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政策执行人员是政策执行过程中的核心因素,其执行力水平直接影响着政府政策执行力的高低。研究公共政策执行人员的政策执行力,明确其涵义、构成要素和影响因素,有助于提出有针对,}生的提升策略和建议。除了关注执行人员的执行技能外,其执行力的提升更要注重个人的价值信念、心理素质等精神要素的发展,由内至外地全面地提升其执行力水平。  相似文献   

2.
教育政策执行力的概念、类型、构成要素、影响因素及评价构成了教育政策执行力研究的基本框架。教育政策执行力是指各级各类教育组织及其人员准确理解教育政策目标,并通过对人财物、信息、时空等各种资源的调度、控制和使用,有效地执行教育政策的能力。研究教育政策执行力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教育政策执行力的构成要素包括个体要素和组织要素,其影响因素包括教育政策自身质量、执行主体、执行客体和政策资源。对教育政策执行力的评价有利于教育政策执行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3.
学校体育政策是开展学校体育工作的有力支持和保障,学校体育政策执行力是学校体育政策任务完成和目标实现的重要手段。基于政策学的相关原理和学校体育政策执行力的内涵理解,学校体育政策执行力在实践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执行主体、执行客体、执行资源和执行文化是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教育政策执行是教育政策目标转化成为教育政策现实的中心环节,其执行效果受地方政府教育政策执行力的直接影响,因此,对地方政府教育政策执行力的评估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教育政策执行力的内涵、评估目的、评估主体、评估指标体系与实施策略共同构成地方政府教育政策执行力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5.
政府政策执行力建设是一个国家政令畅通,上行下达,实现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保证。这一命题的提出是促使国家既定政策在各地区和各部门确保执行,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浪潮,以及实现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政府通过科学地制定政策、法制化地执行政策,以及构建政府政策的执行文化,逐步加强政府政策执行力的建设。从某种意义上说,加强政府政策执行力的建设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我国政府近几年出台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在执行过程中,总是受到各种各样的消极影响,难以实现预期调控目标。因此,研究影响房地产调控政策执行力的相关因素,找出克服消极影响的对策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政府的执行力是政府有效执行政策的关键要素。近年来,地方政府的执行力弱化问题已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影响地方政府执行力的因素很多,本文试图通过对观念文化因素的分析,探讨提高地方政府执行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地方政府处在行政体系的末端,它最终成为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者。地方政府执行力的强弱决定政策能否得以顺利实施,取得预期成效,同时影响党中央的意图是否能够准确无误的传递给社会公众,还关乎整个政治体制的稳固与否。而在当前,地方政府的政策执行问题凸显,其政策执行力遭到越来越多的质疑,因此提升地方政府的政策执行力,迫在眉睫。政策执行力的提升对于提高我国人民的幸福感,推动我国社会的和谐发展,促进中国梦的实现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针对高职教育政策执行的影响因素,借鉴善治理论,提出促进有效互动、改革执行组织、下放执行权力、建立健全问责制度等提升政策执行力的路径,以期消解政策执行滞后的问题,提高高职教育政策执行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构建和谐社会要求提高地方政府政策执行力,而决定地方政府政策执行力的根本,取决于其能多大程度地促进政策目标群体参与到政策执行中来。通过加强对目标群体的政治社会化力度、加大对目标群体的政策宣传强度以及加深与目标群体的政策外部沟通广度,就能促进其认同、接受、遵守并内化公共政策,从而为政策的有效执行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1.
大多数学者认为异地高考政策更加有利于家庭条件较好的随迁子女,少数学者则认为该政策能有效保障农村随迁子女的教育权益,但已有文献仍缺乏关于异地高考政策对两类流动人口高等教育机会影响差异的比较研究。基于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本文探讨了异地高考政策对城乡随迁子女高等教育机会的影响,并探究了该政策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异地高考政策对农村随迁子女高等教育机会的促进作用显著高于城镇随迁子女,且这种效应仅在高政策门槛地区存在,低门槛地区不存在。从政策的调节作用来看,异地高考政策有助于提高农村流动人口子女随迁的意愿,且对农村随迁子女高等教育机会的促进作用要显著高于农村留守子女。同时,异地高考政策可显著降低农村随迁子女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其子女高等教育机会的影响。为此,各地方政府应坚持并完善异地高考政策,充分发挥该政策促进高等教育公平的杠杆作用;流入地政府要进一步提高本地高中教育服务能力;中央政府要进一步推进、完善高考录取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12.
农民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农民负担过重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国农村经济社会的稳定持续发展,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造成我国农民负担过重的主要原因有:城市偏向政策和制度;乡镇机构臃肿;一些地方政府搞形式主义,实施“政绩工程”。给农民真正落实“国民待遇”;改革乡镇机构,精简乡镇机构人员;完善农业农村立法,强化监督;建立维护农民合法权益的组织,是当前减轻农民负担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3.
传统农区农业经营规模小,农业产业化不高,农民基本满足温饱,而依靠传统农业增加收入比较困难。基于安徽省农区农户实证分析来探讨:(1)与其他省份相比,安徽农民增收相对滞后,面临突出的障碍和制约因素;(2)促进安徽农民增收的突破口、着力点分析,以及应该配套出台的新政策。  相似文献   

14.
为了分析国家财政支农政策对农民不同群体影响的差异,文章运用2002—2012年财政支农数据,建立财政支农对五等份分农村居民收入的面板数据回归模型,研究发现,财政支农对农民收入的增长效应要强于国民经济增长水平,平均每户整、半劳动力和平均每个劳动力负担人口对农民收入增长影响为负效应,财政支农对五等份分农村居民收入影响由中等收入群体向两极收入群体递减,但五等份分农户个体效应限制了低收入居民的收入增长能力。因此,加大财政支农力度不仅可以提高农户的收入水平,而且可以缩小农村内部差距,同时应注意政策对不同群体影响的差异,要建立专门针对农村20%低收入群体的脱贫攻坚政策。  相似文献   

15.
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农业经营制度创新,它的推广为农区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农业产业化对农区发展的影响体现在农户、农业和农区三个层面。农户层面上,农业产业化的影响表现为增加农户收入、改变农户思想观念和推动农户劳动力的转移;农业层面上,农业产业化的影响表现为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农产品质量、农业经营专业化和规模化水平;农区层面上,农业产业化的影响表现为加快农区工业化和城镇化、改善生态环境、助推区域品牌形成和推动科技进步。  相似文献   

16.
农民负担问题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负担指农业税、乡村征收的费用及其他集资或摊派。其问题的症结在于负担的不合理性 ,解决的根本途径在于改革财政税收政策 ,加快“费改税”步伐 ,精简农村地方政府和组织机构 ,提高村民自治水平。  相似文献   

17.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时代主题,县域是实施统筹战略的主要平台.县域统筹平台的基础模式,可分为“基础--技术--市场”三级平台.本文是在对县域统筹平台构筑的纵向研究取得成效的基础上,精选典型案例,侧重其横向的比较研究,在弄清不同县域统筹平台的类型特征、统筹途径等问题的同时,进一步做比较研究与合作研究.  相似文献   

18.
统筹城乡视域下农户土地利用意识多尺度认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户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微观行为主体,其土地行为决策受制于农户对环境与政策的认知,而这一响应程度不仅关系到农户土地利用行为的合理性与有效性,还直接影响着相关惠农政策的落实程度与实施绩效。农户土地利用意识源于土地意识但不同于土地意识,是农户在特定时空条件下,不断认知、熟知到适应政策、协调传统继承和现实模仿冲突,开展土地利用时的心理思考;农户土地利用意识调整与改变是一个渐进而非突变过程,是农户自身条件变化、内在利益驱动、外在环境刺激间相互博弈,农户对土地产品和服务需求的自我更新与累积;基于田块、农户、村尺度构建多尺度融合推拉动力模型能实现对农户土地利用意识调整与改变的内外诱因识别,为政策绩效评价和土地利用变化(LUC)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9.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在农业、农村与农民。针对目前“三农”现状和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实,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对农业与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方向、深化农村各项体制改革的内容、以及政府在促进农村发展与农民增收方面所应采取的扶持等方面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20.
通过分析“三农”政策文本与数据之阅的关系发现:“三农”政策在何种程度上能提高农民收入的关键,在于判定。三农”相关的公共政策在多大程度上具有创新性:“三农”公共政策创新过程符合“核心—边缘”逐步完善的路径模型,在路径演进的过程中伴随着公共政策效益边际递减效应。十七届三中全会以土地占有权、使用权与收益权等土地权益重新组合为政策创新硬核的确立,意味着新一轮从“核心”到。边缘”次第展来的“三农”公共致策创薪正刚刚开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