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论"晚唐体"     
"晚唐体"是沿用已久却没有明确内涵的一个诗学和文学史概念,通过对其历史渊源与界定的梳理和辨析,可以发现,虽然人们在使用这个概念时比较随意,但是"晚唐体"概念本身还是有一定的明确指向,即以姚贾诗风为核心但其范围又略大于姚贾诗派的诗歌风格,其具体内涵则表现为"刻意苦吟"、"冥搜物象"、"工巧精致"、"长于五律"、"清雅有味"五个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2.
“晚唐体”成为宋诗一种风格类型的代称有一个历史演进的过程。“晚唐”一词首先是作为时间概念出现于宋代的献记录中,与诗没有关系。“余四祖在晚唐时……”,“鞠,皮为之,实以毛,踏而戏,晚唐已不同矣。”  相似文献   

3.
许浑是晚唐诗坛上最有争议的作家,后人对其之评价可谓毁誉参半,本文从当时名流对许浑的推许,许诗心态气质之时代特色,对偶声律之精七工稳,以及气象局促,语意重复之弊病等方面作了分析论证,从而得出无论从褒许还是贬许的角度来看,许浑都堪称“晚唐正变之首”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将寇准视为"晚唐体的盟主",是一个很值得商榷的观点。认为寇准是"盟主"有两个理由:一是其政治地位高,二是他文学交游广。但是,身份的高贵与否并不是统领一个诗人群体的决定因素,而从"晚唐体"几位代表诗人的交游情况来看,"与两个诗人群体都有交往"的也绝非寇准一人。就实际创作来说,他的诗歌成就既非出类拔萃,也不曾有过领导组织晚唐体诗人进行集体创作的经历,因此很难称为晚唐体的"盟主"。事实上,宋初的晚唐体,根本没有"盟主"。  相似文献   

5.
于璟 《焦作大学学报》2002,16(4):21-22,27
艳体曲笔,是以浓艳之辞写儿女之情,在很多场合下又借儿女之情寄托身世之感。晚唐诗歌的这一特色对于处在形成与发展过程中的词的特殊风格产生的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在时代风气的浸染下,晚唐大多数诗人对外界的关。必面越来越狭窄。他们把全部精神技俩都用来写诗,从而形成了以苦吟著称的、世俗化的、具有轻浅纤微风格的“晚唐体”诗风。这种诗风虽然以贾岛、姚合为主要代表,但它的源头却可以追溯到中唐诗人张籍。张籍是中唐诗风向晚唐诗风过渡中的主要代表人物。解放以来仅仅把他作为乐府诗人来研究是远远不够的。他的格律诗,开启了“晚唐体”之先声,应该在唐诗流变的研究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7.
试论晚唐诗风对宋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唐诗风对宋诗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尤其是从北宋建国之初的西昆诸子,到南宋后期的“四灵”和“江湖诗人”,学习晚唐诗(主要是学习贾岛、姚合)可谓效之不遗余力。他们学习晚唐诗的清高,空灵和创作手法上的苦吟,颇能得警句佳对。  相似文献   

8.
一篇谈白居易《池上》用字之妙的文章最后总结时说:“一首看似内容简单、语言平直的小诗,因为用字的巧妙而情趣盎然,读后令人忍禁不俊,浮想联翩。我们不禁感叹,白居易不愧为晚唐诗歌的代表诗人。”(《语文教学通讯》小学刊2014.06)文章的最后一句把白居易归入“晚唐诗歌的代表诗人”应该是错误的说法。  相似文献   

9.
历来对于晚唐体的理解就有很大的分歧,就是在宋代士人中对此的看法就不尽一致,而宋末方回对于晚唐体的竭力渲染,这自有其深刻用意在。文章由此对整个宋代文学思想史上关于晚唐诗与晚唐体的各种不同看法作出较为系统的清理,并力图理清其中发展变化的轨迹,论述其由沿袭到反拨再到回归的整体接受过程。  相似文献   

10.
晚唐时期,由于社会颓弊、国家衰败以及自身想匡正时弊却无能为力等诸种复杂情况,使得晚唐诗人对历史、人生、事物以及客观规律产生了理性思索和省思,反映到诗歌中则产生许多哲理性话语,使晚唐诗歌呈现出一种哲理思辨色彩。  相似文献   

11.
晚唐诗风日趋绮靡,逐渐回归于南朝文风。其原因在于:首先是由于北方士族的衰落和科举的繁荣;其次是南方经济文化的影响;另外,晚唐士人的末世情结也是绮靡文风形成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农事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一个古老题材,因为早在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为数不少的有关农事的描写。但《诗经》以后很长的一段时期内,有关农事的描写在诗歌中却是时断时续,很难形成轩然大波之势。直到中晚唐时期,这种冷清的局面才有所改变,农事诗在中晚唐的大量出现不是偶然的,而是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新乐府诗歌理论的推动及其诗人们特殊的生活经历和儒家价值观的影响等方面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3.
由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特质的变化 ,晚唐士人的心态、审美趣味以及审美意象 ,都发生了显著变化。同是描写夕阳 ,盛唐那博大宽阔的胸怀不见了 ,中唐时期中兴的希望也烟消云散了 ,笼罩在晚唐的夕阳余辉里 ,与摇摇欲坠的晚唐政权、日薄西山的国势遥相呼应 ,诗人们描绘出一幅幅意蕴复杂、凄冷没落的夕阳意象 ,于是日暮与岁暮、人生之暮、时代之暮所感发的情思、意象互相补充 ,为晚唐王朝低吟浅唱着一曲曲送葬的哀歌。  相似文献   

14.
在晚唐著名诗人杜牧的诗中,女性题材诗占有一定的数量,主人公大体有宫女、妓女、思妇三类,诗中描述了这些女性的生活与心态,表现了诗人对她们的同情,从一个侧面透视了晚唐社会的时代风貌,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杜牧作为晚唐著名的诗人,其思想具有多元化的特征。他自幼研读儒家经典,深得儒家思想的精髓。他关心时事、积极进取、刚直不阿、不趋流俗。儒家思想是其思想的主脉。他对兵家颇有研究,在军事理论上造诣尤深,并能联系晚唐社会现实阐述知兵、重兵的必要。杜牧对佞佛进行了深刻的揭批,又不乏牵释慕僧的情缘。为给自己失落的精神寻找一个寄托,杜牧染指于道教.玩世不恭、贪杯恋艳的情愫也是明显的。兵家、佛教、道教思想是其思想的分支。因此,杜牧的思想框架可以总括为:—个主脉,三个分支。  相似文献   

16.
作为晚唐时期的著名诗人,杜牧的诗文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其中又以儒家思想为主。他常年精心研读儒家经典,深得儒家思想的精髓,儒家思想是他的基本思想,具体表现为尊儒忠君思想、忧患意识、经邦治国思想、"经世致用"的创作思想等。  相似文献   

17.
在一般人的心目中,晚唐五代时期的敦煌佛教在全国有着重要地位,但事实究竟如何?本文通对当时敦煌僧尼人口与全国其他地区僧尼人口的比较,来探讨敦煌佛教在全国的真实地位,并分析造成人们对当时敦煌佛教在全国地位认识过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从孔子至汉儒建构的"儒家诗教",搭架起了中国传统文理之主要框架。诗教重委婉规讽劝刺政教,强调诗歌社会功能,奠定了两千年来的中国诗学主流思想,影响巨深。唯历来学者多聚焦论述唐诗之审美特色,冷落了其对诗教观念之接受。现依据诗文本,论析诗教对孟郊创作的正负面影响,并重估诗人之复古诗教观。从中唐险怪诗派者对诗教之接受角度,论证诗以教化非元、白之专利,亦窥探了中国诗学主流话语对后世诗歌创作之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9.
教育目的是国家对培养什么样人才的总要求,具有很强的固定性,但实际上存在着“应然”和“实然”的教育目的的对立。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中都不可避免地出现“实然”的教育目的,直接影响“应然”教育目的的实现,但教育目的从“实然”走向“应然”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20.
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要使思想政治工作“生命线”的作用得以发挥 ,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正确认识和把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要”与“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