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文课程教学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精神内涵和文学涵养。高中语文老师应该明确人文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并且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体现出人文教育,这才是符合新时代背景下的人才培养要求。基于以上关于高中语文人文教育的实际背景,本文先分析了国内高中进行语文人文教育的现状,并且对如何提升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语文人文教育的有效性方面进行了探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呼唤体验教学,理想课堂召唤体验教学,语文教育更需要体验教学。正如新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体验”这个词语在语文新课标中出现的频率最高,一共出现16次。可见,“体验”对语文教学的重要性。语文的本质就是人的体验,没有人的体验就没有语文的生成,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学习主体的学习体验即学生那种内在的知、情、意、行的亲历、体认和验证,对于实现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终身发展打好基础,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棉窝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人文教育在当前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极为深广的。因此,中学语文教学更应该注重人文教育,从而实现语文学习的人文回归。  相似文献   

4.
在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高校《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存在的理论教学严重脱离实际、忽视实践教学等问题相当突出。我们必须对《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进行全方位的大力改革,以适应中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5.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出台是对语文课程理论认识的阶段性总结,给语文教学打开了新的局面。但是,在对语文课程与教学现象的观察中,我们发现,由于语文课程与教学理论的缺位、不到位甚至越位,导致语文课程与教学实践中出现了很多问题,主要有语文教学目标的虚化、语文教学内容的泛化、语文教学过程的表演化、语文教学手段的形式化、语文教学评价的肤浅化等。这些问题的解决,必须从反思教学现象入手,思考问题实质,探求语文教育的规律,用这样的规律来指导语文课程与教学实践,并力求在实践中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6.
计娟 《教育艺术》2005,(6):16-17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的基础。”这是我们当今语文教学的指导方针,同时也要求教师要从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出发来设计教学。那么,如何把新理念转化为语文教育的实践,这是语文单元教学中的一个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将审美教育视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那么,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将新课标的审美教育理念落实到语文教学,尤其是诗歌教学中,笔者认为。应注意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本课题针对如何培养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教育方向学生成为合格的中学语文教师为目标,通过构建语文教育学课程群、以基础教育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思想改革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理论体系、构建语文教学技能训练体系,并通过案例教学法、合作学习、实践训练等课程实施,切实提高了学生语文教学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为如何提高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语文教育学系列课程教学与改革探索出了一条科学可行的道路,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正>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广大教师积极思考实践,努力落实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教学理念。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难点,教师们的思考实践也很多。《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试验)》(以下简称《课标》)在"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的基础上,又提出了新  相似文献   

10.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要求广大教师注重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能够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语文教学也不例外。但关于语文教学的实践与研究表明,若干影响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语文课堂教学的因素,对教学的顺利进行妨碍很大。在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制约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因素,  相似文献   

11.
孙丽英 《教育艺术》2007,(12):67-69
课堂是贯彻落实课程标准的主战场.新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新要求,教师也要作相应的改变,才能适应新的教育教学.笔者通过对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学习与实践,认为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教学应具有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12.
小学教育专业语文方向学科教育类课程的改革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给小学教育专业语文方向学科教育类课程提出了新要求,小学教育专业语文方向学科教育类课程必须在课程结构、教材建设和实践教学等方面深化改革。  相似文献   

13.
生了深刻的变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理所当然,培养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教材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论也应该谋取变革与超越,以更好地适应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实践的需要。由著名语文特级教师杨九俊、姚强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高等学校小学教育专业教材《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概论》、《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示例与导引》两书,就是在这方面进行积极探索的重要成果。阅读和学习这两本教材,无疑是穿行在语文教学理论与实践之间的一次智慧旅行,让我们在二者之间深厚绵长的“张力”冲击中,享受了小学语文教学法课程的特有魅力。一、整合了传统与…  相似文献   

14.
所谓新课程就是指一种课程文化的再创造,涉及课程理念、课程结构和课程实践的深刻变革,也就是说这是一次从教育理念到教学实践的全面改革与创新。新课程的实施,在给教师带来极大促动与发展契机的同时,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一名长期在一线从事教学的历史教师,很有必要对自己的教育理念及教学实践活动进行重新的认识与换位思考。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深有感触。本文谨对在新课程标准下历史教师要转变哪些教育观念、转换哪些角色,略谈拙见。  相似文献   

15.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许多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冲击着传统教育。这就要求现在的语文教师不能再继续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而要对那些滞后、陈腐的教学方法进行革新,以达到适应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于丽 《现代语文》2006,(8):20-21
《全同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处不有。”新课程重视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倡导语文课程与学生生活相联系,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那么,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呢?  相似文献   

17.
在语文课程改革的启示下,小学语文教学越来越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念,为当今的语文教学提供了改革方向。在学习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过程中,我对"生活教育"有了更深的认识,并在平时的语文教育教学中作了初步的探索与实践,努力构建教学与生活的桥梁。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指出:“语文课程的评价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教学,改善课堂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是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主渠道。笔者依据《语文课程标准》所指引的方向,结合新课程教学实践,对新课程初中语文教学设计进行了三方面尝试、总结。  相似文献   

19.
罗文枚 《课外阅读》2011,(5):262-262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要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离开了具体的教育实践将是一句空话。本文基于初中语文的教育实践性,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探讨初中语文教育实践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引领学生学习中的自主探究和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提高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自2001年7月颁布以来,争鸣日久的语文课程(内涵、性质、目标、策略)总算有了一个阶段性的历史定位,圈内圈外对语文教育教学的批评也开始聚焦《标准》的解读、建议与展望。这种充满理想色彩的前瞻性行为的确代表了语文教育教学的美好未来,是新课程走向全面实践的舆论准备,但现实的批判精神使我们意识到,新课程的实施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除了广大语文教师实现理念的更新和角色行为的定位外,更需要课程实施内外条件系统的重新构建,这将是语文教育的一场痛苦的革命。我们更多关注的是:现实的语文教学离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