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透明度》栏目7月8日播出的《纸做的包子》报道被证实为虚假新闻,北京市有关部门对相关责任人作出了严肃处理。7月23日,中宣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就北京电视台播发虚假新闻一事向全国发出通报。这一虚假新闻的发生,是中国新闻界的奇耻大辱,令人震惊。它严重败坏了党和政  相似文献   

2.
各地广电协会(学会)、各分会、各专业委员会:7月8日,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透明度》栏目播出了题为《纸做的包子》的虚假新闻。报道无中生有,  相似文献   

3.
《中国广播》2007,(9):79-80
新华社北京7月23日电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23日就北京电视台播发虚假新闻发出通报。 通报指出,7月8日,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透明度》栏目播出了题为《纸做的包子》的虚假新闻。报道无中生有,编造了北京市某区一些黑加工点使用废纸箱为馅制作小笼包出售的假新闻。  相似文献   

4.
今年7月8日,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透明度》栏目播出了题为《纸做的包子》的虚假新闻,引起国内外舆论广泛关注,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近日,北京电视台《透明度》栏目7月8日播出的《纸做的包子》报道被证实为虚假新闻,令人震惊.这起虚假新闻严重败坏了国家声誉,严重损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严重违背了新闻职业精神职业道德,严重损害了新闻媒体的形象和社会公信力.  相似文献   

6.
《新闻传播》2007,(10):1-1
7月20日,中宣部组织召开了视频会议,通报了北京电视台播出虚假新闻《纸做的包子》的有关情况。会议指出,这种虚假报道违反了国家的法律法规、党的新闻纪律和新闻职业道德,干扰了正常的社会生产生活秩序,损害了新闻媒体的权威性、公信力,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周历历 《新闻窗》2007,(6):69-70
今年7月8日,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透明度》栏目播出了题为《纸做的包子》的虚假新闻。报道无中生有,编造了北京市某区一些黑加工点使用废纸箱为馅制作小笼包出售的假新闻。消息播出后,经多家媒体转载转播,引起国内外舆论的广泛关注,造成了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8.
《新闻采编》2007,(4):8-8
新华社北京7月19日电北京电视台《透明度》栏目7月8日播出的《纸做的包子》报道被证实为虚假新闻,令人震惊,令人愤怒。这起虚假新闻严重败坏了国家声誉,严重损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严重违背了新闻职业精神职业道德,严重损害了新闻媒体的形象和社会公信力。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代表全国广大新闻工作者对制造虚假新闻的行为表示谴责,要求新闻界采取切实可行的有力措施杜绝虚假新闻。  相似文献   

9.
江坪 《新闻实践》2007,(9):37-37
近期,两件虚假新闻引起新闻界的关注:一件是,7月8日,北京电视台播出的《纸做的包子》虚假新闻。报道无中生有,编造了北京市某些黑加工点使用废纸箱为馅制作小笼包子出售的假新闻。消息播出后,经多家媒体转载转播,引起国内外舆论界的广泛关注,造成了极恶劣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10.
张栋山 《新闻窗》2010,(6):21-21
2007年7月8号,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透明度》栏目播出一则题为《纸做的包子》的新闻报道。这是虚假新闻的典型案例,"荣膺"2007年"十假"之首。  相似文献   

11.
丁永刚 《新闻知识》2007,(10):91-92
前不久,北京电视台播出的"纸馅包子"报道,结果证实为虚假新闻,这则消息令人震惊,影响极坏,正如中国记协《通报》所言:"这起虚假新闻严重败坏了国家声誉,严重损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严重违背了新闻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严重损害了新闻  相似文献   

12.
信息速递     
事件中宣部等就北京电视台播发虚假新(?)发出通报中央宣传部、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7月23日就北京电视台播发虚假新闻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宣传部,广电厅(局)、新闻出版局,中央各主要新闻单位发出通报。通报指出,7月8日,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透明度"栏目播出题为《纸做的包子》的虚假新闻。报道无中生有,编造了北京市某区一些黑  相似文献   

13.
《网络传播》2007,(12):40-40
2007年7月8目,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透明度》栏目播出“纸做的包子”报道,称通过暗访,在朝阳区东四环附近的早点铺中,发现有用废纸箱和肥猪肉做馅的小笼包。该报道经北京电视台多个新闻栏目转播,又被国内各大网络媒体、境外媒体广泛转载,一时间引起群情激愤。  相似文献   

14.
甘锋 《声屏世界》2007,(9):12-13
不久前,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透明度》栏目播出的题为《纸做的包子》的虚假新闻再一次引发了人们对虚假新闻的高度关注和强烈谴责。这次事件不但损害了媒体的公信力,令新闻工作者蒙羞,也给国家和社会带来了恶劣影响。虚假新闻为何不但屡禁不止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它主要有哪些表现形式,其产生的原因是什么?从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的角度看,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防止新闻失实,杜绝虚假新闻?  相似文献   

15.
张伯涛 《中国广播》2007,(10):24-25
7月8日,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播出的《纸做的包子》的虚假新闻,引起国内外舆论的广泛关注,造成了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这一事件的发生,对我们新闻界来说是一种极大的耻辱,把这样的人从我们的新闻队伍中清除出去,很得民心,而留给我们的教训与启示是极其深刻的。  相似文献   

16.
今年7月23日,中央宣传部、国家广电总局、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就北京电视台播发虚假新闻的问题,向有关部门和单位发出了通报。通报指出,7月8日,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透明度”栏目播出了题为“纸做的包子”的虚假新闻。报道无中生有,编造了北京市某区一些黑加工点使用废纸箱为馅制作小笼包子出售的假新闻。[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廖慧平 《青年记者》2007,(18):36-36
2007年7月8日,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透明度》栏目播出了《纸做的包子》报道后,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后经北京市公安部门调查,发现该新闻系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透明度》栏目组临时人员訾某自带肉馅、面粉和纸箱,授意外地来京人员卫某等人将纸箱经水浸泡后掺入肉馅,制成包子,訾某用其自带的家用DV机拍摄了制作过程,随后将其编辑,用欺诈手段获得播出。  相似文献   

18.
创立于北京电视台建台三十年之际、并在卫视平台播出的新闻节目——《新闻晚高峰》,对于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的北京电视台及首都电视新闻事业而言,是其迈向  相似文献   

19.
1999年底,由中国记协主办的首届中国新闻名专栏评选揭晓,北京电视台《今日话题》栏目入选。北京电视台的《今日话题》为什么能够脱颖而出呢? 首先,找准定位,确立栏目的首都特色。 《今日话题》,1995年10月1日正式开播,每期长度为11分钟,每晚6:14北京电视台一套节目中播出。目前,以热点、焦点、聚焦等相似名词贯名的新闻评论类节目很多,而北京电视台在创办新闻评论栏目时,充分考虑了北京作为首都的特殊地域特色,绕开了以焦点命名栏目,却以《今日话题》命名。“话题”,平易、平和,这样,“话题”的内容既可涵…  相似文献   

20.
7月2日早晨,打开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整点新闻头条播出的就是新闻《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出庭受审》。上班路经报亭时,我买了份《环球时报》,该报头版头条新闻也是《萨达姆在博物馆受审》。读完此,与央视播出的新闻相比较,发现该多处严重失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