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就世界篮球运动员身高发展的趋势,引用我国和世界男、女篮强队身高的变化,说明大小个队员都有各自的优势和特长;说明篮球规则的修改在于充分保证和发挥小个队员的特点;说明大小个才能的发挥在趋于均等。预计今后的“巨人”会越来越多,高人一筹的矮个队员仍有参赛的机会,高与矮是辩证的统一。指出我国在选拔和输送队员时,除了注意高大队员以外,也应注意矮个队员的培养;提出了四条选拔队员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对篮球意识认知的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阅读大量献资料,发现许多有关篮球教学和训练的书籍中经常提及“篮球意识”一词,另外,在观看一些比赛时,也经常听到这类说法“某队员打球意识很好”、“某球队的篮球意识很强”等.但何谓篮球意识?篮球意识是指哪方面的行为呢?它是如何来?怎样体现?本就这些问题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上海东方队主帅李秋平平时待人总是温和细语、彬彬有礼,而在训练场上却声色俱厉、不停吆喝,督促队员高质量完成每一个动作。对这,队员们不但无怨言,反而都很喜欢他,认为在这样的“少帅”帐下出力紧张而又愉快,有利于自身的进步。 李秋平1960年出生于上海市卢湾区,他与篮球结缘有很大的偶然性。那是在1973年,从小没有摸过篮球的李秋平,在金陵中路小学即将毕业的时候,顶替一个生病的同学去参加区小学生运动会的投掷比  相似文献   

4.
篮球进攻“时间差”是针对进攻一方而言,即为达到有效的进攻目的,进攻队员通过运用一定的进攻技术和动作的配合,而创造出来的与防守队员之间短暂的时间差距,称之为篮球进攻的“时间差”。在比赛中若能及时捕捉这种转瞬即逝的“时间差”,及时配合战术的发展和出现的机会,对打乱对方防守意图,争取比赛的主动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学生中加强篮球进攻“时间差”的能力训练,目的在于提高个人和集体的综合素质,是对篮球进攻技战术意识培养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在北京,一提起‘美后’,人们就会联系到小学篮球。而反过来,提到小学篮球,就必然会想到‘美后’。美术馆后街小学的教导主任齐孝序说这话时,心里肯定是充满了自豪感。 齐老师的自豪当然是源自他们的俱乐部——“北京市东城区诺亚篮球俱乐部”,因为这是京城第一家小学篮球俱乐部,而他就是这家俱乐部的常务副主任,并且还兼任着近似于总教练这样的角色。 虽然俱乐部正式注册时间是1994年12月14日,但美后小学的篮球队从1988年就成立了,在北京市小学生比赛上连续拿了多届女篮  相似文献   

6.
2.13米的大个儿,一张娃娃脸、夹杂着不少银丝的“少白头”。他就是江苏南钢队的主力中锋唐正东──CBA赛场一名真正的新秀。 在甲A联赛的战史上,今年刚满16岁的唐正东已至少创下两项纪录:他是年龄最小的队员,也是刚进一队就成为主力的队员。 其实,“少年老成”的唐正东打篮球的历史屈指可数。出生在姑苏城的他,6年前上小学三年级时才被选进苏州市体校,当时他的身高已超过了1.70米。出乎笔者意料的是,此前篮球场对小店来说还是陌生的领域,他家中没有一个人是从事体育的,并且个头都不高。小唐说,在这方面他就没有姚…  相似文献   

7.
抢篮板球既是进攻技术又是防守技术,是篮球比赛获得球权的重要方式之一。海安市城南实验小学作为“全国篮球特色学校”,近年来多次参加省市级比赛,通过赛后分析比赛录像与数据发现,小学阶段篮球队员的投篮命中率相对较低,在比赛中谁能抢到篮板球,谁就会有大量二次进攻与快攻的机会。所以,如何提高队员实战过程中抢篮板球能力成为日常训练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他喜欢别人称他为“队员”,在他的篮球概念当中,作为一个球员首先要成为一名“队员” -简单解释一下就是球队中的一员。这就是史蒂夫·纳什在球场上的第一信条,每当看到他在球场上疯狂的跑动,就能够通过他的每一个动作清晰地感受到这个信条。身高只有1米91,体重不到90公斤的身材在壮汉如林的NBA赛场上只能用瘦小枯干来形容。但是从未在纳什的脸上看到一丝一毫的惧怕,哪怕是面对奥尼尔这样的三秒区里的巨人,在他之前只有巴克利能做到这点。  相似文献   

9.
一、从美国萌芽时代的女子篮球运动到初具规模阶段的演变: 美国对篮球运动的狂热很快就波及到妇女。1892年,春田小学的女教师开始教篮球。同年三月她们鼓励这些当地的女孩去参加比赛。奈·史密斯博士自然很赞赏妇女打篮球,因为他妻子毛德舒曼就是其中一名队员。  相似文献   

10.
见到濮存昕是在北京体育师范学院体育馆里,适逢每周一次的“梦舟”篮球队的训练。休息时我与他聊了起来。 濮存昕加入“梦舟’篮球队已有3年。问他为什么对篮球情有独钟,濮存昕说:“篮球集跑跳投为一体,是非常好的综合性健身运动。上中学时我就是校篮球队队员,篮球还伴我度过了在黑龙江插队的知青岁月,因此我对篮球的感情非常深。” 加入“梦舟”篮球队后,濮存昕几乎没有落过一场训练,即使随剧组赴外地拍戏,他也会带上一只篮球。休息时,他便寻一块场地独自运球、投篮,玩得很上瘾。问他为何如此?他说:“运动是最好的休息,演员生活非常不规律,拍戏又非常消  相似文献   

11.
他的故事     
弗朗西斯出生在马里兰一个叫Silver Spring的小镇,自小就绽放出优秀的运动天份。他还没进小学前就开始玩美式足球,篮球则是到九岁那年开始接触。当时他的好友JamalHutchinson一再的怂恿他和他们一起去打篮球,在拗不过的情况下,弗朗西斯穿着一双破烂的休闲鞋,开始他的篮球生涯。弗朗西斯天生是个好胜心极强的孩子,虽然比起他人晚接触篮球, 他却要求自己有杰出的表现,当时他加入了由邻近的小孩组成了一支叫 Takoma Park的球队,而他们主要的练习场地就是在他们家附近的Honeybranch室 内球场。  相似文献   

12.
我们是冠军     
英年早逝的克罗地亚籍篮球运动员彼得罗维奇是萨格勒布齐博纳俱乐部明星队员,1990年他助当时的南斯拉夫队夺得第11届世界篮球锦标赛冠军,他本人还曾获萨马兰奇授予的奥林匹克金杯(图22)。  相似文献   

13.
问:新规则对“垂直原则”作了很大修改吗? 答:是的。关于“垂直原则”,新规则归纳成三点: 1.在篮球场上,每一位队员都有权拥有他所在的地面位置以及在他上面的空间(圆柱体)。2.这个原则保护队员所占据的地面位置和他上面的空间。3.一旦队员离开了他的垂直位置(圆柱体)并与已经确立了垂直位置(圆柱体)的对方队员发生身体接触,则离开了垂直位置(圆柱体)的队员要对此接触负责。 (1)对防守队员垂直地离开地面(不超出他的圆柱体)或在圆柱体内全面伸展他的双手和双臂,则不必判罚。 (2)进攻队员无论是在地面还是腾起在空中,都不  相似文献   

14.
1987年北京国际男篮邀请赛远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前言早在85—88年篮球新规则增添“远投得3分”的规定时,篮球界就有不少权威专家认为,3分远投将是亚洲(当然包括中国)运动员对付欧美队的有效武器。但关于这项规定到底是对高大队员有利还是对矮个队员有利,莫衷一是。为鼓励远投,从中打开一个战胜欧、美强队的突破  相似文献   

15.
<正> 美国的斯·吉理在《篮球区域移动防守》一书中,阐述了篮球的几种区域联防阵型的“长”与“短”。 “2—3”区域联防,这种防守能加强篮区附近的防守力量。前面两个队员的防守区域增大了,他们必须依靠积极的移动,防守更大的区域。这种防守允许更多的外围投篮而且常常允许在罚球线附近策应区传球,而对靠近球篮的危险区的防守加强了。由于球篮附近有三个防守队员,使得攻方难以得到近投和二次投篮的机会,而守方队员可以有效地控制篮板球(图1)。 “3—2”区域联防,这种防守能有效地阻止外围投篮。它把防守力  相似文献   

16.
我相信生来就与篮球有缘分。 小时候,家在农村。那时乡村小学的体育器材只是一个篮球,体育课也只是这个篮球被孩子们一窝蜂地争来抢去。作为教师的孩子,我便有了一个小小的“特权”:玩球的机会比别的孩子多一些。捕鱼的网子往树上一支就成了一个简易的球架。没有边线,没有限制区,小小的院子就成了我的球场。  相似文献   

17.
一、问量的提出随着篮球运动的不断发展,防守越来越显示出在篮球运动中的地位。不少优秀教练认为“防守是比赛中最重要的策略,防守支配着比赛的节奏”“现代篮球的面貌是防守”等等。因此,防守很自然成了现代篮球的标志,防守好坏直接影响比赛成绩。但由于篮球比赛中进攻队员只有一个持球,其余人员大量时间内都是在无球情况下展开激烈的攻守较量的,因此防守无球队员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对无球队员的防守也日益被提到重要位置上来。无球队员在比赛场上活动  相似文献   

18.
上海市出现了一支闻名全市的“常青”妈妈篮球队。这个队云集了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的篮坛名将好手,十五名队员平均年龄四十岁,他们准备在篮球场上再驰骋十个年头。目前,她们中不少人都肩负着培养篮球接班人的重任。“妈妈队”的成立,使她们增加了切磋技艺,交流经验,提高教学质量,增强身体素质的机会。由  相似文献   

19.
随着篮球运动的发展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对无球进攻队员的进攻能力和配合的训练已被人们所重视,对防守无球队员的任务就显得更重要,更艰巨了。正象国内外优秀教练员所说:“表演靠进攻,赢球靠防守。”所以在篮球教学与训练中不可忽视防无球队员的训练。一、防守无球队员概念防守无球队员是防守队员合理地运用脚步移动抢  相似文献   

20.
王敬泽 《新体育》2014,(9):22-23
媒体很重视三人篮球,在混访区将球员围得水泄不通。篮协也很重视,提前两个月就开始了“海选”。 三人成虎 山东人焦海龙生于1996年,据他自己说,小学的他就喜欢打篮球,但最早练的却是田径。直到初二时被选中去北京体育大学附属体校读书,焦海龙才接触专业篮球训练。自那以后,他辗转四川青年队,2011年才回到了老家山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