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艺术课程是一种不同于传统的单科课程的全新课程模式,合作教学是艺术课程在教学实施中所倡导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研究合作教学的利与弊是优化艺术课程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益的需要。合作教学的利,体现在四个方面:有利于发挥艺术教师的单科艺术特长,有利于促进艺术教师的教学研究,有利于保证艺术的学科特征,有利于保障艺术课程实施的有效。其弊在于:不利于日常化的教学实施,容易造成艺术单科教学的拼盘,不利于张扬教师教学个性。  相似文献   

2.
一、思考问题 1.教师在艺术课程里如何把握课题所弘扬的人文主题. 2.在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掌握艺术学科要素与技能的有效教学. 二、设计背景 新的国家义务教育实验教材《艺术》,是以人文主题的统领来观察课程整体的,而且在不同学科要素和技能的脉络梳理方面有着比单科美术、音乐课更高的要求,教学时,如何把握学科问题就会反复困扰着老师的教学思路,因为,一不小心,就又回到一种单科教学的范式里,而不是完全意义上的综合课程学习.  相似文献   

3.
黄杉 《陕西教育》2010,(10):37-37
艺术课程是在教育改革中诞生的新型课程之一.是在我国已有的音乐、美术分科教学课程基础上建构的一门综合课程。艺术课与以往的其它课程相比.在学科的性质、定位、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课程实施、教学评价等方面体现出了不同。  相似文献   

4.
从教师专业知识结构体系出发分析了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重要性,提出教师教育重视学科教育学课程的建设和教学;从学科教育学的发展历史分析,给出了学科教育学的合理的内容体系框架结构;进一步从教师实践性知识的重要性指出教师教育要加强微格教学.  相似文献   

5.
高师教育学在教育改革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困境。如教育学是加深学生认识还是增强学生技艺,是保持学科独立还是接受相邻学科的挑战,是求体系的完整还是求内容的创新,等等。高师教育学的课程与教学必须根据社会需要、学生实际、教学现状确定自己的任务。  相似文献   

6.
学科教育学是研究学校(主要是中、小学)开设的各门科学学科(例如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语文、历史等)的教育问题的一门科学。它是学科教学法的进一步发展和扩展,是普通教育学与学科教学法之间的一个中介学科。它涉及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哲学等多种学科。其中每一门都以所涉及到的科学学科命名,例如数学教育学、物理教育学、历史教育学等等。学科教育学的内容涉及有关科学学科教育、教学的一系列问题,尤以课程、教学和学习等问题为重点。由于学科教育学的产生适应了现  相似文献   

7.
本文立足《化学学科教育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以培养学生从教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为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以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为依据,提出了课程改革的目标,报告了我们在实践中逐步构筑的该课程新的教学体系,包括课程的三维目标体系、内容体系、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体系。经过实践,收效不错。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高师教育学课程教学改革陷入了困境。欲使教育学课程教学改革走出困境,必须要重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研究性学习。在高师教育学课程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是高等教育教学工作的题中之义;有利干培养研究型的教师,能满足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有利干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紧密结合;有利干调动学生学习教育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高师教育学课程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可采用直接教学模式、专题讲座模式、学科渗透模式和研讨交流模式。  相似文献   

9.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诞生了一门新的课程——艺术课程。它是在我国已有的音乐、美术分科课程基础上建构的一门综合性课程。以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整合发展为总目标,促进艺术学科内部的融合以及艺术与其他学科的沟通,通过艺术与生活、艺术与情感、艺术与文化、艺术与科学的连接实现培养目标,是艺术课程的本质特征。它与以往课程相比,在目标定位上,提出以培养学生的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整合发展为总目标;在课程的设计上,从传统的分科教学转变为多门艺术学科的沟通和融合;在学习内容上,由偏重艺术知识技能传授的逐段递进,转向强调学生艺术…  相似文献   

10.
分化与综合是学科发展的基本规律,教育学科的发展同样遵循着这一规律.从独立形态教育学的形成为始,到对教育学科学化的追求,再到单数、复数形式的教育科学的出现,最终又以教育学的整合为终.教育技术肇始于社会教育,再融入学校教育,然后从教学论(教育学)中分化、独立出来并逐步发展壮大,近年来又呈现出与教学论不断交叉融合的趋势.遵循学科分化与综合的规律,教育学门类下可以增设教育管理学与教育技术学两个一级学科.其中教育管理学是从隶属于管理学科的"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发展而来,教育技术学是由原来隶属于教育学的二级学科升级而来.原来"课程与教学论"学科中的课程论独立成为教育学的二级学科;教学论重新分化为教学原理、教学原则与方法,教学原理部分与教育技术融合形成教育技术基本理论,教学原则、方法与学科教学融合到教育技术学,形成学科教育技术.升为一级学科后的教育技术学仍姓"教".  相似文献   

11.
三、历史教学论部分 在我国,一直存在着有关学科教育学与学科教学论的争论。有将课程与教学论视为教学论研究范畴的,有把课程与教学论等同于课程论的。当然,也有学者认为,学科教育学,既不同于课程论,也不同于教学论,课程与教学论也难以概括其要旨,其研究范畴应该和教育学的研究范畴看齐。这样,对历史教学论的界定,也同样存在分歧。  相似文献   

12.
关于高师院校“学科教学论”发展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学科教学论”是高等师范院校非教育专业本科生的一门必修课,是研究学科教学理论及其应用的一门教育学科。“学科教学论”与课程论、教学论并列,同属于教育学的三级学科。“学科教学论”课程的建设,要从自身学科内容的优化和拓展性课程的开发两方面入手。“学科教学论”师资队伍的建设,要注重制定规划,分层培养;加强与其他相关学科的联系,加强与中小学的联系,形成集体优势;对“学科教学论”教师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等。  相似文献   

13.
论实验型教学专业课程体系建构的三大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型教学专业课程体系,是现代教师教育改革与研究中新兴的一种课程模式,以教师专业发展为目的,以内容教育学知识为基础,以实验课程与教学为核心,人们正在通过开发优质实验促进课程整合与开展专题研究等策略加以建构。  相似文献   

14.
美国教师教育中,长期以来存在着任教学科与教育学科分离与对立的现象,20世纪80年代后,二者出现明显的融合趋势,它主要是通过学科间的整合实现的。在教育学科与任教学科的关系上,出现了学科课程、学科教学法、学科教育学等课程;在教育学与  相似文献   

15.
《品德与社会》课程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有机地融合了儿童生活世界的许多领域,又结合了今天新时代赋予的新内涵,超越了传统单科课程的纯知识技能的窠臼,彰显出立体多彩的课程价值与功能。教师要创造性地利用教材,开发丰富的课程资源;关注儿童生活,拓展教学空间;深入透彻地分析教学任务;拟定合理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转变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发展。  相似文献   

16.
郭元祥 《早期教育》2005,(7):i003-i003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建立起新的课程观。新课程观不应再把课程局限于“知识”、“学科”、“教学科目”等狭隘的范畴内加以理解,而把课程理解为:一种以人类生活经验和个体经验为内容,通过儿童在生活世界中对这些内容的批判和反思性实践,沟通儿童的现实生活和可能生活的教育中介。这种课程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涵:  相似文献   

17.
高校文化艺术管理类专业的课程设置必须坚持以艺术学为基础,以管理学为依托,与艺术鉴赏学、经济学、市场营销学、心理学、统计学、会计学等诸门学科相关课程相结合,将艺术策划、艺术传播、艺术营销等新型应用门类学科作为主要的教学研究内容,合理安排各类课程的结构和比例,加大实践课程与选修课程的比例,以案例调研、专业实习和媒体技术运用作为特色教学手段,从而构建以创新性、复合性为核心,有突出地域特色的专业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8.
教育学学科理论知识与师范生的教育实践存在着巨大分歧,以往多数研究者从"理论与实际结合"这个角度思考该问题。本文试着从"缄默知识"这一角度重新审视这一问题,结合教学实践改革经验,从教育学课程目标、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方面入手提出:教育学课程应重视个体客观存在的缄默教育知识,并对其深度挖掘、整合,有机融入教育学科理论知识之中,促进师范生自身教育学知识的生成、构建,使教育学学科理论知识能够真正走进未来教师的教育实践之中。  相似文献   

19.
关于学科教育学建设和课程研究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关于学科教育学建设和课程研究的若干思考●胡学增学科教育学是以学校的学科教学实践为中心,专门研究与之相关的教育现象的一门科学。这个定义已经得到了世界各国学科教育研究者的公认。我国学科教育学的建设凝聚着几代研究者的努力。然而,迄今为止,真正学问涵义上的、...  相似文献   

20.
科学教育研究在我国刚刚兴起,但尚未形成一个独立建制的学科。本文从国际科学教育学的兴起及其存在的理由、科学教育学的两大传统及其影响、科学教育学与理科学科教学论之间的关系三个角度,探讨了科学教育学的学科性质、科学教育学在国内外的兴起与发展历程、科学教育学与理科学科教学论的关系、英美"经验论-课程论传统"与欧陆国家的"教育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