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姜巧玲  胡凯 《江苏高教》2012,(2):135-137
高校心理咨询"二元结构"模式,就是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出发,在明确高校心理咨询任务的基础上,根据网络心理咨询和现实心理咨询各自的特点和优势,实现一定的分工与配合,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达成大学生心理咨询的目标。高校心理咨询"二元结构"模式是缓解当前高校心理咨询困境的必要,也是发挥网络心理咨询和现实心理咨询各自优势的需要。在此基础上,厘清了高校心理咨询"二元结构"模式的目标和内容,详细阐述了高校心理咨询"二元结构"模式的运作方式。  相似文献   

2.
网络心理咨询是心理咨询的一种新形式,是咨询师运用心理咨询理论与方法,以网络技术为媒介,解决来访者的心理问题,帮助其成长和发展的过程。根据不同的分类方式,网络心理咨询可分为即时性咨询和非即时性咨询,也可分为电子邮件咨询、BBS咨询、QQ咨询、MSN咨询、微信咨询、博客咨询、聊天室咨询、网络电话咨询、网络语音咨询、网络视频咨询等,也可分为文本互动咨询、语音互动咨询和视频互动咨询,还可分为自助咨询、个体咨询和团体咨询,其中即时文本互动咨询和电子邮件咨询是最主要的形式。  相似文献   

3.
网络心理咨询正面临着一系列的"价值问题",网络心理咨询的特点决定了它进行适当的价值干预是必要的。关注与干预并重,不操之过急;坚定的价值立场与灵活的价值引导相结合,不兜售咨询师的价值观;坚持"现实—虚拟—现实"的疏导原则,注重从"现实"问题中找症结、觅对策,等等,都是网络心理咨询科学的价值干预应当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谢四元  林桦 《娄底师专学报》2010,(2):118-120,129
高校网络心理咨询服务的开展有利于心理咨询服务形式的完善。目前,湖南省高校网络心理咨询存在系统不完善、咨询双方均存在担忧和疑问等问题。因此,应该提高咨询透明度和知晓度,保障人力、物力资源,与传统咨询方式相结合,完善网络咨询系统,结合朋辈心理辅导,以谋求高校心理咨询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5.
网络心理咨询的兴起,将给心理咨询创设良好的发展机遇:有助于心理咨询的普及,有助于心理咨询理论、技术和模式的创新,有助于实现咨询资源共享。与此同时,网络咨询给咨询资源管理、传统心理咨询技术、咨询者和咨询个案跟踪带来了挑战。  相似文献   

6.
高校网络心理咨询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心理咨询是顺应社会发展的一种新的心理咨询模式,高校在开展网络心理咨询工作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了咨询的效果,因此,应通过加强网络心理咨询的宣传力度,加强网络心理咨询理论与技术的研究,正确界定网络心理咨询的服务范围,加强心理咨询网站和心理咨询教师队伍的建设等途径,提高网络心理咨询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7.
网络心理咨询是心理咨询师与当事人使用电子邮件、聊天室或网络视频设备,进行远距离的同步或异步的互动。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心理咨询正日渐被大众接受。网络咨询与面对面咨询相比具有方便快捷、成本低廉、资料易存、匿名虚拟的优势,但也存在一些法律伦理和疗效方面的争议。网络即时视频心理咨询与其他网络心理咨询的形式相比具有独特的优势,效果良好,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
赵岩  杨玉洁 《教育探索》2002,(10):68-68
一、现代通信网络咨询是开展心理咨询的有效方式现代通信网络咨询是指受咨询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网络进行心理咨询。咨询方式主要为:①受咨询学生上网查询有关心理咨询的资料,寻求自我心理平衡,从而解决心理问题,达到解除心理障碍的目的。这种方式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②受咨询学生上网登录心理咨询网站,向网络的心理咨询医生咨询、求助。由于心理咨询网站大多为有偿服务,其费用使多数学生难以承受,所以很少被学生采用。③受咨询学生利用自己在网站中登记的E-mail信箱和高校中心理咨询老师的E-mail信箱直接以电子邮件的方式进行…  相似文献   

9.
如何有效地开展网络心理咨询是当前许多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大难题。文章结合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开展网络心理咨询的经验,阐述实时网络咨询、校园BBS咨询、留言本咨询、电子邮件咨询这四种主要服务形式的优势和具体操作办法,并针对开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0.
基于网络的多元交互式心理咨询平台构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分析比较现有的心理咨询方式,论述网络心理咨询方式的特征及优势,提出了基于网络的多元交互式心理咨询平台的构建设想,平台分为自主咨询、个别化咨询、群体咨询、集体讨论以及咨询机构介绍和现场咨询安排等模块,试图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以适应大学生对心理健康咨询日益增长的需求,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11.
“虚”与“实”是包括雕塑在内的艺术表现形式的语言之一。在雕塑作品中,“虚”与“实”的对比,能产生出音乐般的节奏韵律,使观者产生审美上的愉悦。雕塑的“虚”与“实”通过雕塑的瞬间动态,发挥联想,具有把事件的前因后果串联起来的特性。雕塑和其他艺术一样,“实”的艺术表现出明晰与严谨,正是因为有“实”的衬托,“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虚”的雕塑艺术创造,才具有其生命价值和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12.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课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课题主要表现为:网络领域机遇性与风险性的并存;网络环境中的道德张扬与道德失范影响;网络社会的霸权性文化与多样性文化的碰撞;网络信息的海量性与选择性的矛盾;网络主体的主体性与依赖性的变更;网络行为的现实性与虚拟性的互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几个新课题也就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几个矛盾,其中网络行为的现实性与虚拟性之间的矛盾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其他矛盾都是由此衍生的,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解决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比解决现实(或说是物理空间)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基本矛盾的难度更大。要解决好这对基本矛盾,必须坚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制定有效的管理模式,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发,充分发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和功能。  相似文献   

13.
意境是中国古代的美学范畴,它包含情景交融、虚实相生两大部分内容。意境的虚实相生美学理论有其演化脉络。它的思想根源在于中国古代哲学关于形而下界与形而上界的依存运动变化的辩证思考。它的贡献在于提出了文学艺术的超越性要求,概括出审美活动由暗示性诱发到创造性想象的飞跃,引导人们对规律的认识与掌握。  相似文献   

14.
古典诗词中的虚和实,包括虚实与情景的关系、虚实与空白的关系、虚实与烘托的关系、虚实与比喻的关系等。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中心。  相似文献   

15.
虚拟环境是现代计算机技术发展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一种全新的环境,是媒介环境发展的产物。虚拟环境因其虚拟性、互动性、共享性,日益成为现代人的一种重要的生活方式。虚拟环境是物理环境发展的结果,其丰富和发展了现实环境的内容,拓宽了环境的内涵,提升了人的本质力量,为创造性人才成长提供了新的领域。但是,虚拟环境调整了主客体的关系,改变了时空观念,引发了虚拟与现实的矛盾。因此,只有提升人的主体性,才能发挥和发展人的创造性。  相似文献   

16.
苏伟贞是崛起于1980年代的台湾女作家群中的一个,她的第一篇小说《陪他一段》至今还能深深打动读者的心,给人以震颤。学界在对此作品进行评论时多涉其情爱层面。本文则试图阐释小说中所呈现出的情爱世界的真与假、人世间的对抗与依存、时空中的虚与实等多层面的矛盾,及其矛盾产生的因由。  相似文献   

17.
网络时代中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一系列新问题的冲击与挑战,在目前国内学界所提出的优化途径中尽管有着诸多有价值的对策,但也存在着缺乏针对性与实效性等方面的不足。因此,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优化途径中必须意识到思想政治教育本身所具有的限度性;坚持“身体在场”的教育原则,处理好现实与虚拟间的互动关系,帮助受教育者实现良好的“自我认同”。  相似文献   

18.
村上春树在《挪威的森林》中,以虚实相间的手法颠覆了日本传统私小说式的叙事方式,敏锐地捕捉都市发展进程中人们的思想困惑,通过空间的异化设置来反复审视都市内部精神世界的构造与真相。在现实与虚幻、理性与非理性的交织中,村上春树笔下的都市呈现出多维度的立体感,在都市空间的切换过程中迫近都市人内心的真实镜像。同时,村上春树作为一个都市人,不仅享受都市的多元与繁华,更深切地体认到现代社会精神与物质之间的断裂与偏离。《挪威的森林》中二元空间的彰显,无疑从精神层面关照了都市化进程下人的状态及都市的困惑。而这也是现代社会中人类所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9.
浅谈网络沟通方式对生活方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沟通方式是一种特殊的沟通方式,网络的本质就在于沟通。网络沟通方式的主体是真实性和虚拟性兼具的矛盾统一体;网络沟通方式压缩物理时空的同时却增加了“心理时空”;网络沟通方式下公共性和私密性的矛盾统一体;网络沟通方式通过改变社会分层标准而充分发挥个人主体性。网络沟通方式的以上特点通过改变人们的心理和行为而逐渐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20.
本身语义上的事件性和概括性是歇后语获得比喻识解的前提条件,喻底对喻体的概念突显和概念框架转换是其认知手段,"喻体+喻底"的结构一实一虚,具有认知上的张力,为推演理解新的事物和现象提供认知上的通道。这种认知共性的存在,使得歇后语保持了长久的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