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徐根荣 《成才之路》2011,(17):67-67
为人师表二十载,也当了多年的班主任,送走了一届又一届莘莘学子,碰到过不少缺乏自尊心的学生。由于他们长期的自我放纵,加之教师的轻视、漠不关心甚至冷嘲热讽,他们愈加自暴自弃,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差生”。面对这部分学生,无论你怎样批评,他往往摆出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姿态,把你的批评教育当做耳边风,许多时候根本不会当做一回事,左耳进右耳出,依然我行我素。若是学生发展到这一步了,教师要转化他们,往往十分困难。所以我们在教育方式上要讲究方法和策略,既要他乐意接受批评,又还要为他保护所谓的“面子”。只有如此,才有助于他们及时改正错误,更加有利于他们的成长。  相似文献   

2.
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总免不了犯错误,而学生犯了错误老师总要批评他们,这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而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又常常遇到学生不真诚地接受批评,屡教不改,使双方谁都很累,谁都不愉快,学生没有想出改正错误的办法,教师也没有提高教育学生的能力,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是我们平时在批评学生的时候不注意方式方法,才导致学生屡教不改,其实,批评是一门艺术,是要讲究一些技巧的。  相似文献   

3.
用实验说话     
我是物理老师,物理课注重实验,是不是真理要由实验结果说了算。我也是班主任,说的好多道理学生根本就不听,甚至他们的“歪理邪说”比我的说教更受大家的追捧,怎么办?那就用做实验的方法,让实验结果告诉他们该听谁的。  相似文献   

4.
批评的艺术     
一位教育家曾经历过这样一件事:一名学生无故打死一只麻雀。为了教育这个学生,他便领着这个学生找到一个雀巢,里面有几只雏雀正嗷嗷待哺,于是他忧伤地说:“他们失去了妈妈,现在谁也没法救活他们了。”这情境使这个学生非常懊悔,流下了泪水。  相似文献   

5.
古希腊有位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有人问苏格拉底:“怎样对同一问题从不同角度去看,才能得出不同的结论呢?”苏便问他:“你说一个干净人,一个脏人,他们谁需要洗澡呢?”那人说:“肯定是脏人.”苏说:“错了,是干净人要洗,脏人不习惯洗澡.而干净人习惯洗澡.现在你再说他们谁要洗澡呢?”那人说:“是干净人.”苏说:“也错了,是脏人要洗澡.他很脏,有必要洗,而干净人没有必要洗.现在你知道谁要洗澡了吧.”那人回答:“是脏人.”苏说:“你又错了,他们都要洗。干净人习惯洗澡.而脏人也该洗澡了.这下到底谁要洗澡呢?”那人说:“两人都要洗.”苏说:“你还是错了,他们都不需要洗澡.干净人根本不需要洗澡,而脏人又不习惯洗澡!”  相似文献   

6.
一般说来,小学生的习作也都是要表达思想感情的.这叫“立意”。可是有不少学生的习作,只是没有目的地为写而写,没有表达任何思想感情。这可能是他们在下笔之前根本就没有“立意”,他们把“立意”看得太神秘了,或者是我们老师自己把“立意”教得太“玄”了.(我听到不少老师讲“立意”有“玄”的感觉),使他们不敢去“立”的缘故吧。其实,“立意”并不是玄乎的事,只是从认真写事物的过程中,产生出的一种情感罢了。这就要求老师要善于从浅显的事例子中.进行自然而通俗的引导,使学生知道“立意”是十分自然的事。我常常举平常的例子,让学生做“立意”训练。  相似文献   

7.
古语有云:“学贵有疑,探疑则能获益。”语文的本质是通过涵咏文字,提升人文素养,提高语言敏感度的基础学科。学生的学习离不开质疑,从质疑中读书,从质疑中领悟文本,才能内化于心,丰富自己的语文积累。作为语文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质疑,并在学生的质疑问难处点拨迷津,展开探究,这能使课堂教学风生水起,柳暗花明。一、在题眼处质疑,激发阅读兴趣 题眼是文章的根本所在,也是探寻文本主旨的关键点,在语文阅读课堂中,从题眼人手引导学生质疑,能够起到纲举目张的作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在教学《“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时,我在上课之初便让学生针对题眼质疑。师:大家一起读题“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注意,哪个字眼的语气要重?生:必须。是命令的口气,不容商量,必须无条件服从。师: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学生质疑:这是谁对谁说的话?(爸爸对儿子)为什么必须要放掉?钓上来的鱼为何不能带走?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学生根据自己的质疑,仔细寻找文本的脉络,梳理线索:抓住“必须”两个字,首先要读出“我”钓到鱼儿的兴奋、快乐,然后要读出爸爸态度的坚决、不容商量。这样一来,钓到鱼儿的快乐与必须“放掉这条鱼”的命令形成鲜明对比,衬托出爸爸的不容置疑和“我”的心理矛盾,构成了文本的精彩看点,借此,学生也深入体会到了文本的意蕴。那么对“我”来说,到底放还是不放呢?这是学生急于知道的问题,也是他们乐于继续读下去的动力所在,这种希望尽快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的阅读欲望激励着学生深入课文之中。  相似文献   

8.
“以人为本”是课改的教育理念之一,“本”指事物的根源,世界万事万物中,“人”才是根本。现代教育对“以人为本”赋予了新的内涵,就是面对学生这一特定的群体,教师如何把社会发展过程所需要的知识能力以最简捷、最有效的方法传递给学生,使学生有能力继承传统的科学,并在此基础上发展现代科学和未来科学,不断延续人类科学发展的历史,这也是教育的根本所在。要实现这一历史使命,作为教育工作者就要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9.
正当教育革命深入发展的时候,教育界那种刮右倾翻案风的奇谈怪论,把文化大革命以来教育革命的大好形势说得这也不是,那也不行,教育革命“总没有解决好。”声言要把教育革命的方向“扭”回去。围绕着把“教育要革命”的方向坚持下去还是“扭”回去的论争是教育战线上两个阶级、两条道路、两条路线斗争的集中反映。这场争论尽管涉及到教育制度、教学方针和教学方法等许多问题,但是最根本的还是教育要不要革命、要不要使学校成为无产阶级专政的工具,也就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在教育领域谁专谁的政的问题。这是搞马克思主义还是搞修正主义的原则分歧,必须辩论清楚。  相似文献   

10.
教学过程中最根本的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学会学习,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托尔斯泰说过;“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是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么他的一生永远是模仿和抄袭。”在教育改革的今天,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勇于实验,大胆创新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教师要在教学中注重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创设情景,培养学生主体参与意识,使学生乐学、爱学,会学。  相似文献   

11.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道出了几千年来教师的主要职责,“传、授、解”三字,决定了教师的主体、学生的从属地位。随着时代的发展,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谁才应是课堂的主人这一问题终于得到了论证,时至今日,我国的教育教学事业取得长足发展的原因之一就是学生已成为了学习、课堂的主体。作为教师,我们要做好学生的导师,发挥自己的组织引导作用,同时也要帮助他们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现代社会的落伍者,并不是不懂得文化知识,而是不懂如何去获取信息。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很多,但比较常用而有效的方式就是阅读。一个人阅读能力的高低,往往决定了他获得信息的多少。当然,这也就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他能否在社会上取得成功的关键。众所周知,阅读是对人类文明和民族文化的吸收,“用我们的民族与全人类最美好的精神食粮来滋养学生,让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全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与成长‘打底’”,这是阅读的根本目的。因此,要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水平,必须改变语文阅读中“少、慢、差、费”的现状。一、让学生真正成为阅…  相似文献   

13.
“政治学原理”是政治学类本科生的第一门专业必修课。借用拉斯韦尔在《政治学:谁得到什么?何时和如何得到?》中的分析框架,这一课程要解决的是教师与学生得到什么、何时得到以及如何得到的问题。就学生而言,他们得到了关于政治和政治学的结构化认知以及政治学的思维方式,而教师在此过程中则实现了知识与方法的同步成长。学生在“政治学原理”课程中的“所得”,既有即时效应的,更有影响终身的。而要真正有所得,学生需要在“读”“写”“思”“行”四个字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4.
一家之言     
要做好老师,先做大朋友 每堂课上,我们都会以“小朋友好”,“老师好”的问候方式作为一堂课的开始。说过了无数次的“小朋友”,也许谁也没有留意这一称谓。细细品味,你会悟出:这个普通的字眼包含了深刻的涵义。 陶行知先生把学生称为“小先生”,既然大家都是先生,关系就应该是平等的,应该是朋友关系。既然是朋友,就应该互相帮助,坦诚相待。有了这个认识,那么在课堂上,我们所扮演的角色就不应该是个命令者,是个一本正经的老师,而应该是大朋友,同他们一起探讨,一起学习。如真能这样想,学生的主体性也就体现出来了。 所以我…  相似文献   

15.
小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让他们学好枯燥的“传统漫画”基本功,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所以我在教学中,试用有趣的游戏、动听的故事等学生喜爱的活动方式,帮助他们在娱乐中学习“传统漫画”基本功。这不仅提高了他们的绘画水平,也使他们的想象创作能力得到了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下笔无言”是中学生写作普遍碰到的一大困难。这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他们知道作的题材应该有意义,但又缺乏把握生活意义的能力。解决办法是使他们懂得“意义”究意是什么,同时掌握获得意义的基本方式;但最根本的是教师必须从塑造学生高尚人品上多下功夫。  相似文献   

17.
在课堂教学中,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是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和根本要求之一。兴趣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如果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起来了,使他们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而忘我,乐此不疲,在英语实践中发挥出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英语学习效率就会提高。  相似文献   

18.
实施新课程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是倡导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强调师生互动、互教互学。实现这一学习目标教师首先耍尊重学生的意见,要相信学生的能力,要想法让学生“动”起来;其次要解决学生真的“动”起来以后出现的新问题。课改使学生思维变得活跃了,他们的自我意识增强了,甚至敢于向教师挑战。作为教师必须放下架子,学会蹲下来欣赏学生。学会换位思考,要有勇气承认自己的不足,愿意与学生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9.
2003.NO.12那是我刚做班主任时候的事了。一天,打响预备铃的时候,我来到了教室。学生们还没有完全静下来,我皱了皱眉头,走到了讲台上。这时我才发现,黑板右下方画了一只绿乌龟。我的怒火一下子冲了起来,前段日子我在班上三令五申:一定要保持讲台黑板的整洁,不允许乱涂乱画。这只“乌龟”分明意味着他们根本没有把我这个班主任放在眼里。我决定趁今天这个机会好好整顿整顿他们,同时也借此树立自己的威严———要知道,那时我才刚刚离开大学呀!于是,我厉声吼道:“这是谁画的?”学生们一看情形不妙,顿时安静下来,眼睛盯着自己桌子上的教科书。…  相似文献   

20.
我们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常提倡给学生一把“金钥匙”。然而,万能的金钥匙在现实中是根本不存在的,而“解剖刀”却随处可见,其用处也比“金钥匙”可靠得多。 解剖之刀,古已有之,如庖丁解牛之刀;当今世界,更为易得,如医院锋利的手术刀,无影无形的γ刀。其用处乃是肢解骨肉,剜去脓疮,割掉痼疾。学生在课外阅读中,也离不开以求异性、批判性等为主的这把思维技能“解剖刀”。 众所周知,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们要达到这一目的,就不能不给予学生这把“解剖刀”,并教会他们有效地使用这把“解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