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对广东省全日制普通中学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认识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学生、教师和校长对《体育与健康》课程认识的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不同认识和看法,分析其成因和对策,以期为深化《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为《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向《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过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对构建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教材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构建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教材的主要依据 一般认为,构建课程教材,应当以社会需要、学科知识体系和儿童身心发展特点为依据。笔者认为还应当考虑国家在一定时期的教育方针和培养目标,社会生产力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社会的历史与文化传统等。结合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教材的构建,还必须考虑改革后的课程性质与课程目标。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体育实践活动为手段,以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基础课程。因此,《体育与健康》课程强调以实践活动为主。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目标: …  相似文献   

3.
<正>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体育(1~6年级)体育与健康(7~12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下称《课程标准实验稿》)把体育课程进行了人为的界定,小学称为《体育》,中学称为《体育与健康》。这一称法虽然在本质上没有改变体育课程的性质,但多少给体育教学工作带来不便。《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下称《课程标准》)把体育课程统一称为《体育与健康》课程,正式给这门课程赋予时代的色彩,符合学科发展观,也更有利于实际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4.
张烁标 《体育教学》2013,(12):48-50
本文采用调查研究法、实验法、个案研究法等,针对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的评价实施进行研究,以2011年义务段《体育与健康》标准为理论依据,本文从学校七年级新编教材(2011年版)《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的学习内容的落实、评价项目的确定、评价细则的制定和评价过程的实施开展创新实践,以期对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的效果检测和《体育与健康》新标准的评价实施提供有价值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王革  卓莉  张驰  唐海军 《体育科研》2004,25(1):69-71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等科研方法对普通高校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认识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多数高校体育教师认为《体育与健康》课程符合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赞成《体育与健康》的提法,并肯定了其效果。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广东高职院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模式的实验研究,以此了解广东高职院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模式的现状,旨在为我国高等院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新课标下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法,逻辑分析法,根据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在剖析传统体育课程学习评价存在主要问题的同时,以教育部制定的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依据,就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的指导思想、基本理念、评价方式、评价内容、评价标准等进行了全面的探讨,以求在新课标实氍下构建科学性、全面性、发展性、可操作性的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8.
一、前言《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指出:"课程强调培养学生掌握必要的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养成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习惯,为学生终身体育学习和健康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并把"基础性"列为体育与健康课程四大特性之首。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作为义务教育体育与健  相似文献   

9.
2001年9月,我国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新大纲《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开始在全国实施,在部分实验区开始试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在《课程标准》前言中明确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此外,《课程标准》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价值、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学习领域目标等都作了明确的规定,可以说《课程标准》从思想高度突破了原来体育课程的传习式框架,突出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是面向新世纪体育教育的一部…  相似文献   

10.
运用文献法,逻辑分析法,根据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在剖析传统体育课程学习评价存在主要问题的同时,以教育部制定的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依据,就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的指导思想、基本理念、评价方式、评价内容、评价标准等进行了全面的探讨。以求在新课标实施下构建科学性、全面性、发展性、可操作性的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1.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逻辑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法,通过对现行课程存在的问题、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的目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价值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体育院系教学改革与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接轨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旨在为体育院系体育教学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2.
体育课程内容直接反映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是培养人才,提高教育质量的核心环节,是体育课程建设的主体。以江苏省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实施现状切入点,通过对调查结果分析,总结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不足,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我国高中体育课程内容标准提出针对性地改变思路和对策,以期在实践上为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提供内容操作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体育健康价值观是高校体育文化的本质和核心,与"全民健身"理念相契合。本文从"全民健身"系列文件精神出发,探讨如何从体育文化价值观的引领、体育课程建设及创建特色体育文化等方面加强高校体育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4.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测量及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宿迁市中小学学生体力活动要素——早操情况、体育与健康课和课外体育活动发放问卷进行调查,并且对这些体力活动要素的现状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显示:宿迁市中小学学校体育中体力活动因素开展的并不均衡,尤其体育与健康课和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的相对滞后,建议相关部门加强对学校体育中体力活动因素的重视,加大对学校场地器材的投入及增强体育教师的素质,以此增加学生体力活动量,增强学生的体质。  相似文献   

15.
采用自编的"高校体育类硕士研究生学术诚信现状调查问卷"对353名高等体育院校体育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进行调查,了解其学术诚信现状,探讨学生学术不端的具体行为,以及引起其学术不端行为的原因。结果表明:高等体育院校体育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术诚信现状不容乐观,不同性别学生对学术诚信重要性的认识有显著性差异;其学术不端行为主要表现为"伪造数据,捏造事实"、"抄袭、剽窃他人成果"和"通过花钱和找关系等不正当手段发表论文";引起学生学术不端行为的主要原因是"学术道德和学术诚信方面的教育与宣传力度不够"、"对学术不端行为缺乏有效监管和处罚措施"以及"学术腐败和学术不端现象较多"。并提出了提高学生学术诚信意识和遏制学术不端现象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6.
陶行知健身思想的目的是为了造就身心健全的人,研究和借鉴他的健身思想,在我国学校体育改革迅速发展的今天,对我国目前“工学结合”、“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职校办学模式下更新体育课程理念、发挥职校教育培养实用型人才方面发挥着特殊的作用。本文从职校体育课程应立足“健康第一”、贯彻“终身体育”、构建“健康堡垒”三个方面阐述了陶行知体育观对更新新时代背景下职校体育课程理念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分析归纳法与逻辑推理法,以课程代价理论为指导,分析体育课程改革的患得患失,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重人文、教育,轻竞技,重娱乐、游戏,轻技能”之嫌实乃是一种必要的合理付出。研究认为: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螺旋上升发展过程是体育课程价值遗失的理性补偿;体育课程改革实质上就是课程设置中课程代价与课程发展之间的动态平衡,是课程改革实践“创美”过程。新时期,体育课程改革中淡化对技能掌握、竞技性,转向以“以人为本”为核心,以“和谐共生”为原则,增强对体育活动过程的体验和发现,创新娱乐课堂内容,彰显人文关怀,是体育课程改革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8.
于向 《精武》2012,(24):3-5
在"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教育方针指导下,对高校体育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与学习评价等方面进行课程改革创新,构建"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课外体育锻炼、课余体育训练为拓展和延伸"的"课内外一体化"体育课程教学模式。通过淡化竞技教学内容,优化课程结构;注重体育课程的实效性,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学习的自主性;突出学生终身体育健身兴趣、能力和习惯的培养。达到增强学生体质,提高教育质量之目的,促进体育课程目标的落实与实现。  相似文献   

19.
普通高校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勇 《安徽体育科技》2009,30(6):85-86,90
程课内外一体化,将课内、课外体育纳入体育课程体系,使之成为课堂体育的有机延续和有效补充。它拓展了高校体育课的时间和空间,有限的整合并加以有效利用了体育资源,营造了体育课及课外体育氛围,弘扬了校园文化,对全面提高大学生健康水平,实现体育目标,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我国学校“阳光体育运动”的阻滞因素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与美国SPARK项目的比较探讨中国学校"阳光体育运动"的阻滞因素与对策,期望对"阳光体育运动"长期和有效地开展起到借鉴作用。中国学校"阳光体育运动"的阻滞因素与解决的对策是:运动能力早期性与持续性的统一;整体性与个体性的发展;传统教学内容和现代教学内容的融合;体育课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互相促进;理论课与实践课的相辅相成;运动竞技性与健身性的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