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自编问卷调查,在全面分析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际教学需求的基础上,探索体验式教学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有效性。方法:选取75名大学生作为被试,采用实验组-对照组前后测设计和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教学实验。结果:对照组问卷前后测差异不显著,而实验组除个别因子外,其余因子较实验前有显著改善。此外,实验组也给予了教学效果更高的评价。结论:与传统的课堂讲授法相比,体验式教学在提升民办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上更有效,教学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行动体验式心理健康教育》通识课教学效果。方法20名选修大学生为实验组,匹配20名大学生为控制组,以实验组主观幸福感数据变化和课堂教学评价为教学效果评估指标。结果实验组主观幸福感量表各维度在干预前后得分差异显著(P<0.05),课堂教学评价各维度均分高于4.00(1—5评分)。结论本通识课有效提升了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行动体验式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通过教学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导引养生功十二法教学前后大学生身心健康状况进行研究,心理健康指标采用POMS及SCL-90量表分别测出实验组和对照组大学生心境状态及其心理健康水平,身体健康指标选取了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及身体素质方面的11个测试指标,实验后对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前后所测得的身心健康指标测试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实验后大学生的心境状态、心理健康水平以及身体健康指标优于实验前,证明导引养生功十二法教学对提高大学生心境状态、心理健康水平以及提高大学生身体健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卞文琰 《考试周刊》2007,(42):93-94
目的:探讨民间传统体育锻炼对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实验组被试连续参加民间传统体育锻炼10周,对照组实验期间按照国家体育教学大纲规定的教材内容进行锻炼。与此同时,用MHT量表分别测出实验前后实验组和对照组被试心理健康水平,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实验组被试实验后MHT总分及各因子得分显著下降。对照组被试实验前后除对人焦虑、孤独倾向因子得分显著下降外,其它因子得分没有显著差异。结论:民间传统体育锻炼有利于改善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5.
根据拓展训练的特性,以体育教学为载体设计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拓展训练教学干预方案,并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拓展训练体验式教学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具有积极的健康促进效益;实验组学生拓展训练教学后SCL-90各因子均比教学干预前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精神病性6个维度达到显著性水平(P0.05,P0.01);学校开展拓展训练课程可以弥补传统体育教育中对于心理健康教育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探讨叙事取向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模式的实效性,为该课程模式的推广提供实证支撑。采用认知灵活性问卷(CFI)中文版、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自编的学生教学满意度评价表对性别比例、心理灵活性和心理健康水平大致相当的两组学生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在CFI全量表以及认知可选择性、认知可控性两个分量表上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学生SCL-90各因子上的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其中在躯体化、强迫、偏执、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等7个因子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学生在教学满意度评价表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等维度上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叙事取向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模式能显著增强大学生的认知灵活性、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也能提升大学生对心理健康课程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拓展训练对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作用.方法:应用SCL-90进行干预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测量,干预措施为五天的拓展训练活动.结果:经过拓展训练干预后,实验组总分和各因子得分均降低显著,与干预前差距均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总分、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其他因子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拓展训练可以有效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8.
根据体验式教学模式的特点,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采用主体性、非指导性、鼓励性、实践性等体验式教学原则,运用情境体验、角色扮演、案例、榜样示范、辩论等体验式教学方法,能使学生在主动、积极的体验中,生动活泼地完成教学任务,能有效地增进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效果,不断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等方面存在问题,体验式教学契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特点,有利于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将体验式教学融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全过程,构建“理论知识模块“”能力培养模块”和“社区实践模块”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开创社区实践项目,搭建多维度的教学评价体系,以此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深度探索,从而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效果,有效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0.
裴雯 《考试周刊》2012,(13):164-165
大学心理健康公共课受其授课方式的制约,较为重视系统性而忽视应用性,而团体心理辅导在针对大学生的一些共性问题和共同需要等方面往往体现出更实用的效果。本文探讨了将团体心理辅导环节纳入大学生心理健康公共课程教学中的可行性。研究者采用实验组、对照组前后测实验设计,采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两组学生进行测验,发现团体心理辅导环节结束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学生在人际关系、焦虑、敌对、恐怖因子上的得分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