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用定量分析法,可以见出借字与本字形体存在不同程度差异,依此可将二者分为“形体迥异”、“部分相同”、“形体相近”三类。通假字不同于异体字、古今字、讹化字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恓惶”一词只能训释为“悲伤”、“可怜”,而绝无“恐惧”、“惊慌”之意,《辞源》、《辞海》等辞书析字为训,将该词训释为“悲伤恐惧”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3.
中师语文教材对注释术语“同”、“通”的使用颇为混乱,模糊了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联绵字的界限。应以通行的某一权威辞书为主要依据处理。  相似文献   

4.
"修辞"考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易传》“修辞”因“孔疏”遂成疑义 ,纷纭莫衷。就“辞”字于辞书训解 ,于文献用例 ,于古注用语而欲明“孔疏”蹈袭郑玄之非 ,以正修辞学史之本源  相似文献   

5.
名篇谬注     
大中专语文材料中传统名篇的注释,往往是沿袭专家学者们的定论,故很少有人质疑匡谬,而流讹至今,贻误非浅。例如: 1、“处分适兄意,哪得自任专”(《孔雀东南飞》)中的“适”字,敖材注:“适合、依照”。音义均注错。“适(適))”有两个音项:一读“shi”;二读“di”。“适”当“适合”解,读“shi”。可这儿应读  相似文献   

6.
“透过”一词不见于辞书,研究者和学习者均未加注意。“透过”可作二词性,一为动词,义为“穿过、通过”;二为介词,在句中引出动作发生或者完成所需要的凭借,相当于介词“通过”。两种用法之间是借助概念隐喻而发生演变的。  相似文献   

7.
“嘏”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是一个异读词,《辞源(第三版)》明确了唯一的读音“jiǎ”。探析“嘏”和“叚”的同源词身份,并进一步指出“嘏”是两个构字部件音义兼顾的双声符字。从“嘏”的语音发展过程,可以看出“jiǎ”是语音正常演变的结果,“嘏”ɡǔ读音当是语音讹变造成的。  相似文献   

8.
“暇”在古汉语中常可作助动词或能愿动词,辞书(《汉语大词典》《汉语大字典》《辞源》等)、古书注解多未发。本文为之探义,兼纠正补充注解之未是不足,以就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9.
陕西省辞书学会成立大会暨陕西省辞书工作规划会议于6月1日至3日在西安召开。会上交流了经验;制订了辞书编纂及研究规划;讨论了学会章程并选举了理事会,吴钢任名誉会长,贾象实为会长;刘学林、刘钟尧、周龙如、马天祥任副会长,刘学林兼任秘书长。我省目前已出版发行各类辞书、工具书36种,正在审校印刷的有23种。已出版发行的  相似文献   

10.
原本《玉篇》部分抄本残卷中的书证、例证之于传世文献典籍的整理、校读具有重要价值。根据原本《玉篇》残卷所引《尔雅》这条书证材料,并以《名义》《玉篇》《切韵》《广韵》等传世字书、韵书为佐证,结合汉字俗写变异规律,考证出传世本《尔雅》“静也”条之“谥”即“”字之误。同时,在考辨传世本《尔雅》“静也”条之“谥”这一讹文的过程中,利用原本《玉篇》残卷引用《尔雅》的书证材料,校补了传世本《尔雅》的两处脱文。此种研究路径也可进一步佐证版本校勘在文献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中文专业的高校教师,需要经常翻看各种各样的语文类的辞书。在使用过程中,注意到目前语文类辞书在贯彻国家语文规范和标准、释义、例词以及体例等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特提出并加以分析,希望对语文辞书的编辑、加工等提供一些可资参考的材料。  相似文献   

12.
“学做现代人”,须知现代人。何谓现代人?权威辞书中无现成答案,正好八仙过海发散思维,欲学做现代人的我,慢慢地竟也悟出了如下一堆“擦边球”式的定义来:能在现代社会生存的人;能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人;能促进现代社会发展的人;能前瞻未来社会的人;能开创未来社会的人;总之,“学做现代人”这道命题,论大,  相似文献   

13.
释“瓜子”     
“瓜子”一词,是甘肃、陕西、四川等地常用的方言俗语,其义与通语称白痴为“傻瓜”或“傻子”相同.前人所作的笔记杂著,偶也记述“瓜子”一词,而于词源则语焉不详.如清代黎土宏《仁恕堂笔记》中说.“甘州人谓不慧之子曰瓜子,殊不解所谓.后读唐书:贺知章有子,请名于上.上笑曰:可名之曰孚.知章久乃悟上谑之,以不慧,故破孚字为瓜子也.则知瓜子之呼,自唐以前已有之.”但现在通行的辞书转引记述此词甚为纷乱,或作“瓜子”,或作“爪子”,或“瓜子”、“爪子”并存而不辨其误,所以本文首先辨正各书引述讹误,然后考释其词源本义.  相似文献   

14.
辞书的实用性是辞书编写者首要考虑的目标,译学词典的实用性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条目检索方便性,条目安排分类性,条目选择专业性和代表性,条目编写系统性和整体性,附录设置相关性、必要性和适量性等。  相似文献   

15.
《旧唐书》卷190上《杜审言传》载:“乾封中,苏味道为天官侍郎,审言预选”。按:“天官侍郎”乃武则天光宅元年九月以后由吏部侍郎所改,“乾封”是高宗年号,不当有此官。疑“乾封”为“登封”之讹。《旧唐书·苏味道传》云:“证圣元年,坐事出为集州刺史,俄召拜天官侍郎。”可知苏味道拜天官侍郎远在光宅元年以后。按苏味道“坐事”被贬的原因,《旧唐书》卷90《豆卢钦望传》有专门记载:“时李昭德亦为内史,执权用事,钦望与同时宰相韦巨源、陆元方、苏味道、杜景俭(全)等并委曲从之。证圣元年,昭德坐事左迁涪陵尉,则天以钦望等不能执政,……乃左迁钦望为赵州刺史,韦巨源……为鹿州刺史,陆元方……为绥州刺史,苏味道……为集州刺史。”上述诸人所贬,《旧唐书·则天皇后纪》作”证圣元年春一月,戊子”。《新纪》及《新宰相表》均作“万岁登封元年正月戊子”。按则天证  相似文献   

16.
刘学林教授     
刘学林教授刘学林教授,1933年生,陕西咸阳人。195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7年毕业于西安师范学院中文系,曾先后担任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室主任、辞书编纂研究室主任、辞书编纂研究所所长等,兼任中国辞书学会理事、陕西省社会科学联合会理事、陕...  相似文献   

17.
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的设立 (简称“文科基地”)是国家教育部 (原国家教委 ) 1 994年开始启动的一项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重要计划。该计划旨在通过文科基地的积极建设 ,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文史哲通才。 1 994年 1 2月 ,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与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 8所院校的中文系一起成为原国家教委首批确定的 8个人才培养基地之一。陕西师范大学文科基地是西北及中原地区惟一的文科基地。该基地依托的文学院现有教职员工 95人 ,其中教授 1 8人 ,副教授 3 5人 ;现设“两系三所” :中文系、对外汉语教学系、文学研究所、辞书…  相似文献   

18.
摘要:为了明晰“功夫”作“武术”词义的发展过程,为学界对武术相关概念的界定和探讨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对“功夫”的词义发展过程进行了挖掘,寻找和解析其“武术”义项产生的过程和理据。文章分析了“功”“夫”“工”“力”的造字本义和“功”“夫”的结合组词理据;整理“功夫”最早出现的两汉碑刻文献和书面文献资料语证,解析其早期词义;以时间为线索,搜集“功夫”从古至今的文献使用例证并对其用法和词义演化过程进行解读;最后,借助辞书和语料库,对“功夫”在现代汉语中的用法进行分析,结合其在古代汉语中的词义发展解读“武术”义项产生的原因、过程和产生的影响。研究认为:“功夫”向“武术”词义发展演变是一个长期的、逐步推进的过程;“功夫”在两汉和魏晋时期是指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的“官方大型工程”,后被宗教引入,指为其教义而进行的“实践投入”和达到的“水平造诣”,进而可泛指任何技艺技能上的实践投入和水平造诣,在近代演化出“(中国)武术”义项,并由海内外华人通过影视作品和国际交流等方式传播到国外,使得“Kung Fu(功夫)成为一个国际通用词语。  相似文献   

19.
不通西文的翻译家林纾译介了大量西方文学作品,开创了中国文学翻译事业。然而,在其180余种文学译作中也存在着大量的讹错,成为众多评论家评论林译小说忠实与否的焦点。文化操纵理论的出现为研究林译小说提供了新的视角,以历史的眼光对其做出了更加科学合理的分析和解释,即这些讹错是受当时社会意识形态、赞助人和诗学共同操控的结果。这一研究结果为人们更加客观地评价译者及其译作带来了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红楼梦》中的部分俗语词,至今仍然活跃在贵州各地百姓的日常口语中,通过参照方言用例,考之字典辞书以及古代文献,一方面可帮助我们准确深入理解《红楼梦》旨意;同时亦可弥补字典辞书中对这类词语或释义有分歧、或训释不够切近文本语境、或印证材料不够充分之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