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该研究以国内外的外语焦虑研究为理论基础,以106名有着慕课学习经历的中国某高校在校英语专业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运用量化和质化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探究慕课环境下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焦虑。研究发现,慕课环境下英语专业学生学习焦虑有所减轻,原因在于学生的自我满足感增强,相对轻松的考试环境,交际畏惧的减弱以及负评价恐惧的减轻。但就慕课本身的特性而言,焦虑仍然存在。总体来说,慕课环境有利于英语专业学生学习焦虑的减轻,培养英语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2.
大学英语慕课的翻译教学设计要素主要包括教学组织者、教学资源、教学活动、教学评价以及技术功能。大学英语慕课翻译教学影响因素分别是教师方面、学生方面以及学习环境方面,教师方面主要包括学科知识等5个因素,学生方面主要包括学习效能等6个因素,学习环境方面主要包括课程内容等6个因素。其中,教师对大学英语慕课的翻译教学质量的影响程度最高,学习环境对教学质量的影响程度较低。学习动机对大学英语慕课翻译教学影响程度最大;学习态度以及课程大纲对大学英语慕课翻译教学影响程度相对较大;大数据支持、多媒体教室、社会需求等指标对大学英语慕课的翻译教学影响程度较弱。  相似文献   

3.
慕课作为在线教育的延伸和拓展,蕴涵多种教育理念。在信息技术持续创新的新时代,体育慕课存在慕课的使用范围有限、学生类型与学习成效面临质疑、慕课的教与学存在困难、教学成本与质量存在二维背离的发展困境。重新审视与反思慕课,发现:技术性工具难以带来教育真正的变革、慕课反映了我国教育界缺乏文化自信的心态、本土教育机制生长点的缺乏将颠覆抑或融合慕课的作用。最后提出:以体育慕课发展为契机推进学习型社会的转变、打造精品体育慕课满足学习者多元需求、建立慕课学习过程为内核的监管机制来提高教育质量,形成合力推进体育慕课持续发展等未来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4.
慕课发展及其对开放大学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放教育思想在国际高等教育界的酝酿,到2012年迎来了慕课的井喷式发展。这次慕课浪潮甚至被称为教育界的海啸,中国的高校也纷纷参与其中。本文对慕课的发展进行了概述,包括慕课的定义和发展历史,国际慕课的代表性平台,中国慕课的发展,慕课发展遇到的问题和挑战等;最后阐述了慕课对开放大学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世界一流大学的MOOCs(慕课)受到大众追捧,在慕课如火如荼发展的同时,却不觉已偏离最初建设慕课的设想.许多专业人士针对慕课提供者在教学法、经费、成效及其可持续性发展等问题提出了质疑.本文从慕课的商业前景、对慕课的质疑、批判慕课、慕课发展等维度对慕课进行了较为深入的介绍与分析.本文认为,慕课对未来的在线学习课程已经产生重大影响,并且这种影响会持续存在.在线学习已经在普通高校赢得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6.
目前"慕课"背景下的思政课教学还存在一些实际问题,主要体现在学生学习缺乏主观认同感、思政慕课教学效果不佳等方面.为了解决思政慕课教学中现存的问题,本文结合"慕课"带来的实践机遇与挑战,分析基于慕课背景的思政课教学实践困境,最后提出慕课背景下的思政课教学实践发展策略,以此推动思政课教学改革工作的合理发展,增强学生在思政学习中的水平和效率,发挥慕课教学的最大优势和作用.  相似文献   

7.
慕课是一种新型网络课程,给成人高校教学带来了影响和变革。通过对慕课特点的分析,笔者认为可以充分利用慕课资源开展教学研究、充实课堂环节、丰富课程资源,从而提升成人高校教学质量。另外,还可以通过教师开发慕课资源锻炼教师队伍,提升教学能力。  相似文献   

8.
基于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探究慕课对传统教学理念和方法造成的冲击,并探寻慕课与传统教学融合的有效对策,对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具有重要帮助。本文在对慕课的概念进行综合阐述的基础上,阐明了慕课在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大数据时代慕课对传统教学的冲击,并论述了大数据时代慕课与传统教学融合的有效对策,以期为相关人士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随着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慕课、微课、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应运而生。慕课、微课有力支持实现课堂翻转,建构主义和联通主义学习理论为混合式学习提供坚实理论支撑。慕课、微课与翻转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有助于使英语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高校慕课建设工程迅速兴起,为我国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共享、学习型社会建设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本文聚焦于P大学的慕课建设现状,选取了来自P大学8门慕课团队的共11名成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访谈和案例分析深入调研慕课团队的幕后制作流程.研究发现慕课建设共分为四个阶段:筹备设计阶段、开发制作阶段、推广运营阶段和改进更新...  相似文献   

11.
慕课和微课是近年来教育领域两个特别流行的概念,在实际的教育实践活动中经常被放到一起论述.在成人高校教学实践中微课设计、制作与应用十分活跃,而成人教育领域对慕课所带来的巨大冲击也非常关注.本文在文献调研的基础上,对慕课和微课的概念与发展进行了梳理,并结合成人学习者的特点,归纳提出慕课和微课在成人教育中的应用建议.  相似文献   

12.
演讲者借助Udacity、Coursera等网站学习了计算机、理工、文史哲等领域的81门慕课课程,包括机器学习、算法:设计与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人工智能概论等。学习慕课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为了兴趣爱好,二是为了找工作和职业发展。这两个因素贯穿于学习慕课的不同阶段当中,并根据实际情况有所侧重。慕课为学生带来了高质量教育,费用低廉,突破了专业和人数的限制。此外,慕课也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对于提升人口素质也会起到一定作用。而网络接入和网速、语言等会是慕课发展过程中要面对的主要障碍,同时,慕课的难度也是其发展面临的两难问题,太难则完成率太低,太易则不容易保证专业性。  相似文献   

13.
正【编者按】为研究慕课课程的特点,更好地把握慕课发展带来的机遇,应对慕课发展的挑战,为开放大学教学模式改革提供发展思路,北京开放大学征募了12名志愿者选学慕课平台上的课程,在学习过程中间和学习结束后,对学习者进行焦点小组访谈,要求学习者撰写学习体验,来研究慕课课程的特点。这些具体的案例  相似文献   

14.
慕课作为最新的网络教育课程模式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如何利用慕课来实现成人高等教育转型,成为成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项重大课题.本文首先追溯了慕课的起源,分析了慕课的特点;然后阐述了成人高等教育转型的原因和方向;接着探讨了慕课在成人高等教育转型中的作用;最后提出了发挥其作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慕课是一种开放性课程模式,主要面向社会大众人群。慕课课程模式互动程度较高,授课的规模也较大。大学英语教学中慕课教学模式的参与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本文通过分析慕课对大学英语教学带来的挑战,提出慕课资源下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途径。将慕课教学模式引入到大学英语教学中是教育学者尤为重视的问题,采用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将课程资源得以优化,增加学生学习途径,有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慕课(MOOCs),即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是近两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兴起的一种大规模在线教育形式,具有大规模性、开放性、互动性等特点。然而,慕课自身的缺陷和中国的国情决定了慕课在短期内无法在中国实现大规模推广,也无法掀起基础教育课堂的变革。将慕课的优势与传统教育的优势相结合才能更好地为中国基础教育课堂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7.
慕课作为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是网络技术下的新型在线教育模式,为传统课程教学带来了新的建设思路和发展契机。如何借助慕课提升网络营销课程教学质量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从网络营销课程教学现状出发,提出了慕课在网络营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思路并以搜索引擎优化为例,探讨慕课应用在网络营销课堂中的教学实践。特别强调,慕课在网络营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还需要结合线下教学进行优化和改进,以提升网络营销课程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慕课"应运而生,"慕课"成为了互联网与教育相结合的产物。"慕课"就像是一把双刃剑,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学改革既带来了机遇,又带来了挑战。因此,我们要高度审视"慕课"对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产生的正负效应,并坚持"三个结合"互相补充、互相促进;坚守课堂教学主阵地,增强授课吸引力;强化自主意识,提高师生对网络资源的学习和利用能力;从而有效推动思政课的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9.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教育信息化迎来了重大历史发展机遇,与之相对应的高职学校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已显得不太适应,迫切需要改革。当前,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一批新颖而又高效的教学模式已被广泛应用到了高职英语教学之中,引领着课堂教学改革的主流方向,并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本文主要探讨了慕课背景下对于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首先介绍了慕课的基本概念,接着论述了慕课教学模式的积极意义和当前高职英语教学的一般现状,最后探讨了如何在慕课背景下进行高职英语教育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20.
慕课对我国法学教育造成了巨大影响,促进了我国高等院校法学教育与互联网有机结合,使法学教学的模式在互联网条件下发生重大的变革。近年来我国一些高校制作了许多有关法学专业课程的慕课,推动了慕课在中国的发展;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和翻转课堂是我国高校法学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趋势。普法慕课在我国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普法宣传教育效果。普法慕课有利于在我国各个层次人群中开展普法教育,有助于进一步加强我国的法治文化的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