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但是传统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侧重于关注学生心理的消极方面,不利于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格及潜能的开发,所以,为了更好地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把积极心理学的教育理念引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构建高校心理教育模式可以说是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机制、体系、模式的一种积极探索与途径。  相似文献   

2.
高校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以消极心理学为基础,主要关注学生心理的消极层面,把学生心理问题的预防和解决作为工作重点,而忽视了学生个体发展中积极的潜能开发和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积极心理学重点关注人的积极品质,是一种积极乐观、充满人文关怀的教育理念,它为高校做好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思路。  相似文献   

3.
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基本沿袭了传统消极心理教育模式,重点关注预防和矫正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忽视了学生积极的心理体验和积极心理潜能的开发,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功效,也制约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发展,因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必须转换视角,应该将积极心理学理念引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从"消极"走向"积极",从而达到增进学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培养学生积极的人格品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心理健康的含义、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含义以及心理健康的三级目标都隐含着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全面看待和积极促进,积极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着重开发潜能、提高效能、促进幸福,但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与方法,积极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五大原则:避免唯“积极”论;正确理解“积极”;正确看待消极的积极意义;动态的看待积极与消极;心理健康是积极与消极动态平衡的螺旋式向上发展。在教育教学中应注重四种方法:调整心理健康教育的关注点;既注重积极体验也注重消极体验;对教育效果进行动态评估;要将自我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  相似文献   

5.
目前,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一直受消极心理学的影响,主要预防和矫正学生的心理问题,忽略了学生潜能的开发。作为心理学一个重要的分支,积极心理学重点研究积极社会环境、积极情绪体验、积极人格特质等,旨在发掘人们的快乐、愉悦、满意感。为了进一步做好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将积极心理学运用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能够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为处在困境中的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出一条正确的道路。  相似文献   

6.
积极心理学理论指导下的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的构建,以培养学生积极的主观体验、个人品质及人际关系为主要目标.实施对积极心理学理论与高职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对接的研究.旨在将积极心理学理论精髓转化为实践,并恰当地融入到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体系之中,实现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从消极转向积极、从被动转向主动、从补救转向预防、从面向个别问题学生转向面向全体学生潜能的开发的新方向、新发展.  相似文献   

7.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与内容,教师应树立积极的心态和信念,开展多元化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开发学生潜能;大力开展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重视自助式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中渗透积极心理学理念;学生利导思维和辩证思维的结合,积极发展与问题解决的兼顾;关注特殊学生的心理健康;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加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构建积极的社会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8.
积极心理学是当代新兴的心理学思潮,它致力于研究人的积极品质,重视挖掘人的潜能,强调积极的自我体验。目前高职心理健康教育基本上沿袭了消极心理学模式,仅仅关注小部分问题学生,忽视了大部分普通学生的心理素质发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应主动汲取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将其应用到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把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发展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刘芳  茅颖 《考试周刊》2014,(62):150-151
本文结合高职生的心理特点,探讨积极心理学在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思路,从而把对学生消极面的关注转到积极面,帮助学生发挥其潜能并把握人生意义。  相似文献   

10.
积极心理学致力于研究学生的发展潜能和积极品质,关注学生的健康、幸福与发展,这一理念为高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思路。在教育实践与探索中,强调对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和潜能的开发。探索课程体系的重构、校园文化活动的丰富、朋辈互助关系的建立及心理测量工具的变革,可以激发学生自身内在的积极品质,凸显心理健康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1.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目前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以心理问题为中心,这种消极心理学取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和完善.以积极情绪、积极人格和积极组织系统为研究主题的积极心理学对人的积极品质和心理潜能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对我们理解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目标,正确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许洁 《教育教学论坛》2014,(21):196-197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在积极心理学、积极教育、积极心理健康等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全新的研究领域。它面向全体学生,其目标就是通过积极的手段,培养学生内在积极心理品质和开发心理潜能。笔者认为,对于实现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所要求的,培养学生的内在积极心理品质和开发心理潜能方面,语文教学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可以通过构建和谐的语文课堂师生关系,增进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积极运用鼓励性评价,树立学生的自尊自信;创设语文课堂情境,完善学生的积极人格。  相似文献   

13.
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秋燕 《文教资料》2007,(21):136-138
文章认为,消极心理学取向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过分关注学生心理的消极层面、削弱教育功效、教育对象与教育者之间关系对立,不利于形成积极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支持系统等问题。积极心理学是一种全新的心理学理念,其目的是研究人类的积极品质,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应兼顾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与心理问题的化解,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应着重于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心理健康教育手段应重视学生积极的心理体验,心理健康教育应融合教育对象和教育者之间的关系,应建立积极完善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系统。  相似文献   

14.
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是以教师为开发主体,体现学校的特色,完成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课程.我所在的江苏省苏州立达中学,其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是在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结合心理健康教育原理,以校本课程开发理论、生涯规划理论、团体心理辅导理论、学生课程中心论为基础,以完善学生积极人格、让学生进行自我探索、提升学生内在积极动机和培养学生心理素质为目标的课程.作为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一种补充和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有助于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社会适应性和领袖素质.  相似文献   

15.
基于赛里格曼积极心理学观点,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既需要关注解决其消极的心理,也需要着眼挖掘其潜在的积极品质。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实存在重病理性研究、轻成长性发展与建构,多点式干预和危机干预、少系统化指导,重心理问题矫正、轻自助潜能开发等困境。应通过生成积极体验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创建系统化取向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式,构筑发展性取向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营造关怀性取向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等策略加以改进和优化。  相似文献   

16.
相比较于传统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只注重对学生心理问题的防治,而忽视积极的对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培训和潜能的提升,为此而急需积极开展相适应的积极心理学教学.本研究主题则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积极心理学的生态教学模式探究,目的是使这种模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产生良性的影响.研究方法为课堂上开设成功心理学、幸福心理学等课程;课后开展团体心理辅导、素质拓展训练及朋辈辅导.课堂上通过采用体验式教学构建了生态课堂,课后对不同年级不同阶段大学生进行辅导与潜能开发.通过研究证实这种积极心理学教学模式是一种很好的生态教学模式,利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全面素质发展.  相似文献   

17.
孙婷婷  张涵 《教育导刊》2009,(10):47-48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只关注心理问题与心理疾病使大部分学生不能受益,也使教学内容贫乏,不能关注学生的积极面。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趋势是将消极心理教育与积极心理教育相结合,在关注问题的同时,重视学生的积极认知、积极情感和积极行为,从而培养出积极健康的人。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的研究显示,中国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堪忧,主要表现为社会适应不良,人际关系障碍,个体身心疾病或人格缺陷以及职业倦怠等。目前,传统的“诊治式”的教师心理健康应对策略“治标不治本”,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的预防性和发展性。要解决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根本出路在于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具体说来,可通过增进主观幸福感、开发心理潜能、增进自我效能感等途径,促进教师自身的积极因素和潜能的开发,克服职业倦怠,并由此带动学生积极、健康心理的形成,实现师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双发展”。  相似文献   

19.
统治近半个世纪的消极(病理或病态)心理学是以问题为关注重心,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也是遵循了消极心理学的以问题疾病为导向的治疗方针。近十年来兴起的积极心理学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内容﹑教育途径以及教育方式方法上提出了新的思路,即从问题导向到积极价值取向模式,不但要关注问题更要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受教育者的品质,使学生幸福乐观地对待学习和生活。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各级政府和学校开始重视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采取各种措施积极在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当前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对学生心理问题进行研究和疏导,是为了防范心理疾病的危害,存在严重的医学化倾向,从总体上说是一种消极的心理学取向。教育的目标是追求发展,积极心理学重视人的积极品质与心理潜能培养与激发,遵循这一健康教育的目标,将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健康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