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利用MICAPS4、卫星反演产品、地面降水等观测数据,检验分析了CPEFS模式对2018年8月26日在山南市乃东区举办的第二届中国西藏雅砻文化节人影保障天气过程的预报效果。通过对比分析,CPEFS模式对这次天气过程模拟较好。检验结果显示:模式预报产品的云系发展演变特征、云系宏观特征、降水场均较好地预报出了此次天气过程。  相似文献   

2.
数值预报是中期形势预报的发展方向,在预报业务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效益。自西藏开始引用数值预报以来,确实是较好的天气预报工具,经检验欧洲中心、日本、德国及T639等数值预报对大的环流形势和趋势预报较有把握,但对于局地的降水、气温等的预报各有千秋,多为空报。结合西藏特殊地理对数值预报产品使用和检验,有效利用数值预报产品,准确预报天气过程,而且还能定性的预报中等强度以上降水和延长预报时效,成为中期天气预报中较好的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3.
文章利用常规观测资料、中国第一代全球大气/路面再分析产品、卫星云图资料以及两家模式对比,对2020年6月16日夜间西藏那曲东部发生的强降水天气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强降水天气过程是在500hpa欧亚中高纬为两槽一脊的大背景下发生,那曲东部受高原切变影响,出现风速上的辐合,并拥有良好的水汽条件,配合西南风输送的源源不断的水汽,是出现此次强降水的主要原因;此外还发现那曲东部拥有高空辐散低空辐合的高低层良好配置,物理量配合较好,有利于降水的出现;另外青海沱沱河站的西北风向的转变使那曲东部降水更为明显;还从检验预报可知,对于此次降水,GRAPES-GFS模式降水预报比EC模式降水预报更有可信度。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卫星云图和欧洲数值预报产品,分析了2004年7月8~9日青海省东北部出现的一次大降水天气过程的天气系统演变特点及物理量特征,表明欧洲数值预报产品对大降水落区预报有很好的参考价值,从而为预报区域性大降水天气过程积累了经验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江瑶  冯爽  付远 《科技通报》2022,(6):24-29
利用云降水显式预报系统(CPEFS)、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及探空反演资料等观测资料,采用水汽特征分析,对浙江夏季1次降水过程的增雨潜力进行研究。其中模式预报的降水落区和云带产品与实况的降水分布、云系特征及移动方向基本一致。利用该时段模式预报产品,结合平行时间的观测资料,对强降水云团和人工增雨作业目标云团的结构及物理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实况强降水落区与具有较高的冰相和液相物质的云团相对应;在实况弱降水区域,可以通过水汽条件、上升气流、冰晶及云水混合比等气象指标判别出该区域因缺乏冰晶而导致的低降水效率;作业目标云系的发展增强与增雨作业有着较好的对应关系,且在作业后1小时内增雨效果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6.
对2006年汛期5~10月他13的24小时降水预报应用双线性二次插值法进行插值,得到的西藏地区32个站点降水估计值与降水实况资料进行统计检验分析,结果表明T213模式对西藏汛期降水预报在预报一次降水过程时有较好的参考价值和指示性,其晴雨预报的准确率普遍都在60%左右,但是在降水的量级预报上效果不理想,除了小雨预报有一定的准确率外对中雨以及以上量级的降水基本无预报能力。对于晴雨预报和小雨预报,模式对阿里西部、那曲西部和日喀则南部地区的准确率最高,阿里南部、那曲中东部和山南的错那站准确率最低,并且以漏报情况居多。检验结果对西藏汛期降水预报中如何利用和参考T213模式的降水预报起到一定的作用,同时预报员对T213模式的降水预报会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7.
2008年4月19~22日青海省出现了一次全省性寒潮(降温、降水、大风)天气过程,本文在总结以往寒潮预报指标的基础卜,结合实况场及数值预报场,对这次过程做出了24~48h的准确预报。预报与实况相比较,总体预报比较成功,第一,准确预报了寒潮爆发的时间;第二,准确预报了寒潮降温的幅度及大风沙尘天气;第三,准确预报了降水的性质、强降水的落区。但也有一些失误:一是降水预报范围有偏差;二是降水量级预报偏小;三是最高、最低气温预报与实况相差较大。本文总结的预报思路及预报指标,为以后预报这类天气可作参考。  相似文献   

8.
数值天气预报及多模式集成预报产品对短时强降水的预报水平是数值天气预报模式预报能力的重要体现。本文以1918号台风“米娜”为例,对其暴雨成因进行分析,并运用TS、RMSE等多种方法对QPF(quantitative precipitation forecasting)、OCF(objective consensus forecasting)、ECMWF(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降水预报产品进行多时间尺度检验评估。结果表明:暴雨的水汽主要来自“米娜”本体,850 hPa以下稳定的水汽输入与水汽汇聚和从低层到高层稳定深厚的动力条件是舟山群岛产生强降水的主要原因。QPF可以提前2 h判断出降水起止;QPF逐10 min降水预报产品准确率随时间上升,基于QPF制作1 h降水预报产品对业务预报有重要参考价值。当前时次00分的降水预报较其他时次更为准确与稳定。通过3 h降水预报检验对比,发现OCF优于ECMWF和QPF;在12 h与24 h的降水预报检验中OCF亦优于ECMWF;QPF除在过程降水的大雨量级上表现突出外,多...  相似文献   

9.
呼和浩特连续两次预报失误的降水个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利用常规观测资料、MICAPS资料对呼和浩特地区2016年4月中旬连续两次降水预报失误的天气个例进行了分析。将两次降水个例认真对比分析发现,当中高层有天气系统影响、低层存在中尺度辐合系统和垂直上升运动时,在低层水汽条件不充沛时,在中尺度辐合上升较好的区域仍然会出现降水。数值预报的检验发现ecmwf_thin对降水落区和降水相态均有一定的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10.
梅雨期暴雨是我国南方重要的灾害性天气之一,而它的预报是一个难题。如预报水平比较先进的美国国家气象中心,自1961—1978年以来所发布的24小时降水大干25毫米的落区预报TS评分,年准确率平均值都只在20%上下,近年来并没有明显提高,夏季的准确率更低,7月平均仅为10%左右。因此,降水预报特别是暴雨预报是各国气象界今后一、二十年的重点研究课题。我们自1982年底以来着手引进在美国是先进的一个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Anthes-Warner模式——的整套软件。该模式已有十多年试验研究历史,曾用于台风、气旋、污染扩散和降水预报试验研究,均取得良好效果。本文利用该模式进行修改,对长江流  相似文献   

11.
应用常规天气图和喀什CINRAD/CC多普勒天气雷达回波资料对2017年克州境内典型区域性强降水分析。得出本次降水是以区域混合型降水为主,伴随有局地强对流降水天气过程。反射率因子很好反映出影响降水涡旋云系及外围云系上中小尺度天气系统发生、发展、消亡过程。径向速度反映出涡旋云系上更小尺度系统存在,垂直风廓线较好反映各层气流和风向风速变化。利用实时卫星云图及雷达资料,不仅可观测大范围云系分布,而且可观测中小尺度对流云团发生、发展和消散演变全过程。卫星云图云顶亮温变化与强降水有很好对应,雷达产品有助分析强降水落区,特别是速度图中逆风区相对于较强降水有1~2h提前量。  相似文献   

12.
徐娟  高坤  陆秀娟 《科技通报》2007,23(4):468-472
选用不同的对流参数化方案对近几年典型的几次长江中下游梅雨锋暴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利用量化的降水评估方法检验MM5模式中不同对流参数化方案对梅雨锋暴雨降水预报的能力,一方面作为实际预报的参考,另一方面也作为模式改进的依据,评估结果显示模式预报的降水往往偏大,对不同时段和不同量级的降水,没有普遍适用的对流参数化方案,可以将经验预报和数值模拟相结合.对暴雨中心的预报,认为采用Grell方案和Kuo方案较好,但时间上有滞后性.  相似文献   

13.
选用不同的对流参数化方案对近几年典型的几次长江中下游梅雨锋暴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利用量化的降水评估方法检验MM5模式中不同对流参数化方案对梅雨锋暴雨降水预报的能力,一方面作为实际预报的参考,另一方面也作为模式改进的依据,评估结果显示模式预报的降水往往偏大,对不同时段和不同量级的降水,没有普遍适用的对流参数化方案,可以将经验预报和数值模拟相结合。对暴雨中心的预报,认为采用Grell方案和Kuo方案较好,但时间上有滞后性。  相似文献   

14.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雷达回波反演、自动站降水量等资料,选取发生在鄂东北地区暴雨过程的中尺度特征进行分析,总结预报暴雨天气的中尺度因子。从而为预报区域性强降水,确定降水落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用聚类分析方法对西藏降水区域划分及其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80—2006年共27a逐日降水资料计算西藏地区38个气象观测站之间的相似综合指标,再应用系数聚类法进行降水区域的划分,将西藏全区共分成13片。并通过对2007年1月1日至8月26逐日降水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这种区域划分与实际降水区域配合较好,符合实际天气意义。同时这种降水区域划分在西藏地区短期降水预报和地质灾害分析预报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值得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6.
利用国内4家区域数值预报模式CMA-MESO-3 km、CMA-BJ-9 km、CMA-SH9和CMA-GD-9 km,对2021年9月19日—9月22日的一次内蒙古全区大范围降水过程进行效果检验。TS预报评分检验结果表明:对于≥1.0 mm和≥50.0 mm的降水预报,CMA-SH9和CMA-GD-9 km的优势明显;而对于≥5.0 mm、≥10.0 mm和≥25.0 mm的降水预报,CMA-BJ-9 km和CMA-GD-9 km的预报效果较好;在>0.1 mm的累计降水量预报上,几家模式相差不大,CMA-MESO-3 km预报相对更好。综合来看,5.0 mm以下和50.0 mm以上累计降水量预报建议参考CMA-SH9和CMA-GD-9 km模式,其TS评分高,ETS技巧高;对于其余阈值区间内的累计降水预报,CMA-BJ-9 km和CMA-GD-9 km的预报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常规地面、高空观测资料及数值模式资料,对2014年夏季青海东北部地区的两次强降水天气过程进行了冷空气针对性分析,结果表明:青海东北部地区两次强降水过程中的冷空气主要来自东北冷涡底部,这种西传路径的冷空气在高原常规预报思路中属于非常规类型,冷平流主要在地面至700hPa层次表现较为清楚,高层冷平流(500hPa)反映不明显;西传冷空气较正常西风槽冷空气弱,在其推动暖空气西移过程中,易受青海东北部地区的地形阻挡,给这一地区造成较明显降水过程;西传冷空气在高原常规500h Pa预报形势场反映不明显,容易造成预报落区偏小和量级偏低的预报误差。  相似文献   

18.
该系统应用全区主要国道公路交通风险普查成果,形成适合于本地的积雪、道路结冰、暴雨、大风等交通气象灾害预警业务系统,对交通沿线气象站点的观测要素(能见度、降水、降雪、路面温度、大风等)进行监测报警。实现集约化数据共享,形成西藏公路交通气象监测数据、交通监控视频数据、精细化要素预报服务产品以及交通气象灾害风险预警产品,交互式操作界面,支持进行高速公路沿线灾害性天气落区绘制、天气符号添加、智能路段提取、图形产品制作、文字产品编辑,一键式快速生成服务产品提高业务效率和产品规范性;基于GIS系统,初步建设集数据采集、监测、预警、预报、制作、分享、共享、应急指挥于一体的西藏公路交通精细化预报预警服务平台,提供基于GIS地图叠加显示交通气象综合数据功能,依托公路交通气象站、西藏交通厅实景信息、遥感资料,基于中尺度预报模式、格点数据、遥感数据,为交通气象预报预警提供基础资料,公路交通气象服务预报预警系统的建设为公路交通气象服务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9.
文章针对2014年5月末西藏发生的强降水天气过程,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及micaps常规资料对天气系统演变、动力条件、预报难点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强降水期间西藏处于高空急流入口辐散场区,西风槽前低空急流提供充足的水汽输送与辐合;西藏南部特殊的地形抬升是强降水产生的重要因素;强降水期间气流上升运动明显;季节转换期间降水形态与降水强度、持续时间、降温幅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2011年青海东部农业区春季第一场透雨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常规气象资料、欧洲中心及T213数值预报产品、卫星云图等资料,对2011年5月7-9日青海东部农业区出现的春季第一场透雨过程进行了天气学成因分析,并就欧洲中心、T213数值预报产品对该次透雨过程的形势场及物理量场的预报能力进行了对比检验。结果表明,这次透雨是由有利的环流背景、影响系统和物理量场作用所致;欧洲中心、T213数值预报产品对此次透雨的形势场及物理量场预报都较准确,对把握此次透雨的降水时间、强度及落区具有很好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