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晔 《电大理工》2003,(3):31-31,34
主要围绕广播电视大学各类学生,在数据库这门课程上,使用计算机无纸化考试形式考试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了使用计算机无纸化形式进行数据库考试,是提高学生素质和计算机操作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的鲜明论点。文章还对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开发的”数据库自动化考试软件系统”的功能、考试形式、考试方法和试题的类型分布进行了论述,对今后计算机课程都使用计算机无纸化这种形式进行考试,做了大胆的设想.  相似文献   

2.
本文探讨利用Silverlight技术解决计算机网络考试中防舞弊瓶颈问题的技术手段和实现方法。通过采用Silverlight技术条件下的客户端鼠标事件本地处理方式开发新型的B/S计算机网络考试系统,创建和C/S应用系统类似的多样化试题呈现方式和答题方式,最大限度地满足计算机网络考试系统多种题型的需要,包括单选题、多选题、是非题、填空题、问答题等。也进一步对Silverlight技术条件下计算机网络考试系统的组成架构、工作模式、实现技术等进行探索,以构建新型计算机网络考试系统,有效推动无纸化考试的普及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一、高职数学实行无纸化考试的尝试 随着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发展,无纸化考试这种形式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无纸化考试所具有的方便、快捷、效率高、防止试题泄漏、规范考场纪律等优点是传统考试手段所无法比拟的.  相似文献   

4.
浅谈无纸化考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按中央电大的要求,1998年下半年期末考试期间,我校在科学分院电大工作站98级计算机专业全脱产教学班进行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无纸化考试的试点。无纸化考试完全不同于传统的考试方式,如笔试、口试、面试等,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学生在考试系统软件操作过程中进行人机对话后,由计算机对学生回答的结果评分。面对这一全新的考试方式,我们认真进行了准备,经过师生共同努力,终于完成了试点工作。首次无纸化考试试点工作结束了,但留给我们的思考还没有结束,愿以此文与大家谈谈。一、考试的基本情况使用设备及软件情况:486机,系统设…  相似文献   

5.
自2001年6月,“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无纸化考试在我省试点以来,社会反响良好。为了满足考生的要求,湖北省教育考试院自考办决定将计算机无纸化考试的报名工作面向社会全面展开。计算机应用基础无纸化考试将笔试(代号0018)和上机实习考  相似文献   

6.
无纸化考试系统的安全性能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计算机无纸化考试系统中,存在着试题泄密、成绩篡改、软件被破坏等安全隐患、本提出了采取考试环境使用NTFS件系统和Windows2000操作系统;考试软件使用加密、防复制技术、设置考生口令、产生安全日志等两方面的措施来改进考试系统的安全性能,同时使考试系统仍具有相当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7.
无纸化考试系统的安全性能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计算机无纸化考试系统中,存在着试题泄密、成绩篡改、软件被破坏等安全隐患。本文提出了采取考试环境使用NTFS文件系统、使用Windows 2000操作系统;考试软件采用加密、防复制技术、设置考生口令、产生安全日志等两方面的措施来改进考试系统的安全性能,同时使考试系统仍具有相当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8.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深入,开放教育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给考试和考试管理带来了巨大压力。传统的纸笔考试、人工阅卷和登分方式占用大量人力资源,组考周期长,且人为因素对考试公正性的影响等问题难以克服。如何解决考试方式与考试规模相适应,如何提高考试工作效率,如何克服传统考试带来的痼疾,经过分析对比,本文提出了大力推进计算机无纸化考试、计算机网络考试和通过对主观试题进行客观化处理,实现完全客观化试题考试等提升考试信息化水平的工作是当务之急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新时期高校无纸化考试系统应用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通过对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考试方法的研究,提出计算机技术与数据库技术的发展给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无纸化考试系统,是信息时代计算机的一个重要应用。无纸化考试系统可以极大地提高考试的灵活性、公正性、可信度和工作效率。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分布式计算能力的提高,无纸化考试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开放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模式的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国内各类计算机应用能力考核模式的弊端   目前,国内各级各类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考核模式存在不少弊端,在客观上导致了新的“应试教育”,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不能真正体现学生计算机的应用能力。我们不妨以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的试卷命题模式为例来分析。   1.笔试题中包含了太多的操作类题目,不利于考生发挥出真实水平   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真正掌握计算机离不开上机实践,当然笔试题型为选择题和填空题也没有什么不当,关键是考试题目的命题。由于笔试题中包含了太多的操作类题…  相似文献   

11.
针对目前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的考试仍采用手工阅卷的情况,提出了在笔试和上机考试中采用“无纸化”考试的方法,对笔试和机试的“无纸化”考试系统所应达到的功能给出了定义  相似文献   

12.
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无纸化考试是远程教育中考试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本通过对“无纸化考试”与“笔试”的对比,客观分析了传统考试的弊端,指出计算机无纸化考试虽然有其自身的优势和特点,但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笔试。两种方式必须有机结合起来,优势互补,发挥各自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无纸化考试系统中身份认证机制、数据传输过程、数据保密等方面存在缺陷,要求引入PKI技术和其他安全技术以保证安全需求。基于PKI技术,从身份认证、数据加密、试题收发相互认证及不可否认的通信模式等方面,探讨无纸化考试系统设计,切实提高无纸化考试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4.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非计算机专业的公共基础课。本课程。从2001年秋采用无纸化考试,并统一选用C系列教材,即《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Ⅰ、Ⅳ两册,适应于当前普及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要求。无纸化考试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大有益处,也能充分调动学生上机操作练习的积极性。由于学生习惯传统的笔试答卷,对无纸化考试的改革一时难以适应。上一届无纸化考试中出现如下问题:  相似文献   

15.
“标准化试题”是一种“舶来品”,1985年开始由美国引入,先从数理化等理科学科实施,而后扩展到文科学科。于是,语文学科不顾自己学科的特殊性,其考试也“标准化”起来。现在人们把多年语文教学的症结,归结于“标准化试题”。一时间,蒙受不白之冤的“标准化试题”陷入了有口难辩的尴尬境地。一、对语文标准化考试的科学认识笔者认为,把教学长期陷入困境的根源归结于“标准化试题”有失公允,的确是大错而特错的“冤案”。这是因为:1.就“标准化试题”本身来说,它是科技进步的必然产物(计算机的出现使机器阅卷成为可能),也是考试现代化的现实需…  相似文献   

16.
利用ASP技术开发基于B/S模式的在线考试和练习系统,可实现动态随机出题自动组卷和教师手动组卷,计算机自动判卷和教师改卷相结合,试题录入和修改,专业课程管理等重要功能。可以使学生登录后随时进行在线考试和练习,并迅速获得考试或练习的答题情况和成绩,检测自己的学习效果,同时也极大地减轻了教师出题和判卷等繁重的工作量,实现无纸化考试。  相似文献   

17.
无纸化考试逐渐成为教育、人事管理、统计和软件开发人员中的研究热点。在无纸化考试的理论基础上,我们设计了《南昌市中学教师计算机教育工程验收系统》,详尽地阐述了以信息量(各章节比例、难易程度)为组卷原则的组卷过程;介绍了系统的流程图和考试界面。它能进行智能化组卷、自动控制考试时间、科学公正地评卷等工作。  相似文献   

18.
一、设计目标和思路人们采用VB、VC、Excel、PowerPoint以及Authorware等软件来编程,设计计算机考试系统,完成计算机出题、计算机自动阅卷、自动统计和成绩管理等工作,大大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且还节省了纸张,实现了考试无纸化、自动化。笔者用Authorware制作了一个考试系统,该系统的特点是不需复杂编程,只需应用Authorware“知识对象”丰富的题型、灵活的交互和完善的反馈等优点改进“测验知识对象”在统计和返回等方面的不足,弃掉一些不需要部分,即可设计出一个计算机考试系统。对于不同的考试,不需重新设计,只需链…  相似文献   

19.
利用ASP技术开发基于B/S模式的在线考试和练习系统,可实现动态随机出题自动组卷和教师手动组卷,计算机自动判卷和教师改卷相结合,试题录入和修改,专业课程管理等重要功能。可以使学生登录后随时进行在线考试和练习,并迅速获得考试或练习的答题情况和成绩,检测自己的学习效果,同时也极大地减轻了教师出题和判卷等繁重的工作量,实现无纸化考试。  相似文献   

20.
“普通话”与“书法”教学在师范院校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为:学生一入学就应接受“普通话”与“书法”教育,以便使其在整个大学阶段都有实践机会,而对两门课的考试则分阶段进行,直到最后一学期最末一次考试才告结束。这样,就使两门课能取得较理想的效果。这种改革思考对其他课程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