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1教具装置图(图1)2仪器特点及用途(1)特点:从反向思维出发,直接在平面等高线地形图上逐步还原出实体地形,效果神奇,动感有趣。模型在地图——立体等高线——地形三者之间相互转换,变化活泼生动,轻松突破难点,更加适合初中学生  相似文献   

2.
贵州世界自然遗产地位于贵州省荔渡县境内。主要包括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小七孔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境内已经出现不同等级的水土流失现象。通过3s技术,选用2006年5m分辨率的SPOT遥感数据、1:1万地形图,运用GIS软件提取水土流失的主要影响因子,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2007),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遗产地境内水土流失现状的强度等级。为防治水土流失提供科学依据,实施对世界自然遗产地的保护。  相似文献   

3.
一、材料 轻质泡沫(厚10mm)一块,玻璃板(厚5mm)一块,粘胶一袋,绿、黄、蓝等广告色。 二、制作 1.用中国地形图、各分省地形图,世界地形图等各种地形图做底图,制成各种分层设色立体地形和剖面图。 2.把用底图上各高程等高线和等深线用彩笔分别透画在泡沫上,并按所画形状剪下。再对照地形图上高度表的颜色,调配好广告色的颜色。然后把剪下的各高度的等高线泡沫图染成同高度表相对应的颜色。晾干  相似文献   

4.
1仪器装置图(见图1)2特点和用途①本教具能够让学生亲身体验到,从高低起伏的地形转换到平面图形的全过程,加深学生对等高线地形图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为满足实时地形测绘需求,从算法本质上解决运算量太大的问题,提出基于机载双天线InSAR系统的实时DEM生成算法.采用非线性ECS自配准成像算法,获取高精度配准的双通道SAR图像,省略了后续非常耗时的配准过程.对获取的双通道SAR图像,进行快速干涉滤波产生高质量干涉条纹,进而对该条纹采用基于密集残差点划分的快速相位展开算法,获得无缠绕干涉相位.对于传统非常耗时的参数定标问题,采用基于外部粗精度DEM数据的初始相位偏置实时估计算法,并结合在定标场获取的基线长度、基线倾角和绝对延迟时间等参数进行反演,实时获取DEM.通过算法实时性分析,给出硬件实现方案.实际InSAR数据处理结果验证了本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几何校正是遥感图像处理的重要一环,其精度对处理结果的准确性有重大影响。文中以北京市昌平区最新影像数据为例,分别采用RPC模型和多项式模型进行几何校正,对两种模型在无DEM辅助情况下的校正精度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在无DEM辅助情况下,RPC模型的精度相对较好;在同一模型内部,平原地区的精度要好于山区,对工程项目校正模型选取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通过3S技术,选用高分辨率航空遥感数据、1∶1万地形图,运用GIS软件提取水土流失的主要影响因子;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2007),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水库建设项目生态工程调查区内水土流失现状的强度等级,同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治理对策,为双桥水库供水工程项目提供环境影响评价依据。  相似文献   

8.
SDG11.4.1将保护世界遗产的“保护支出”作为评价遗产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指标,其处于有方法无数据的状态,亟需具体数据和测算案例支持。利用48处中国UNESCO名录遗产的统计数据对SDG11.4.1指标进行测度和分析,基于Landsat遥感数据对4处自然遗产人为干预度进行变化监测分析。结果表明:1)单位面积支出可作为测度自然保护地(世界自然遗产、混合遗产、地质公园和生物圈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状态的指标,但不适用于文化遗产的测度。2)从资金投入角度看:自然保护地年均投入400万元/km2可作为优质发展目标阈值,年均投入80万~400万元/km2可作为发展状态良好的阈值。3)人为干预度作为扩展指标可以反映自然遗产地的可持续保护状态和趋势,可进一步在中国及其他国家类似保护地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20世纪40年代初以来渤海形态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中期以来中国沿海经历了多次围填海热潮,2000年以来环渤海区域大规模围填海已使其成为近期中国围填海的重点区域。利用地形图、海图和遥感影像等资料获取的渤海多时相的平面重心、立体重心、海岸线、低潮线、等深线、海区面积和海区体积等指标变化信息,系统揭示渤海形态的长期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70年来,渤海面积不断萎缩,岸线普遍向海扩张,导致渤海的平面重心总体向东偏北方向移动,但渤海的平面周长总体呈增加趋势,平面形状趋于复杂;近50年来,渤海体积总体呈下降趋势,立体重心的位置趋于变深。自然条件下的河口三角洲发育和人类围填海活动是渤海形态变化的主要原因,但渤海形态变化的驱动力已由早期的以自然因素为主转变为近期的以人类活动因素为主。  相似文献   

10.
利用有限元方法,对存在复杂地形时,气温变化的影响深度,及造成的地应力和地倾斜变化的量值进行了估算.计算结果表明,地形造成的热汇聚和热发散会造成地下温度的不均匀分布,而不均匀的热胀冷缩会导致地应力和地倾斜复杂变化,其影响深度大于平地温度年变化涉及的深度.在地应力和地形变台站的选址和观测中应该注意气温年变化影响及其干扰排除问题.  相似文献   

11.
巴基斯坦北部地区是历史上犍陀罗文化的中心区域,拥有大量的印度教、佛教和伊斯兰教文化遗址。借助考古文献资料、数字高程模型以及野外实地调查与验证数据,运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对巴基斯坦北部地区印度教、佛教和伊斯兰教文化遗址的时空分布特征、保存现状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保护对策。结果表明:巴基斯坦北部地区先后经历了印度教文化、佛教文化、伊斯兰教文化的传入、兴衰等演变过程。核密度估计显示3种文化遗址分布范围、聚集程度有所不同,但都以伊斯兰堡周边区域聚集程度最高。基于高分辨率的DEM分析表明,90%以上的文化遗址距离河流小于800 m,反映其位置选择对于河流的依赖与需求。从分布的高程看,3种文化遗址大多数在800 m以下、坡度范围在0°~10°之间,主要沿河道和交通要道分布。统计数据表明:伊斯兰教遗址数目最多,佛教遗址次之,印度教遗址最少,反映遗址保存的数量随时间而变化。由于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一些文化遗址如古佩拉、维吉等保存状况较差,亟待加大保护力度。针对遗址目前的保存状况与面临的风险,提出对应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2.
以250m分辨率的MODIS/NDVI时间序列数据为主要数据源,通过Sacizkky-Golay滤波重建高质量NDVI时间序列数据;同时融合500m分辨率的MODIS多光谱反射率数据和90m分辨率的DEM数据.将非监督分类法和决策树法相结合,进行黑龙江流域土地覆盖分类研究.对分类结果采用已有的土地覆盖数据和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进行精度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利用MODIS/NDVI时间序列数据获得较高精度的土地覆盖分类结果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公园绿地作为城市重要的公共资源,可在提升城市宜居性、增强居民福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基于GIS技术,采用最小距离法及考虑地形的行进成本法,分析2007—2017年乌鲁木齐市中心城区公园绿地可达性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以期为乌鲁木齐公园绿地的优化布局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乌鲁木齐中心城区公园绿地面积持续增长,空间分布呈现出“南多北少”的特征;2)2007—2017年中心城区公园绿地的空间和时间可达性均提升较大,截至2017年,93.14%的居民点能够在5 min内到达距其最近的公园绿地;空间可达性呈现出从中心向外围逐级递减的“圈层”式分布特征,而时间可达性呈现出从中心向外围逐渐降低的“T”字型分布特征;3)路网密度、公园绿地面积、形状指数及距居民点空间距离对公园绿地可达性决定力显著,路网密度和公园绿地距居民点距离是关键因素;4)绿地布局变化是东西方向公园绿地可达性提升的主要原因,道路网络改善对南北方向公园绿地可达性有积极作用,且两者分别对5 min内和5~30 min可达区域的面积增加贡献较大。  相似文献   

14.
给出一种在圆迹合成孔径雷达模式下直接获取DEM的方法,将360°雷达平台轨迹圆环划分为多段圆弧,对每段圆弧分割为多个子孔径,利用子孔径图像间的相似性,通过相关系数最大法,在其他子孔径图像上寻找与中心图像匹配的像素点,得到二者的位置偏移,进而提取地面场景的DEM.最后,通过微波暗室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为模拟真实感更强的航海雷达图像,建立带有完备高程信息的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以GeoTIFF文件作为新的高程信息源,研究航海雷达模拟器的图像生成方法.通过解析GeoTIFF文件获取高程信息,然后将其从地理空间转换到带DEM的栅格空间;将高程值和像素值对应起来,重新生成一幅图像.对每一根扫描线上详细的高程信息进行遮挡判断,并充分考虑雷达脉冲宽度产生的距离分辨力.仿真结果表明,采用GeoTIFF文件作为高程信息源比传统的电子海图获取的高程信息更完备,模拟的图像真实感也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16.
利用海南省地闪定位网获取的4年(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地闪定位资料,详细分析海南岛地闪活动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显示,海南岛的地闪活动主要发生在4-10月;呈双峰特征,峰值分别出现于5月和8月,分别约占全年总地闪数的23%和18%;地闪活动在6-7月明显地间歇性减少.从日变化特征来看,地闪在14:00-20:00时段最为频繁.16:00左右达到峰值,而5:00左右有一个较弱的峰值,2个峰值所占比例分别约为11.3%和4.2%.通过对比分析各地区的地闪活动,发现日变化呈现双峰特征的区域主要集中在东、南和西部沿海地区,而中部内陆及靠近琼州海峡的北部沿海地区呈单峰值特征.海南岛中部内陆山区的地闪密度大,沿海地区地闪密度小,并且存在2个地闪密度高值区.  相似文献   

17.
利用高精度的无人机遥感正射影像、数字高程模型、Landsat8卫星遥感影像以及野外实地观测数据,以空间考古学方法为主要手段,研究海南东寨港海底村庄遗址的空间分布、现存状态及其演变规律。研究结果如下:1)海底村庄遗址均匀分布在东寨河古河道两侧。2)海底村庄遗址处于陆海相互作用的前沿地带,地质构造条件不稳定,遗址受潮汐、波浪、地面下沉和人类影响较为严重,部分已经沉陷到海面以下,部分只有在退潮后才会露出。3)林市村附近的海底村庄遗址受地震断裂影响将继续下沉。遗址中间部分已被潮水涨落冲刷殆尽,被冲刷面积约为1 871.5 m2,占遗址总面积的31.5%。  相似文献   

18.
为保障液化天然气(Liquefied Natural Gas, LNG)船舶的航行安全,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GIS)、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等技术构建LNG船舶监管方案仿真系统.系统首先利用ARCGIS和PCI软件进行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和数字正射影像(Digital Orthograph Model,DOM)处理,建立湄洲湾水域基础地形数据;然后处理水利工程、码头和建筑物等地类数据;数据经过优化后,选用Mutigen Creator三维建模工具创建湄洲湾三维场景.在三维场景中,集成水文气象、船舶、助航设施和码头等数据以及监管方案,实现各类数据在三维仿真系统中的实时关联.场景驱动采用VEGA 3.7平台开发,实现三维场景中的漫游和查询、航行过程的记录和回放、监管方案的演练和报警等功能.海事监管部门可在系统中制定和演练LNG船舶监管方案,根据模拟演练对监管方案进行调整和优化.实际应用表明,对LNG船舶的监管和仿真效果基本一致,该方案可为LNG船舶监管提供科学的辅助和支持.  相似文献   

19.
苏北三县一区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效果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苏北某地区三县一区的九所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现状进行了调研,调查结果表明:1、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实施已在苏北地区显示出一定成效。2、教师对课程标准中基本理念的理解整体上有所提高。3、体育教师对学生健康的关注程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