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利用Adobe Acrobat Standard V6.0软件实现作者远程校对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王亚新  仲崇民 《编辑学报》2007,19(3):193-195
针对目前科技期刊应用PDF文档实现远程校对过程中存在编辑意见不能在校对稿上标记、作者不能在校对稿上直接对稿件内容进行修改、编辑与作者之间的沟通不如纸质版校对稿清晰明了等问题,提出一种利用Adobe Acrobat Standard V6.0软件对PDF文档进行编辑标记,实现作者在PDF校对稿上任意标记修改,使作者的远程校对如在纸质版校对稿上校对一样方便快捷,为作者远程校对提供了一种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报纸校对工作是编辑工作的继续和完善。校对不能停留在“就稿校稿”,找出一两个错别字的水平上,重要的是要有整体意识,对整个版面以至每篇稿件,进行全面认真地审读,从中消灭差错,纠正失误,使报纸提高质量。校对树立整体意识,起码要做到“六个注意”。 一、注意综合与分述的一致。在一篇稿件中,经常会看到这种形式:某地采取了几项措施,一是、二  相似文献   

3.
编排电脑化与校对的新定位阮光页电脑在出版业中正在逐步扩大其应用的领域:一是排版电脑化,二是编辑电脑化,三是校对电脑化。随着个人电脑的普及,出版社已逐步从接受作者的手写书稿转向接受作者的电脑软盘稿。这样一来,编辑的审稿改稿编稿,也相应地从稿纸上转到电脑...  相似文献   

4.
目下,在编辑清、定稿件后的发排稿正越来越趋向微机打字,这样给编辑和日后的排版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但由于发排打印稿件所用的字体、字号各异,且多用的是4号或4号以上的大号字,如是,虽然稿件中的文字的清晰度提高了,但由于稿中的字号大于出版社所出校样中的字号,因而校稿时,就不能一对一地来校对,这样不但容易眼花疲劳,而且也容易漏错,校对的效率也很低。  相似文献   

5.
根据多年的出版实践,我认为,提高发稿质量是实现提高图书质量目标的关键环节,而提高发稿质量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认真落实编辑加工的质量保障制度,二是重视编辑人员素质提高,加强编辑岗位培训。一、认真落实编辑加工的质量保障制度,坚持三审到位大家知道,造成图书编校差错的原因主要是两种:一是原稿(指发排稿)差错,包括作者原稿的差错和编辑加工中出现的差错;二是复制差错,包括排版差错和校对差错。前一种差错完全是编辑人员(含初、复、终审人员)的责任,特别是责任编辑的责任;对第二种差错,人们往往归咎于校对人员,其实,编辑也应负相当…  相似文献   

6.
清华大学出版社王明阜社长说:“随着计算机应用在社会上的普及,计算机软件的不断完善,有可能从作者开始就用计算机进行格式化的写作,这样就把写作、录入、排版、制图表从一开始就结合起来。而编辑的过程同时也是校对的过程。”这里强调了作者交磁盘稿的条件。 使用磁盘稿,可减少原来审读、加工书稿时各环节间传递带来的麻烦,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具体地说,有下列优点: 1.磁盘稿可直接上机由编辑加工,设计版式,校改原稿;加工后的稿件可直接被照排系统调用发排出校样或胶片。这样,将录入、编辑加工、排版、校对等多个工序集中到一个环节完成,缩短了工艺流程。减少了许多不必要的工序衔接时间。为了保证编校质量,可以利用人员搭配交错进行,互相促进。 2.磁盘稿的出现,为编辑上机直接改稿、记录  相似文献   

7.
掌握现代校对的几个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考一:由"校对"向"校审"转变 现在有人提出以后的校对就是校审,这不无道理,原因有二:(1)现在的作者大多在电脑上写稿件,投稿方式也就变为送磁盘或通过电子邮件传送.这样的稿件产生的错误主要是,作者用了不规范的词语、错别字和引用错误等.(2)电脑的智能化校对,可以纠正大部分的错别字、漏字、多字、形近字、同音字和成对的标点符号等,到了校对人员手上的校对稿,只剩下编辑漏改的和校对软件校不出的错误.这样的校对稿件只有是非可校.对一个校对人员来说,在没有异同只有是非可校且必须忠于原稿的原则下,他们必须采用校对独特的"点"校方法及审稿的审读查错的方式,纵观全书,进行版式、标点符号、错别字及重、漏句等的校读,并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向编辑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因此,校审代替校对是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8.
一、有些磁盘稿的打印稿并非“原稿”;规范磁盘稿可减少校对工作量原稿是校对人员校对校样的依据。随着家庭电脑的日益普及,校对人员手中的作者手写稿逐步被作者随磁盘稿送来的打印稿所取代。由于目前大多数作者送来的磁盘书稿并非由作者本人录入,而是由别人代为录入的,因而其打印稿质量参差不齐。如送来的打印稿是经作者本人反复校对打印出来的,这样的打印稿可以作为原稿看待。但有时送来的打印稿未经作者本人核对,存在不少录入差错,遇到这种情况,校对人员就不能忠实于这样的“原稿”,因为这种打印稿不是原稿,而是“校样”。此时,应请编辑…  相似文献   

9.
《今传媒》1997,(3)
编辑在校对中的原稿意识文/雷智勇在学报尤其是自然科学学报的出刊过程中,许多编辑部在校对稿件时先让作者自校,然后再由编辑部进行二校、终校。不少编辑同志在终校尤其是二校时,为图方便省事,往往不再对照原稿校对,而是直接运用“通读校对法”。根据笔者的工作实践...  相似文献   

10.
孙丽莉 《编辑学报》2011,23(4):346-347
在作者清样校对环节上,科技期刊编辑应有所作为:充当监督并指导作者校对清样的角色;向作者强调作者校对的重要作用,宣传校对的基本方法,并针对个稿给出校对意见;本着服务于作者的态度为作者提供合适的校样条件;认真核实作者反馈的校样,发现问题后及时与作者沟通;向作者普及科技期刊编排标准化和规范化知识。  相似文献   

11.
李艳 《编辑学报》2015,27(3):236-238
分析了计算机的应用给科技期刊的校样带来的问题,如录入差错、系统变换差错、改样差错、编辑疏忽造成的差错.为降低差错率,提高期刊的编校质量,在审稿、排版、一校及互动校对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试论校对的两种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奇 《出版科学》2008,16(2):19-25
从分析原稿与校样上的两类差错入手,阐述现代校对两种功能的此消彼长,论证"活校"在现代校对活动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活校"方法的运用.  相似文献   

13.
胡春雨 《编辑学报》2013,25(5):464-465
针对编校过程中因无编辑署名致作者查稿出现兜圈子、扯皮的现象,提出在文稿的编校过程中编辑也应当署名。认为编辑署名具有增进与作者的相互尊重、担负编辑应有责任、发挥编辑能动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周凯虹 《编辑学报》2016,28(2):142-143
探讨科技期刊编辑在编委会终审和稿件退修环节中,面对编委和作者2个不同对象处理好专家审稿意见的原则和方法.编辑面向编委会时,将当期稿件的审稿意见简明扼要地呈交编委会,并补充编辑所做的甄别、核实和分析工作,充分发挥学术性编辑的作用,提高审稿特别是终审工作的精准度;编辑面向作者时,消化融合、理顺明确专家审稿意见,并发挥编辑专业功底,从适合出版的角度出发,完善和补充审稿意见,帮助作者高质量地完成稿件修改.  相似文献   

15.
以退稿为例谈编辑如何更好地服务作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退稿涉及到大部分作者,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影响很大一部分作者的积极性。本文阐明退稿工作中编辑与作者的分歧所在,指出超过规定期限不给作者回信、退稿意见不详细是作者不满意的主要原因。论述编辑如何更好地服务作者,认为加大约稿力度、增加青年编委审稿以及在退稿函中增加信息含量,是更好地服务于作者的有力举措。  相似文献   

16.
科技期刊作者自校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栾奕  陶映雪  刘利 《编辑学报》2006,18(3):221-222
作者自行校对其待发表的论文清样是科技期刊编辑出版流程中的重要环节,是一种不可替代的校对形式.作者自校可以修正源于编辑和校对人员的偏颇与错误;自我修补完善撰文等疏漏和不足;签字确认编辑加工稿件的合法性:从而达到提高论文质量,减少著作权纠纷,促进编辑与作者互动机制建立等目的.  相似文献   

17.
陆宜新 《编辑学报》2013,25(4):352-353
审稿是编辑工作的一个主要环节。在整个审稿过程中,编辑的作为非常重要:不仅要做好初审和选择审稿人的工作,还要加强与审稿专家的沟通和信息服务、编辑与作者的沟通、核查专家审稿意见以及复查修改稿等工作,以实现编辑的作为。  相似文献   

18.
王静  冯学赞  马宝珍 《编辑学报》2013,25(6):553-555
为了提高科技期刊约稿的质量和成功率,在约稿时应做好准备工作、实施约稿和后续工作。准备工作主要包括:编辑对学科发展有较好的认识和理解;物色合适的作者;制订合理、有效的约稿方案。实施约稿过程主要包括:编辑应具有聪慧的头脑,投入真诚情感;编辑应具有较好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对约稿过程中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后续工作主要包括跟踪调查成功约到的稿件,推广优秀稿件,回访约稿作者,以利于再次约稿。  相似文献   

19.
白娅娜 《编辑学报》2014,26(4):351-353
通过统计《洁净煤技术》2010—2012年退修超过半年未回稿件的情况,说明作者无法修改、不满意刊用栏目、稿件处理周期过长、转投他刊或一稿多投、作者忘记修回或无法联系,是造成稿件超期未修回的主要原因。通过认真送审,缩短审稿周期;了解作者,做到因人而异;发挥专业优势,发掘文章新意;仔细检查修回稿,适当使用修改权等措施从主观上促进了编辑主动性的充分发挥。通过明确修稿时间,建立催修机制;借助技术手段,防止一稿多投;开展网络办公,优化编辑流程等措施从客观上完善了编辑部的稿件退修流程。通过以上措施,2013年《洁净煤技术》稿件修回率达到98%,提高了工作效率,实现了期刊质量的稳步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