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羽蛇》是徐小斌一部重要的代表作,小说主要描述了女性的生命历史。作品中的女人们历经千辛万苦,演绎了一段女性生命的沉沦和斗争史,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母系家族里女性纷繁生活的故事,可堪称百年来的"女人孤独史"。本篇论文主要从家族血缘中依恋与突围的母爱,孤独与觉醒的爱情,受难与救赎的自我三个方面来解析女性命运。通过女性自我的努力和心灵的觉醒来对整个世界进行思考、对人类命运进行关注。  相似文献   

2.
铁凝笔下的镜子是历史的副本,在照映女人模糊影像的同时却清晰地呈现出历史面貌,镜子与女人的照与被照关系暗喻社会历史与女人的塑造与被塑造关系.林白小说中的"落地穿衣镜"是展现女人真实生命体验,揭示女人真正面目的异度空间.从铁凝到林白,镜子在小说中发生了由反映社会历史逐步趋向反映女人自我的变化,从中可以看出新时期女性文学发展的轨迹.  相似文献   

3.
从处女作《收藏家》到抗鼎之作《法国中尉的女人》,福尔斯作品中女性的形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两位女主人公的人物塑造变化真实地反映了福尔斯女性观的变化。从米兰达面对有形的地下室禁锢到萨拉面临无形的社会道德禁锢,米兰达是一位被男性虐待的受虐者而萨拉成为救赎男性的智慧女人,从米兰达香消玉殒到萨拉最终得到自由,福尔斯对女性自由和女性解放的理解变得更为彻底和深刻。福尔斯也深化了读者对女性自由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铁凝的小说中看作家女性意识的朦胧到觉醒由一个初期的"女儿形象"成长为"女人形象",铁凝对女性三个阶段的理解,随着时代的变化在女性身上的影响和反抗试图建立起一种理想的女性生命形式。但是女人的天空是低矮的,历史对女人的压迫也是步步紧逼,铁凝在探讨女性成长的同时也在思考女性是否真正逃出了男权的世界。  相似文献   

5.
黄月 《文教资料》2007,(34):189-191
《法国中尉的女人》是上世纪80年代英国"文化反思电影"的一部经典,它所运用的"双线平行叙事"手法,将维多利亚时代女性的情感压抑和寻求艺术自由的艰辛历程与现代女性的情感自主性进行对比,为"改编电影"提供了优秀范例。  相似文献   

6.
萧红以其独特的女性视角反映了在男权社会里被剥削压迫的女人的悲惨生活,从生殖和死亡这两个角度切入,展现出那个时代女人触目惊心的悲惨生活,从字里行间渗透出真正压迫女性的是中国几千年来束缚女性的封建伦理道德观念,同时呼吁女人真正的觉醒,真正的从束缚自己的牢笼中走出来,追求自身的独立、自由、平等和解放.  相似文献   

7.
《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中女性的主体身份并未被建构,而是充当了男性的附属品,黄香久用自己的身体铭刻了章永璘在特殊的历史时期下的苦难遭际,而女性的价值却也永久性地被禁锢在了她们的身体之中,这就注定了女性在男性的世界中无法寻求也并未主动寻求自我的真相。这种真相俨然伴随着女人们心酸的血泪长埋于历史的深处,那被卷进历史黑洞的"另一半"用自己的身体书写了独属于自己的苦难篇章。  相似文献   

8.
现代技术为女性创造出前所未有的"增量自由"。女性在享受这种自由"外溢"的同时,也肆意走出自由的"限度"。"增量自由"销蚀了女性的自我识别与自控能力,这种超出女性内在"知性"能力的外在增量构成了现代技术主导下女性自由的内核。"增量自由的女性"不同于历史上任何传统女权主义,它不是建构而是解构女性的权力,自然也不是恢复男性对女性的统治。确切地说,新概念本身就是对女性自由传统的越境。  相似文献   

9.
《我们家族的女人》是赵玫的女性“爱情三部曲”之一。它以出色的对历史与现实的反复吟咏,对女性爱情与命运的交相描绘,演绎了一曲宿命与抗争的交响乐,从而展示出这位女作家率真与放达的艺术个性和新时期创作历程中不可忽视的地位与价值。  相似文献   

10.
《美狄娅和她的孩子们》是柳德米拉·乌利茨卡娅发表于20世纪90年代的一部长篇小说,因其描写家庭故事的创作风格,该小说又被称作"家庭小说"。作者将西诺谱里家族几代人的故事置于百年历史背景下进行观察与书写,主要通过讲述人视角与人物内视角的不断转换与交织,勾勒出历史变迁、政权更迭下美狄娅家族的命运流转,以及以美狄娅为代表的女性的坚韧与对道德的坚守、新一代女性对自由的勇敢追求的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11.
辛亥革命时期,一部分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妇女,在资产阶级民主共和的激荡下,秉着男女平板的时代精神,亲自领导了妇女争取参政的斗争。妇女们采取了上书请愿,舆论回击、“武力”抗议等多种斗争方式,将妇女解放运动推上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表现了广大妇女要求登上政治舞台的迫切愿望。尽管斗争的结局很不理想,但是妇女们那种争自由,争平等,争人权的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却在妇女解放运动走上闪现出不可磨灭的光辉,成为妇女们政治上觉醒的重要界标。  相似文献   

12.
《聊斋志异》:男权意识的退却与持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所展示的男性立场,既是自由意志与诗性灵魂的张扬外显;又是男性中心主义及强权意识的执着内敛。花妖狐魅的招摇过市固然艳惊俗世,但却无法从根本上摆脱对父系纲常的委顺与归依。男权意识的退却与持守,是《聊斋志异》中始终无法完全消弭的一对矛盾,但这却使小说所塑造的“丑女”、“愚男”等一系列两性形象,独具一种深刻隽永的文化象征意味。  相似文献   

13.
《玩偶之家》这部剧作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产生了巨大影响,国人阅读接受该剧的基本立场是把它奉为妇女解放的经典,而《玩偶之家》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绝不在此。剧作成功塑造了一个天真单纯、充满爱心、富有诗意的可爱的女性形象娜拉,展示了人物真实而丰满的心理轨迹,反映的是个人的精神自由问题,而非妇女解放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4.
促进教师自由、自主发展,是当前国际上教师研究的重要课题。以自由理论为基础的教师发展观认为,自由理念与自主精神是教师发展的内在本质,必须充分关注教师发展的内在需求、主体意识与主观能动性。在发展阶段上,教师的自由经历着从"在场""入场"到"出场"三个阶段;在构成型态上,教师的自由体现为拒绝权自由、选择权自由和创造权自由;在形成状态上,教师的自由则表现为摆脱"常人束缚",走向"内在自足"。  相似文献   

15.
"赋予学生学习自由"倡导解除各种形式的强制,让学生自由地学习。"赋予学生学习自由"存在逻辑的政治学僭越、潜能的价值性神话和文化的虚无主义泛滥等迷误。对其进行反思与超越,生发出"学习通达自由"的新观点。"学习通达自由"主张学生通过受他人与自己限制的学习,逐渐获得文化自由,并在文化自由中实现文化式的自然自由。其机制是,学生在拥有限制性学习的权利的基础上,在学习体现真善美的人类文化精华的过程中,不断经由"真的探求"、"善的确立"和"美的体验",从解除束缚的解放状态逐渐达至自主活动的存在状态。  相似文献   

16.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马基雅维里,素被称为"恶的导师".从某种意义上说,他的思想核心是"自由",终极目标是创建共和国.他批判地吸收了古典共和主义自由的观点,创造性地从自由国家、公民美德这两个方面,论述了自由与政体、美德、法律、风习和宗教的关系,他的自由观对以个人主义为哲学基础的自由主义具有某种矫正作用.  相似文献   

17.
陈映真的“左派”作家、学者的身份异常引人注目,因而被称为台湾“最后的马克思”;他秉持自由、民主的精神、坚守统一立场和信念,在小说和时评中展开对台湾社会“分离主义”思潮的尖锐抨击,并追根溯源,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出发寻找“分离主义”思潮的历史根源。本文试图探讨基督教在陈映真自由精神形成中的原初作用、鲁迅在国家认同上对少年陈映真的思想塑形,以及他的自由精神和国家观念在与台湾社会现实产生冲突以后走向马克思主义以寻求思想出路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个性自由思想是马克思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马克思把现实的个人作为自己历史观的出发点,对“个人”作了重新理解,并提出了他自己关于个人与国家、社会的关系,自由与平等的思想。马克思关于个性自由思想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种政治理论,国家主义视“国家”为人类最高群体,坚持国家的统一与秩序优先于民主和自由,鼓吹个人为国家无条件奉献。这些观点在梁启超的“新民说”中都有体现。它表现在政治伦理方面的“群己之辩”上,其内容不再是个人与普遍的“人类群”的关系,而是个人与“政治国家”的公私之辩。也表现在自由观上,其自由成为张扬团体(国家)自由,抑制个人自由与个性的国家主义的重要理论依据。梁启超的个案折射了国家主义发生初期的思想环节,也多少可以说明为什么中国的民族主义缺少国家主义的内容。  相似文献   

20.
对自由主义而言,权利和自由是一枚硬币的两面。‘极利”是个人有“权”享受到的、“正当”的资格、利益、能力或主张,这种资格、利益、能力或主张得到政府的认可和保护。“权利”是“自由”的复数,“自由”体现为‘权利”。人们正是通过权利而逐步踏上自由之路的。所以说,通过权利实现自由,自由才能最终获得.自由主义者认为,通过权利来实现自由,首先要靠法治;其次,依靠权利自身;第三,依靠公民的政治参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