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历史教学的目的应该旨在为培养有思维,有见解,有创造性的人才奠定基础,所以,创新精神的培养在历史教学中更为重要。一个人的创造力究竟能被开发到什么程度,能否为社会做出创造性的贡献,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没有创新精神。创新精神是创造力发展的灵魂和动力,培养创新精神乃是开发创造力最重要的和最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创新思维,是创造力的源头活水。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必先培养其创新思维。中学语文的薄弱在农村,培养创新思维的责任在教师。而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就必须更新教师观念、提高教师素质、讲究主次分明、发挥课堂作用、开展适当活动。  相似文献   

3.
娄爱华 《科学中国人》2014,(2S):119-119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和经济高速发展,时代和国民呼唤着教育的创新。开发人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他们的创新能力,提高创新素质有着重要的社会现实意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最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丁善斌 《科教文汇》2008,(34):196-196
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是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基础教育的任务是给学生打基础,不但是指掌握基础,而是包括基本能力的培养。我们并不是要中学生现在就有什么重大的发明创造,画出什么不朽之作,但要他们学会创造性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敢于探索,敢于创新,适应社会发展的创造力。中学阶段学生的身心正是由单纯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5.
我们知道,创造力的源头活水是创新思维。而创新精神的人的培养,其创新思维的培养很是必要,在此同时,教师也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提高自身的教师素质,适当开展各项活动也是必须的。本文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提高语文素质、创新思维的培养几个方面论述了高中语文素质及创新思维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张彩甜 《科教文汇》2009,(21):80-80
进行创新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要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造力的着眼点就是应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7.
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创新精神是创造力发展的灵魂和动力,培养创新精神乃是开发创造力最重要的和最有效的措施.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这是由"创新精神"的本质属性所决定的;这也是由审美教育和历史学科的特点所决定的.历史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现实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磨砺学生的创新意志  相似文献   

8.
进行创新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要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造力的着眼点就是应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9.
创新人才的成长与创新思维的形成,有赖于长期的陶冶和感染;民主、自由、信任和宽容的精神环境和文化环境,是创新素质成长不可缺失的气候和氛围;开放式的思维方式和个性品质是创新的基础,艺术设计教育迫切需要改变自成一统、自我封闭的状态,培养学生开放式思维和开拓性人格;培养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以独特的风格进行教学,起到率先垂范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每个人在学习过程中都有创新的冲动,语文教学担负着全面的培养学生素质的任务,在开展教学工作中需要以培养有创新思维的有独特“个性”的学生为己任,去塑造一个个富有创造力的学生个体,为学生走入社会最大程度的实现自身价值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文章根据创造力三元模型理论,提出创新情感培养、创新思维拓展和创新实战训练的创新能力"立体"培养的新模式,并通过竞赛和参加教师科研项目等实践环节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有效提升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培养具有良好综合素质的创新人才建立可行机制。  相似文献   

12.
创新教育,是以素质教育为指导,运用创新理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综合素质教育,是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教育,开发学生创造力的教育.  相似文献   

13.
张杰 《科教文汇》2008,(9):125-125
21世纪的竞争说到底是国民创造力的竞争,创新人才的培养应是国家发展的重中之重。在中学美术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和引导学生创新意识,教学中应当给予学生较多的自由度,使学生经常处于积极思维的状态,提倡自由创新,在精神获得极大自由的情况下充分释放潜能与创造性。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更新、改变自己的观念;敢于大胆实践自己的想法,敢于向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挑战;用科学合理的创新方法来从事教学工作。  相似文献   

14.
在英语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创新热情,是激发创造力,开发学生智力的催化剂.构造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的创新教育课堂模式,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如何去获得知识及方法,以达到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的目的.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和激励全体学生的主动参与,锐意创新.养成乐思、善思、敢思的思维品质.平等民主的课堂气氛有利于点燃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协作意识和发散思维,留给学生思考,创新的余地和空间,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5.
林高峰 《中国科技信息》2006,(6):276-277,288
发挥学生潜能,进行教育创新,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通过激发创新意识,启迪创造思维,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创新技能等途径,在电工基础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创新的素质。  相似文献   

16.
创新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基础和生命力所在,社会需要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在程序设计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教师要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介绍了在程序设计教学过程中,如何设计程序题目,采用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7.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是非智力因素和智力因素相互激发、相互驱动、辩证推进、螺旋上升的过程。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又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和创造性思维的学科。增强创新意识,培育创新能力,健全创新性人格,这就是小学语文创新教育的主要内容。在教学中,重视质疑发现,变机械接受为主动探究;唤起学生创新意识,使学生想创造;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使学生敢创造。运用遥远想象,变通思维,塑造创新个性。培养发散性思维。  相似文献   

18.
知识经济的核心是知识的创新、开发、传播和运用.而知识创新的核心是科学技术的创新,其基础在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和教育。教育作为一种专门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应为民族创造力发展提供原动力。教育家朱绍禹在谈到科学的教学方法时说:“科学的教学方法的实质,是教师指导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自觉性,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一个人创造能力的形成与其思维方法、思维习惯、好奇心和已有的创造方法密切相关。因此.应从以下几方面培养青少年的创造性思维品质。  相似文献   

19.
本文揭示了创新思维的内涵,从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激发创新意识,培养创新型人才等多个角度指出了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必要性,最后就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提出了重视创新思维的地位和作用,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强化探索精神等具体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邹丽丽 《科教文汇》2014,(36):43-44
数学理论的运用和普及是信息化社会中创新活动的基础;数学教育对人的创新思维与人格、创新能力与精神的培养功效是无可替代、无与伦比的。在所有的学科教学的创新教育实践中,数学教育起着基础与核心的作用,必须在教育实践中得以进一步的强化和凸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