语的生产,从而指明如何重塑学生的精神家园,构建学生的精神生存方式,表现为文化意象策略、文化记忆策略和文化消费策略。  相似文献   

11.
中日文化交流是一个双向的历史过程。在这个历史过程中,文化传播的主要流向并非始终如一,而是呈现出发生变换的情形,即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中日文化交往的主要流向截然相反。因此证明一国文化在国际交往活动所处的位置是主动还是被动、是高位还是低位、是主要流出还是主要流入,最终由其综合国力所决定;文化的生命力取决于它所具有的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和推动社会发展的价值;文化交流的结果一定是融合,但在融合中独特和传统依然会延续。融合是相对的,差异是绝对的。全球化并非追求无差异的单一文化,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也并非推行文化扩张。应当适应全球化的客观要求,建立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平等互动、推进融合的文化交流机制,改变西方强势文化主导国际关系和国际秩序的现状,最大限度地减少文化冲突带给人类的破坏性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当代社会,消费不仅作为一种推动资本有效运行的模式,更多地也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而存在。消费社会审美机制的先在性表现在三个方面,即物品的数量、技术理念以及消费符号所指的先在性,这些先在性是形成消费压力、调动消费欲望的机制性策略。而为市民营造神话的文艺作品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依据这种先在机制的方向运行的。  相似文献   

13.
大运会使深圳收获了丰盛的精神文明成果,特别是"从这里开始,不一样精彩"核心理念的提出,唤醒人民对平等的尊重。本文从公民权利平等、文化地位平等以及精神平等等多个维度阐述大运会核心理念对平等思想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成立60年来,党和国家对民族教育的认识日益深化。在民族教育价值论方面,党和政府不仅重视民族教育对于实现民族平等、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的意义,而且强调了其对于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价值,将其视为促进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性工程;在民族教育方法论方面,强调民族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要实事求是,从民族和民族地区实际出发,因民族、因地区制宜;在民族教育发展战略思路方面,强调要加大对民族教育的投入与扶持力度、实施"低重心"的发展战略、大力发展民族师范教育培育合格民族师资、加强对民族教育的组织领导。新中国建立以来民族教育观念的创新与更新,为新中国民族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认识基础。
Abstract:
In sixty years after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the Party and the state have deepened understanding of ethnic education.In value theory of ethnic education,our party and the state not only attach importance to significance of ethnic education in realizing ethnic equality,enhancing national unity and protecting national integrity,but also lay stress on its value in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ethnic regions and regard it as the basic project of promoting harmonious development in politics,economy,culture and society of ethnic regions.In methodology of ethnic education,stress is laid in carrying out reform and development according to reality of ethnic groups and ethnic regions.In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ethnic education,the emphasis is put on increasing input and support for ethnic education,implementing development strategy of"low barycentre",developing ethnic normal education to cultivate qualified ethnic teachers,and strengthening leadership for ethnic education.Since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innovation and change in ethnic education concept have provided basic understanding for the development of ethnic education in China.  相似文献   

15.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当代中国消费伦理观念的变革及其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经济全球化对当代中国的消费伦理产生了深刻影响,中国消费伦理观念发生了重大变革,主要表现在:普遍接受享受生活的伦理观念;开始接受消费信贷的伦理观念;健康、环保的绿色消费伦理观念逐步提升。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必须着重研究当代中国消费伦理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如当代中国消费的伦理规范体系问题、消费伦理与节约型社会的建设问题、消费主义的批判问题、奢侈的伦理分析问题、消费的自由与社会责任问题、广告在消费活动中的社会责任问题、大众文化消费与青少年道德教育问题等。  相似文献   

16.
从教育公平视角看我国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公平是一个包含了教育平等并以平等为主要取向的相对概念或范畴,其主要特点是平等、差异和补偿,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是教育公平在实践领域中的具体体现。根据教育公平平等、差异和补偿这三大原则,实现我国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必须做到大力推进学校的标准化建设,促进基础教育领域内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的和谐发展,以及对弱势区域和弱势学校给予政策上的倾斜和经济上的扶助。  相似文献   

17.
文化差异对国际市场营销影响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的文化环境催生了人们不同的消费模式。要正视文化差异存在的客观性与平等性、优越性,制订相关对策,如本土化策略和全球化策略相结合,创建品牌文化等措施来展开营销、占领市场。  相似文献   

18.
西方女权主义兴起一个多世纪以来,在理论上和实践中都取得了较大的成就,有力地推动了女性解放进程,但是要实现女权主义的最终目标——男女两性间的平等,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回顾西方女权主义的发展历程,其平等观主要经历同一性平等观、差异性平等观以及人性平等观三个阶段。对女权主义平等观发展的三个阶段进行阐述、梳理和评析,以期对中国的妇女研究有所借鉴和启迪。  相似文献   

19.
中西方诚信文化特质之比较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诚信思想具有人格性、情感性和义务性等特质,而西方诚信则以理性为依据、契约为表征和法律为基础。中国传统诚信文化与西方契约诚信文化存在着有限性与开放性、等级性与平等性、自律性与强制性等方面的差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应该实现中西诚信文化的互动与整合,建立一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现代诚信文化。  相似文献   

20.
文化语境与汽车商标词翻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全球汽车工业的蓬勃发展,汽车商标词已不仅仅作为一种商业概念有着具体的指称含义,而且逐渐体现出文化因素的影响和作用。一种优良的汽车产品配合一个悦耳动听令人遐想万千的名字,能从一个侧面映衬出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与文化,这对于汽车制造厂商在国内推销其产品,抢占国际市场,越来越显现出重要价值。因此汽车商标词的价值意义必然引起人们对其翻译的探讨与研究,文章分析汽车商标词的文化性及其文化客体,并从文化语境的角度来探讨在不同文化语境下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