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海燕 《阅读》2013,(12):11-13
三年级是作文的起步阶段,新课标对中年段学生习作提出的要求是:"能不拘形式地写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这一要求对于初次接触作文、写作能力有限、素材积累欠缺的孩子们来说,确实"难于上青天"。该如何化难为易,让学生们在作文学习之路上快乐起航呢?我不禁想起  相似文献   

2.
作文是学生认知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对学生习作有明确的要求:“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述方式写作。”对每一学段在说话、写话、习作等方面都提出了具体明确的目标。因此,如何改进小学作文教学、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习作质量等在小学阶段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3.
名师风范     
执著,为一份美丽梦想崔瑜崔瑜,小教高级教师,长春市宽城区教师进修学校语文学科教研员。长期致力于小学语文低、中年段学科常态的实效性策略研究。对写话与习作教学情有独钟,多次在各级刊物发表研究成果,是省级骨干、长春市优秀教师、名师、教学能手、科研先进个人。  相似文献   

4.
顾煦婷 《阅读》2014,(20):10-12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第一、二学段要让学生"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情","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要让儿童乐于动笔、善于表达,教师首先应该  相似文献   

5.
小学三年级是作文教学的起步阶段,习作要求比低年级的写话要高出一个层次.为了让小学生在起步阶段能够轻松、愉快地写作,教师运用“开放式”教学,激发小学生的习作兴趣,丰富写作素材,在宽松的教学氛围、多样的习作方式和多元的评价中感受到习作的快乐,以使学生自信地、轻松地开启习作的大门.  相似文献   

6.
作教学是小学语教学的重头戏,这个重头戏在实际的教学中归根结底是激发学生习作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使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入门的向导。”新课标的颁布,为我们送来了缕缕“春风”,为习作教改注入了活力,为习作教学翻开了新篇章。我们一定要抓住时机,相机点拨,灵活引导,激发动机,以情造,让学生重新体验习作的乐趣。作教学中着力于学生兴趣的培养,使学生“有饥饿感”、“有食欲”,乐于表达,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拨动学生乐于写作的心弦。  相似文献   

7.
我国小学语文教育专家张田若先生曾在《小学阅读十要》一文中指出:“在阅读训练过程中要让学生动口、动笔”。我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尝试凭借教材对学生进行“读中学写”的训练,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相似文献   

8.
习作评语是语言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评价是否准确,对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应紧扣大纲,结合课本,贴近学生,兼顾内容和形式写好评语。  相似文献   

9.
说到作文,很多学生感到头痛,家长感到难以辅导,也是一直困扰教师们的一个难题。只要说到作文,孩子们就怕,觉得无话可说,无事可谈,习作成为“无米之炊”;虽有话可说,有事可写,但写出来的东西也是苍白无味的蜡团,如何消除孩子们的消极心理,从而激发学生们习作的欲望,掌握学习的技巧,让学生能开阔思路,快乐自主的描绘自己丰富多彩的生活呢?在习作的指导中,我进行了以下的尝试。  相似文献   

10.
社会是一个大课堂,每个人有不同的生活环境、不同的个性,每个人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也会因人而异。那么,怎样让每一个孩子喜欢写作、会写作呢?我认为:应该渗透和树立大语文教育观——“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外延相等”的观念,让学生用生活的理念指导自己的习作,把日常生活和习作练习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以创新为核心,贴近生活、凸现个性、充满生命活动的、开放的习作大课堂”。使学生爱写、会写、善写,写出有时代气息、有灵性的习作来。  相似文献   

11.
钟红华 《阅读》2023,(7):63-64
<正>小学中年级是作文的起步阶段,学生要学会谋篇布局,也要从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过渡。经过一学期的尝试,笔者所带的班级,学生从刚开始的无从下手到后来的当堂完成;从习作语言平淡到生动有趣,收到了初步成效。一、想一想,能围绕主题写作文笔者认为,培养学生的习作审题能力十分重要。要想写出好的作文,作文前的审题是非常关键的。否则,方向错了,就很难写出文从字顺的文章。  相似文献   

12.
"‘读写结合’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的实践研究"是我校的科研课题。在课题的实施中,我们构建了"读—说—写"的习作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教会了学生写作的方法和技巧,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习作创作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针对如何把握课内与课外阅读、如何将美妙文章说出来、如何加强写的训练等问题,笔者通过自己的教学经验给出了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同城市学生相比,农村学生习作能力普遍偏低。他们对作文无兴趣,害怕作文的心理严重地干扰着学生习作能力的提高。我认为应当从兴趣人手,抓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让学生由怕作文到自愿、乐于作文。  相似文献   

14.
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反映,也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一项重要环节。习作教学是训练学生语言表达的手段之一,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这是众多语文教学工作者所面临的一大难题。那么,如何搞好习作教学,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呢?通过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习作教学。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标准指出:习作指导要有利于开阔思路,放开手脚。这就一针见血地道破了习作指导要给学生一片蓝天,让孩子们像小鸟一样在蓝天中欢乐地、自由翱翔、歌唱,表达纯洁、美好的心声。据此,我在习作指导进行了如下探索:  相似文献   

16.
在作文教学中批改和评讲是极其重要的.具体而有效、得法而有创造性的评语,可提高学生习作的积极性.下面仅就作文评语的艺术性,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17.
小学高年级是习作技能培养的重要阶段,而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现状不容乐观。本研究采用调查法分析了秦皇岛市Y学校高年级习作教学现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改进策略,以期为促进小学习作教学提供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8.
情感是写作的原动力,鲁迅曾经说过,“创造,总植根于爱”。如果学生的笔端满含激情,文辞就如泉水汩汩流淌,反之,犹如死水一潭。学生不喜欢习作,对习作没兴趣,害怕习作,对习作畏之如虎,实则就是对习作没有情感。  相似文献   

19.
钱静 《阅读》2023,(71):12-15
儿童习作应该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进行言语实践,且教师指导应伴随习作全过程。为了精准指导学生习作,提升习作能力,需要教师在学生习作过程中适时创设情境,搭建习作支架,为学生言语表达提供关键支持。在习作指导过程中,要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儿童表达需求;搭建交往情境,寻找儿童倾诉对象;紧扣习作要素,突破儿童语用瓶颈;借助评价情境,提升儿童习作素养。让学生的习作素养在习作情境下,有效汲取,扎实实践,稳步提升。  相似文献   

20.
社会是一个大课堂,每个人有不同的生活环境、不同的个性,每个人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也会因人而异。那么,怎样让每一个孩子喜欢写作、会写作呢?我认为:应该渗透和树立大语文教育观——“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外延相等”的观念,让学生用生活的理念指导自己的习作,把日常生活和习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