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杨呖主编《明代东北疆域研究》一书,已于2008年9月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12章。25节,凡33万字,并附有明代东北疆域出土18枚卫所印信和10枚卫所文书档案印模真迹图录。探颐索隐,搜罗丰赡,文图并茂,弥足珍贵。  相似文献   

2.
从明朝末年(17世纪初),满族(女真)在东北的崛起,到一六四四年清军人关,取替明朝,这一时期的历史,通称为清人关前史。这段历史,对清王朝来说十分重要,则是奠基时期。承先启后,继往开来。这一时期,无论在抵抗外国资本主义势力入侵;还是接替明代边微疆土,招服东北;也还是加速清军人关,问鼎中原,统一全国等方面,都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深刻地影响着历史和现实。我们应很好地加以总结和探讨。但目前学术界关于这方面研究是不够的,看法又颇有分歧。今不揣谫陋,仅就管见,草成是篇,以期有裨于对清人关前史之研究。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镇西堡西烽火台、边墙的发掘,明确了其形制、结构和具体的规格尺寸,为了解、研究明代辽东长城河套段的构筑方法和走向,提供了第一手资料。明代辽东长城在铁岭境内全长约220余公里,大致呈∩形走向,其间有卫、所等驻军城5座;所辖边堡18座;关隘4座;调查发现了沿边、腹里烽燧254个;还有驿站、递运所等配套设施。并由此构成了一整套完善的军事防御体系,在维护明代东北疆域的安宁、沟通各民族之间的交融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大明舆地图》是一套反映明代疆域和行政区划的地图册,是研究明代历史、地理的重要图籍.根据图中行政治所的迁移和行政建置置废的变化,可以推断这套图册绘制年代为嘉靖三十七年王嘉靖四十年间.  相似文献   

5.
明代辽东档案,"明信牌档"①记载,明朝统治者,滥施刑罪,轻罪重判,以"不应事"等罪,甚至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广东籍人谪寓辽东充当军丁。他们在重冰积雪的北国大地,与当地兄弟民族,携手并肩,披荆斩棘,辛勤劳动,用汗水、泪水,乃至系以性命为代价,开发东北,保卫疆土,促进民族融合,对祖国东北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做出了历史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李玉娟 《兰台世界》2007,(3S):68-69
明代辽东边墙是我国万里长城的一部分,西起山海关,东抵鸭绿江,长达千余里。它不仅是汉民族同兄弟民族聚居区的划分线,而且还是一种具有防御性的建筑工程。探究明代辽东边墙的性质,对于了解明朝存东北地区的经营、各族人民共同开发辽河流域的生产斗争、东北少数民族的兴起及发展有一定的意义。[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20世纪90年代开始形成、时下已成为话语主流的虚拟文化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探索。作者以皮埃尔,利维的近作《赛博文化》为切入点,考察认为虚拟技术已创造了一个新的、动态的知识空间的主张。作者质疑新的去疆土化的技术知识空间比其他(即具体、有形的空间)“更好”的草率认识,指出这个跨疆域的空间其实是一个分裂的世界,并不是技术文化所指的“新宇宙”。  相似文献   

8.
高句丽、新罗建立以来,贡献颇勤,中原王朝亦时遣使者吊死册生,在唐代出现了好几部关于两国地理、风俗的著作,为史籍提供了新资料,有助于中原士民了解海东风情。这些书如今都已佚失,只有少量佚文存世。但仍对我们研究东北民族与疆域问题有重大价值。  相似文献   

9.
王宁 《兰台世界》2014,(7):100-101
中国古代东北泛指中原疆域之东北部,虽因时代变迁而有伸缩,但自元代起,东北音乐艺术则在保留着北方各民族传统音乐的基础之上,又广泛吸收了中原及其他诸国的音乐成熟,使之元代东北音乐也达到了一个空前的规模。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东北泛指中原疆域之东北部,虽因时代变迁而有伸缩,但自元代起,东北音乐艺术则在保留着北方各民族传统音乐的基础之上,又广泛吸收了中原及其他诸国的音乐成熟,使之元代东北音乐也达到了一个空前的规模。  相似文献   

11.
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率领起义军,攻克大都推翻元朝,建立了明朝。明朝建立后,就着手接替元朝在东北的统治,先后建立辽东都司、奴儿干都司。都司下设立卫、所。卫是次于都司的地方军政机构,所是比卫低一级。仅图们江两岸地区明朝就设立9个卫。明政权在图们江两岸地区设卫,是隶属奴儿干都司属下的军政合一的地方政权机构,并对其进行有效辖治:各卫官吏任命、升赏都有由明朝决定;各卫必须按时纳贡赋;各卫必须听从明王朝政令等。因此隶属于卫管理图们江两岸地区是明代疆土。以无可辩驳的史实披露了国外某些人言及的所谓图们江两岸地区中国从来就“没有设立自己的机构”、“进行辖治”、“间岛为韩国之领土”的妄说。  相似文献   

12.
东北地方古文献的跨国性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北地处祖国边陲,历史上东北各民族人民与周边相邻国家的民族不断的融合、交往,使得东北地方文献,尤其是东北地方古文献的跨国性问题表现得特别突出。这除了与东北地区历史上疆域不断变化有关外,还与东北地区多民族及其后裔的跨国活动、古今时空概念变化有关。东北地方文献无论从内容上、著者的国别上以及表达的文字上,都充分体现出跨国性的特点,作为文献资源宝库的图书馆在工作中应加强对此进行整理与研究,为读者提供全面的地方文献资料,提高图书馆地方文献咨询服务的工作质量,使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为振兴东北经济服务。  相似文献   

13.
清代著名将领巴海是第一任宁古塔将军,在开发东北、抗击沙俄、保卫疆土等方面卓有政绩.笔者在查阅巴海相关资料时,发现几条未被学界注意的资料,可补考正史中巴海生平,遂不揣浅陋,撰写此文.  相似文献   

14.
明代辽东边墙是我国万里长城的一部分,西起山海关,东抵鸭绿江,长达千余里.它不仅是汉民族同兄弟民族聚居区的划分线,而且还是一种具有防御性的建筑工程.探究明代辽东边墙的性质,对于了解明朝在东北地区的经营、各族人民共同开发辽河流域的生产斗争、东北少数民族的兴起及发展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历史上,元朝是一个很威风的朝代,特别是疆域,毫无疑问地最大。它的国土东到大海,西到新疆,西南包括西藏、云南,北面最为宽阔,包括蒙古、西伯利亚大部,东北则到鄂霍次克海。然而,奇怪的是,元朝深入人心的程度却与疆域成反比:我们大多数人只知道有个人叫成吉思汗,这可能还是得益于毛泽东那首著名的词《沁园春·雪》,还有一些人知道有个忽 必烈,是定下元朝这个称号的皇帝,其余则皆不甚了了了。究其原因,我个人猜想,是不是这个朝代当时没有很好地做到民族间的融合呢?元朝自始至终是实行“四等人制”的国策的,即把全…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古代,户籍档案是非常重要的专门档案之一。明代的黄册在我国户籍档案研究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历史上户籍档案的一个典型。本文通过对明代户籍档案制度特点的研究,探索明代黄册的独到之处,希望对古代专门档案领域的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7.
程森 《兰台世界》2012,(21):10-11
清康熙年间将北海祭祀地点北移国都东北之混同江边,乾隆时又将北海改祀于山海关,并敕建北海神庙。改祀北海的目的在于遵循"天子宅中,以临四海"之义,以之确立天子威严和统御四海疆土之正统性。  相似文献   

18.
论文集中对长白山名称来源,与东北诸民族关系——以及与檀君神话中的太伯山——妙香山作了历史的考察,深入证明长白山及其区域文化自古以来就属于中华民族所有,朝鲜半岛的民族从来就与长白山无有关涉。半岛上的太伯山一妙香山是产生檀君神话的地方,与长白山无关。文章还就疆域的界定,民族的归属以及文化圈诸问题作了历史的考察。  相似文献   

19.
正觉寺金刚宝座塔陈锵仪正觉寺位于海淀区西直门外白石桥东北。原名真觉寺,又名大正觉寺。因寺内建有五座小型藏式石塔,故又俗称为“五塔寺”。寺建于明代永乐年间,塔成于明代成化九年(1473年)。朱元璋建立明王朝后,便着手制定对藏方针,从明朝的实际情况出发,...  相似文献   

20.
千古奇绝西夏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年以来,随着西夏热的兴起,研究西夏文字和这个神秘王朝的历史,在国内外蔚然成风。与此同时,曾被国务院列入“全国重点保护文物”的西夏时期留存至今的唯一佛教石刻——西夏碑,越来越引起各国学者的关注。有关专家评价,它是迄今所见最完整、内容最丰富、最有研究价值的西夏碑刻。一  1000年前,在黄河上游生息着一支能征惯战的英雄民族党项族。公元 1038年,党项首领李元昊,在我国西北建立了一个少数民族王国——大夏封建王朝。因它在黄河以西,所以历史学家称之为西夏。其疆域“东尽黄河,西界玉门,南接萧关,北控大漠,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