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经过三审认定具有出版价值、基本符合出版要求的书稿,可以进入出版流程的第二个环节——编辑加工。书稿的编辑加工任务应由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人员,即本书的责任编辑承担。责任编辑拿到书稿后,不要急于开始通读,应该先检查书稿的内容是  相似文献   

2.
清样通读不同于前面的三审,它是把书稿从头至尾再仔细读一遍,这时,不会过于在一些细节上耗费时间和精力,因为通读时间相对短而且比较集中、具有连贯性,因此也更容易发现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往往是审稿时容易忽视的。清样通读常存在两个误区:一是以作者通读代替编辑通读,另一个是为了赶时间、抢进度,以校对软件(如黑马校对软件)校对代替人工通读。采取作者通读与责任编辑通读同时进行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但以作者通读代替责任编辑的通读,是不可取的。作者和编辑审稿的立足点不同,编辑主要从内容以及编辑规范上对书稿进行把关,但编辑毕竟不…  相似文献   

3.
黄强 《中国编辑》2011,(3):34-37
责任编辑与美术编辑都属于出版编辑人员,是出版物生产流程中的重要角色,也是出版物编辑生产过程中重要的合作者。他们之间是否拥有良好的合作关系,对于出版物质量至关重要。文章从责任编辑和美术编辑的工作职责及基本关系、责任编辑与美术编辑关系中的问题、处理好责任编辑与美术编辑关系的根本原则、处理好责任编辑与美术编辑关系的具体做法四个方面,探讨了责任编辑与美术编辑在出版物编辑出版过程中如何合作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责任编辑应把好图书中的图片印刷质量关。在书稿前审和编辑加工过程中要对不同形式的图片原稿品质进行认真、仔细地检查,在审读校样和数码彩样时要检查画面是否变形,图片的大小、位置及裁切是否合理,色调及明暗层次是否准确。责任编辑要在图书运作的各环节严格把关,才能保证书中图片的印刷质量。  相似文献   

5.
浅议[通读]     
通读是把好编校质量的最后一关。目前图书加工过程中的通读环节存在劳动分工不合理、劳动报酬偏低、从业人员素质欠缺等诸多问题,寻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之道才能有效提高图书编校质量。  相似文献   

6.
魏艳君  彭熙 《编辑学报》2015,27(4):371-372
在学术期刊编辑出版过程中,非常有必要让作者参与校对工作.作者参与校对,重点是编辑稿和二校稿的校对.编辑稿作者校对主要是针对责任编辑的意见进行确认、修改、补充,二校稿作者校对主要是排除排版过程中不同文件格式转换导致的错误.  相似文献   

7.
认真通读付印样--把好编校质量最后一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读付印样是出版诸环节中的重要一环,是把好编校质量的最后一关.通读付印样可以发现编辑在审读加工时,没有发现的原稿上的错误及加工标注时的疏漏,还可以发现校对的差错和录入排版造成的误排.所以,可以说通读付印样是编辑再加工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责任编辑要关注图书装帧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岚 《出版科学》2004,(5):61-62
责任编辑往往只注意对书稿内容进行把关,对图书的形式则撒手不管,任由美术编辑和有关技术编辑负责处理.如今市场经济的大潮把编辑推到竞争的风口浪尖上,使编辑处于策划、审稿、编辑加工、出版、发行的中心.有的出版社已经出现了一部书稿从选题策划到成书上市,皆由责任编辑一揽子负责到底的现象.  相似文献   

9.
目前在我国,策划编辑和案头编辑(或曰文字编辑)的分工尚不明显,但策划编辑的作用及其举足轻重的地位,已经受到越来越多同志的重视.如何做好选题策划工作正成为每个有抱负的责任编辑认真对待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责任编辑的责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图书质量问题被屡屡曝光,其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责任编辑可以说难辞其咎。因为书稿交到出版社,责任编辑首先要对书稿进行初审,写出审读报告,要对书稿的学术水平、文字表达水平、出版价值等做出评价,并决定是否采用。然后,如决定采用,就要对书稿进行编辑加工,解决书稿中存在的问题,并填写编辑加工记录。最后,还要通读清样和审读样书等等。可见,一部高质量的书稿,能否生产出高质量的图书,与责任编辑的责任心和业务素质关系重大。  相似文献   

11.
胡晓强  黄晓红 《编辑学报》2012,24(3):242-243
根据对10本使用过计算机校对软件的中文科技类书刊的检查,发现有8种错误没有被计算机校对软件查出。据此讨论在辅以计算机校对软件的条件下,为保证出版物的编校质量,编辑校对人员在工作中应该重点关注的方面。认为只有校对软件与人工编校取长补短,才有可能得到最好的校对结果。  相似文献   

12.
梁倩 《编辑学报》2017,29(3):268-270
作者自校环节虽小,却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科技期刊应重视作者自校环节,通过不断改进方式、方法,实现作者与编辑、期刊之间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3.
刘英  曾莉 《出版科学》2010,18(2):27-29
国际数据库要求英文摘要具有足够的信息量,对文题、作者署名、作者单位、作者地址、e-mail、电话等联系方式、摘要内容和关键词等,要求全面、简洁。编校时应注意英文摘要写作的时态、语态、人称及中英文写作的区别。  相似文献   

14.
民族类图书出版具有很强的政策性和专业性。在民族类图书的编校工作中,要注意五个问题:准确表述民族区域名称和民族称谓,正确处理涉及少数民族宗教信仰的内容,防止出现歪曲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内容,避免对历史上民族关系不恰当的描述,严格执行送审制度。  相似文献   

15.
排他性对科技论文编校工作的损害及其解决措施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陈智 《编辑学报》2004,16(2):114-115
从人性的角度出发,讨论科技论文编辑者自身的排他性对科技论文编辑、校对工作的损害及相应的解决措施.认为如果编辑者能够克服自身的排他性,将有助于提高科技期刊的编校质量.  相似文献   

16.
尚永刚 《编辑学报》2008,20(1):83-84
介绍一种利用免费的Adobe Reader 8.0软件实施远程校对的方法,可以替代纸质校样校对,其操作较其他方法更为简便,对于作者则无费用及操作方面的困扰.  相似文献   

17.
论书刊出版的编校分合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汪碧蓉  杜玉环 《编辑学报》2002,14(5):365-367
从界定编辑与校对的职责出发,阐述编校分开的出版工作模式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出版成本,是书刊出版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现阶段,由于书刊出版单位管理体制和市场方面的原因,部分期刊出版单位采取编校合一的出版工作模式仍具有合理性.从长远看,编校分工将不局限在书刊出版单位内部,而是在社会范围内实现.  相似文献   

18.
科技期刊编辑应做好文稿的初审工作   总被引:11,自引:12,他引:11  
居自强 《编辑学报》2005,17(1):58-59
论述科技期刊编辑文稿初审的重要意义,以及在初审过程中应当注意的几方面内容.认为编辑应加强专业学习,以提高文稿初审的质量.  相似文献   

19.
提高编校效率:将“优化”理念注入日常工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琳  刘晓涵 《编辑学报》2016,28(4):359-361
编辑工作任务繁重,保证稿件质量的前提下也要完成稿件的数量,作为期刊编辑在整个编校工作流程中应具备“优化”理念,挖掘触手可得的常用工具和软件的“利用潜力”,避免将时间浪费在耗时、利用工具即可减少“人力”的碎片环节的重复性劳动中,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20.
姚萍  何绍仁 《编辑学报》2008,20(1):58-59
分别从编辑、作者和读者3个方面,对学术期刊出版中作者自校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并从编辑的角度出发,认为应加强规范化和信息化管理,以充分发挥自校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