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民主恳谈”是在台州农村地区兴起的一种协商民主治理模式。自其诞生以来,经过各大媒体、学术界的高度关注和广泛传播以及地方党委政府的不断规范与完善,使得现代治理理念深入人心,乡村政治生态得以改观,公民意识逐步形成,在民主实践中充分发挥了社会利益协调与基层矛盾化解新机制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上世纪90年代末启动的中国公共预算改革主要集中在了技术和制度层面上的创新,但是公共预算从更深层次来说应当是怎样来处理预算和政府民主治理之间的关系,调和预算民主性与预算科学性之间的矛盾.而过去多年来的改革对于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未有更多的考量.而兴起于国外的参与式预算近年来则成为了国内公共预算改革的一个新亮点.参与式预算的推广将有助于我国以预算公共化为取向的路径演化过程,推动和完善现代公共财政体制的建立.  相似文献   

3.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欧洲地方民主改革中参与式治理与代议制民主的同时并存产生了既互补又冲突的复杂关系.两者之间的张力主要体现于政策实践中的各自为政;决策者难以适应参与式治理改革;地方议会处于两难困境以及公民参与自身的局限性.很多欧洲国家的地方政府一直着力协调参与式治理与代议制民主之间的紧张关系,在地方议会与政府行政的权力关系、地方议员的角色作用以及治理创新与过程管理之间寻求新的平衡.梳理西方学者对参与式治理与代议制民主的关系研究,有助于借鉴西方地方民主改革的经验与教训,以促进我国的地方民主治理.  相似文献   

4.
我国大学预算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和完善现代预算制度,而民主和理性是现代预算制度发展的基本方向。本文详细阐释了我国大学预算改革进程中预算民主和预算理性的具体内涵。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为中国特色的地方政府治理创新提供了深厚的成长土壤,浙江省和四川省在治理创新的道路上发展衍生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治理创新模式——"民主恳谈"和"公推公选"。在讨论这两种不同的路径选择时,需在当代中国地方政府治理逻辑体系的支撑下,深入到民主发展的实际场域,并在考察其历史渊源的基础上,探索其内在动力。文章在中国地方政府绩效衡量指标——经济发展和维稳,影响地方政府行为选择的分析框架下,又引入了政企关系这个解释变量,认为两省之所以会选择不同的治理创新类型作为突破口是两者的合力作用,试图更加全面地对浙江和四川两省地方政府治理创新不同的路径选择做出逻辑论证。  相似文献   

6.
古希腊时期的直接民主模式具有“主权在民”、强调平等、公民直接参与公共事务治理等特点,这是政府与公民关系的雏形。卢梭和马克思这两位思想家在继承直接民主核心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民主精神进行了探讨,体现了对政府与公民关系认识的深化,即在强调“主权在民”思想的同时,限定政府权力的边界。但是直接民主模式下政府与公民关系的构建是有前提要求的,即当社会没有发展到直接民主所具备的条件时,理想状态下的政府与公民关系有其现实局限性。  相似文献   

7.
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倡导“一些人的对话”,鼓励多元利益主体基于“公共能量场”展开平等而开放的协商。发端于浙江温岭的“民主恳谈”模式契合了后现代公共行政的核心理念。为基层民主决策探索出了一条新型路径。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民主恳谈”模式在制度设计和具体操作中遭遇到一些现实困境,如对话过程难以实现平等,对话参与者的代表性不足,与正式制度对接困难等。应鼓励支持民间组织的发展以促进平等对话;设计精良的制度,强化对代表的伦理教育;强化人大权力,促进民主恳谈与正式制度的对接,以此促进“民主恳谈”模式的不断完善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四川步云直选与温岭民主恳谈是我国探索农村基层民主实现形式的两个典型事例。对这两种不同的基层民主形式进行比较研究,有利于完善农村基层民主,推动我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9.
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不仅需要从自然经济过渡到市场经济,而且需要由传统社会治理结构过渡到现代社会治理结构。在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中的民主,是有组织、有领导的有序民主。这既要有强有力的集权以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又要有民主的办法以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通过法治来规范社会治理,遏制特权和腐败现象,实现向适应市场经济的服务型政府转变。  相似文献   

10.
网络发展对民主的发展提供了动力。由于网络民主具有平等性,可以广泛搜集民意,实现政府与公民之间无障碍沟通,并能进行有效的民主监督。因此,网络民主的发展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改革和完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协商民主是在批评现代民主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代表着当代民主的新形态。它强调公民的平等参与、理性思考和协商对话,对公民提出了协商民主素养的要求。培养公民的协商民主素养,需要一种特殊类型的公民教育——协商民主教育。协商民主教育就是让教育体现协商民主的精神,建立一种以协商为核心的民主教育模式,包括建立以协商为核心的教育治理机制,建设以协商为核心的学校和班级治理组织,构建协商课程,开展协商对话教学。  相似文献   

12.
新公共服务是基于对新公共管理的反思、批判而提出的理论主张,它重申了行政责任的公共利益指向和公民指向,承认责任的复杂性,其责任观建立在民主治理框架的基础上。但民主责任观有其固有的局限性,必须通过政府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变革,在构建新型社会治理模式的基础上,建立政府与公民之间的直接的责任机制,才能更好地实现政府责任。  相似文献   

13.
1998年发布的《科瑞克报告》(Crick Report)将公民教育从2002年开始纳入英国中学必修科目,将公民预备教育也作为小学教育评估的考察内容.无论是老牌民主国家,还是诸如东欧、中欧和拉美等新兴民主国家都认为,民主就其本质而言是脆弱的,它有赖于全体公民的积极参与.本文考察了欧洲及国际视野中的民主公民教育(EDC)背景、英国民主公民教育内涵和英国民主公民教育四大核心主题,分析指出英国民主公民教育所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4.
吴良健 《台州学院学报》2011,33(4):27-34,50
浙江温岭人大预算监督中的协商民主,能够从保护少数群体利益和限制代表、政府自由裁量权两方面弥补代议民主在决策合法性上之不足,前者也在参与可行性、广泛性和参与效能不平等上存有缺陷,需要代议制的完善方能更好地传输合法性。温岭经验中“公众→人大→政府”协商过程。存在“合法性输送”的强、弱两种形式,也存在“温岭模式”中两处合法性断裂:人大代表民主化不足与利益组织化困境。只有这两个制度性壁垒有所突破,才能使“参与式预算”改革从根本上提升政府预算决策的合法性。协商民主和选举政治,仍是中国未来预算改革乃至宏观政治体制改革无可回避的两大主题。  相似文献   

15.
网络民主参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网络民主参与的特点以及网络环境中公民参政议政的现象及在参政议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分析,探讨了政府应对网络民主参与的对策。政府部门一方面要承担起网络基础设施的硬件任务,完善软件系统,为网络民主参与提供平台;另一方面面对网络民主参与出现的种种问题,政府应给予及时的处理与反馈,加强政务的公开和透明,实现政府与公民之间的良性互动,促进和加强公民的网络民主参与。  相似文献   

16.
民主国家是现代化的政治前提。民主国家的建构离不开民主参与,即民主观念指导下的公民参与。其中,民主观念是民主国家建构的动力源,公民参与是民主国家建构的政治保障。而公民的民主观念和政治参与不是凭空出现的,二者与公民及其教育紧密相连,息息相关,并且需要公民教育的积极推动。可见,民主国家是考察现代化进程中公民教育功能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17.
公民大会被称为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动机,是雅典民主政治的最高权力机构。可以说不了解公民大会就无法深入认识雅典民主。而不了解雅典民主也会影响我们对于西方民主制度的认识。公民大会与雅典民主政治机构中的五百人议事会、陪审法庭与贵族议事会的关系一直是众多学者关注的问题。通过对公民大会与这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使我们对于公民大会在雅典民主政治中的地住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同时对于我们认识雅典民主及现代西方民主也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8.
传统意义上的公共危机治理是以政府为中心的单向治理,这种治理模式有助于迅速控制危机事态、缓解危机,并为危机治理提供效率上的支持。但是单中心治理同样也会导致泛效率化倾向以及由此带来的高度集权状态,其后果必将是大大挤占民主生存的空间。在公共危机治理的语境下,将危机治理的效率价值与民主诉求通过程序进行整合,建制法治民主,并建构政府、公民和社会团体多元主体共同参与与协作的机制,以此来彰显民主应有的价值,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当然之意。  相似文献   

19.
民主行政社会构建中的多元共治,是我国公共行政发展的必然结果和社会发展的自然归属。政府中心主义治理模式根植较深、社会组织自治能力尚且不足、公民参与精神与参与理性欠缺和行政文化建设较为落后,是我国民主行政社会构建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了促进我国公共行政化民主改革深入发展,实现民主行政社会构建的多元共治,必须不断提升政府治理能力,推进社会组织的建设和发展,调动公民参与的积极性,加强行政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20.
《广西教育》2007,(7B):12-12
2002年民主公民教育纳入英国国家课程体系,实现了与其它欧洲国家公民教育的同步发展,这是2000年英国国家课程修订中最具意义的举措。以往民主公民教育在英国具有争议性,原因之一就是对民主公民教育的含义没有取得共识,对于什么是民主公民教育没有统一的说法,其概念是含糊不清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