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杂交瘤技术在血液学的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中巳得到广泛的应用。就血型单克隆抗体而言,已见有不少报道。我们在继建立分泌抗人A型红细胞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ZMC_9后,又建成了一侏能分泌抗人B型红细胞的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定名为ZMB_1。本文将对ZMB_1的建侏和初步鉴定结果作一报道。  相似文献   

2.
采用霍乱弧菌菌株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Sp2/O,在PEG作用下进行细胞融合,获得二株能分泌抗霍乱弧菌单克隆抗体的淋巴细胞杂交瘤株.体内外培养可用辣根过氧化物酶、亲和素生物素及荧光标记葡萄球菌A蛋白测定霍乱弧菌专一的单克隆抗体,经6个月传代培养和液氮冷冻复苏培养良好,产生抗体稳定.细胞培养液效价为1∶8,小鼠腹水效价1∶3200,经44株霍乱弧菌(EL Tor生物型)和10株其它肠道内致病菌检测结果,对霍乱弧菌有特异性抗体.经IgG亚型测定属IgG_3,杂交瘤细胞染色体稳定在95~105条。本文还对杂交瘤细胞分泌单克隆抗体若干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为了制备抗环丙沙星单克隆抗体,首先采用碳二亚胺法合成了环丙沙星与载体蛋白偶联的免疫抗原和包被抗原,免疫BALB/c小鼠,取效价最高的小鼠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SP2/0融合,HAT培养基筛选,有限稀释法克隆化,获得1株稳定分泌抗环丙沙星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检测结果显示,杂交瘤细胞染色体数目平均102条,培养上清的效价为1:1.28×10^3,单抗腹水效价达1:1.024×10^6,IC50为68.31ng/mL,属于IgM型,轻链kappa,CI—ELISA法显示单抗对环丙沙星有高度的选择性,提示获得的单抗可望用于环丙沙星残留物的免疫化学检测。  相似文献   

4.
抗人甲胎蛋白(AFP)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边敏章 《科技通报》1998,14(4):240-242
采用亲和层析法纯化的AFP抗原免疫的BALB/c鼠脾细胞与SP2/0小鼠骨髓瘤细胞系融合,获三株分泌抗人AFP单克隆抗体(McAb)的杂交瘤细胞系.用ELISA阻断试验和夹心ELISA试验作特异性鉴定,杂交瘤细胞株染色体的众数为104条,三株细胞系McAb均属小鼠IgG1型.经体外连续传代3个月及冻存一年复苏后均能持续分泌抗AFP抗体  相似文献   

5.
李丽英 《内江科技》2013,(2):99+132
鉴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KDR)的重要生物学作用,我们采用杂交瘤技术制备能稳定分泌抗KDR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本文就抗KDR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所涉及的技术改进作一总结。  相似文献   

6.
克百威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江  陆贻通 《科技通报》2005,21(5):536-540,544
本试验以人工合成的克百威免疫原免疫BALB/CF1小鼠,采用杂交瘤技术制备了5株能稳定分泌抗克百威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用培养扩增后的各建株细胞诱导小鼠生长腹水.腹水效价达10^-6~10^-7。琼脂双扩试验表明各单抗蛋白均为IgG,抗体蛋白均为IgG2a亚类。用辛酸-硫酸铵沉淀法纯化单克隆抗体腹水,并测定抗体蛋白含量为3~8mg/mL;用SDS—PAGE进行纯度鉴定,电泳图谱均显示了IgG抗体及其重链和轻链条带,分离的抗体纯度在90%以上。对纯化的单抗5E2进一步做交叉反应试验,与其他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残杀威、速灭威、灭多威、甲奈威、异丙威、仲丁威的交叉反应率分别为7.2%、4.5%、2.8%、7.9%、9.5%、8.9%,结果表明单抗5E2有较好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学基金》1988,2(2):55-55
课题是由苏州医学院血栓与止血研究室阮长耿教授等申请并进行研究的。他们应用杂交瘤技术在国内首次成功地获得了14株抗人血小板单克隆抗体,其中SZ-2和SZ-21两株,经免疫和生化研究技术证明,分别作用于血小板膜糖蛋白Ⅰ和糖蛋白Ⅲ。  相似文献   

8.
目前生物工程技术在商业上的种种应用中,单克隆抗体在数量上居领先地位。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单克隆抗体在体外诊断上的应用。体外诊断制品不必像经过体内服用药品那样严格的安全检验。以单克隆抗体为基础的产品数量的增加是由于杂交瘤技术以及抗体功能知识的进展。单抗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将使其在制药工业包括体内诊断,预防法、治疗法上得到大量应用。 来自人细胞的(而不是啮齿动物)杂交瘤(单克隆抗体分泌细胞系)己被应用到制药工业上。来自人细胞的单克隆抗体应用于内服药物比来自鼠的在免疫反应上害处要少些。在技术上,人杂交瘤的制备仍然在襁褓中,但从人的细胞系生产单克隆抗体的进展将促进以单克隆抗体为基础的新药和替代药物。  相似文献   

9.
同肺癌相关的血清标志物CK19,其存在或量变不仅可以指示肿瘤性质,还可以指导肿瘤的诊断、分类、预后以及治疗。本次研究使用BALB/C小鼠进行免疫(使用CK19的重组抗原),血清滴度进入平台期后将骨髓瘤细胞与前期经过免疫的小鼠脾细胞融合,进一步将细胞克隆化,共得到6株杂交瘤细胞株(能持续稳定分泌抗CK19抗体)。对6株抗CK19的单抗株进行腹水诱导和扩大培养,并将诱导得到的腹水进行纯化,采用亲和层析法。为获得一个最灵敏的双抗体夹心单抗配对,将纯化后的单抗株做正交配对的筛选并制备酶标抗体。最终获得了最优配对:11E6+16A5-HRP。灵敏度分析的检测结果显示,该配对对CK19重组抗原的检测灵敏度为15.6ng/ml。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蔷薇科植物果核油性提取物体内外抗呼吸道病毒的效果。方法分别采用红细胞吸附抑制试验和细胞病变作用(CPE)检查,观察不同浓度油性提取物体外抗流感病毒A3株、冠状病毒OC43株和呼吸道合胞病毒E6株的作用。采用小鼠感染模型,观察不同浓度油性提取物滴鼻预防后,抵抗流感病毒A3株和冠状病毒OC43株致死性感染的效果。结果0.5%油性提取物作用1min、0.12%作用5min、0.06%作用10min均可完全抑制流感病毒A3株引起的鸡红细胞吸附现象;0.25%油性提取物作用1min、0.06%作用5min、0.03%作用10min均可完全抑制冠状病毒OC43株引起的小鼠红细胞吸附现象。1.0%油性提取物作用1min、0.25%作用5min、0.12%作用10min均可完全抑制呼吸道合胞病毒E6株引起的CPE。0.12%、0.25%和0.5%油性提取物滴鼻预防后,流感病毒A3株攻击小鼠的存活率分别为30%、90%和100%。0.06%、0.12%和0.25%油性提取物滴鼻预防后,冠状病毒OC43株攻击小鼠的存活率分别为30%、80%和100%。结论较低浓度的蔷薇科植物果核油性提取物即可显示出较强的体内外抗常见呼吸道病毒作用,但体内抗病毒作用有明显的有效剂量阈值。  相似文献   

11.
“长叶车前花叶病毒单克隆抗体研制”通过鉴定由李德葆副教授主持、在浙江医学研究院免疫室李洸副研究员的协作下建立了5个能产生高效价特异RMV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应用上述细胞株产生的5株单克隆抗体将所测试的15个毒株划分为6个血清型,对植物病毒的诊断、鉴定、分类等具有实际和理论  相似文献   

12.
励千里  倪崖 《科技通报》1991,7(3):153-156
本文对5种分泌抗霍乱肠毒素单克隆抗体的生物学性质作了较详细的研究。研究表明,4株抗CT-McAb细胞株经鉴定3 A_(10)株为抗AB单克隆抗体,而3H_7、3C_7、1F_8为抗B亚单位单克隆抗体。4株细胞株对数增殖期的群体倍增时间为19~21h。双扩散证明,上述单抗为IgG_1型抗体。腹水抗体经-30℃贮存5年,仍保持原有的各种抗体特性。细胞通过体外连续传代30代以上,复经液氮冻存2年后,仍能恒定地分泌单克隆抗体。腹水抗体经硫酸铵纯化,IgG_1纯度经PAGE电泳分离及CS-910双波长薄层扫描技术,并以电子计算机算出IgG_1纯度为95.063%,酶标记抗体对CT的检测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相似文献   

13.
《科技风》2017,(12)
为了监测诺氟沙星抗生素的滥用,我们开发了一种基于单克隆抗体的酶联免疫方法。将小分子抗原诺氟沙星NOR通过碳二亚胺法与载体蛋白BSA、OVA进行偶联。得到完全抗原NOR-BSA和NOR-OVA。用NOR-BSA对3只雌性小鼠进行免疫后,利用细胞融合技术制备杂交瘤细胞,用间接ELISA法和间接竞争ELISA法筛选阳性细胞进行克隆,得到3株稳定分泌抗体的单克隆细胞株,分别命名为7C4,8G3,11G7。检测细胞的上清液和纯化后的腹水效价,分别为1:512,1:1024,1:1024和1:128000,1:128000,1:128000。对三株细胞的亚型鉴定为IgG2b,IgG2b,IgG1。建立的标准竞争曲线计算得IC50值为31.225 ng,其检测线性范围为5.011-630.95 ng/mL,最低检出量为2.75 ng。亲和力常数Kaff为4.6×10~8。诺氟沙星单克隆抗体与环丙沙星(27.22%)、恩诺沙星(11.29%)、奥比沙星(11.03%)、氧氟沙星(9.73%)、达氟沙星(7.38%)、沙拉沙星(2.57%)、二氟沙星(0.61%)几种抗菌药有较低的交叉反应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以中国仓鼠卵巢(CHO)细胞为宿主,构建高表达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单克隆抗体的细胞株。方法:本研究将构建好的抗EGFR单克隆抗体轻链和重链的表达载体,通过优化的电转方法转入CHO宿主细胞,确定G418的工作浓度,在含G418的化学成分已知的培养基中进行克隆筛选,最后筛选后的转染库进行三次克隆筛选,获得稳定高表达抗EGFR抗体的细胞株。结果:通过进行表达量稳定性分析后,筛选出一株表达量较高的细胞株。结论:该克隆筛选方法可行,为抗EGFR抗体的生产提供了稳定高产的细胞系。  相似文献   

15.
《科技风》2021,(27)
目的:初步探讨"葵龙草"注射液的体内外抗肿瘤作用。方法:以人肿瘤细胞株为模型,采用SRB方法检测观察"葵龙草"注射液对多种肿瘤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以H22、S180、HepA、BGC-823为模型,以不同剂量的"葵龙草"注射液作用于肿瘤裸小鼠模型,观察"葵龙草"注射液的体内抗肿瘤作用。结果:"葵龙草"注射液对人肺癌细胞A549、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人肝癌细胞HepG2、人结肠癌细胞HCT116、人皮肤鳞状细胞癌细胞A431的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裸鼠移植S180、H22、HepA、BGC-823细胞的增殖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结论:"葵龙草"注射液能够有效抑制培养的肿瘤细胞生长,注射给药后对多种细胞肿瘤移植的模型小鼠肿瘤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具有较广阔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16.
<正>流言:有人说,O型血的人是"万能供血者",他们的血液可以输给其他任何A、B、O血型的人。这种说法正确吗?真相:这种说法不足取。科学家根据红细胞膜上存在的凝集原A与凝集原B的情况将血液分为4种类型。凡红细胞只含A凝集原的称为A型,只存在B凝集原的称为B型,若A与B两种凝集原都有的称为AB型,这两种凝集原都没有的则称为O型。不同血型  相似文献   

17.
《发明与革新》2014,(8):52-52
无论输血受血,都须血型匹配,这是生活常识.近日,浙江大学唐睿康教授团队利用“给细胞穿衣服”的方法,让红细胞的表面抗原免于被“觉察”,如此一来,红细胞就可以不必考虑血型,灌注给任一病人.这意味着,不匹配血型之间的输血受血将成为可能.原来,人的血型是由红细胞表面的抗原蛋白决定的.例如最常见的ABO血型系统,A型血的红细胞表面带A型抗原,B型血的红细胞表面带B型抗原.进行输血时,受血者血浆中的抗体会识别供血者的红细胞的表面抗原,如果血型不匹配,抗体就会把它们定义为“外来物种”,并向它们发起进攻,造成严重甚至致命的后果.科学家们一直在找寻一种用于制造“万能血”的方法,因为这对于临床输血特别是对于紧急情况下稀有血型的施救意义非凡.  相似文献   

18.
日本研究人员的一项动物实验确认,母体对后代I型糖尿病发病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据共同社近日报道,日本岛根女子短期大学的笼桥有纪子等人挑选了3组雌性小鼠进行实验:A组自然发展为I型糖尿病;B组没有患这种病,但其遗传系统与A组相同;C组与前两组的遗传系统不同而且也未患I型糖尿病。此后,研究人员提取了另外一些自然罹患I型糖尿病的实验鼠的受精卵,并将其移植入3组小鼠体内,比较它们产出的幼鼠患I型糖尿病的几率。实验结果显示,A组小鼠后代最终约有60%发展为I型糖尿病,而B组和C组小鼠后代患这种病的几率为0至7%。研究人员推测,小鼠母…  相似文献   

19.
在成功建立稳定分泌鼠抗人B7-2杂交瘤细胞株基础上,扩增并克隆出该单克隆抗体的重链(VH)和轻链(VL)可变区基因。通过重叠延伸PCR(SOE-PCR)方法,在VH和VL可变区基因之间引入连接肽(Gly4Ser)3,体外构建抗人B7-2单链抗体(B7-2 ScFv)基因。为便于表达产物的纯化,在抗人B7-2 ScFv的C端增加了6×His tag序列。将其克隆至表达载体pET32a并在大肠杆菌中进行原核表达。SDS-PAGE和Western-blot分析结果表明,抗人B7-2 ScFv在大肠杆菌BL21(DE3)菌中获得表达,重组融合蛋白的相对分子量约为43 kD,表达产物以不溶性包涵体形式存在,经溶解包涵体,体外复性和Ni-NTA亲和柱纯化,获得了高纯度的抗人B7-2 ScFv,纯化蛋白得率约16.2%。成果为抗人B7-2单链抗体的生物学活性研究和抗肿瘤药物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正每天,世界上都有成千上万的人需要输血,但我们知道,血是不能随便"乱输"的。人类的血型有四种——A型、B型、AB型和O型,每种血型的红细胞表面都有各自独特的糖链抗原,而不同抗原之间的差异会触发免疫反应。比如,为一个A型血的人注入B型血,A型血的抗原会视不同抗原的B型红细胞为外来入侵者,人体的免疫系统马上会使血液凝结成块。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