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科技是信息作为社会学术传播、国家战略布局、高等学校科教指导、技术研发的重要渠道和来源。然而,信息技术的危机导致相当一部分有价值的资料不能及时的获取,以致于信息失效或者丢失。而作为培养信息传播的高等学校、网络媒体和学术组织,有必要建设完善健全的科技信息系统,开发辽阔的网络信息化管理,以便于提高信息利用率;建立具有卓越译制水平的信息翻译队伍,采用更为高效的职业化科学管理,以促使社会信息发展和长足的进步。  相似文献   

2.
刘军华 《情报杂志》2007,26(9):152-154
分析了Web1.0向Web2.0和沃客(Work2.0)演变的过程及其在信息服务方面的特点,指出Web1.0实现了网络信息服务广域范围内的传播共享和集成搜索,Web2.0实现了信息的生产、组织、传播互动化,而沃客在Web1.0基础上建立的网络服务发展的市场激励控制机制,不仅为解决困扰网络发展的知识产权问题提供思路,同时在基于利益驱动背景下用户的广泛参与的信息组织层面增强了网络信息服务的功能与竞争力,在服务内容层面通过激励用户参与有价值的知识生产从而引发正向的网络效应对构建良性网络生态系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信息资源的描述与组织是学科信息门户建设中的核心问题,通过详细的数据说明都柏林元数据在面向学科信息门户建设的信息资源描述中的应用,以层次递进的分析方法论述在学科信息门户建设中的信息资源组织方法,认为在当前学科信息门户的建设实践中,我们应以都柏林元数据来描述不同类型的信息资源,按照元数据描述、分类体系组织、主题地图组织和概念集组织这四个渐进的层次来描述和组织学科信息门户的信息资源.  相似文献   

4.
丁越  张静  崔金栋 《情报科学》2018,36(10):36-41
【目的/意义】针对舆论管控尤其是微博信息管控这一热点问题,利用信息自组织理论揭示微博信息传播规 律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将信息的自组织作为主线,重点研究微博信息在传播的整个过程中信息内容自组 织、用户关系自组织以及用户传播过程自组织,揭示了微博信息自组织的运行机理,阐述了微博信息自组织对信息 传播效果产生的各种影响。【结果/结论】通过实证分析论证了研究所得到结果的正确性;最后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 议,力图实现研究微博信息、管控微博传播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一门正在兴起的新学科——科技传播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进步所产生的越来越大的影响,一门新的学科——科技传播学正在悄然兴起。科技传播学是研究科技传播规律、科技信息开发与利用的一门学科,是一门多种学科交叉、融合的边缘学科。什么是科技传播呢?所谓科技传播,就是人类交流科技信息的社会行为,是人与人、人与其所属的群  相似文献   

6.
史淑英  张静  魏青山 《现代情报》2015,35(10):72-75
信息资源是学科服务的基础,借助网络信息技术合理组织信息资源,有助于提升学科服务质量,提高信息利用率。文章以西安交通大学学科服务中引入资源发现系统、建立学科博客服务平台为例,阐述了学科服务中如何借助信息技术手段组织信息资源,为学科用户提供个性化、特色化学科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7.
社交媒体成了公众交流、传播信息的主流方式之一,公众可以分享有价值的信息,也可能会无意地传播不实信息。前人研究表明,群体智慧可以降低社交媒体不实信息的传播,本文为了探究群体智慧的哪些因素可以影响不实信息传播,用结构方程模型检验理论假设,通过调查问卷的实证结果进行数据分析。研究发现,群体的批判性思维、反驳举证、异质性,以及众包作用都具有抑制不实信息传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试论互联网环境下的科技信息传播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的时代是一个网络时代,我们正在进入一个全新的网络信息社会。21世纪,信息已经成为与物质和能源同等重要甚至比之更加重要的资源,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是以信息为核心价值而得到发展的社会。信息传播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随着传播技术革命和社会信息化的发展,这门学科在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本文针对网络时代信息传播发展趋势的现状,来对我国互联网环境下的二元模式、网络模式和单元模式三种科技传播模式进行必要的阐述。  相似文献   

9.
网络学科信息资源组织原则与目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史淑君 《现代情报》2006,26(3):55-56,59
网络学科信息资源组织是目前高校图书馆重要工作内容。本文就学科信息资源组织原则与目标进行了探讨与研究。以期促进网络学科信息资源组织向标准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
图书馆作为社会文献信息资源存储、管理和服务三位一体的传播中心,为社会提供有价值的文献信息。图书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是网络时代与知识经济为图书馆带来的新思维和新理念,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状况将成为图书馆信息竞争实力和信息服务水平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1.
组织内部知识市场交易博弈模型及其实证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配置知识资源,市场机制还是最有效的方式.知识资源在组织内部员工之间的分布是不均衡的,博弈模型的分析表明掌握知识的组织员工只有在对价交换的条件下才会愿意长期地供应知识.组织是内部知识交易的最大受益者,组织应该作为第三方对知识供应者进行支付,而最有效的支付方式是在组织内部设立知识经纪人,并由其运作相关支付事宜.  相似文献   

12.
网络舆情指标体系设计与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根据网络舆情的特点,从指标设计、分类、构建等方面,在网络舆情信息汇集、分析、预警的工作流程中,按照主题将信息分门别类,统计、计算出若干指标值,对舆情进行横向、纵向的监测和评估,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帮助舆情工作者对舆情突发事件进行研判及态势预测.同时,对指标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This research investigates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use of ubiquitous computing and U-business value. It considers system, information and service qualities as the major factors affecting the use of ubiquitous computing. System quality is measured by accessibility, stability and ease of use. Relevance, accuracy and timeliness are used to measure information quality. Reliability, quickness and secrecy are used to measure service quality. U-business value measures the value created from business operations, business processes, and customer relationships improved by the use of ubiquitous computing. Our results show that system accessibility, information accuracy and timeliness, and service quickness exert crucial influences on ubiquitous computing use. We also find that the use of ubiquitous computing creates value by enhancing business operations, business processes, and customer satisfaction.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information quality is relatively more important than system and service qualities for the creation of value in a ubiquitous computing environment. Our research model and empirical results provide valuable indicators for the direction of future research and also suggest managerial guidelines for the successful development and adoption of ubiquitous computing within an organization.  相似文献   

14.
先进的信息技术可以提高知识管理的成效,但如何营造知识分享的组织文化、建立适宜的激励制度,进而使组织成员乐于创造知识和贡献知识,则是企业知识管理的关键所在。以组织导向和信息技术类型为维度构建知识管理模式,分析不同组合对知识管理过程中知识的创造、固化与扩散的影响,旨在为企业成功实施知识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高斌 《现代情报》2013,33(6):31-36
社会性标记是集合众人对网络资源进行标记、以词分类的新兴信息组织方式。这种自由标记与传统以专家为基础的图书信息组织方式不同。本文探讨社会性标记的意义、类型与特征,同时以最具代表性之一的社会性书签网站Delicious为例,简介这类系统所提供的功能。此外,也尝试对社会性标记与图书信息组织特征做比较,进一步了解社会性标记的价值及在图书信息服务中的应用范畴。  相似文献   

16.
分类法在网络信息资源组织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陈青苗 《情报科学》2000,18(12):1107-1109
网络的发展对信息组织的要求越来越高,分类法在网络信息资源组织中的应用研究逐渐得到学者们的重视,本文对其研究包括两方面:一是分类法在网络环境中应用的理论研究,二是分类法在网络环境中应用的实验项目研究。根据这些研究提出了分类法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With rapid advancement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open collaboration has become easier, thereby allowing people to participate through internet platform. Open source software is one of the representative examples of open collaboration. In this research, we examine the antecedents of innovation performance for open source software development organizations on Github (www.github.com), which is a leading web service for the open collaborations of developer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source allocation,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effective governance strategies to allocate developers to multiple projects within an organization. Overall, we find that the organization with high performance have a small number of developers to participate in most projects and most developers to participate in a small number of projects.  相似文献   

18.
Web结构挖掘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Web上的信息以及用户都在以接近于指数的速度增长 ,到 2 0 0 1年 9月Web服务器已接近 30 0 0万台 ,网络用户数量接近 4亿[1] 。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 ,为信息传播提供了技术支持 ,使得信息的发布与访问不再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为用户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搜索是解决网络信息无序和混乱的一个基本方法 ,同时也使得在因特网下搜索变得十分关键[2 ] 。尽管搜索引擎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人们的信息需求 ,但远没有达到令用户满意的程度。如何利用数据挖掘知识 ,进一步提高Web信息搜索的性能是众多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O Etz…  相似文献   

19.
【目的/意义】深度学习是近几年来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了解深度学习在信息组织与检索方面的研究现状,能为信息组织与检索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内容】通过对国内基于深度学习的信息组织与检索方向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剖析深度学习相关模型、阐述深度学习在信息组织与检索中的研究热点主题,并结合深度学习技术的特点和信息组织与检索的研究内容,对深度学习在信息组织与检索方向的应用前景进行预测。【结果/结论】研究表明,当前深度学习在信息组织与检索中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智能信息抽取、自动文本分类、情感分析和文本聚类这四个主题,预测未来深度学习在信息组织与检索方向会朝着对异构信息处理、智能信息检索、个性化信息推荐等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0.
In the past,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s (GIS) have been used and developed by small groups of professionals within organizations, for example, town planners within local authorities. Champions from such enthusiastic groups have made enormous contributions to the development of working GIS in practice. However, GIS implementations that are ad hoc developments primarily designed to improve the operations of the organization are potentially underutilizing the benefits of GIS. In business applications GIS must be seen as another potential tool. Managers need to see GIS among a range of management support tools, in a way that other information systems might be viewed. The integration of GIS into corporate information systems is vital for gaining the maximum benefit from the information resources of the organization. The paper explores issues such as: How can GIS be integrated into the information strategy? What are the benefits of such an integration? The paper puts forward a framework for considering GIS within the corporate information strateg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