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基于IC的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模式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学科IC的规划设计、服务内容和实施策略诸方面,探讨目前高校图书馆为学科教学与科研提供学科资源信息服务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2.
Information Commons(信息共享中心,简称IC),是20世纪90年代末国外高校图书馆为适应用户需求的变化和研究的需要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基础设施和新的服务模式。文窜通过描述IC的概念、目的,从学科IC的设计、服务内容和实施等方面,探讨目前高校图书馆为学科教学与科研提供学科资源信息服务的新模式,为我国高校图书馆深化信息服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聚焦应用提升效益——谈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围绕图书馆资源与服务产出实绩及其对学校教学与科研的影响力,强调服务是图书馆的立馆之本.信息共享空间(IC)是提升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有效手段;是确认图书馆价值的可拓展空间;是实现图书馆科学化管理和提升服务效益的目标.实践表明,IC代表着现代图书馆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基于案例教学的SIC服务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IC是对IC服务功能进一步向学科化服务理念转化的一种推进,是进一步明确提出将IC服务模式嵌入学科教学和科研,从而提高学科化服务水平。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却存在瓶颈:①学科馆员学科背景知识不足,缺乏进行学科服务的能力;②学科服务内容与各学科教学科研需求没有形成契合。将案例教学引进SIC中,使SIC与案例教学的实践结合起来,为新型用户服务模式的创建找到一个最佳契合点。SIC不但给案例教学提供非常适合的物理空间,而且学科馆员可以通过参与案例库及网络交互平台的设计维护、与学科教师合作教学、对学生提供学习帮助等学科服务内容,完全渗透到案例教学的全过程,从真正意义上实现SIC嵌入教学、融入科研的服务理念。  相似文献   

5.
信息共享空间及其在中国的发展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刘青  刘勤 《图书情报工作》2009,53(11):23-27
简要介绍IC的理论及其发展,以表格的形式描述中国19所高校及科研图书馆已建成或正在筹建的IC现状,分析中国高校IC构建的特点,针对现存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旨在提供信息共享空间(以下简称IC)在中国大陆及港澳台地区的最新进展情况,并为高校IC创建提供相关参考。  相似文献   

6.
科研协同信息空间Research Commons可以看作是Information Commons的延伸,或者是IC的另一种形式,其核心功能是通过图书馆提供的资源和服务来促进科学交流与科研合作.综合分析国内外已经开展的RC虚拟网络平台和实体物理空间的服务功能,重点研究RC虚拟网络平台四种主要形式--机构知识库、科研过程协助、主题资源共享和科研数据共享,进一步对RC的现有服务功能进行扩展,提出由科研人员交流平台、图书馆员服务平台、相关信息发布平台和用户需求互动平台组成的RC服务平台.  相似文献   

7.
大学图书馆的IC由多个SIC构成,SIC是IC的深化和发展,学科信息资源是SIC服务的基础保障。文章以华南师范大学南海校区图书馆为例,探索SIC的信息资源建设,提出通过多途径收集教学参考书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我国Information Commons(IC)研究进展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简述了我国IC概念的传入与有关理论研究的起源,总结了我国IC研究的概况.在详细分析了我国IC理论研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的基础上.指出了我国今后IC研究的方向与重点,意在促进我国IC研究得到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9.
信息文化(Information Culture,IC)是信息科学与图书馆学、计算机科学与信息系统、经济学与商学、管理学以及教育与教育研究等学科领域共同关注的研究课题。自20世纪70—80年代兴起至今,已取得了重要进展,积累了大量文献研究成果。本文以Wo S、PQDT、Springer、Taylor&Francis、Elsevier Science Direct、Emerald等相关数据库收录的文献为基础,分四个部分对国外IC研究进行综述:1简述国外IC研究的兴起与发展历程;2从阶段划分、学科分布、层面归纳三个方面阐述国外IC研究的状况;3从概念、构成与评价两个方面概述国外IC研究的内容;4从主要问题、典型方法、相关概念、发展趋势四个方面评析国外IC的研究。指出:IC研究需要从个人信息文化(PIC)、组织信息文化(OIC)和国家信息文化(NIC)三个层面展开,OIC以及PIC的研究将成为未来IC研究的重点;IC理论研究要紧密联系实际;IC研究的核心在其概念与评价。建议我国的IC研究应从三个方面展开:1拓宽IC研究的视阈,重点关注组织层面和个人层面的研究;2开展IC的实证研究,探索我国IC发展中的共性与个性;3界定不同层面IC的概念,明确IC的组成与评价要素。图3。表1。参考文献70。  相似文献   

10.
创建大学信息共享空间是高校图书馆的发展潮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信息共享空间(Information Commons简称IC)的特征和优点及国外高校建设IC的一些具体做法,分析了目前国内高校图书馆建设IC的机遇和挑战,并提出了一些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1.
IC2作为IC服务模式的拓展和延伸,为大学英语词汇学习提供了新的方法和实践.在介绍了IC2的概念和内涵后,论文从信息共享空间网络资源整合、协同性虚拟学习平台、共享电子档案袋等三个方面,探讨了大学英语词汇教学服务模式的构建及实施,并由此总结了图书馆IC2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12.
在简介了信息共享空间的产生和涵义后,分析了研究型综合大学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的构建要素,以四川大学江安校区图书馆为例,介绍了研究型综合大学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的建设情况、实施效果,并展望了其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13.
康存辉 《图书情报工作》2011,55(5):87-89,18
LC是由IC发展而来,更加注重文化氛围的营造。通过营造LC文化氛围,高校图书馆可为大学生成人成才和教学科研提供有效的人文关怀,形成共同的文化共识、温馨和谐的服务环境、友好的人际环境、任人唯贤的用人机制,能真正成为读者学习的乐园、科研的好帮手。  相似文献   

14.
论文以信息共享空间为出发点,介绍了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国内外研究历史,通过对国内外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的研究,提出了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建设的模块化模型;最后对信息共享空间在新的信息技术形势下的发展——学习共享空间进行探讨,并提出了构建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IC~2支撑下大学英语写作协同服务模式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C2是IC的扩展,强调的是一种理念,形成平方级的服务效能提升。IC2使学科馆员真正走进学科化服务;而协同技术和虚拟社区的出现,使学科馆员的创新服务得以实现。从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困境出发,通过信息共享空间和创新社区的建立,落实学科馆员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改革中的工作流程和服务体系,探索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学科馆员的协同服务模式和实施策略,拓展并延伸学科化服务的空间,促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评价是信息共享空间建设和管理的重要环节,在简述了国外信息共享空间评价活动及评价必要性、障碍、方法等基本问题后,分别从规划评价和运行评价两个方面详细阐述了国外信息共享空间评价的研究与实践,并指出了信息共享空间评价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信息共享空间(IC)是开放获取运动背景下兴起于北美和欧洲等地区图书馆的创新服务模式和新型服务空间,以用户为中心,通过物理层、虚拟层、支持层三层结构,为用户提供集参考咨询、信息素养培养、学习、协作和交流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一站式"服务。2010~2011年国内对信息共享空间的研究集中在高校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的构建、Web2.0环境下信息共享空间的构建、信息共享空间的管理和评价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成俊颖 《图书馆论坛》2008,28(2):147-149
信息素质教育是现代社会中必需和基本的一项教育课程,图书馆是这一教学任务的主要承担者.但现有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信息素质教育的需要,为此,我们借复旦大学江湾校区构建IC之际计划搭建信息素质教育的辅助平台,以尽可能高效地完成信息素质教育的目标.文章首先分析了该校目前信息素质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然后探讨了在IC中构建这一平台的措施和规划.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种新型的信息服务模式,信息共享空间(IC)已成为当前图书馆界研究的热点。Web2.0是互联网的一次理念和思想体系的升级换代,不仅给我们带来了网络思维和网络应用方法的变革,也为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的建设提供了更多的支持。在分析IC概念、特征、构成要素的基础上,探讨了Web2.0技术在高校图书馆IC建设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