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大学文化建设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文化是以大学为载体、通过历届师生传承和创造,为大学所积累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其核心是大学精神。在新形势下,高校应坚持以“人”为中心、紧扣“和谐校园”这一目标,突出文化精神、文化风气、文化组织、文化环境、文化素养等五个建设重点加强大学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2.
大学文化即为大学的精神宪法,是大学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积淀形成的精神成果和物质成果的总和。作为一所新型的大学,开放大学文化包含着虚拟性、开放性、创新性和多元性等特征。随着开放大学在转型升级道路上的不断探索,开放大学在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的建设也一样充满挑战和期待。  相似文献   

3.
大学文化建设的操作性研究一直是薄弱环节,如何把相关的理论转化为具体的办学实践,是当前大学文化建设亟需解决的重大问题。大学文化建设应强化主体设计,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根本,以创建文化特色为核心,以构建实践体系为重点,以项目建设催生标志性成果为手段,充分发挥文化建设在大学发展中的引领功能。  相似文献   

4.
大学校园文化与创造性培养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大学校园文化是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和谐结合 ,它集中体现为良好的学术环境与校园氛围。这是大学培养创造性人才和产生创造性成果的最重要条件 ,但我国大学对此仍关注不够。当前 ,加强环境建设是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5.
正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要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形成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实践也表明,必须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环境的育人功能,以此推动高校的健康发展。一、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大学文化是以大学为载体,通过历届师生的传承和创造,为大学所积累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杨德广先  相似文献   

6.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成果培育体系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载体,是凝练、升华大学精神并将其具体化和形态化于校园文化建设之中的重要举措,也是高校实现内涵式发展的强力支撑。成果培育作为独立系统,特有其主体、客体和载体,具备引导校园文化建设、凝练和弘扬大学精神、加强和改进思政教育以及有效促进文化育人等作用,因而对塑造大学品牌形象、实现高校转型发展有重要意义。为此,要在科学思想的指导下,坚持主流文化属性,并通过支撑环境建设、培育方法创新、激励机制建立等路径构建成果培育体系。  相似文献   

7.
大学文化和社会文化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两者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共生关系。大学是科学技术与知识人才的汇聚地,在文化继承与创新、借鉴与传播、创造与培育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长期浸润在社会文化之中的一种亚文化,大学文化与社会文化之间存在以"平行、博弈、合作"为基本常态的互动机制,大学文化则通过"纠正、提炼、辐射"等方式引领着社会文化向更高层次发展。在现代社会中,共培文化意识、共育文化人才、共谋文化创新、共享文化成果逐渐成为大学文化与社会文化互动路径的主要模式,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推动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新时代背景下,民办高校提升大学文化软实力有利于促进自身内涵建设、增强核心竞争力和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民办高校提升大学文化软实力,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行动指南,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培育办学特色文化,凝练大学精神文化,构建大学物质文化,打造大学行为文化活动平台,加强文化品牌传播团队建设,健全大学制度文化,以期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促进职业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大学属于文化领域,其基本功能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通过选取地处云南边陲的思茅师专为个案,通过实证调查了解到思茅师专师生对学校文化建设的认同程度,在此基础上从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环境文化三个方面梳理出了思茅师专文化建设的成果,进而说明边疆民族地区的高校在求生存、求发展的过程中必须打造自己的文化个性,文化个性就是大学的特色.  相似文献   

10.
学风是一所大学所特有的向学风格和文化价值诉求,优良学风建设是大学持续性的文化改进实践——文化管理的重要成果.随着学风建设的深入开展,大学应以文化管理的理念,增强决策核心对建设优良学风的价值的集体认同,建设以发展性为价值取向的制度文化,养成积极变革和善于变革的思维逻辑,强调师生的主体性原则,营造良好的大学文化生态环境,积极建构优良学风.  相似文献   

11.
"学院精神"和核心价值的凝炼是一种大学文化自觉。"学院精神"和核心价值的认同是一种大学文化自觉。"学院精神"的弘扬和核心价值作用的强化也是一种大学文化自觉。学院文化建设要注重"学院精神"的弘扬和核心价值作用的强化。  相似文献   

12.
高校质量文化是指高校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逐渐形成的质量理念、质量价值观、质量形象、质量制度与规范、质量行为方式及其物化形态的总和,它不仅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还有助于创建学校质量品牌与特色,因而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然而,在高校质量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着狭隘化、形式化、功利化、割裂化等认识误区与实践偏差。为此,我们需要正确认识和把握高校质量文化的内涵与价值、构筑高校质量文化建设的整体框架、创新学校教育质量管理体制、积极开展质量文化宣传与教育、加强高校质量文化建设理论研究,以便切实提高高校质量文化建设成效。  相似文献   

13.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不应当仅仅看作是一次教学改革,同时也是课程教学改革。本轮改革中凸显的几个问题需要及时解决才能巩固改革的既有成果:大学英语教学应当以听说为主;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应着眼于改变教学结构;课程教学改革应包括评价方式的改革。  相似文献   

14.
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联系和区别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问题已经越来越广泛地受到人们的重视。要真正实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必须首先弄清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联系和区别。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在不少方面存在着联系和相似点,但校园文化在建设主体、建设目标、建设途径、本质特征上明显区别于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   

15.
校系两级管理与校园文化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校系两级管理是一种具有鲜明文化内涵的管理制度.校园文化建设是养成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良好的科学精神的手段,校系两级管理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部分,又为校园文化建设奠定了基础,校园文化建设反过来又为校系两级管理不断地注入生机和活力,因而它们之间是相互依存、互相促进的.校系两级管理的实施,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成功展示出了光明的前景.  相似文献   

16.
市场经济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具有“双重效应”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调整好个性与共性、传统文化观和市场经济文化观、显性课程文化和隐性课程文化等关系 ;高校校园文化要发挥对市场经济影响的导向纠偏功能 ,在校园政治文化、伦理文化、审美文化、组织文化、情感文化等层面坚持正确导向。应把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作为推进素质教育、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重新构建校园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研究学院精神文化要从研究办学历史和办学传统入手。校报承载了学院办学历史中的全部精神文化。校报各文体充分反映了学院办学的文化传统。校报具有促进学院文化建设,引领实践层面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的独特功能,是弘扬学院精神文化的最佳载体。  相似文献   

18.
高校教师科研文化的缺陷及其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科研活动中教师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以及受社会心理影响而表现出来的行为方式等,构成了高校教师的科研文化。从世界高等教育历史来看,高校教师科研文化在主体、客体和产出等维度上经历了从个体文化向合作文化、从学科分治文化向多学科文化、从纯理性文化向功利性文化的发展过程。我国当前高校教师科研文化的缺陷表现为:重形式的合作文化、浅层移植的多学科文化以及群体趋向的功利性文化。为形成科学、健康的高校教师科研文化,高校应建立科研合作机制,培育教师团队协作精神;应改革传统学科制度,完善学院制内部管理体制;应注重科研制度建设,促使教师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相似文献   

19.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以及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调查问卷结果显示:新乡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现状不容乐观,对校园体育文化的重视程度不够,场地及设施满足不了健身需求,宣传力度不到位;终身体育的观念及行为还没有建立起来。文章从物质、制度及精神文明三方面探讨了建设新乡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00后"青年大学生已经进入大学,成为高校学生的主体,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高校主流文化的影响熏陶和感召下,逐渐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但是仍有部分青年大学生故步自封,沉寂在自我的愉悦和狂欢中,学习功利思想比较突出,生活消费主义较为普遍,社会责任感存在缺失,文化价值观取向偏差,造成青年大学生亚文化与高校主文化的冲突,这直接导致高校人才培养出现困境。青年大学生亚文化的形成与大学生面临的时代背景、高校教育、同辈影响和自身选择都有莫大关联。进入新时代,通过坚定确立高校主文化育人阵地、扩大高校主文化辐射影响范围、合理转化青年大学生亚文化、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实现青年大学生亚文化与高校主文化的调适与整合,从而充分发挥高校主文化的实际育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