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卡尔·车尔尼一生创作了大量的钢琴练习曲,有编号的共有78本,其中《车尔尼849流畅练习曲》是众多练习曲中具有代表性作品之一。以这套练习曲和声终止作为研究对象,运用作曲技术理论从其曲式结构、乐句终止、乐段终止及补充部分和声终止等方面进行研究。通过对整部作品乐谱的分析,阐述车尔尼849练习曲中的和声终止的特点及其在练习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肖邦第24首前奏曲的分析,初步阐明旋律、和声等方面的独创性,以及他的作品对丰富钢琴表现力方面所具有的巨大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3.
华彦钧二胡曲的旋律是在江南民间音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特点并充分体现在其作品中。本文结合华彦钧的《二泉映月》和《听松》两部作品,分别从二胡曲旋律线的特点、旋律的调式特点、旋律的节奏布局和力度应用特点以及演奏上的特点等几个方面来分析华彦钧二胡曲的艺术特点和创新。  相似文献   

4.
《古诗十九首》的相思离别之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诗十九首》的相思离别之情主要表现在游子和思妇身上,通过游子的思归怀内、怀恋故土和思妇的相思之爱、离别之怨、见弃之忧和无奈之诉展现离别带给他们的相思之苦,社会时代和文学自身是造成这一悲情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肖邦玛祖卡音乐具有浓厚的民间风格和作曲家炽热的情感,本文从作品结构构成情况;材料的组成特点、结构特点等方面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可以看出肖邦玛祖卡音乐的一些风格特征。  相似文献   

6.
肖邦创作钢琴叙事曲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形成的,其中影响较大的是波兰民间诗歌“杜马”、声乐叙事曲以及密茨凯维奇的叙事诗。肖邦的叙事曲具有戏剧性和交响性的特征.是一种具有史诗性和戏剧性的大型乐曲。波兰民族史诗和民间传说与叙事曲的内容情感表现有着直接的联系。肖邦的叙事曲表现了波兰人民的悲愤情绪和争取民族独立自由的热情,倾述了肖邦怀念祖国、眷恋亲人的感情,体现了悲壮的英雄气概和热情的爱国主义精神。在创作技法上,旋律富有民族特色,节奏灵活多变,速度自由不拘,广泛采用混合曲式结构,和声织体大胆新颖且具有严谨的逻辑性与艺术想象力。肖邦的叙事曲无论在内容精神的表现方面,还是在音乐创作技法方面.都鲜明地体现了浪漫主义音乐的风格特征。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奥林匹克宪章》与国际人权问题的分析,探讨了国际人权对《宪章》的影响和渗透、《宪章》对国际人权在思想和实践两个层面的表现以及《宪章》及奥林匹克运动所面临国际人权方面的挑战。指出《宪章》的宗旨、目标的完美实现应迎接国际人权方面的挑战,化解矛盾,使奥林匹克精神发扬光大,推动国际人权事业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8.
采用量化统计和文本分析法,对电视新闻栏目《朝闻天下》和《新闻1+1》在2009—2012年的新媒体报道进行分析发现,电视媒体从技术、价值、影响三个维度构建了新媒体叙事形象。在技术层面,主要建构出新媒体非技术内容叙事形象;在价值层面,建构出价值判断和使用价值叙事两类形象;在影响层面,主要建构出积极影响力叙事形象。整体来看,电视媒体主要从技术视觉和价值判断、价值使用方面建构的新媒体形象,实际上是一种"工具论"的形象建构。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南巡谈话》对我国的发展有重大且深远的影响. 《南巡讲话》英译本有利于向世界传播邓小平理论和我国的改革开放政策.本文研究《南巡讲话》两个英译本中所采用的不同翻译策略,讨论三个问题:一是在词汇层面讨论垂悬修饰语和"搞"字的翻译策略;二是在句法层面分析无主句、无宾句的翻译策略;最后在篇章的替代和指代方面讨论翻译理念.  相似文献   

10.
运用荣格关于梦的理论分析肖邦《f小调叙事曲》中曲式结构、和声、材料等因素,可以认为作曲家在《f小调叙事曲》中描述了一个梦境,这个梦境的结构以及内在的运作方式和荣格所描绘梦的结构与原理有着很强的相似之处与千丝万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钢琴曲《小号与大管》选自上海音乐出版社中等师范音乐教材《琴法》。该乐曲采用双音(五度和声音程)伴奏,旋律与伴奏的对位有此起彼伏、长音填充、齐头并进的声部交织。曲中有音符与休止符、弹奏与停顿的节奏组合。该曲为四四拍,C大调。分为第一、第二两个乐段。每个乐段均有三个乐句,通过连线可以看出,乐句为两短句(各两小节),一长句(四小节)。第一乐段为右手旋律左手伴奏,并有左手补齐旋律的部分。第二乐段则为左手旋律右手伴奏。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波兰钢琴家、作曲家肖邦的生平、创作背景、创作道路入手,对肖邦的钢琴音乐进行了全面介绍以及生动地诠释。本文首先介绍了肖邦的艺术创作道路,包括他早期的富有浓厚波兰民族风格和色彩的创作以及成熟期创作中充满悲愤、热情的英雄气概和略带幻想的特色。其次,介绍了肖邦的各种不同体裁的钢琴音乐作品。最后,从音乐的基本要素——旋律、和声、节奏以及钢琴踏板法中论述了肖邦钢琴音乐作品的精彩演绎。  相似文献   

13.
鲁迅先生的《孔乙己》是继《狂人日记》后最具影响力的短篇小说,笔法老道、意蕴丰厚。从文本解读与教学解读的层面上分析《孔乙己》的文学价值及思想价值,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增强思想理念,深入地挖掘出旧中国的社会弊端及对新社会的美好愿景。通过叙事学、结构学、符号学的角度分析《孔乙己》的文学价值,从语文教学的层面,探析《孔乙己》在人才培养层面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小说《城南旧事》被改编成电影,可谓是文学作品改编成影视作品较为成功的一例。影片在忠于原著的基础上进行改编,通过情节、人物形象以及声音等方面阐释离别之情、怀旧之感。  相似文献   

15.
主位结构是语篇功能的重要部分,对篇章的连贯起着重要的作用。前人对新闻报道的主位结构研究主要侧重于不同语场或语旨方面,而在不同语式方面的对比研究则较少。本研究主要探讨新闻报道某一特定语场——科技新闻英语在两种不同语式广播和报刊中的主位结构特点的异同。研究应用了系统功能语法理论,分别对2009~2010年美国《纽约时报》、标准《美国之音》和慢速《美国之音》的科技新闻报道的主位结构,从多角度进行了量化分析研究,并对其特点、异同进行了深层次的阐释。  相似文献   

16.
巴赫将他十五首以复调形式创作的二声部键盘作品定名为创意曲,意为帮助演奏者.并获取良好创意且能充分地加以展开。创意曲主要是以对位法的写作方式为主,这种方法是同时有两个以上的声部相互交织而成,各声部都呈现着自己的主题,在和声的效果上充满着和谐与交融.每个声部的旋律线条常常表现出各自不同的形态及性格特点。分析了巴赫钢琴复调作品中的曲式结构、风格特征.从对作品的理解和演奏两个方面提出了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7.
《雷雨》是曹禺先生的名剧,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部戏剧文学力作,它的艺术成就值得我们不断地去探讨。在人物形象方面,曹禺先生主要塑造出了蘩漪和周朴园两个极具复杂性和典型性的人物。在戏剧结构方面,作品充分发挥了“三一律”戏剧结构的优势,使《雷雨》结构紧凑连贯,矛盾冲突集中而尖锐。在语言方面,《雷雨》的戏剧语言具有丰富的潜合词,且极具个性化。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翻译美学理论视角下对译者2003版《爱的插曲》译本进行分析,依据翻译美学的相关理论,以2001年第六期《世界文学》的四篇选译和洪世民2010年全译本为参照,从词语和句子两个层面对该译本进行深入、系统地研究。通过充分的实例分析,阐释译本内中英两种语言交换过程中的美学问题。  相似文献   

19.
本中篇小说《叔叔的故事》创作于1990年,作为王安忆封笔一年后的第一篇小说,在精神探索的深刻性和艺术创新的完美性两个方面都达到了从未有过的高度。本文试从叙事结构、叙事视角、叙事手段三个层面来解读文本在叙事方面的创新之处,并在结构之技呼应着结构之道的双构性思维的指导下,进一步探究王安忆创新叙事方式下的深层文本意义。  相似文献   

20.
肖邦是音乐史上最具独创性的作曲家,他一生专事钢琴音乐的创作,其作品个性突出,特征鲜明,与众不同,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风格.肖邦的音乐注重旋律的歌唱性和装饰性,强调声乐性和器乐性的互相融合.他的和声大胆新颖,钢琴织体独特,曲式结构灵活自由.同时他的音乐诗意连绵并具有浓郁的民族色彩和强烈的爱国热情.可以说他在钢琴音乐创作的各个方面都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风格特点,为19世纪的钢琴音乐开创了一个崭新的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